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fanghuihui 感谢 fanghuihui 上传 0人参与

        幼儿数学启蒙知识的开始就是来自幼儿园周围的现实环境,幼儿从中获得有关数学的感性经验。对幼儿来说,数学是他们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身需要,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是数学学习的源头活水。因此,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应该从幼儿的生活入手,即生活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关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我从以下几方面对幼儿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体验生活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所谓“体验生活数学”就是教师要让幼儿感觉到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是我们了解客观世界的基本工具。教师要提供幼儿熟悉的生活题材,让幼儿感到亲切,易理解,“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幼儿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教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幼儿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一)在游戏中学数学 
        在数学活动中,我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在让幼儿学习多1和少1时,我就通过游戏《抢椅子》让他们直接感知椅子和小朋友多少的变化,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如在让幼儿学习倒数时,我就通过游戏“红绿灯”,让幼儿挂上车牌号当小司机开汽车,当碰到红灯时,我要求幼儿停止十秒,大家一起倒数“10、9、8、7、……”,数到1后,红灯将变化,孩子们通过数数从而学会了倒数,并对十秒钟是多少也有了一个具体的时间概念。 
        又比如在“小超市”游戏中,我在每样食品的标价上,写上1元、2元的价钱,游戏开展中,我请两名幼儿当收银员,其他幼儿分别扮演顾客,每名顾客有10元钱,让幼儿自由地进行购买活动;购买中认识了货币,了解了货币的有关知识。还有在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我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并从中激发幼儿对生活数学的兴趣。 
        总之,灵活机动地利用游戏中的随机教育内容,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悦而又科学的数学环境,引导幼儿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学习,通过自身与环境的接触,自由探索,动手、动脑、动口,促进幼儿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潜能。 
        (二)在运动中学数学 
        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根据幼儿的这一年龄特点,我将数学练习和运动,即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 
        许多现成的体育游戏注重的是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因其简单有趣,深受幼儿的喜爱。我就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既练习了动作技能又巩固了数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对现成的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将数学练习融入其中。如:“拍皮球”是个传统的体育游戏,我结合“1”和“许多”的教学和3以内的点数,在原来的游戏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许多下”、“拍三下”等,让幼儿边拍边回答:“拍一下”、“拍许多下”、“拍三下”等。改编后的游戏更切合教学实际,也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 根据日常教学的需要,我还创编一些小游戏。如:结合图形的教学,创编了体育游戏《跳房子》结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学,创编了《我给球儿来排队》的室外游戏等。让幼儿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既有所学,又“乐”在其中。 

        二、补充生活背景,激活数学教学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在我们的周围,每样物品都以它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着,只要做个有心人,就能在生活中找到无处不在、无所不有的数学素材。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谱写新知教学的前奏。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幼儿感兴趣的生活中的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幼儿,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例如,我在《数量统计》的教学中,以幼儿的人数导入活动,再逐步地引导幼儿认识“统计”的概念,让幼儿知道“统计”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又如在幼儿学习了数的守恒知识后,在“长度守恒”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各种操作的材料,如细铁丝、纸条、毛线、小棒等,并将这些材料中等长的两条(根)分为一组,摆成形状、造型各异的各种图案,蜗牛、马路、剪刀、小兔、蝴蝶、水中的鱼等等,分布在整个活动室的周围。然后,教师引导幼儿带着问题观赏:这些图案像什么?它们一样长吗?为什么?由于这些图案色泽鲜艳、材料不一,小朋友很感兴趣的议论着:它们不一样长,它们可能一样长……这时教师让小朋友们动手摆弄、操作,他们一边操作,一边议论着。孩子们经过反复的操作、议论、思考,最后得出“等长的两种物体,它们的长度都是不变的。不论你怎样摆,怎样变换形状”。这些材料便于幼儿操作,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刺激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 
        在这种生活化材料的操作摆弄中,幼儿摆脱了数学活动中的压力,亲身体验到学习数学是自然、轻松和有趣的;利用活生生的生活素材,引导幼儿在有意无意间以各种感觉通道感受来自生活的多种数学信息,消除幼儿对数学的陌生感,为幼儿学数学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奠定数学学习的基础。 

        三、巧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各种实物、现象充满着好奇,教师就必须紧紧地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孩子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解决新问题。例如,在《认识4以内的序数》中,活动开始,教师请4名幼儿参与活动,说一说他们的座位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然后请大家将他们的位置进行编号,在游戏中感知4以内的序数变化,进而了解序数排列的规律。 
        数学来自生活,最终必然回归生活,用幼儿能理解的数学观点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幼儿经历了实践、认识、反思,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以后,锻炼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了必然。如:幼儿在学习数的组成时,教师让幼儿掌握了数组成的方法和规律,然后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孩子,根据3、4的组成,找到数组成的规律,数的组成有两种排列:按添1和减1的递增递减规律排列;按数字的颠倒位置的排列,使幼儿很快找到了5、6、7、8、9、10的排列,让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分合的运用。 
        又如在让大班幼儿学习“圆柱体”的教学中,当孩子对橡皮泥桶产生争议时,教师指导幼儿把桶盖取下来和桶的底面叠放,目测看两个圆形是否一样大?幼儿在操作中加深了理解,较好的掌握了圆柱体的特征,培养了幼儿的灵活性,拓宽了他们的思维广度。 

        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既注意让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更重要的是注意让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数学,以解决生活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例如,在《运用多种方法数数》活动中,教师先组织幼儿先进行初步的探索,通过尝试得出科学结论,在思维上给了幼儿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再让幼儿运用已有的认识经验从小组到全体幼儿进行多种方法的数数活动。这样,给了幼儿充分的自主权,真正实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学以致用。又如:在幼儿早上入园后,每天请一位幼儿点数幼儿人数,并让幼儿和实际到的人数加以比较,说说少了几人或一样多。教师有针对地让每个幼儿都能轮流到,这样既让幼儿练习了点数、对应比较,又使教师了解了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平时多让幼儿做老师的小助手,请小朋友帮老师分发学习用品、分发饭菜等。例如:分画纸和水彩笔,老师可以请每组一个幼儿先数一数自己组的人,再按自己组的人数数出相应的纸张和笔并分发给每个幼儿。吃点心时,可以让幼儿自己每人拿几个,或请幼儿从左(右)边的第几排开始拿,这样就使幼儿练习了点数和序数。 
        通过这些解决幼儿生活问题的实践操作,既自然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幼儿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我想生活中有很多学习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教师要积极去思考创造,让幼儿多实践、多应用。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谁来保护我的宝宝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