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建幼儿园保育工作调查研究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重点提出了农村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同时还明确指出当前学前教育应当要以科学的方法进行保教工作,并且必须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要把握好农村学前教育质量,就必须牢牢记住把做好保教工作放在第一位。幼儿园必须要记住“保教”工作的内涵,以保育作为第一任务,并充分认识其重要性,认清在保育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采取积极措施做好保育工作,为农村幼保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开展保育工作所面临的困难
在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有关学前教育的问题日益突出,这也引发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为此,笔者走访了河南某乡镇的六所幼儿园,在对其考察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近些年来,农村幼保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在很多细节上尚存在较大的不足。
(一)保教分离
1、保育工作的内涵理解不够全面。在中国大部分农村,人们的思想观念都比较陈旧,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同时大部分的幼儿园教师也将保育问题和日常的照顾儿童寝食等生活琐事联系在一起,而忽视了对儿童的教育。例如:某儿童正在搬凳子,旁边的玩伴走过来说:“我们一起搬吧!”正当儿童要答应的时候,旁边的保育工作者走过来说:“小心砸到脚,我来搬!”
此外,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儿童的承受能力,让孩子背负了过多的学习压力,认为孩子应当把读书写字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不注重保育工作。因此,幼儿教育的各相关负责人都未能将保教有效的结合起来,忽视了保育工作和教育工作在促进儿童健康全面的发展中各自具有的重要作用,这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2、保育员与幼儿教师及幼儿间的沟通不足。从笔者所掌握的情况来看,保育员的工作时间大部分都在清理卫生,而剩下的时间基本在旁休息。很多幼儿园的保育工作者数量不足,而儿童的数量较多,这对保育员来说工作强度偏大,这就造成剩余的时间少,于是保育员与教师的沟通就相对很少,就算是与教师有了交流,也大多是拉家常,而不是关于儿童成长方面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保育员与儿童之间的交流一般都是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例如:衣服没穿好,鞋带掉了,或是儿童哭闹时,保育员进行安慰或进行训斥。保育人员与教师之间的这种简单的沟通势必造成保教分离现象,以致无法保证教育质量。
(二)保育员文化素质不高
1、老龄化发展,配置不合理。笔者经过走访,仅发现只有镇中心处的一所幼儿园内的保育员是正式编制,其他保育员均非正式编制,且大多数呈老龄化,年龄均在45岁以上,其中年龄最大的已60岁。而国家有关规定明确表示,幼儿园每班至少配备一名保育员,农村幼儿园基本上是私立的,由于条件限制,有的幼儿园仅有一名保育员,甚至还有的幼儿园因为未聘到保育员,暂时由幼师兼任此项职务。这种不合理的配置,让我们对幼儿园的保育工作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2、文化水平偏低。在我国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第九条第三点和第四点明确规定了“保健员的文化水平应当在高中以上,而保育员也应当有初中以上学历,并且接受过专业的保育培训。”可在实际情况中,农村的大多数幼儿园根本就未曾配备保健员,保健员的工作全由保育员担当。在大部分农村,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常由学历偏低甚至没有学历的农村妇女承担,她们虽然有带孩子的经验并且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但是由于文化素质偏低,不利于儿童的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3、缺乏专业知识,接受培训机会少。笔者向一些农村幼儿园保育员了解当儿童出现意外事故或如何运用科学手段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时,大多数保育员要么采取的是一些农村土方法,要么就直接回答不知道。而当问及平时是否有接受专业机构的培训或听专业讲座时,得到的答复基本上都是“没有”。乡镇中心幼儿园条件相对较好,偶尔会有一些保健专家或专业的保育管理工作者来讲讲保育工作方法。因为大多数保育员文化水平低下,所以很少有保育员会通过网络或阅览书籍等手段来提升自己的保育知识。
(三)保育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1、没有职业资格制度。在大多数农村,幼儿园保育工作者基本都是临时聘请或签短期合同,并没有获得相应的保育资格证书,更别提有专业的保育知识了。因此,保育员的聘用门槛太低,准入制度不健全。
2、工作内容不具体。农村幼儿园的保育员工作内容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尤其在培养儿童心理素质和儿童社会适应能力这方面表现不足,甚至根本就不存在。这也是保教分离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
