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园游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mengyu 感谢 mengyu 上传 0人参与

        幼儿天生有一种对游戏的痴迷,游戏是幼儿的天然生活方式。幼儿园作为实施幼儿社会教育的专门机构,必然要遵循幼儿的天性对他们进行教育。于是,游戏成为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方式。但是目前很多幼儿园中的游戏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与游戏教学要求的教学要将游戏的机制引入教学,集娱乐性与教育性于一体,让幼儿在欢快的游戏活动中获得情感、意志、灵感、直觉等主体人格特征的发展的目标相背离。 

        问题一:游戏中体验情境真实性的缺失 
        案例一: 
        在一次游戏活动中,教师首先让幼儿观察一幅画,让幼儿表述自己的看法,许多幼儿都说很喜欢这幅画,因为它鲜活生动。这时有一个小女孩站起来说:“我不喜欢,上面有虫子,不好看。”老师说:“虫子是很可爱的。”同时也让她坐下了。等到活动结束时,老师又问道:“这幅画好看不好看啊?”大家齐声道:“好看——”刚才说“不喜欢”的孩子也夹杂在其中低声地、木然地说:“好看——” 
        “口号”之声是我国幼儿园特有的声音,本案例也体现了这一点。在教师提问之后,全体幼儿就像喊口号一样,回答整齐划一。像案例中的这种情况,多是幼儿放弃自己的真实想法反而服从教师的观点,也服从大多数同学的选择。这样做将会导致如下的后果:幼儿失去体验的倾向和动力,成为教师的奴隶;不会有自己的观点,人云亦云,很有可能也成为社会的奴隶;学会用谎言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在这样的情境中,幼儿逐渐抛弃真切的自我,成为麻木的、顺从的或者是口是心非的人,一直这样下去,被剥夺了体验权力的幼儿将逐渐成为虚假的存在。幼儿园游戏教学本来追求的是游戏的真实情境带给幼儿的真实体验,让幼儿在与世界的直接接触中获得身心、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和谐发展。而实际的游戏教学中,教师的急功近利或者为自己的方便却常常剥夺了幼儿在游戏中对世界的真实探索和在游戏活动中的真实体验,而成为一种虚假的存在,这有违幼儿园进行游戏教学的初衷。 

        问题二:游戏生成性和开放性的岌岌可危 
        案例二:中班表演游戏《老虎的遭遇》 
        扮演“青蛙”的幼儿对饥肠辘辘的“老虎”说:“我有一个主意,我们比赛跳远,要是我跳得比你远,你今天就不能吃我。” 
        “老虎”同意,于是“青蛙”悄悄的咬住了“老虎”尾巴,和他一起跳了起来。 
         突然,一个幼儿发现了问题:“不对,青蛙跳得没有老虎远!不信,你量量!” 
        旁边演大叔的孩子也说,“就是,青蛙的脚落在了老虎的后面,他应该跳到前面才对!” 
        青蛙看看自己的脚和老虎的脚,没有说话,几个小朋友开始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然而,一直在一旁观看的老师介入了:“演到哪里了?下面该谁讲话了?别吵别吵,我们接着演。” 
        这是一次中班的表演游戏。此游戏中,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有幼儿突然对距离的远近及其测量问题产生了兴趣,本来这是一个生成新游戏——让幼儿学习“测量”的很好时机。此时如果让幼儿探索距离的远近问题,可以让幼儿真正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但是,教师却“固执”地要幼儿回到刚才故事中断的地方继续表演,直到将教师所要求的东西演完。这样的游戏仅仅成为教师完成其教学目标的工具,不具有教育性,算不得真正的游戏教学。然而这种性质的游戏教学却在幼儿园实践中屡见不鲜。许多幼儿教师仅仅把游戏当作教学的手段,游戏的运用仅仅是为了教学内容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无奈的组织着陈旧的、毫无价值的游戏,幼儿在教师的权威下机械的、呆板的进行着教师要求做的事情。试问,这样的“游戏教学”能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吗? 

