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3岁~6岁混龄幼儿室内写生实践研究

来源: 06abc.com  作者: xudamei 感谢 xudamei 上传 0人参与

        【摘要】3岁~6岁阶段幼儿处于感性经验敏感期,在此阶段开展混龄写生课有益于培养孩子的感性思维及造型能力。本次研究紧紧围绕混龄与室内写生两条主线,力求发现这两种因素碰撞下的幼儿绘画学习的新状态。研究采取平行班级同步推进的形式,以课堂实验为载体,采用非参与式课堂观察——课堂内记录、课后统计分析的方法开展实验,预设作业比较、非智力因素观察、有益因素发现三个主题观测面。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有关结论。
本研究从混龄状态的新视角,进一步分析了幼儿写生方面的差异性、可能性、有益性,为进一步思考幼儿美术教育的适宜角度、方向提供了可参考的现实依据。
        【关键词】3岁~6岁混龄幼儿;室内写生;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混龄教育多见于特色幼儿园或主题实验、抽样实验方面,混龄绘画写生教育较为少见,幼儿绘画写生的益处已经形成普遍共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很多教师开始积极投入地开展幼儿绘画写生实验,但同龄写生实验较多,少见混龄写生实验。在幼儿阶段可开展的绘画写生题材中,有室外写生、植物写生、室内静物写生等,其中室内静物写生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在孩子还未接触过写生的初始阶段,宜选择幼儿熟知的、有“趣味”的、便于感知的题材,如西瓜可以切、可以尝,葵花可以嗅、可以摸、可以摘瓜子。本次研究以适合幼儿学习的室内写生题材为起点,结合混龄教育,旨在发现这两种因素下教学的新状态以及相关启示。主要预设观点为:混龄写生更有益于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幼儿的艺术感受力、绘画表达能力,幼儿混龄室内写生与其他美术教育形式相比也许有益因素更多、教育价值更为积极,并能够有效地发现幼儿绘画水平的内部细致差异。

        二、概念厘定
        混龄教育:混龄教育是指将年龄相差12个月以上的幼儿编排在一个班级中,让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幼儿身处同一环境共同学习和生活。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大大增加了产生认知冲突的机率,易于呈现“最近发展区”,从而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幼儿写生:幼儿写生与成人写生有所不同,它是让幼儿直接接触观察实物,以幼儿独有的理解能力和表现手法,将事物在纸上表现出来的过程。它是培养孩子对美的感受力,保护幼儿个性审美语言的最佳途径之一。幼儿写生,并不是要让他们画得同真实的物体一模一样,也不必画得多么完整,主要目的是提高孩子观察的能力和分析比较的能力、锻炼他们独特的表现能力,以及对艺术的感性认识。保护幼儿对艺术最初的感知觉,从而激发幼儿“原生态”的艺术语言。

        三、研究策略
        (一)研究内容
        1. 混龄状态下幼儿写生能力水平具体状况:年龄水平差异、兴趣非智力因素表现差异。
        2. 混龄状态下幼儿写生的有益因素论证。
        3. 混龄写生教育新启示。
        (二)研究方法
        1. 观察法:主要采取非参与式观察、设定定向观察目标,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自然状况。
        2. 统计分析法:将课堂观察记录与课堂作业整理后整体统计分析,得出相关数据。
        (三)研究对象
        艺乐园自然混龄班2个班总计31名幼儿,自然分成两个实验组。年龄3岁~4岁段10人,4岁~5岁段12人,5岁~6岁段9人,平均年龄5.17岁。这些幼儿大多从未接触过混龄写生教育,其中有两个孩子有过几次个别写生经验。