3、奖惩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一个好的幼儿园应当要有一个完善的奖惩机制,而在我国的农村幼儿园,奖惩机制还十分不健全。长期以来,无论工作多还是工作少,薪资待遇均一样,这就造成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上不去,更别提主动干活,只会消极的接受一些分内的事务,这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极其不利。
二.做好保育工作所提出的要求
1.保教结合,注重保育工作的重要性。
农村幼儿园的有关教育主体应当深刻理解保育工作的真正含义所在,并充分认识到保育工作在儿童的健康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当今社会,真正意义上的儿童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指身体上的健全,还包括心理健康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等等。正如上文所述,保育员看到儿童在搬凳子,为了所谓的“安全”而忽视了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协助合作体验,这对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性极其不利。
因此,保育员应当要深刻了解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内涵,充分认识到在保育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教育契机,在实际工作中时刻牢记做到保教结合,并理解其重要意义。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应积极鼓励保育人员与教师间的有效沟通,并相互了解对方的工作理念和工作内涵,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同事信任理解关系。只有做好这些,才能让保教结合得更紧密,提高儿童教育质量,促进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
2.提高保育员素质。
保育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保育工作的质量。在我国的大部分农村,保育员的素质都处于偏低水平,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幼儿园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方法:
首先,建立完善的聘任制度,严格以《幼儿园管理条例》的学历要求来进行招聘,学历较高者优先选择。其次,建立工作激励制度,根据保育员的工作情况适当的对其进行奖励,提高其待遇,稳定保育员队伍。再次,加强社会宣传,让家长们都充分的认识到幼儿园保育工作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性,从而达到提升保育员社会地位的目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幼儿园管理者应加强对保育员的培训,保育员也应该要深刻感受到自身所从事的工作的价值,积极进取,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准。事实上,我国农村幼儿园的保育员们普遍都表现出缺乏对儿童心理健康及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处理突发事情的应变能力,他们习以为常的一些做法都存在着一定的不科学性。如常见的幼儿脱臼如何处理,中毒、异物入体如何处理等诸如此类的急救与护理问题。再如,平时遇到一些儿童表现出的心理状况令他们难以理解,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不予以理会或采取了主观臆断的方法。根据这些情况,农村幼儿园应逐步建立起相应健全的保育员培训制度,并时常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培训和演讲,从而提高保育员的专业水平。这样,保育员就可以更多的接触到新型的教育理念,并能够逐步掌握如何分析儿童心理和如何培养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方法,在实践工作中逐步实现保育中心由生理向心理的过渡。
3.优化保育管理,制定保育工作相关的规章制度。
当今社会,保育人员的资质不足问题表现得日趋明显,这导致其很难满足未来的儿童保育工作,所以,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了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提高保育员保育水平的有效手段。政府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对保育人员的培养,并以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道德思想为核心内容制定保育人员所必须遵守的各种规章制度,这将大大有利于儿童的保育工作,促进儿童快乐健康成长。幼儿园应当以资格证书做为保育员上岗和晋升的资格凭证,规范农村幼儿园的保育员的保育工作要求。保育工作看似简单平凡,但却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根据《幼儿园管理规程》、《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育员职业技能标准(试行)》等文件要求,围绕卫生环境、儿童管理、工作态度等内容制定保育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通过在农村幼儿园中采取一系列强化措施来巩固保育员的社会地位,不仅可以增加保育员的工作信心,还可以调动保育员的工作积极性,稳定工作队伍,为儿童的保育工作做出最大的努力。
手工材料
关键词:保育工作
- 试谈幼儿保育工作中的行为规范训练 2013/01/12
- 浅谈幼儿园保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2/11/09
- 幼儿园保育工作及对策 2010/10/08
- 保育工作检查评分 2010/05/13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