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开展听读训练的实验研究
摘要:培养儿童的读书兴趣,应该首先诱导孩子的读书兴趣。在幼儿园里由教师精选合适的幼儿文学作品,每天为孩子进行娓娓动听的朗读,日复一日.孩子想读书的念头就会油然而生。实验结果表明,坚持听读可以激发孩子的读书情感,丰富孩子的词汇,激发想象.拓宽视野。本实验中搜集筛选出了适合孩子听读的训练材料.并摸索出了一套听读训练的有效方法,以期在交流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 听读训练 实验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从以上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纲要》注重的并非教师应该教给幼儿多少,使幼儿掌握多少技能,而是要求教育者更加重视教育的过程,重视通过语言的感知,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兴趣与语言感受的敏感性。
目前,在一些幼儿园里,语言教学的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识字、掌握字词、理解含义、品德培养统统成了语言教育的任务。其实儿童接受的方法是直观形象的,没有必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童稚的心灵承受不了琐碎呆板的灌输和说教。其实,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最重要的功能是娱乐、审美,是人精神发展的根本需要。教育者的职责就是把这种人性的天然的需要激发、调动起来,开启孩子对于美的感受的需要。要使孩子把读书当作一种需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首先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使孩子把阅读内化为一种习惯。那么,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呢?我们认为,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尤其在幼儿时期更是一个人培养兴趣、养成习惯的重要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对孩子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就可能让孩子把阅读作为习惯固定下来。
读书是一种媒介,给孩子朗读的时光。其实是和孩子进行交流的最好时光,是享受亲情,共同获得美的愉悦体验的重要途径。不论怎样,家长或老师每天抽出10分钟、15分钟时间让孩子读点真正令人愉快的图画书.孩子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心情愉悦。这种共同的快乐可以带来两个好处,一是亲情的融洽和享受,二是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孩子对于图书的热爱。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提出了在幼儿园开展听读训练的实验研究,旨在通过日复一日的听读强化,加上教师对孩子的情感熏陶,激发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形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课题的界定及指导思想
(一)课题的界定。 听读训练属于早期阅读的范畴。目前,关于早期阅读的研究,之前以及当前很多专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对于早期阅读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开发幼儿智力、养成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作用都有比较一致的看法。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则各有各的方法,其侧重点不同。比如目前在幼儿园开展的分享阅读,是以集体阅读活动为主.把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化指导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早期阅读教育方式,它注重的是教师和幼儿、家长和幼儿、幼儿和幼儿之间的交流,在情感的愉悦中分享各自的感受。而听读启蒙训练是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由孩子身边最亲近的家长和教师运用正确、优美的方式为孩子朗读,让孩子在持续不断的听读享受中培养对阅读的兴趣。养成读书的习惯,从而为将来阅读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在选择合适阅读材料、正确优美朗读的基础上,它更注重的是情感环境的营造,以及教育者的信念和坚持。
(二)课题的指导思想。
在语言发展的早期,孩子的感觉器官需要接受种种刺激,特别需要语言的刺激。这种语言应该是语音纯正.语句完整、规范、漂亮的,而语句完整、规范,这正是书面语言的特点。这就是说,需要的不是一般的跟孩子“说话”.而是要给孩子读书,让他们接受正确优美语言的刺激。