        问题三:游戏对话的虚假性 
        案例三:做客 
        师:“今天,鸡妈妈带着你们这些小鸡宝宝要去小白兔家做客,好不好呀?” 
        幼(戴着小鸡的头饰排好长队,齐声道):“好——” 
        (师带领幼儿排队听音乐蹦跳着去“快乐地做客”) 
        师:“笃、笃、笃,小白兔在家吗?” 
        师:“呀,小白兔出门啦!她留下了一封信,我们看看她给我们留了什么话。” 
        师:“她说,让我们给她的地毯上绣花呢。” 
        (师提供花片,让幼儿自己在地板上摆放) 
        师:“大家来说一说,你给小白兔的地板上绣了几朵花?” 
        幼儿分别说自己绣了几朵。 
        然后教师带领大家去小猫家做客,如上步骤,让大家去找地板上有几个铃铛,自己拿了几个铃铛就去吃几个小虫。最后要大家表演节目感谢小猫。 
       “对话”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堂教学。它是针对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而提出,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性。真正的游戏就像这样一种对话。在幼儿教育领域,“对话”要求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能够充分尊重幼儿,突出幼儿的地位,让幼儿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可是看看上述案例,一方面,整个游戏过程完全由教师安排和掌控,只有教师一人的声音,幼儿仅仅带着头饰跟在老师后面,无任何自由。另一方面,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情绪低落、神情木然,无丝毫兴趣可言。教师在游戏中确实采用了拟人化的场景和幼儿的语言,表面看起来就是为了与幼儿更好的沟通、交流,可这是真正的对话吗?幼儿园采用“游戏教学”,主要是因为它其中含有一种类似“对话”的精神,所以真正的“教学游戏”一定要体现“对话”实质,而不能仅仅流于形式。就像本例中,教师带小朋友一会儿到“小白兔家”一会儿又是“小猫家”,看起来很热闹,但整个游戏过程却缺少最关键的东西——与幼儿的“对话”交流。 

        问题四:游戏自由的绝对化 
        案例四:我是小小设计家 
        教师拿出一堆材料,指着空空荡荡的墙面说:“小朋友想不想当个小设计家呢?” 
        “想。”孩子们兴奋的喊道。 
        “今天,老师就请小朋友们设计装饰这面墙,你们想怎么布置就怎么布置,好不好?” 
        “好。”孩子们开心极了。 
         但一会儿过后,兴奋的场面冷却了,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不知从何下手。有几名幼儿磨蹭到老师跟前:“老师,我们设计什么呀?” 
        “那要看你们自己呀。”老师的一句话让那个孩子垂头而回。 
         最后幼儿的成果出来,都是一些以前学过的绘画的堆积,毫无新意可言。在老师讲评时,有的孩子呆呆地望着窗外,他们根本不理会老师在说什么;还有几名幼儿如果不是教师在一旁压阵,早丢开画笔出去玩了。 
        在这次墙面布置中,为了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这位教师完全放任,让幼儿达到了极度的、绝对的自由。结果却不像教师预先设想的那样好。开始幼儿还兴趣十足,只一会儿功夫,场面就冷下来了,幼儿各自坐在自己的位置玩着自己感兴趣的玩具,好像对教师刚才布置的任务完全忘记了一样。我们讲“游戏教学”目的就是要还幼儿自由,让幼儿自由自在的成长。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自由”同样如此,它跟“规则”如影随形,与“规则”辩证地统一成一体。这样的自由不是“单一的自由”,而是“一个内容最丰富、形式最生动、范围最广泛的生命过程,包含了一切对立面的冲突,转化,和谐”。放风筝的乐趣在于风筝不断挣脱线飞向高空而又永远挣脱不了线的束缚之中。游戏的乐趣同样,不在于无限扩张的绝对自由,而存在有规则束缚的自由之中。这与幼儿教育界提倡的“放手教育”可能也有关系,很多幼儿教师因为不能恰当理解“放手”,就完全放弃对幼儿的管理,这是错误的。“放手”是针对以前教师对幼儿的强制管理提出的,它要求教师“放”,却意味着更好的“引”和“导”。幼儿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和引导者,幼儿年纪小,经历有限,虽然他们有巨大的想象和创造潜力,但这种潜力开发的前提是教师“实施者和引导着”角色的成功扮演。 
        游戏教学是顺应幼儿的天性逐渐流行起的一种教育模式。它强调幼儿教育要集游戏娱乐性与教育强制性于一体。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实施主体,合理、和谐、有机的把握游戏娱乐性与教育强制性的尺度很重要。因此,针对游戏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提出几点相关的解决策略。 

        一、 有耐心 
        幼儿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他们通过自己的身体来感觉探索身边的一切,因而主动探索在他们的最初发展阶段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而主动探索意味着幼儿必须成为活动的主体,但是由于他们身体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例如动作的简单重复性、思维的简单直觉性,幼儿教师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一定要有耐心与爱心。案例二中的教师在幼儿遇到问题时没有耐心等待和观察幼儿的讨论,反而“固执”阻止幼儿的讨论,强迫将游戏进行下去。这样做,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要让游戏教学更好的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幼儿教师一定要转变角色,能站到儿童的角度给予幼儿耐心的引导和帮助。 

        二、善于“放手” 
        幼儿只有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体,才能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也才能在游戏中获得良好的发展,所以游戏教学要想真正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就必须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主动控制游戏,以“游戏主体者”的身份自由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撒手不管。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其特殊性,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成人适当的引导和教导是很关键的。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实施主体,正是幼儿成长中首要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因此他们一定要扮演好“指导者”和“引导者”这个角色,做好幼儿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游戏教学时一定紧紧把握游戏教学的特点,恰当处理好游戏自由性与教育控制性的结合,懂得 “放手”,并善于“放手”,该收则收,该放则放,有收有放,收放得当,才能不失为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小画家毕加索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