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孩子的“告状”
【场景一】:今天是一节计算公开课,来听课的老师可多了。班上的涵涵可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当老师请别的幼儿到黑板上用卡片进行5的分解时,因为涵涵手举得老高而老师又没叫他,一脸不高兴的样子:“我会,我会。”当看到别的幼儿分解错误时,立刻从椅子上站起来大声说:“老师,他错了!”一副很得意的样子。老师立即制止了他的告状,让他马上坐下来。
【场景二】:中午午睡时,可可没把今天新买的漂亮发卡取下来。邻床的雯雯见了便不时伸手去摸。可可几次推开她的手,但雯雯还是要把手伸过来。“老师,雯雯要拿我发卡。”老师听后一边朝他们走过来,一边做了一个“嘘”的手势。压低声音说:“好了,都快睡吧,可可先把发卡放老师这吧。”
【场景三】:下午吃完点心后,孩子们都会陆续进饮水间排队接水。而杰杰一心惦记着活动室里正在播放好看的动画片呢!于是快速跑进去挤到晓晓前边去接水。“老师,杰杰插队,他不排队。”晓晓着急叫道,老师正在指导喝完水的幼儿摆放杯子,扭头看看说:“怎么了,又告状!不要为一点小事就告老师。”然后用眼睛狠狠盯一下杰杰,杰杰立即守规矩排队了。
其实,以上场景都是重复发生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
像这样的告状,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多的数不过来,而老师每天像个“法官”似的来处理这样大大小小不同的“案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孩子为什么又喜欢告状呢?他们告状的行为动机又是怎样的?本文将借助几个活动场景来对幼儿的告状给予浅析。
客观说“有问题,找老师!”这句话并没错。幼儿从各自的家庭来到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由于他们年龄小,认知水平低,缺乏生活经验。一旦他们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遇到困惑,不能解决和处理时,只能向心中的“权威”——老师,告状了。幼儿之所以爱告状,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自我表现。就像场景一那样,涵涵为了表现自己,为了引起老师关注而引起的告状。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幼儿表现欲望特强,老是想得到老师的表扬,会经常对老师说:“老师,××不讲卫生,乱扔纸,我都不扔。”“老师,××还不会穿鞋子,鞋子都穿反了……。”
二是自我保护。就像场景二那样,可可在屡次受到雯雯打扰而无力制止的情况下只好向老师告状。有的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缺乏必要的集体生活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差,一遇到困难,只有向老师寻求解决保护自己。
三是维护规则。就像场景三那样,当晓晓发现杰杰插队行为与老师讲的排队喝水相违背时发生的告状行为,希望老师出面纠正杰杰的错误行为。在孩子们的相处中,有的幼儿看到有人欺负同伴或正在干某一错误行为时,为了维护规则,不是先制止评判这种行为,而是先向老师告状。“老师,××上椅子了。”“××和××在打架。”过多依赖老师。
孩子的告状,看似小事,若老师处理不当,对孩子的性格和品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正确处理孩子的告状,在幼儿园尤为重要。那老师又如何来处理孩子的告状呢?有什么好的方法来减少告状呢?
幼儿爱告状,是他们这个年龄段很普遍的事情。老师要学会倾听。有的幼儿处理问题能力较差,不管大小事都以告状来解决,老师要从幼儿的角度去理解尊重他们,不能态度粗暴“就你事多,动不动就告状。”或有事以“哦,知道了。我现在正忙着呢。”来应付幼儿。更不要对“调皮”的幼儿带上“有色”眼睛,有时没问清事情原委,就去批评调皮的幼儿。这样既挫伤了调皮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同时也给其他幼儿一种误解,认为调皮孩子做的一定是错的。
首先,要以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独立处事的能力和良好品质。通过故事、动画片来感染幼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幼儿明白什么是真善美。有目的引导幼儿来评价故事中人物的行为,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减少幼儿的不良行为。可组织幼儿对班上发生的事情开展讨论,“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呢?”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来解决,提高幼儿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来减少告状的次数。同时,老师还要教会幼儿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争当礼貌宝宝”“我们手拉手”活动,都去争当有礼貌,懂谦让,会分享的好孩子。
其次,要认真区别幼儿的不同告状。在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时,老师必须了解幼儿之间发生冲突的真正原因,好“对症下药”。例如为争夺玩具之类的告状,老师可在中间进行调解来解决。但对于那些以强欺弱的冲突,必须对强者进行严厉批评,指出错误并帮助他改正,对弱者给与安慰。
有的幼儿为得到表扬而告状,有的幼儿为了检举他人缺点来显示自己优点而表现自己,教师遇到这种情形,不能当着告状幼儿的面批评其他幼儿,例如“你知道他打人不对,这很好,那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帮助他呢?”等等,只有做个有心人,遇到具体事情区别对待,这样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手工材料
关键词:告状
- 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对策策略 2013/01/22
- 宝宝会告状了 好事?坏事? 2012/04/20
- 浅析幼儿“告状”行为 2011/07/29
- 幼师随笔:正确对待孩子告状 2011/06/16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