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浅谈教师对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影响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wongyuzheng 感谢 wongyuzheng 上传 0人参与

       “习惯决定命运”“习惯形成性格”等观念也已被许多学界、非学界的人士所佐证和接纳。虽然一个人习惯的形成要受家庭、社会、学校、同伴等很多因素的影响。但作为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育,是行为习惯形成关键期的教育。 
        幼儿入园后,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老师在一起的,幼儿在园的一切行动都在教师的管理教育之中。幼儿教师是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可以通过教育活动在幼儿身上引起期待的行为,教师也可以用一些方法消灭和遏止幼儿身上所存在的非期待行为。 
        经过观察和分析,由于每个教师的班级管理理念不同;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不同;所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同;或教师本身的素质问题。因而,在幼儿园里,不同的老师所管理的班级幼儿行为习惯存在差异。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在同一所幼儿园,有的班级小朋友排排坐吃水果,吃完水果地面保持干干净净,有的班级则满地都是水果皮;有的班级小朋友午睡前会把脱下的衣服叠放整齐、鞋子摆在规定的位子、起床后把自己的小被子叠整齐,而有的班级小朋友衣服到处放、鞋子随便脱、起床后不是找不到衣服就是找不到鞋…… 
        由此可见:教师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影响是很大的。 
        教师怎样才能在幼儿习惯养成方面产生好的影响呢? 

        一、教师要真正重视对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培养 
        古代孔子教育思想中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倡的“生活教育”,都把幼儿期培养的任务定格在养成良好的习惯上。我们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社会领域目标也明确要求“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我们的一些教师,在一日工作中,忙于备课、钻研教材、组织幼儿活动、布置环境、写论文等等,忽视了对于幼儿生活中的一些常规要求。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没能及时纠正,一次又一次经过不断的重复强化而养成了不良行为。所以,我们要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加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等待。 

        二、注重首次,从幼儿入园第一天开始做起 
        我国有句古训“先入为主”。如果幼儿第一次习得是规范行为,在没有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他的规范行为会一直延续下去。要培养幼儿幼儿的良好习惯并不难,难的是如果幼儿有了坏习惯,纠正就很困难了。幼儿入园初期,从熟悉的家庭环境进入陌生环境往往感到不知所措,这时告诉他们“玩具玩好摆整齐,糖纸果皮丢垃圾桶里,小朋友不抢先、不推撞,吃饭之前要洗手……”他们会比较容易接受。好的习惯经过一次一次的强化练习,小朋友们就习惯成自然了。如果从入园第一天就注意培养幼儿遵守一些行为规则,那么到了大班,教师的管理就会轻松许多。 

        三、帮助幼儿建立合理的、细小的行为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养成的,需要长期的、严格的、持之以恒的规范训练才能形成。遵守规则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在各项活动中都应该让幼儿去学习遵守一定的行为规则。例如,用餐好了把椅子靠桌放;吃完饭要擦嘴,自己把餐具送会回;走路姿势自然,不抢先,不推撞,教室内不奔跑、不大声说话等等,随时提醒幼儿。这样,既有利于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行为习惯的培养。 
我们所建立的规则要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绝不能为了便于管理而制定不合理的规则。 

        四、选择恰当的方法 
        (一)做孩子的榜样 
        幼儿常常说“我们老师就是这样做的”“我们老师说的”这样的话,有的幼儿回到家还模仿自己的老师,可见,幼儿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是“崇高的”“伟大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都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试想,如果教师自己上班老迟到,做事拖拖拉拉;见了同事从不打招呼;与配班老师不合作;教室环境乱糟糟……,这样的教师怎么可能带出行为习惯良好的班级呢? 
        (二)适时指导 
        幼儿习惯的养成不是靠成人的说教而来的,“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我们培养托班小朋友拿别人东西要用礼貌语言协商,是这样做的:听故事《蛋糕跑掉了》,情感体验抢别人的东西是没有好结果的,然后,实物演练,学习礼貌用语“你能给我玩玩吗?”“你能给我××吃吗?”那么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指导训练,日后,这个行为就被巩固下来。 
        (三)表扬和批评相结合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提出,行为的改变依据行为的后果而定,如果后果是愉快的、积极的、满足行为者需要的,则行为的出现频率就会增加。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可以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例如,表扬能激发幼儿积极的情绪。因此,我们应对幼儿良好的行为进行表扬。表扬可以是口头的,可以是物质的。一般而言,年龄越小,奖励的应该具体一些。比如,会收拾积木的奖励一颗糖,或抱一抱,大班幼儿则以精神奖励为主。 
        当幼儿出现不良行为时,我们除了对他讲清道理外,可以进行适当的批评或惩罚。很多教师常常不敢谈惩罚,误以为惩罚等同于体罚。其实不然,正确的惩罚对于纠正幼儿不良行为还是有帮助的,尤其是语言对其行为几乎不起作用,惩罚却可以使他直接感受到教师的态度,体验到不快,从而改变行为。惩罚必须做到具体、直观并辅制之以语言说明,而且时间要短。长时间的惩罚不仅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而且使他忘记受惩罚的原因。 
        国外有许多心理学实验证明:一次表扬和一次批评对加强学习动机同样有效,而继续使用批评和表扬,则前者的效果不如后者。所以,我们要慎用批评多表扬,但也不能滥表扬。 
        (四)对幼儿的行为要求要做到一致和一贯 
        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是经过训练、反复强化的结果。所以,我们不但要创造条件(便于幼儿养成好习惯的环境等)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还要重视管理。 
        例如,幼儿刚入园时,我们要求幼儿吃饭时:双脚并拢、一手扶碗一手拿调羹;米粒不要掉出来;吃完饭自己把餐具送回等。如果教师每天都能够坚持认真的提醒,检查,幼儿就会养成有一个好的用餐习惯,反之,如果教师今天对幼儿有要求,明天因别的事又放松了对幼儿的管理,这样反反复复,幼儿就很难养成好的用餐习惯。 
        实施学前素质教育,较好地贯彻执行《纲要.》精神,关键是教师,教师的态度决定着观念和行为。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教师对待工作、同事、家长及幼儿所体现出来的良好道德修养,将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起者积极的影响。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玩具找朋友(形状标记)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