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小议开展幼儿音乐欣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sansan 感谢 sansan 上传 0人参与

        摘要:为了使音乐欣赏活动成为幼儿乐于参与的活动。教师应选择适宜的音乐欣赏素材,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音乐欣赏经验;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以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活动的兴趣;还应积极创设适宜的情境,给幼儿充分想像与创造的空间,并鼓励幼儿用多种形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育  多通道  自主性 
        音乐是人类灵魂深处潺潺流淌的情感溪流,音乐欣赏是在听音乐的过程中通过美感接受教育的有效手段。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教师和孩子们的青睐:它弥补了幼儿因音域窄、气息短、动作发展不健全等生理特点所限,而不能演唱或演奏某些优秀音乐作品的缺憾,为孩子插上遐想的翅膀,自由翱翔在艺术的领空,尽情享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欢乐;同时对幼儿进行着审美教育,使其陶冶情操,全面和谐地健康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但音乐欣赏教学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也是比较有难度的领域之一,这个问题一直让幼儿教育工作者为之困扰并大胆尝试努力探究,去寻找适合幼儿教育教学特点的欣赏方法和途径。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通过大胆实践,并从中获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方法,现就音乐欣赏方面的教学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引导幼儿倾听生活中的声音,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音乐源于生活”音乐的种种表现手段在现实生活中都有着客观的依据。在我们周围环境中,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现实生活中都充满着各种音响:鸟叫、蛙鸣、暴风的呼啸、雨水的唰唰等等。幼儿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美妙声响的环境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乐于倾听、善于倾听生活中美妙的声音,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为音乐欣赏活动奠定生活的基础。 
        (一)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幼儿倾听、表现生活中的声音的方式。 
        小班的幼儿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常常会被周围有趣的声音吸引住。例如:掠过的飞机隆隆声、下雨的哗哗声。教师对于幼儿这一特点,立足于让他们倾听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声音。通过一段时间,幼儿会收集到许多有趣的声音:打雷的轰隆声、妈妈切菜的嚓嚓声、喝水的咕噜声、小鸭的嘎嘎声等等。教师在这时候要注意将幼儿收集的这些声音进行适当的归纳,例如属于动物的叫声归为一类;属于大自然的声音归为一类;属于日常活动的声音归为一类。让幼儿对声音的归属进一步明确,根据自己的兴趣再去收集他们的声音门类,激发其倾听、欣赏的欲望。声音之所以美妙是音乐蕴涵其中的节奏,因此在幼儿收集美妙的声音到一定的阶段时,教师要注意将节奏与声音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幼儿收集鸭子的叫声是嘎嘎嘎,教师就可以结合节奏图谱让幼儿学习一拍一下的节奏,进而再让幼儿想想他们收集的声音中还有哪些是这种节奏,引导幼儿发现小猫叫也是一拍一下,这样让幼儿地结合生活的声音掌握节奏,不仅可以使幼儿掌握基本的节奏,还可以初步培养幼儿感受欣赏音乐中节奏的能力。最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尝试用肢体语言、乐器表现这些节奏,进行对这节奏的简单表征活动。 
        中大班幼儿在倾听生活中有节奏的声音的基础上,教师可激发其用适合的乐器进行表征活动。不仅只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表现声音就可以了,而是要根据乐器的音响效果贴近生活中的这种声音。例如:青蛙叫,教师就要引导幼儿去找找“什么样的乐器发出来的声音象青蛙叫呢”经过一番筛选幼儿发现响板、双响筒的声音很象青蛙叫,于是就在这两种乐器上贴上青蛙的标记。教师可用这样的方法将所有的乐器进行这样的归类,这样乐器不仅是作为一种伴奏的工具,也是儿童表征生活中声音的道具。这是中班幼儿表现生活化声音的重点。到了大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一个故事配上乐器,使故事表演生动化。例如:森林里举行音乐会了,听谁来了,教师出示一个动物让幼儿用乐器伴奏,增加故事的生动性,有效地利用乐器的声响让幼儿从中感受到声音、节奏的美妙。 
