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浅谈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lijingjing 感谢 lijingjing 上传 0人参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其中,艺术教育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无论是在教学活动,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艺术教育都应该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艺术教育中的一个分支,音乐教育具有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和谐成长的功能。 
        节奏能够反映出不同的音乐情绪,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幼儿的节奏训练, 教师因根据幼儿年龄较小、理解能力不高的学习特点,采用简便而富有趣味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对幼儿进行阶段性训练。 

        一、体验感知阶段(适宜于三至四岁幼儿) 
        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1895-1982)认为:“完全没有音乐感觉的孩子是罕见的,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小班的幼儿虽然年龄小、对音准没有概念,但他们喜欢反复听、唱同一首歌曲,并对节奏感强的音乐十分敏感。所以,在这一阶段学习的重点就是对节奏的体验感知,这同样也为日后系统的学习节奏打下基础。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有意识地在音乐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策略研究,采用声音和画面的有效结合,以此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积极性,通过模仿不同的音乐节奏,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 
        (一)重视欣赏——音画合一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可见,一切音乐教育活动都必须建立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在幼儿音乐教学中也不例外。教师必须把聆听音乐作为重中之重,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幼儿年龄小、注意力较难集中一段时间,如何采用巧妙的教学方法,使幼儿在聆听音乐作品的同时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就成为关系到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幼儿艺术教育的质量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当创造良好的音乐欣赏环境,激发幼儿从不同角度感受音乐。例如:用画面带动声音。幼儿可以通过电视中丰富的图像画面,从视觉的角度来体验节奏。这样,幼儿沉醉在优美的音乐氛围之中,不但感受到轻松愉快,更重要的是体验感知了节奏、活跃了节奏思维、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积极模仿——感知体验 
        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感知体验音乐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音乐欣赏活动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贴近幼儿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幼儿,通过模仿教师的肢体动作来体验音乐。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拍手、拍腿、拍肩、扭腰、跺脚等一系列动作来表达音乐,不但体验了节奏,还对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可见,教师在幼儿音乐欣赏活动课程中准确引导的重要性。此外,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创编活动,幼儿可以随着音乐节奏开动脑筋,做一些自己想表达的肢体动作,从而促进了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二、系统训练阶段(适宜于四至五岁幼儿) 
        中班的幼儿喜好唱歌、有很强的表演欲望,这是培养幼儿音乐音乐表现力的最佳阶段。通过前一阶段节奏模仿的基础,教师加入系统、正规的音乐认知训练,将有助于建构幼儿对音乐的感知。 
        (一)认知训练——夯实基础 
        在小班的训练中,幼儿对音乐中循环往复的强弱关系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中班阶段,就需要进一步丰富对全音符( )、二分音符( )、四分音符( )、八分音符( )的认识。音符比较抽象,不易于幼儿理解。因此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采用游戏性、趣味性的教育方法。例如:可将小动物的叫声和音符的节拍特点相结合,抽象的音符就可以用形象的声音来代替,全音符可以用小猫叫“喵喵喵喵”来表示、二分音符可以用小羊的叫声“咩咩”来表示、四分音符可以用小狗的叫声“汪”来表示、八分音符可以采用小鸡的叫声“叽叽叽叽”来表示。这样,原本较难认知的节奏,就成为了“语言化的节奏型”。幼儿可以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动作来学习表达不同的节奏,逐步加深对节奏的认知。 
        (二)组合训练——灵活多变 
        通过学习不同时值的音符,对各种音符的组合便成了幼儿对节奏更深一层的学习。这种组合变化的学习将对幼儿的认知能力、反应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选取幼儿熟悉的歌曲,采取游戏的形式进行节奏组合训练。这样,既可以帮助幼儿记忆、区分歌曲中不同的音符及时值,也可以使幼儿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准确的反应。例如,在歌曲《小蜜蜂》中有这样一句:533-|422-|1234|555-|, 
        换成“语言化的节奏型”就成为:汪汪咩咩,汪汪咩咩,汪汪汪汪,汪汪咩咩。 

        三、实践锻炼阶段(适宜于五至六岁幼儿) 
        大班的幼儿对音高、节奏都十分敏感,并对音乐中的情绪有较强的感受。这样,就应当充分挖掘幼儿音乐的潜能,不断提升幼儿的表现力、创造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艺术的内容和要求提到:“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但音乐技巧的训练一定要适度,要充分发挥音乐的潜在功效,陶冶情操,激发创造力。 
        (一)音乐活动——学有所用 
        在幼儿日常的音乐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将幼儿已经掌握的的节奏知识。教师可以让幼儿先认识乐谱,然后根据幼儿已经掌握的的“语言化节奏型”,读谱念出节奏,最后用手拍出节奏。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并给予指导。例如:在幼儿读谱的过程中,在相应的音符下,可以粘贴一些“语言话节奏型”相应的动物标志加以提示。这样,不但可以兼顾不同能力的幼儿,使每个孩子都能够掌握新学的歌曲、体验到节奏活动的乐趣,还能够增加幼儿的自信心、促进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二)兴趣培养——激发潜能 
        在经过一系列的节奏训练之后,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挖掘。教师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与家长积极沟通、全力配合,让具有音乐潜能的幼儿加深对音乐的学习。例如,在当今社会上,各种形式的幼儿兴趣课堂不断涌现,如各种乐器(如钢琴、小提琴、古筝等),舞蹈,合唱团等。幼儿可以在音乐课堂上得到专业化、正规化、系统化的训练,这些学习都能够巩固节奏认知,学到新的知识,体验新的乐趣。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与家长不能一味的要求幼儿的音乐技能,而忽视了对幼儿情感的熏陶。只有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才能使幼儿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掘,培养出真正的音乐人才,为幼儿的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总之,教师必须对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合理统筹。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音乐节奏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儿童歌曲FLASH:I had a little nut tree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