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注重细节深层沟通巧用资源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weiwei 感谢 weiwei 上传 0人参与

      实现有效的家园合作,关键在于“沟通”,即教师和家长能彼此交流观点和情感,求得相互理解和支持。然而,实践中要达到有效沟通并非易事。以下透过教师和家长沟通的几则案例,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小事,还是大事 
  幼儿在园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如同伴间的磕磕碰碰,被表扬或批评等等。这些事对于教师来说十分平常,很容易忽视掉。然而,如果不注意主动、及时与家长沟通,这些小事也可能会悄悄膨胀为家长心中的大事,从而引发家园间的误会,直至产生矛盾。 
  [案例一]一大早,小洋的奶奶怒气冲冲地领着小洋走进来,吵嚷着:“我要找李老师,找撞我孙子的小孩算账。老师是什么意思?包庇人家吗?”原来前一天下午体育活动中,小洋和小宝在奔跑时不小心相撞,小洋鼻子出血了。李老师及时帮小洋止了血,见没什么大碍,也就忘了此事。可小洋回家后,奶奶从和孩子的叨叨中听说他“鼻子被撞出了血”,就误会了,认为教师是刻意隐瞒事实或包庇其他孩子,于是到幼儿园“评理”来了。李老师则一肚子委屈:不就是鼻子出血吗?第一,这只是个意外,不是我管理不当造成的;第二,我已当场帮孩子止住血了,没什么大碍了。就这么点小事,值得闹腾吗? 
  此案例告诉我们,小事其实不小,问题的症结在于家园沟通过程中教师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倘若李老师在孩子离园时就将事故原因、处理方法、连同自己的歉意(虽然这并不是教师的过错)主动告诉小洋的奶奶,家长应该能谅解的,最多只是心疼孩子,而不至于产生偏激的想法。 
  [案例二]离园时,看到别的孩子手里都拿着一张纸,笑笑却没有,笑笑奶奶的脸一下沉了下来。张老师立刻迎了上去,问道:“奶奶,您今天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吗?”奶奶其实已经憋了两天了,可又不好意思找老师谈,见老师主动询问,立刻说:“都两天了,为什么别的小朋友每次都有作业带回家,而我家笑笑却没有?”张老师恍然大悟,笑着说:“奶奶,您应该为您的孙女感到高兴,别的小朋友是在操作活动中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的不足,以便和我们一起辅导,我们才让这些孩子将操作纸带回家。你家笑笑每次都做得不错,才不需要带回家啊!”“哦,是这样啊!”奶奶又高兴又羞愧地说:“老师,错怪你了!” 
  一张作业纸,多么小的一个细节,可由于没有及时沟通,成了家长心中的一个结。可见,家园沟通无小事,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处理好这些“小事”。 
  细节决定成败。而对一日生活中的“小事”,教师要学会放大细节,以把握沟通中的主动权。 
  1.留心一天中发生的小事,如,身体不适的幼儿进餐、午睡情况如何,自控力差的幼儿是否有进步,内向的幼儿情绪怎么样,等等。基于对这些细节的观察,利用幼儿入园和离园时段跟家长作个别交流,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呵护。 
  2.觉察家长的情绪变化,敏锐捕捉家长对孩子、对教师在表情、言语等方面的异常情况,主动询问,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热情,从而愿意敞开心扉与教师交流。 
  3.牢记家长交待的护理要求,努力做好,并及时反馈。家长有时会有一些特殊的关照,也许只是让孩子“多喝水”“少运动”“添加衣物”之类的小事,但完成和反馈的情况却是家长判断教师是否认真负责、是否尊重自己的直接依据。 

  ●浅交,还是深谈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为了孩子的发展,家园间的沟通和交流不能仅停留在表面应付状态,而应互相了解对方的需要和想法,并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作出合适的反应,即教师和家长之间需要深层沟通。 
  [案例三]一天,大班组织开展趣味数学比赛,心语的奶奶非常关心比赛结果,还向其他家长炫耀:“我家心语100以内的加减法都会,老师经常夸她聪明……”正说着,孩子们出来了。老远就看到几个孩子手里拿着奖状,可心语手里没有,奶奶脸上的表情一下变了。“奶奶,其实心语挺能干的……”王老师正想向奶奶说明心语的情况,比如记忆力很强,但灵活运用能力有所欠缺,等等。可是没等老师把话说完,奶奶丢下一句话:“行了,行了,你们不是每次都说心语很能干的嘛!”拽着心语转身走了,留下王老师怔怔地站在原地。 
  俗话说:庄稼是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家的好。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很多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往往只说孩子的优点,不说缺点。短时间看,家长乐滋滋的,可从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看,这种表层互动只会给互动双方带来不信任和隔阂感,沟通障碍也许就由此产生。 
  [案例四]中班的瑶瑶是中途转园进来的,入园快一个月了仍“特立独行”:早晨入园总是逃避晨检,一个人低着头,贴着墙走进活动室:游戏时从不主动和同伴一起玩,同伴邀请他。大多也被他以沉默的方式拒绝:当发现教师注视自己时,会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回到座位上,貌似低头沉思:集体教学活动中从不举手发言,不过,在操作活动中完成任务的速度快,正确率也高,只是对于教师的表扬没什么反应。一天离园后,李老师找来瑶瑶的妈妈,从瑶瑶的“聪明”聊起,然后说到他的“老成”,再谈起他的“清高”,最后谈了几点有关家园合作的建议。瑶瑶妈妈开始面露喜色,接着眉头紧锁,最后平静地说:“李老师,我觉得你是一位负责任的老师,以前的那个老师也常跟我交流瑶瑶的一些情况,说得最多的是瑶瑶很聪明,然后就建议我们加强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说实话,我真的没听懂她后面的暗示,也不知该怎么去做。今天听了你的一番话,我更了解了我的儿子,知道下一步该做些什么了。谢谢你,老师!” 