        四、研究过程
        采取两个班级同步推进教学的形式,每周各一次同等条件观测实验,每次一个写生主题、每次时长30分钟至40分钟,总计一学期16次。现场由一位教师组织教学,另一位教师做观察记录,课后进行教学回顾并做数据统计分析、回顾,对有疑问的问题下次重点观测。写生对象选择形体简练、造型生动、色彩丰富、便于幼儿感知的生活中熟知的蔬果、植物、小昆虫等静物造型,如:葵花、石榴、玉米、苹果、西瓜、蜻蜓等。
        教学过程主要分成三个时段:第一时段为了解感知实物阶段,大约5分钟~10分钟,结合蒙氏感官教育理念,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充分感知被写生物体的自然状态,建立丰富、多维的感知印象,激发表现欲望。帮助幼儿构建自己对物体独特的认知印象;第二时段为写生实物阶段,大约20分钟~30分钟,倡导瑞吉欧材料教学理念,给幼儿提供合适的材料,不限定表现技巧及画面内容,倡导自然表达,只提供适当的帮助、指导;第三时段为交流展览阶段,大约5分钟~10分钟,写生结束后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帮助幼儿开展小型写生展、交流参观。这一环节也很重要,此时恰恰是了解幼儿的深入与升华,幼儿的个性与想法常在此阶段展示出来,美术课独特的非智力因素也常常隐藏在此阶段。
        课堂观测途径与内容分别是:作业效果比较——主要观察幼儿在写生的开始、中途、结束时的具体状况,及幼儿进入写生状态的时间、表达对象的准确度、画面成功率;非智力因素观察——主要观察孩子在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具体状况及与其他课堂的不同;课后分析——主要基于发现混龄写生课的有益因素,但在实验前此问题还是未知数,在实验中途逐渐总结发现出来,每次对新发现的问题设为下次重点观测点,得出具体内容。每次课后两位教师交流,将课堂记录与上课教师的课堂体验结合分析,得出具体数据。

