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园教师解决幼儿冲突的角色分析与思考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wanglin 感谢 wanglin 上传 0人参与

        【摘要】冲突和解决冲突的过程有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幼儿园教师解决幼儿冲突时的角色定位直接影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园教师解决幼儿冲突应以促进幼儿自主管理,发展儿童社会性能力为目标。幼儿园教师应将解决幼儿冲突时扮演的角色定位在指导者和教育者。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幼儿冲突;角色 
        冲突及冲突解决是促进幼儿调节自我认知、适应环境、发展社会性的过程。研究指出,儿童解决同伴间的矛盾冲突主要有三种基本模式,即建设性冲突解决、退缩和第三者干预。〔1〕儿童在解决人际冲突时常使用求助、逃避和外向与内向的情绪应对等方法(Causey,Dubow,1992)。幼儿园教师在应对幼儿冲突时常使用教师中心策略、幼儿中心策略和高权威策略。〔2〕不同的应对策略意味着教师在冲突解决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幼儿园教师以何种角色出现,会对幼儿冲突解决能力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旨在对幼儿园教师解决幼儿冲突时扮演的角色进行分析,讨论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冲突解决过程中的适宜行为。 

        一、幼儿交往冲突发展与解决策略 
        在幼儿相互交往过程中,冲突随处可见。学前儿童交往冲突多发生在游戏活动中。对空间、物品等有限资源的争夺是引发幼儿冲突的主要原因。幼儿冲突的发生模式通常为:矛盾产生——争执——问题解决/矛盾升级——冲突发生。冲突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争抢,身体攻击(打、踢、推搡、咬),语言攻击(骂、威胁),毁坏物品,拒绝与他人玩耍等。 
        大多数幼儿交往冲突都属小冲突,很快就可化解。有关儿童社会行为的研究显示:人类社会群体之间存在潜在冲突,但这些冲突大多是非暴力的。人类自身可以通过行为控制机制来保证彼此间社会性互动的顺利进行。〔3〕这些行为控制机制包括:(1)人们会在潜在冲突升级之前进行协商解决,如运用对资源的所有权和优先占有权等原则来避免争端,或服从于领导和统治角色。(2)采用多种方式减轻冲突强度或冲突后果,如采用协商、安抚等友好方式减缓冲突。(3)运用妥协、平分或和解等策略化解冲突。陈世平(2005)在研究儿童人际冲突应对策略时也证实了上述观点。其研究指出,儿童解决同伴冲突主要采取问题解决、求助、逃避、内倾化和外倾化等几种方式。当冲突出现时,儿童会尝试通过某种途径去化解冲突,如协商、使用规则、合作、谦让等。求助和逃避也是儿童经常使用的解决策略,包括向教师、家长等权威求助,向同伴求助,或是放弃自己的权利选择离开,向对方让步等。还有一些儿童会选择将情绪埋在自己心里或通过情绪发泄来应对冲突。笔者2005年在幼儿园教师中进行的幼儿冲突解决方法调查证实,幼儿常用的解决冲突的方法由多到少排序是:告诉老师/请求帮助、自己协商、退让/回避/哭、赔礼道歉、谦让、讲道理、不相让/还击、其他小朋友帮助解决等。 
        诚然,早期儿童应对冲突和解决冲突的策略尚处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大量研究证实,个体经验对于儿童解决冲突策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看,个体经验可引起认知冲突和解决认知冲突,促进认知的发展。幼儿正是在一次次处理冲突的实践过程中,学会了交流、沟通和表达,学会了妥协、等待和自我控制,学会了思考、合作和遵守规则,掌握了解决冲突的策略和技巧。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解决冲突和应对冲突的策略也随之增加。 

        二、幼儿园教师解决幼儿冲突时的角色扮演 
        受幼儿园教师观念、性格特征、工作经验,儿童年龄、能力、性格气质特征,以及冲突发生的强度、时间、地点等多种因素影响,幼儿园教师在解决幼儿冲突时扮演的角色不尽相同。笔者通过调查访谈92名来自北京、日照、锦州、重庆四城市的在职幼儿园教师发现,幼儿园教师在解决幼儿冲突的过程中通常扮演四种类型的角色,即控制者、指导者、教育者和维护者。 
        控制者是指幼儿园教师直接介入幼儿解决冲突的过程,充当“警察”和“法官”,帮助幼儿调解冲突。其通常做法是询问冲突起因,判断谁是谁非,指出各自的问题,告诉冲突双方应该怎么做。指导者是指幼儿园教师间接介入幼儿解决冲突的过程,引导和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他们常作为旁观者关注事态的发展,当冲突升级或幼儿无法解决冲突时,给幼儿一些解决冲突的建议或提示,由幼儿自己解决冲突。教育者是指幼儿园教师事前或事后针对冲突事件在班级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如通过讲故事、情节再现、游戏、讨论等方式,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遵守规则教育及交往技能的训练,并针对不良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维护者是指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尤其是在一些容易发生冲突的环节,对幼儿的不当行为及时给予提醒,减少可能导致冲突的因素,维护良好的活动环境,将冲突消灭在萌芽状态。 
        访谈显示,幼儿园教师在处理幼儿冲突时,其角色定位具有多样性和交叉性。同一教师处在不同的幼儿冲突状态,面对不同的冲突对象,其扮演的角色不尽相同。通常在一些激烈冲突中,幼儿园教师更多地扮演控制者,而在一些小冲突中则扮演指导者、教育者。但从四类角色的分布看,幼儿园教师更倾向于以教育者的角色对冲突进行预防性干预。在本次被访谈的幼儿园教师中,33.7%的教师表现为教育者(其中占到9.5%的教师在解决幼儿冲突时以负面批评为主),26.6%表现为控制者,28.1%表现为指导者,11.6%表现为维护者。 