习惯是孩子终身受益的财富。从小养成孩子对图书的热爱,对阅读的兴趣,对形成孩子的阅读能力,对成年以后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爱是教育的最强大力量。听读训练是以语言材料为媒介传递爱的活动,情感特征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我们爱孩子,我们用爱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在书中陶醉.由此形成情感的迁移,激发起孩子对于书籍的热爱。当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当他们在生活的路途中,无论岁月如何变幻,一看到图书,一听到书声,就能唤起温暖的回忆.从而把读书定格为他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三、研究方法和基本过程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运用行动研究法和观察法进行研究。课题组的理论工作者深入到幼儿园的每个实验班,与幼儿教师一起仔细观察每个幼儿参与活动的情况,及时发现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和困难,对于共性的问题大家可以坐在一起,共同讨论解决的方法,个性的问题可以单独解决。一线教师不仅仅是项目方案的执行者、实施者,还是活动目标、活动计划的制定者,他们不是被动地开展活动,而是积极主动地实际、组织、开展着日复一日的听读活动。他们认真观察、记录、评价幼儿的种种表现,及时调整开展活动的最佳方案,并总结出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
(二)基本过程和具体做法。
1 搜集材料。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训练的语言材料,包括故事、儿歌、散文,等等。
2 教师培训。带领实验教师学习语言教育的有关理论和最新理念,借鉴国内、国外同行幼儿阅读教育的相关经验。同时对教师的朗读、讲故事等表现技巧进行培训指导。
3 选择合适的班级开始实验。我们选择了河南省直机关第一幼儿园、郑州市金水区新建幼儿园、郑州市中原区汝河小区第一幼儿园作为实验基地,并各选出业务能力较强的老师所在的大中小班若干,进行实验。
实验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组织交流论证会,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都要经过精心设计,并在实践中互相交流。逐步改进。
实验教师在提供的现有实验材料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搜集发现新的阅读材料,并及时互相交流。同时,及时用教育随笔、观察笔记、教育叙事、个案分析等方式,把自己在实验中的点滴体会和感受或者经验教训记录下来.或通过照相机、录音机、DV等现代化的方式,记录实验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智慧,孩子的成长变化,以及由此而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4 交流沟通,取长补短。实验过程中,及时召开观摩和研讨活动,互相学习,启迪智慧,取长补短。实验各个阶段.各实验基地负责人写出书面总结,总结实验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对于课题实施目标的贯彻情况,总结自己的做法,包括活动内容、活动方法、活动体会,以及不足和建议,等等。我们还建立了专门的QQ交流群,及时将搜集到的听读材料上传分享,定时将实验笔记、教育随感、论文总结等发表到QQ空间,供大家交流探讨。同时,我们还在《河南幼教》杂志上开辟“幼儿听读训练课题”专栏,展示成果,交流体会,共发表论文、随笔10余篇。
四、研究结论与主要收获
(一)开展听读活动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
我们确立了“探索听读方法、激发听读兴趣”的听读原则.让每个幼儿在丰富多彩的听读活动中善听、乐听、会昕。在听读过程中,幼儿汲取着儿童文学世界中知识的浸透、滋养,如“经典童话”中的哲理性、“诗歌”朗朗上口的韵律美、“故事”中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在让幼儿感受真、善、美的同时,语言、思维、表达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实验的过程中,老师们观察到,通过一段时间的听读,孩子们对于书本的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由于日复一日的强化.昕读已经基本形成了习惯。河南省直机关第一幼儿园的马爱民老师在实验笔记中这样写道:“每天坚持20~30分钟给孩子们讲故事已成为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习惯成自然,一到上午10:50~11:10或中午11:40~12:00和下午3:30~4:00孩子们就争着闹着让老师读书。我声情并茂地读,孩子们专心、认真地听,我们共同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郑州市金水区新建幼儿园的阴风云园长在总结中这样写道:“经过一学期坚持不懈的听读研究.我们取得了不错的阶段性成果。全班39个孩子,100%爱上了每天的听读时光,听读已成为了我们班孩子每天的必修课,而且还是孩子们每天都要求上的必修课。85%以上的幼儿已经有了主动阅读的欲望,60%以上的孩子有了初步的自主阅读能力。”
(二)选择合适的听读材料,是调动孩子听读兴趣的基础。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不同类型的作品幼儿听了有不同的反应.教师选择幼儿文学作品的内容、类别,所采取的诵读技巧,给幼儿听读所创设的软环境等都能影响到听读的效果。只要细心地运用这些教育手段,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故事在听读训练中最受幼儿的喜爱。
