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激励”叫伤害
在双职工家庭中,能请老人来帮忙带孩子无疑是上佳的选择,再好的保姆都没有亲人对孩子那么真心和疼爱。我更是深有体会,父母在照顾孩子的同时,还帮我打理了大部分家务,我生活得安逸又幸福。不过最近我意识到了隔代喂养的一些弊端。
妞妞消化吸收很好,身高体重都很正常,且极少生病。我觉得孩子胖瘦无所谓,只要健康就行,但母亲却发自内心地希望妞妞多吃点、再胖点。每次妞妞不想吃饭时,母亲都会拿妞妞和邻居的孩子比较:“你看对面楼上的佳佳,一顿吃两个鸡蛋,琪琪一顿也吃一大碗馄饨,你怎么就吃这么一点呢?”最近母亲总是不由自主的拿吃饭问题说事,语言模式基本上都是“你看谁谁吃了多少多少,你怎么就吃这一点”,再看妞妞的反应,起初还能在催促声中吃上两口,外婆再说,小家伙就很不耐烦地撅起小嘴巴,后来干脆跑到一边不理外婆,外婆气得直跺脚。
而与此同时,我童年的记忆也如排山倒海般涌向心头:每当我们做事情慢了,母亲就大声指责:你看那“谁谁”干活又快又好,你怎么就这么笨呢?上学早晨起床晚来不及吃饭了,母亲又大声指责:你看那“谁谁”,早早起来得做一家人的饭,多懂事,你怎么就不学学呢?贪玩不做作业了,母亲更要大声指责:你看那“谁谁”,回家就做作业从来不让大人操心,你怎么就不自觉呢……
总之,只要我们哪一点做的不好,母亲就会搬出那些“谁谁”来“鲜明对比”一下。当时心里满是悲哀:为什么妈妈就这么不喜欢我们,总说别家孩子好呢?同时也恨极了那些“谁谁”们,觉得是他们夺走了妈妈的爱。当然我也试图努力让自己成绩更好、更讨人喜欢,但往往努力后结果却得不到认可,满耳充斥的还是责备声,而那些“谁谁”们也成了永远遥不可及的目标,这种感觉让我一直非常地沮丧、痛苦和自卑。直到后来离家住校,压抑的感觉才渐渐远去。
相似的成长经历和儿时刻骨铭心的记忆,让我非常理解妞妞的不屑和反抗,我赶紧接过外婆手中的碗,温柔地揽过妞妞,而妞妞也在我的鼓励和赞扬声中大口大口地吃着饭菜。我欣慰地看着我可爱的女儿,同时暗下决心,虽然现在问题还不太严重,但我必须用恰当的方式阻止母亲这种不恰当的激励,不能让我童年的心理阴影复加到我的孩子身上。
一个合适的机会,我尽量轻描淡写甚至是用打趣的语气向老妈说起我儿时的感受,在重温往事的同时,婉转地提到今后妞妞的教育方法问题。母亲是明理之人,只是以前没想过这些问题,她当然不愿伤害她疼爱的外孙女,所以很快达成共识。我知道落实到行动上还需要一定时间,但是老人家肯接受新思想、为儿孙改变就已经很不错了。
许多人的童年都有着这样那样的心理阴影,这与我们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联系。在科学育儿理念普及的今天,我们绝不能再沿袭过去一些不科学的教养方式。特别在隔代喂养的家庭中,更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跟老人交流分析孩子的心理活动和精神需要,不要让老人无意识的语言行为习惯伤害孩子,不要让我们童年的心理阴影再在孩子身上重演。
手工材料
关键词:激励
- 激励性言语对幼儿的促进作用 2013/06/05
- 浅谈激励理论在我国幼儿教师管理中的应用 2012/04/19
- 幼儿教育需要激励 2012/04/12
- 韵律活动中的激励 2011/05/11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