  的确,只有本着对孩子的发展负责的态度,向家长敞开心扉,有一说一,深层沟通,才能赢得家长的信赖和尊重。 
  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家园沟通合作的最终目的。由此,我们不妨聚焦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与家长展开深层次的互动交流,从而汇聚家园合力。 
  1.抓时机,表关注。家园沟通要收到好的效果,需要教师把握好交流的时机。家长都十分在意教师看待自己孩子的态度、关注自己孩子的程度,因此,只要孩子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或者有不同于往常的表现,就要与家长交流。在分享孩子的进步时,要表现出喜爱之情;在讨论孩子的不足时,又要表现出关爱和期盼之意。如此,家园的深入沟通方能顺利进行。 
  2.摆事实,求共识。为了让家园沟通深入、有效,教师首先应注意将一些专业术语转化成家长能够听懂的日常用语;其次,多用具体、详细的例证来代替简明、概括的结论。比如,可以呈现孩子近期的绘画作品,以分析孩子取得的进步;也可以通过描述孩子在游戏中争抢玩具的言语和行为。让
家长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巧妙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发力,还是借力 
  家园沟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努力钻研沟通艺术,将家长工作做巧、做实。 
  [案例五]一连几天,吴老师接二连三地接到几位家长的投诉,投诉的对象都是东东。有的说孩子被他抓伤了,有的说孩子被他扮的“僵尸”吓到了,还有的说他讲粗话。吴老师决定找东东的家长谈一谈。离园时,吴老师跟东东的奶奶交流了一番,希望家长配合管教。只见奶奶抱起东东,亲了亲他的脸颊说:“这孩子,就是调皮,跟他爸小时候一模一样。”然后乐呵呵地走了。见问题没解决,接下来几天吴老师只好继续找奶奶沟通。几天下来,奶奶不耐烦了:“你这老师怎么这样,孩子小,懂什么啊?长大了就好了。” 
  很多教师都像吴老师一样做事认真负责。然而,只抱有良好的愿望,未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沟通是需要讲究方法的。 
  [案例六]丫丫在户外活动时一不小心右胳膊肘脱臼了。看到孩子疼痛的样子,顾老师心里也很难过,立马送孩子去医院检查、处理,并主动给丫丫的妈妈打电话说明情况和表示歉意。不一会儿,丫丫的妈妈来了,什么也没说,领着孩子就走了。第二天,丫丫没来上幼儿园,顾老师打她妈妈的手机,不接:晚上登门拜访,丫丫的妈妈话也不多说,顾老师跟丫丫闲聊一会儿后,尴尬地道别。当顾老师愁眉不展地将此事告诉隔壁班的李老师时,李老师笑着说:“你早点告诉我啊,丫丫的妈妈和我老公一个办公室,你放心,让我老公帮你做工作去。” 
  当沟通无效时,不妨静下心来反思一下原因,改变一下思路,尝试造势借力、迂回求胜等策略。 
  1.绕开态度强硬、性格固执的家长,主动找孩子家庭中较开明的家长沟通。家长的性别、年龄、性格、受教育程度以及教育观念、对孩子的期望值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教育孩子的观念和方法。因此,家园沟通既要因人而异,也要注意对象选择。 
  2.用事实说话,让家长自己发现问题。比如,邀请家长参加半日活动观摩,让家长自己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在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时再进行沟通。 
  3.用足资源,化解矛盾。家园沟通中,我们要善用周边资源,比如,同事资源——让老教师出面做工作,用理念和经验引领家长;朋友、邻里资源——让家长所亲近、信赖的朋友、邻居帮忙沟通,用情谊打动家长;家长资源——可视情况邀请家庭中的其他成员,或同时邀请几个家庭一起参与交流,用一部分家长的切身感受去说服、教育另一部分家长。 
  总之,家园沟通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揣摩、感悟。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梯形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