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感恩教育探析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道德基石,也是社会秩序良性运行的基础。目前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感恩教育的价值越来越凸显出来。幼儿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开展感恩教育应从小孩抓起,尤其应从学前教育抓起。”加强幼儿感恩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思考。
一、幼儿园感恩教育及内容
幼儿园感恩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幼儿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旨在引导幼儿养成感恩心态,激发感恩情怀,实施报恩行为。
感恩教育的内容包罗万象。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感恩主要体现为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报答老师的培育之恩和报答他人的帮助。实际上感恩有着更丰富的内容,包括热爱祖国、珍爱生命、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敬畏自然等等。
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行为能力,选择幼儿力所能及的项目作为感恩教育的内容。要引导幼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感恩,并将感恩之心落实到日常行为之中。
1.感恩父母。感恩首先应当感恩父母。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应当摆在感恩的首位。“百善孝为先”,“孝”从古到今被公认为敬爱父母的一条衡量标准。父母不仅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同时也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最大可能的条件。要让幼儿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理解父母的含辛茹苦之情,进而力所能及地回报父母。
2.感恩老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育,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敬师长的优良传统。教师之于学生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之于子女。为人子弟者,无论怎样飞黄腾达,都不可忘记恩师的培育之恩和指路之功。所以说,在感恩清单上,不应该没有老师。
3.感恩他人。现代社会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无数陌生人的帮助。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个体,我们时时刻刻享受着他人的恩惠却浑然不觉。因此应当引导幼儿感恩每一个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和帮助的人。
二、幼儿园感恩教育的意义
1.幼儿园感恩教育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是社会未来的主人和建设者。通过感恩教育能使幼儿懂得感恩,知道如何用感恩的心去回报于己有恩及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只有有了感恩之心,才会做出感恩的行为,并因此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善良的态势。只有人人怀有感恩之心,处处心生感激之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融洽,整个社会才会变得更和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有望达成。
2.幼儿园感恩教育能够促进幼儿自身人格和谐发展。人格心理学认为,人格的发展在6岁以前就已经奠定了基础,后期的教育只能在这个基础上起作用。感恩不是与生俱来的心理能力,而是后天习得的品质。这就需要成人在儿童人格未定型之前实施感恩教育,防止不良影响的侵入,保证幼儿人格发展的和谐与健康。
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恩倾向强烈的人会有较高的生活满意感和更多的积极情绪,如常感到幸福,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对未来有很高的期望等,这些正是人格和谐的重要表现。只有人格和谐,才会对生活充满温情,对他人与社会充满感恩,唯有如此,和谐社会才能牢固地发展下去。
3.幼儿园感恩教育有助于传承中国传统美德。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里最为温暖的一部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知恩图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等无不体现着一种对养育之恩、培养之恩的感恩情愫,反映了古人对“报恩”的崇尚和认同。
当前,由于社会环境中缺乏产生感恩意识的土壤,加上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感恩这一传统美德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有恩不报、不孝父母、不敬师长等现象屡见不鲜,这皆是由于缺乏对父母、他人和社会的感恩之心造成的。为此,我们必须加强感恩教育,唤醒人们的感恩意识,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人性的需要与回归,也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对接和传承。
三、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实施
感恩不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引导与点拨。幼儿园感恩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知恩、识恩,进而报恩,唤醒幼儿对他人的爱心,学会重视、尊重和感激他人对自己的付出,营造出一种温馨的人文关怀的氛围。感恩教育的目的需要借助以下途径才能得以实施:
1.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
开展感恩教育,应当努力创造与挖掘幼儿园包含的教育因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每个幼儿提供学习与表现的机会。因此要重视发挥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充分营造浓郁的感恩文化氛围。比如,有的幼儿园创设了“感恩小画廊”、“感恩卡累积成感恩墙”等一系列活动,给幼儿、老师、家长提供表达感恩的机会。同时幼儿在家长、教师的带领下,在阅读他人作品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感恩教育。这种熏陶远比老师平时的讲解、提醒来得更有效。此外,结合感恩活动的需要创设爱心环境,让环境说话,使环境成为感恩教育的第三位老师,在环境的积极暗示下,诱发幼儿积极感恩行为的发生与持续,使感恩教育落到实处。
2.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感恩成分
我国是历史悠久、文明灿烂的古老国家,非常讲求恩义与亲情,注重知恩图报,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乌鸦反哺”等广为人知的古训和典故,也有“斑衣戏彩”、“卧冰求鱼”等经典孝事和传说,激励后人不忘感恩报恩。继承与发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幼儿感恩教育的实施提供更为深厚的土壤。许多幼儿园通过收集一些与感恩有关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神话寓言,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陈毅探母》、《吃水不忘挖井人》等,让幼儿体验到感恩的美德,唤醒幼儿心灵深处感恩的善根,使幼儿在故事中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促使幼儿感恩情感的养成。
在西方文明中,也有众多与感恩有关的故事与传说,如感恩节的由来等,同样蕴含丰富的感恩教育内容。开展感恩教育时,要善于“洋为中用”,帮助幼儿通过更宽广的视角体验感恩。
3.提供机会,让幼儿践行感恩
感恩教育不应停留在表面,要落实到幼儿的行动中,让感恩教育在体验中不断内化。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应当重视强化感恩实践。教师要让幼儿知道,并非报大恩大德的大举动才叫报恩,对父母的点滴孝行,对他人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也是一种报恩。要善于帮助幼儿感受到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恩惠,并能从中挖掘出价值。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可以组织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如:小班幼儿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游戏、模仿、学儿歌来体验父母、老师的关怀;中班则可以要求幼儿每天做一份感恩作业,如给父母一个拥抱、为父母端一杯水等;大班幼儿侧重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关心帮助自己的幼儿园、家庭、社区等意识和行为。
幼儿园还可以将感恩教育与节日活动、公益活动结合起来,使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感恩的快乐,如:在“六一”节来临之际,组织幼儿进行“爱心捐赠”、“快乐送福利院”等活动,在老人节来临之际,组织幼儿到养老机构与老年人共度节日等。幼儿在付出中成长,并且因付出而感到更加快乐。
4.家园合作,形成感恩教育合力
“5+2=0”是社会上流传的一个公式,意思是五天的学校教育,加上两天(双休日)的家庭教育,由于在教育上的抵触和矛盾,实际的教育效果产生冲突并相互抵消,最终的教育结果为“0”。如果“5+2=0”的无效教育一直延续下去,那会是一个怎样的结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感恩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家园积极配合,从而形成教育的合力。幼儿园教育是关键性环节,家庭教育是辅助性环节。人的成长难以离开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行为方式彼此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家长要严格自律,并以自身的良好行为来影响幼儿,从而为幼儿感恩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最好的榜样和环境。
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道德要求,有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感恩教育在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我们的幼儿园要与家庭、社会共同努力,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生活细微之处入手,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引导幼儿从小常怀感恩之心,并能践行报恩之举。
手工材料
关键词:感恩
- 热闹的感恩节活动 2013/01/29
- 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几点做法 2013/01/21
- 幼儿园感恩教育之我见 2013/01/04
- 让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 2012/12/29
- 浅谈幼儿园大班感恩教育 2012/12/18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