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教育需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来源: 06abc.com  作者: lijie 感谢 lijie 上传 0人参与

       [摘要]地域文化对幼儿个性和国民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我国当前的幼儿教育存在着中国传统文化基础薄弱、地域文化缺失、西方文化倾向明显等问题。要改善这一状况,需要构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幼儿园课程,并着力提升幼儿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 
       [关键词]幼儿教育;文化传承;地域文化 

        一、地域文化及其影响 
       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从而打上了地域烙印的一种独特文化,包括方言文化、饮食文化、民间信仰、民间建筑等。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发展、变化,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认为,中国的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 文化心理学家罗高夫(Rogoff)从多方面阐述了人在特定文化环境中的发展。她认为,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文化无所不在,它构成人们社会活动的生态环境。研究人们的生态环境,了解人的发展和学习过程,都离不开对人们所处的特有文化环境的观察和对人们在文化环境中活动过程的认识。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U.)进一步认为,每种文化都有自身对各级生态系统的与众不同的构建蓝图,这种蓝图在作为各生态系统基础的社会经济、道德、宗教以及反映亚文化群体信念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反过来又充满在亚文化群体所生活的特定生态环境之中。例如,对一个特定的中国人而言,在中国的基本文化特点之下会存在着南方地区大城市成长的特定文化因素,而南方大城市成长的文化因素之下又可能嵌套着大城市中特定的民族构成因素。由此可见,对于一个特定的群体而言,他们所面对的文化情境也是特定的,而每两个特定的文化情境之间又是有差异的。同一种文化会因为面对不同的人群而产生不同的影响效果,不同的文化在各自群体中所引发的差异更是有着天壤之别。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已表明,生活在不同文化规范下的人所具有的心理与行为特征深深地根植于当地的文化传统之中。由此可见,特定的文化情境对特定人群的影响是深远的,生活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幼儿,其个性品质的形成和社会化过程必然会受到中国文化特别是其所处地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 
       通过对马努斯儿童和男女性别角色的研究,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证实了地域文化的非凡影响力,以及对儿童成长的巨大作用。通过先后对中国、泰国、意大利、叙利亚、法国、德国、苏联、罗马尼亚和英国等文化下的国民价值规范进行精彩的描述和分析,米德证实了早年的家庭环境与个人个性取向的形成有密切的联系,并同整个文化模式相吻合,最后形成群体性格,即国民性。 
      由此可见,地域文化对儿童个性和国民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考虑地域文化的作用,盲目引进所谓的“先进文化”并不一定能起到积极作用。就幼儿而言,他们生活的地域文化环境构成了其基本的教育环境,脱离地域文化的幼儿教育由此对幼儿健康和谐的成长必将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我国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幼儿教育中地域文化的缺失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的发展中,由于不同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民俗风情习惯、政治经济情况,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诸如齐鲁文化、三秦文化、湖湘文化、燕赵文化、中州文化、三晋文化、蜀文化、巴文化、徽文化、赣文化、闽文化等,而这些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应该也势必对生活其中的人特别是幼儿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不同个性特质、各具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不仅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是精华部分,而且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同时,丰富的地域文化也为幼儿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教育内容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地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然而,中国当代儿童所面临的文化情境却与以往任何年代都不一样。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西方价值观和文化开始冲击我们的传统观念和传统文化。人们开始追求个人价值和自由主义,中国地域文化的影响力被削弱了,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越来越趋向多元化。事实上,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已经开始反映在幼儿园的教育与课程上,具体表现为介绍地域文化的内容越来越少,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应该培养的品质越来越不被重视。例如,在幼儿园课程中,开始重视学英语,介绍的是圣诞节,唱的是外国童谣,听的是外国故事,甚至连幼儿用书里都是西方的卡通和儿童形象。很多孩子不知道清明节,没听过京剧,没玩过任何传统民间游戏,而且越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这种现象就越严重。以上海为例,随着幼儿园教育的规范化,对幼儿普通话乃至英语水平有了很多具体要求,但同时存在着过度轻视方言的现象。很多孩子不会讲上海话,这一现象直接导致幼儿无法承接自己所处地区的传统地域文化。 
       华东师范大学对五省市幼儿园教材文本中的故事材料进行了调查和抽样统计,结果表明虽然我国的幼儿园课程并不带有明显的文化倾向性,但是品德类故事和情感类故事都带有明显的西方文化倾向。换句话说,这意味着我国幼儿园课程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薄弱,而西方文化倾向比较明显。我们必须认识到,虽然文化多元化是趋势,但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对人和社会的潜移默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消散的,若教育和课程完全抛弃传统文化,而全盘采纳西方的价值取向,是不符合中国的实际的,这样做最终必然只会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会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文化积累和民族性的延续。… 

         三、幼儿教育应该适当体现地域文化特点 
       (一)幼儿园课程应当体现传统文化精华 
       幼儿有着自己的生活和文化,虽然生活的接触面比较简单,但儿童文化的内涵却博大丰富。如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不应是按照某些西方人的价值取向去做好他们倡导的事情,而应该更多地考虑中国人该做些什么。当然,我们可以借鉴西方人的理论和经验,但立足点应该是中国社会本土的实际情况。事实上,幼儿园课程因为其对象的特殊性,使得其选取和反映的文化也具有特殊性。一般说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课程文化传播的内容应该是使幼儿感到亲切、易于理解,并与幼儿生活、体验密切相关的东西;幼儿园课程文化传播的功能应该是通过教育,使下一代获得某一社会的文化基本型态,为此幼儿园课程应将上一代的文化内容,经过价值的批判取舍,淘汰芜杂并继承其精髓,同时对社会中的主流文化与亚文化进行调适或统整。在具体处理幼儿园课程的文化适宜性问题时,要重视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在教学内容中所占的比例,并突出地方特色。民俗参与和影响着社会的文化发展方向,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习惯。同时,由于民俗来自生活并历经磨练,常常具有生动活泼、自然亲切、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等特点,其在幼儿教育中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与感染力。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应该让民俗成为影响儿童成长的自然导师。 
      (二)要进一步提高幼儿教师的中国文化素养 
      目前,各幼儿园都非常重视对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培训和改进,倡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价值观,却忽略了价值观中的文化因素,导致幼儿园整体文化建设滞后。如果幼儿教师自身中国文化意识薄弱,在教育教学中更多地从技术理性角度去看待课程改革,孤立地分析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不善于从文化层面整体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那么现在正在进行的课程建设和改革就不可能从文化层面得到提升,而必然处于一种文化集体无意识状态。要改变当前幼儿教育中文化倾向性弱化、,地域文化传承不足的状况,首先要对教师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价值的培训与倡导。只有教师首先意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把传承民族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职责去实行,才能促进他们在面对课程改革时,在文化价值取向上有良好的转变,并在文化学视野下,对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实践进行深入观察与思考,然后在各自独特的文化层面上沟通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 
      此外,社会和家长也要重视和理解传统文化对幼儿成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要过度追求西方价值观和教养方式,从而配合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解决我国幼儿园教育西方文化倾向严重、本土文化缺失的问题。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地域文化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力和速度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