由于故事情节性强,人物生动想象,内容接近幼儿的生活.幼儿对故事的热衷程度明显高于其他文学作品。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之后,孩子能在故事之中沉浸很长时间,自己尝试复述,和伙伴们热火朝天地讨论,这些全部都是孩子们的自发行为。遇上喜欢的故事,他们甚至会要求老师每天都讲这个故事,百听不厌。有个别能力强的孩子还会把喜欢的故事编成故事剧,和好伙伴们一起表演。如:孩子们非常喜欢故事《猪八戒吃西瓜》,尤其听到猪八戒被孙悟空教训,连摔四跤的时候特别兴奋,自主讨论:不能像猪八戒一样,偷懒自私,应该勤劳,好东西应该和大家分享,等等。听过故事之后,许多小朋友都主动要求表演这个故事。
2 选择充满韵律和动感的儿歌。
儿歌的情节比较简单,相对于故事来说风格比较单一.有时难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们发现充满韵律动感的儿歌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更加适用于儿歌的听读。
如《马路上的车》:
马路上,跑着车,(画一条马路,路上画几辆车)
丁零丁零自行车,(画一辆带车铃的自行车)
辫子长长是电车,(画一辆长辫子的电车)
一阵风是小轿车.(画一辆小轿车)
装满货物大卡车,(画一辆大卡车,上面装有货物)
你过来,我过去,(向左向右箭头各画一个)
来来往往都是车。(写一个汉字“车”)
在听读这首儿歌的时候,配以优美写实的图示,幼儿的兴趣明显增加,有的甚至主动地和老师一起说儿歌,而且说得非常正确,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儿歌本身节奏性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孩子也比较喜欢。
3 诙谐幽默风格的作品更加吸引孩子。
实验中.我们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滑稽有趣的文学作品。如果孩子们一再要求老师朗读同一个故事,那么这个故事一定非常有趣,可以激起孩子们的兴趣,有的孩子甚至回到家以后要求父母也找到这个故事讲给他听。如故事《野猫的城市》,孩子们特别喜欢听,听到中间有趣的地方就会哈哈大笑,还会和老师一起讲出来,有时,老师讲错了几个字,或者和上次讲得有些出入,孩子们立刻就能听出来,并马上予以纠正,并且孩子们每次都会乐此不疲地回答故事后面的问题:“城市里有医院”“城市里面有大高楼”“城市里有许多银行”“路很宽,楼很高,人很多才是城市呢”……对于孩子们的讨论,我总是在一旁静听,不去打扰他们。我认为老师的任务就是把好的作品读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理解吸收。没有好与坏的评价,孩子们的学习环境会更加轻松和谐,学习效果会更好。
4 散文的选择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循序渐进。
散文更加注重意境。儿童情趣有些欠缺,对小班孩子进行散文听读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为孩子们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因此,散文作品的选择要更加关注孩子的年龄特点,可从较浅显和短小的作品人手,循序渐进。同时,教师在朗读时要更加注重语言表达技巧,声情并茂,用情绪感染幼儿,吸引幼儿沉浸在文学美的意境之中,这样,即便他们对内容不感兴趣,也会得到美的熏陶。
(三)教师的朗读技巧和阅读时的情绪情感状态.对孩子的兴趣起决定作用。
幼儿爱上文学作品,可能不仅仅是因为文学作品的内容因素,更多的可能是教师朗读时声情并茂的感染力,以及与老师共度阅读时光的温暖感觉产生了情感的迁移。因此,教师的朗读基本功就显得特别重要。教师要善于在朗读中专注那些表达事物形象的实词,透过文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好像看到、听到、嗅到、尝到、触到一样,在心中形成生动完整的“内心形象”。运用重音、停顿、语速、语调等各种语言技巧,提高朗读的效果,让朗读对幼儿产生磁力。因此。我们在实验前对教师进行了专门的朗读技巧的培训,在实验中,教师们又不断总结经验,相互交流,提高自己,朗读水平均有了明显的提高。
另外,听读中老师与孩子间的亲情沟通也很重要。要善于营造一种温馨宽松的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听读是一种享受,是一段美好的时光。老师们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比如播放和当时情景相协调的抒情的音乐,并与孩子进行眼神与肢体的交流;用眼神和微笑示意孩子:你听得很认真,你睡得真好;轻轻抚摸幼儿的肩膀、头发,拍拍他:闭上眼睛睡觉啦。让幼儿在老师的眼神、表情和安抚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关爱。
不论孩子是否记住了某一篇作品,不论某一个故事的内容对孩子有什么意义,我们相信,孩子会记住这美好的感受,会记住这种幸福是在听读中得来的。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们就一定能用耐心和爱心为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打好坚实的基础。让孩子们都爱上读书.让读书给孩子们的一生带去快乐和幸福。
五、主要研究成果
1 实验教材。 课题组精选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推荐给实验基地教师,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捕捉信息。针对本园本班孩子的需要,在教学中不断阅读、寻找、补充教材,课题组再次进行筛选,结集实验教材1本。收有童话故事、散文、诗歌等150余篇(首)。
2 论文集。
参加实验的成员们以学习带实践,以实践促学习,总结种种经验,写出了大量论文,有多篇发表和获奖。课题组优选论文集1本,含论文38篇。
手工材料
关键词:听读训练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