        (二)教师灵活采用教学形式,促进幼儿有效的体会、表现生活中的声音。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欣赏水平及引导的侧重点,来选择教学的形式。在小班阶段,在培养幼儿倾听的乐趣,可选择平时自由活动的时间,多带幼儿到户外活动,给予他们收集各种声音的时间和机会。也可发动家长在家里多让幼儿听听周围发出的好听的声音。到了中班阶段,由于要将各种乐器与生活中的声音相联系,可在区域活动中开设音乐区,让幼儿有机会接触乐器,发现他们与生活中声音的相似点。大班阶段的幼儿在中班幼儿对乐器的认识的基础上,与故事相结合进行乐器的串联活动,可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方便教师的观察引导,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倾听、表现生活中有节奏的声音,看似与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没有本质的联系,但却是培养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基础。幼儿只有学会倾听生活中美妙的声音,乐于用乐器去表现生活中的声音,才能有兴趣欣赏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音乐,尝试用表现生活中声音的方式去理解体会音乐的美妙。 

        二、营造适宜宽松的情境,促进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作品协调的情境与氛围,才有可能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音乐,充分感受音乐。 
        (一)给幼儿充分想像、主动创造的空间。 
        现代儿童学习观认为,幼儿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建构式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机械学习。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使幼儿身心获得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教师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既要考虑到游戏性、活动性,更应该注重活动的有效性。这需要老师在活动的指导策略上下功夫,多方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 
        音乐欣赏活动的目的不是让幼儿创作出作品,而是让幼儿通过音乐作品能把握形式所蕴含的意味,让幼儿能用整个心灵去感受音乐的美。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让幼儿在倾听音乐的同时有大胆想像、主动创造的自由,让幼儿可以充分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而不应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幼儿,更不应要求他们必须按教师的观点理解音乐。孩子对音乐作品往往有他们独特的理解。音乐欣赏《惊愕交响曲》,听到强音、弱音的对比,孩子们说这段音乐讲的是一只老鼠在偷东西,忽然来了一只花猫,老鼠吓了一大跳。孩子们的这种回答比引导他们说出强音与弱音这样的术语更富有想像力和创造力。心理学家吉尔福在分析创新能力时,有一个维度是“独特性”,即个体产生新思想的能力。孩子们的想像正说明了他们在参与、在创新,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独特理解。教师不应用标准的、僵化的术语去束缚他们的想像力与创造力。 
        (二)引导幼儿自主创编动作和游戏。 
        音乐欣赏活动通常会让幼儿反复倾听音乐,但是单一的倾听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易集中。实际上,音乐欣赏不单单是听觉的艺术,它不仅仅是用口唱或用耳朵听,更是综合动作、舞蹈、语言的有机整体。用动作、舞蹈或语言来表达是孩子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最自然的情感流露方式。教师如能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表演自己创编的角色动作,并自主游戏,会更有利于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充分发挥。例如让幼儿听《口哨与小狗》这一乐曲时,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表演男孩逛街的动作。孩子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编出各种动作。教师还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自由创编游戏情节,以激发幼儿倾听音乐的兴趣,提高其创造力与想像力。 
        (三)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环境创设。 
        我们强调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只有把教师的指导和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为激发幼儿欣赏的兴趣,一般会有许多游戏活动。教师可以把布置游戏场地与制作道具的机会提供给幼儿,让幼儿参与到设计者的行列中来,成为主动的学习者。例如在欣赏乐曲《大森林的故事》时,可以创设包括土堆、猎人的房子、草地等在内的游戏环境。教师可以让幼儿先布置环境,然后再进行游戏。对自己布置的环境和制作的道具,幼儿不仅使用起来较为熟练,而且通常会十分感兴趣。又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时,可以让孩子们自制帽子、手枪、红旗等道具。这一过程可以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如果他们的想法被同伴采纳,将有助于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创造力。 

        三、激发幼儿大胆地想象,培养幼儿自主欣赏音乐的能力。 