        五、研究数据与相关讨论
        (一)3岁~6岁幼儿混龄室内写生幼儿作业水平状况比较
        幼儿在混龄状态下写生水平状况是本次研究的起点与重点。我们惊喜地发现,写生仿佛是打开幼儿心灵的一扇窗,让我们看见了孩子真实的世界与表达流露。在孩子们的语言中,我们理解了他们“画”的道理,以及孩子们与真实世界物体的独特交流方式。如在写生向日葵中,4岁的豆豆说:“向日葵里的花蕊又密又多!花瓣像火!”(图1);5岁的诺诺说:“这些都是小瓜子的家!家里还有许多小瓜子!”(图2);6岁的正正画的向日葵就有些规范,他把已有的程式化的造型经验彩虹、树、栅栏也添到了写生画面里(图3)。又如在写生蜻蜓的画面里,所有孩子都观察到了蜻蜓的眼睛、尾巴的细节变化,这是我们成年人的眼睛所“理解”不到的!(图4~图6)以下是图表与具体分析:
        从进入写生状态速度来看:6岁左右幼儿较慢,有的幼儿需要四五次课后才能适应写生这一陌生绘画手法,但适应后就一直很平稳。5岁左右幼儿进入角色较快,84%在第一次就能进入。4岁左右幼儿反应最快且无拘无束,下笔似乎“胸有成竹”。
        从写生成功率与画面效果比较来看:5岁左右的幼儿写生成功率最好,造型完整、表达流畅;6岁左右的幼儿画面出现了多种分化现象,大多数画面比较完整,少部分画面有程式化的痕迹,少部分幼儿对个别题材兴趣少导致画面失败,失败率约占该年龄段作品的15%;4岁左右的幼儿都能够画完,但少部分画面物体不够完整,少部分画面带有命名涂鸦痕迹,造型特征较为模糊。
        从表达写生对象准确度来看:5岁左右幼儿能够很快抓住写生物体的主要特征,描绘完整;6岁左右幼儿部分画面有单调死板现象,可能是受过去学习模式的影响;4岁左右幼儿喜爱表达,半数以上的幼儿能够抓住物体的主要特征,少部分幼儿受能力所限形象有些“毛糙”或不完整。
        从个性与创造力方面来看:4岁左右幼儿思维灵活,对形象的理解表达方式独特,创造力最为突出,虽然画面不够完整,但想像丰富、大胆,他们也最爱给自己的画面编故事;5岁稍好,大多数幼儿思维与表达基本能够协调一致,体现个性与创造力;6岁左右的幼儿分化明显,36%的画面形象程式化、画法僵硬、缺乏个性、创造力下降,64%的画面能够表达个性。
        (二)3岁~6岁幼儿混龄室内写生幼儿非智力因素比较
         在这样自然探索的写生课里,因为没有造型语言的具体规范和限定,孩子们能发现什么、表达什么还是未知数,因此也最有利于观测出与课程相关的非智力因素体现,而写生课本身的新鲜、感性、变化、丰富的特点又具备促进幼儿非智力因素发展的优势,因此我们设定了对幼儿非智力因素观测的目标,又有了很多意外的收获。如在感知环节每个孩子都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望(图7),热情仿佛不可控制。介绍作品环节开始孩子们的语言还较少(图9),四五次课后大多数孩子都有说不完的话,以至于不得不延伸课堂。从画一个物体到画多个物体,孩子们表现出稳定发展的意志力与情感,以下是分项具体状况:
         从对写生物体感知的兴趣来看:全体幼儿都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在课程开始阶段甚至时常会走下场地抢着感知,对实物研究的欲望都很强烈,3岁~5岁幼儿相对兴趣最为浓厚。
         从描绘兴趣来看:3岁~5岁保持兴趣较好,6岁左右经常出现注意力分散现象。
         从参观介绍作品的兴趣来看:4岁~5岁幼儿好于3岁、6岁幼儿。
         从对整体写生的兴趣来看:3岁~5岁幼儿要好于6岁幼儿。6岁幼儿有时会“游离”课堂,有的幼儿会表现出对写生对象的“麻木”或排斥,需要引导一段时间后才能“认可”写生课。
        从意志力方面看:4岁~5岁幼儿明显好于3岁、6岁幼儿。
        从情感方面看:年龄越小对写生物体的情感越深刻,但全体幼儿都对自己的作品情有独钟、爱不释手。
        从性格体现方面看:年龄越小越喜爱表达、交流,随年龄增长呈递减趋势。
        (三)3岁~6岁幼儿混龄室内写生有益因素比较
        与常态课相比,混龄写生课显示出了明显的区别与优势。孩子们用自己感知到的独特角度观察、讨论问题,课堂交流频繁、话题生动、丰富,如对菇嬢秧的写生课里(图12),在画到叶子时,4岁的诺诺发现了她的菇嬢秧上有个小瓢虫,旋即引起了课堂激烈的讨论,一个幼儿说:“它是怎么来的?”另一个幼儿说:“它是来吃叶子的!它有个厉害的嘴!”又有一个幼儿参与说:“它不知道自己被搬走了!……”于是热烈的讨论后所有的小朋友都在自己的画面里添加了小瓢虫,小瓢虫的写生就这样意外地学会了(图13~图15)!这些有益因素的不经意呈现,在促进幼儿绘画认知水平的同时内化的是孩子综合认知能力的发展。
        在同伴关注度与影响方面:3岁~5岁幼儿更关注周围小朋友的语言、话题、画面效果,在写生过程中他们更容易受现场气氛的影响,比如:写生雏菊的课里,他们被别的小朋友谈论的花的味道吸引,参与讨论并乐得前仰后合,表情最是快乐夸张。
        在课堂互动参与方面:同样是3岁~5岁的小朋友发言积极、互动效果好,而5岁~6岁的幼儿只有部分感兴趣,少部分幼儿对教师的引导、同伴的话题心不在焉。
        在绘画认知水平促进方面:3岁~5岁幼儿收获最大,他们参考同龄的或大一些幼儿表现的造型,学会了改进和借鉴,“最近发展区”呈现明显。5岁~6岁幼儿大多对3岁~5岁幼儿谈论的事情不感兴趣,造型借鉴比例较少。
        在社会性情感态度促进方面:同样是3岁~5岁吸收信息较多、体验丰富。他们学别人的语言,增强了荣誉感,初步体验到了欣赏、尊重、自律等。
        混龄写生与其他幼儿美术教育形式相比,课堂显得生动活跃,趣味横生。课堂总是处于热烈的互动、变化状态,经常出现集体或小范围研究、尝试、讨论现象,对孩子们的情感、态度、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样的课堂很大程度上优于其他美术课堂。目前依据实验结果可暂时得出如下实验性结论:3岁~4岁幼儿因探索欲望强烈、所以喜爱写生课,虽然有一些涂鸦痕迹,但丝毫不影响孩子对写生的兴趣、创造力的发展;4岁~5岁幼儿不仅最容易进入写生状态,且表达流畅、手眼协调、个性鲜明;5岁~6岁幼儿出现了分化现象,50%左右的幼儿能跟着教师引导进入写生状态,其他幼儿需要经过几次课的引导过程方能进入“正轨”,画面程式化的痕迹会随着写生次数的增多有所改观。因此可以推断当前我国教育体制下,幼儿绘画写生的状况为:3岁~4岁是幼儿进入写生的最初时期,4岁~5岁是大多数幼儿的“写生敏感期”,5岁~6岁幼儿经培训可以顺利进入写生状态。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让特殊的孩子健康成长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