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寓美育于幼儿园古诗教学之中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jiani 感谢 jiani 上传 0人参与

       〔关键词〕 幼儿教育;古诗教学;审美能力; 
           情境;选材;想象 
       中国古典诗歌是人类文化瑰宝。在幼儿园大班中开展古诗教学,让幼儿听、读、诵,品味古诗中的无穷意境,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良好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旨在与同行一起交流、学习。 

        一 、 创设情境,让幼儿体验“美” 
       古诗中的词句往往表现一定的意象,这种意象是作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基础上,进行思考、观察、选择,并把文字按一定规律组合起来的结果。学习时,教师必须通过引导幼儿入境来达到感受其意象的目的,从而体验古诗的意境美。 
      1 .创设情境,使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一方面,教师可把古诗内容编成一出短剧,由教师或幼儿担任演员进行表演。如,学习王维的《画》时,教师可先把环境布置得尽量和诗歌中的情境一样,然后用生动的语言为幼儿分析《画》中山、水、花、鸟的形象,最后让两名幼儿扮演相应角色进行短剧表演。使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并从中体验古诗的意境美,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Flash动画等帮助幼儿去感受、理解古诗的意境。 
     2.抓关键词,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古诗的意境美。如,李白的《望天门山》中的前两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我先抓住其中关键的几个词,让幼儿去想象、去领会,然后找来几块大积木,端来几盆水,并带幼儿来到幼儿园内的小树林,用泥巴修了“河堤”、“山”,用积木搭起“天门”,通过改变积木的位置让幼儿体验“山断江开”、“天门中断”,观察水的“断”、“开”、“流”、“回”。后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一个“出”字,把山写活了。诗人乘一叶孤舟,正朝天门山方向而来,我则拿出纸船放到水里,让这“一叶孤舟”从“江水”中突然出现。此情此景,何等生动。这样,抓住整首诗的几个关键词,让幼儿体验诗中意境,幼儿自然而然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祖国的山山水水太美了! 

        二 、 恰当选材,引导幼儿感悟“美” 
       文章不是无情物。脍炙人口的古诗之所以常读常新,为后人代代传诵,根本原因在于诗人在字里行间中倾注了自己的情感,甚至心血和生命。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在幼儿和作者之间架设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从而引导幼儿感悟“美”。 
      1.根据不同主题整理那些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古诗。如,动物篇:《蝉》《蜂》《咏鹅》《鸡》等。景物篇:《竹里馆》《江畔独步寻花》《早发白帝城》《暮江吟》《山行》《小池》等。植物篇:《咏柳》《早梅》《菊花》等。生活篇:《登鹳雀楼》《夜宿山寺》《清明》《寻隐者不遇》等。亲情篇:《静夜思》《相思》《绝句》《回乡偶书》等。 
     2.选择语义浅显、意境优美的古诗。如,《一望二三里》《望庐山瀑布》《枫桥夜泊》《忆江南》等。在选择这些意境优美、文笔凝练的古诗的基础上,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使幼儿欣赏到一幅幅富有色彩和流动感的画面,引起幼儿强烈的情感共鸣,潜移默化地激发幼儿内在的情感,让幼儿从中感悟美的真谛。 

         三 、 借助想象,让幼儿创造“美” 
       古诗作者在运用文字塑造形象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通过凝练的文字予以表现,而且还需借助于创造性想象。故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通过想象对诗歌进行补充、转换,创造性地将诗歌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立体画面,把作者没有直接说出的内容补充完整,达到创造美的境界。如,《早发白帝城》一诗,诗人是在流放至白帝城后被召回时写的,整首诗表现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这种心情如何表现出来呢?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幼儿进行想象:你瞧,江面上一叶小舟乘风而来,大诗人李白伫立船头,把酒临风。想到曾失去的东西,现在又奇迹般地回来了,那原本笼罩在诗人心头的乌云一下子烟消云散了。再加上当时天气晴朗,两岸美景如画,清爽的江风扑面而来,诗人此时舒畅的心情,怎一个“快”字了得。 
       总之,古诗教学和审美教育不可分离。我们应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幼儿去发现美、创造美,使古诗教学像春雨、像清风,去滋润幼儿的心田,去荡涤幼儿的心灵。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教师笔记:踩地雷游戏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