        故事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因此幼儿有丰富的故事体验。教师可将音乐欣赏与故事相结合,使音乐欣赏不仅局限于纯艺术方面的体验,而是与语言领域相结合,增加音乐欣赏的趣味性、个性化。教师在引导幼儿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让幼儿充分地感受音乐的整体风格和结构,为创编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幼儿故事创编并不是没有依据的空洞编造,它必须建立在对音乐充分感受的基础之上,根据音乐的风格来想象音乐中的故事。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幼儿把握音乐的风格和结构,与故事密切相关。例如:《音乐的瞬间》欣赏活动,教师在平时幼儿自由活动,区域结束时,就播放这首曲子,让幼儿熟悉并且喜欢这首曲子。在集中欣赏音乐的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就共同欣赏《音乐的瞬间》,教师提问幼儿:“这首音乐听起来觉得怎么样?”幼儿回答:“听起来很轻松”“让我很快乐”,说明幼儿感受到了曲子的风格是轻快的。接下来教师又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到曲子的结构是ABA的形式。有了幼儿对乐曲的大体了解,为幼儿有的放矢地创编故事提供了依据。 
        (二)以小组的形式根据音乐创编故事。 
        这一部分是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环节。教师通过幼儿的小组活动能够更充分观察幼儿,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引导。以《音乐的瞬间》为例,教师抓住曲子欢快的风格,引导幼儿想象“什么东西会有这么欢快的节奏”于是有的幼儿就想是兔子在跳,鸭子在边走边叫,青蛙在唱歌。接下来教师又引导幼儿:“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幼儿就说:“他们在一起开联欢会”“他们要表演节目”紧接着教师就让幼儿欣赏音乐的中间部分,让幼儿听听“他们都表演了哪些节目?”幼儿听完之后就认为“在跳舞”“在戏水”“在吹笛子”。对于幼儿的想象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一环节,教师是突出欣赏音乐的重点,将乐曲的第二部分单独让幼儿进行欣赏想象,留给幼儿创编故事的空间。对于乐曲第三部分的欣赏创编,教师就抓住其ABA的曲式结构,提示幼儿所创编的内容要与第一部分基本一致。因此幼儿就创编出“前面是鸭子叫着来集合,最后又叫着回去了,”“青蛙跳着来到荷叶上,最后又跳到水里回家了”“开头兔子跳着来到草地上,最后又跳着回家了”的故事开头和结尾。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欣赏音乐的基础上要首先吃透了解这首曲子,找出故事创编的重点,加以突破。依据音乐的旋律结构引导幼儿创编故事,让幼儿以创编故事的形式深入了解欣赏乐曲。另外,这样的活动以小组欣赏的形式为宜,这样有利于发挥幼儿的想象,体现幼儿的主体意识。 
        (三)提供幼儿展示各组欣赏成果的机会。 
        对于幼儿欣赏的成果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其展示给大家看。再以《音乐的瞬间》为例,幼儿都创编完故事之后,都以绘画的形式将每一部分的故事画下来,其中一组就画了第一部分“青蛙跳着集合在池塘的荷叶上开联欢会”,第二部分“青蛙表演了唱歌、舞蹈”,第三部分“青蛙跳进池塘回家了”。以绘画的形式展示自己音乐欣赏的成果,满足了幼儿的成就感和直观的需求,而且也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让幼儿的音乐欣赏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将音乐故事化,是建立倾听表现生活中声音的基础之上,只有熟悉了生活中这些美妙的声音,才能与音乐的旋律联系起来,创编故事。此外,音乐故事化又是培养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幼儿只有在充分了解音乐旋律结构的前提下才能创编出与音乐相符合的故事,实现音乐欣赏能力的飞跃。音乐故事化还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它也是建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 

        四、提供展示个人音乐见解的舞台,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喜欢音乐的孩子们特别喜欢表演,为此,我经常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音乐中,在广阔的音乐舞台上展示自己。如。在游戏中为幼儿开辟一块自由表现的舞台,为幼儿播放幼儿喜欢的音乐,幼儿就会在这片舞台上自由自在的表现自己。孩子年纪小,对音乐也有自己的见解。他们会相互交流。还能向我征询意见:“老师我要听《春天在那里》我要跳舞的……” 我问:“为什么要听这首歌啊?”,“我喜欢这首歌,我会跳舞”孩子的言语是稚嫩的,但却反映了她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当然,音乐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唱歌、朗诵、绘画、舞蹈等。我们应针对不同的音乐选择不同的表现方法,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与策略,让音乐欣赏能够真正生动活泼地开展。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过:“音乐会使人类爆发出火花。”音乐欣赏为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培养了幼儿礼貌、宽容、仁爱的精神面貌和平等、自律、求真等内在 品质,体现了现代文明素养的“真、善、美”。愿我们的音乐欣赏之花开放在幼儿美好的心田,使他们健康、活泼、快乐的成长。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中班童谣教案:保护眼睛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