        三、幼儿园教师解决冲突时的角色定位 
        在幼儿冲突发生过程中,幼儿园教师解决冲突时的角色定位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答解决幼儿冲突的目标是什么。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看,解决冲突的目标不是消灭冲突或预防冲突的发生,而是让幼儿通过体验和学习选择适宜的方法化解冲突,发展幼儿主动建构和自我解决冲突的能力,从而提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亲社会行为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因此,幼儿园教师解决幼儿冲突时的角色应定位于指导者兼教育者。 
        (一)作为指导者的幼儿园教师 
        幼儿园教师应是儿童发展的指导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将幼儿园教师与儿童的关系定位为儿童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面对幼儿冲突时,幼儿园教师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帮助幼儿掌握解决冲突的策略和技能。 
        德曼(Tiedman,DV.)对“指导”一词的解释是:“指导乃是一种协助个体发展为有目的行为的过程”。〔4〕可以说,指导有两层含义:首先,指导并不代替个人解决问题,只是帮助个人去解决问题。第二,指导的目的是促进个体自我成长,并最终完成问题的自我解决。因此,指导者不是控制者,不能替代儿童思考和作出决定,而应该引导和帮助儿童摆脱自我中心,增加社会经验,掌握社会技能,完成自我成长。作为指导者的幼儿园教师在解决幼儿冲突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给幼儿面对和自主解决冲突的机会。当冲突发生时,幼儿园教师可先当“旁观者”,关注事态的发展,让幼儿自己去处理。观察表明,儿童会以自己的方式化解大部分冲突。美国心理学家D.F.海和H.S.罗斯(1982)研究21个月大的婴幼儿发现,婴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发生的冲突79%是在无成人干预下由自己终止的。〔5〕但遗憾的是,成人往往低估幼儿的能力,在冲突发生时过早地或不合时宜地介入,代替幼儿处理冲突,从而剥夺了他们自己处理冲突的机会。事实上幼儿处理冲突的能力超出我们的想象。上世纪90年代,国外学者曾对在幼儿园自由玩耍的孩子(有教师在场)和同年龄(没有家长在场)在户外玩耍的孩子进行冲突解决策略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没有成人在场的情况下,3~4岁孩子协商、妥协、和解策略的运用频率明显高于有家长在场时的情况。当有成人在场时,孩子通常会寻求成人的帮助来解决争端,而不以他们自己的方式独立解决冲突。〔6〕因此,幼儿园教师要给幼儿自己处理冲突的机会。 
        2.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当幼儿面对冲突束手无策或运用某种方式解决冲突失败时,幼儿园教师要及时给予情感支持,鼓励幼儿尝试换一种解决方法,或是给幼儿一点建议。因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的能力存在差异,教师适当的帮助和提示有助于交往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幼儿解决冲突,提高解决冲突的自信心。在处理幼儿冲突时,教师切忌以权威者的身份去指点是非,代替幼儿解决问题。成人的经验代替不了儿童自己的体验,只有让幼儿亲自尝试和实践,幼儿才能从一次次事件中总结经验,完成“去自我中心”,习得交往技巧,积累解决冲突的策略。否则,幼儿容易养成一遇冲突就求助于成人的习惯,逐渐退化或丧失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指导幼儿解决冲突时必须把握重点。幼儿园教师发挥指导作用的目的在于发展幼儿自己解决冲突的能力。而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针对不同幼儿的个性及冲突发生的情况,指导幼儿掌握冲突处理的有效方式和策略,培养以和平的方式化解冲突的意识。所以,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调解冲突不是目的,在冲突解决的过程中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掌握化解冲突的策略才是最重要的职责。比如,幼儿园教师要指导幼儿学会如何表达希望玩小朋友手中的玩具,如何请求小朋友同意加入到游戏中,如何采用折中方法达到自己的愿望,等等。 
        (二)作为教育者的幼儿园教师 
        幼儿园教师是儿童发展的重要他人,肩负着为儿童认知发展与学习提供有效支持、引导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责任。经验表明,在儿童学习如何有效处理交往冲突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至关重要。幼儿园教师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可以帮助幼儿尽快认知社会,明事理,知进退,提升社会交往能力,减少交往冲突的发生。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者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幼儿理解他人(包括理解他人情感和行为)的能力。在幼儿的社会交往过程中,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他人的行为,是一项有价值的社会性技能,是幼儿形成社会交往能力和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前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不少儿童以自我为中心,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最终引发争执和冲突的现象。若教师通过循循善诱,帮助幼儿发展理解他人的能力,改变认知误区,便有助于减少幼儿冲突行为的发生,也有助于幼儿在交往中采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借助故事、图画书、动画片或设计一些发生在儿童身边的故事,在小组或全班开展讨论活动,请小朋友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取他人的想法,逐渐学习理解他人的感受,或通过移情训练让幼儿学习换位思考,体验他人的情感状态,学习尊重他人。Piaget(1926)称,社会性的冲突和讨论有助于认知的成长,也有助于发展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7〕 
        2.鼓励幼儿发展亲社会行为和利他行为。乐于助人,慷慨大方,愿意与他人分享玩具和物品,乐于与他人合作,这些亲社会和利他行为是幼儿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而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促使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使幼儿从中获得能力感和价值感,进而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表现得更加友好和互动,使冲突易于化解。幼儿的亲社会行为通常可采取榜样示范、移情训练、正强化、合作性游戏等方式进行训练和培养。幼儿园教师和幼儿的榜样行为是幼儿学习和模仿的最佳对象。通过引导,幼儿对榜样进行模仿、学习,建立良好行为。对幼儿表现出的亲社会行为,教师要给予及时表扬和奖励,以强化和巩固其良好行为。通过开展移情训练让幼儿体验他人情感,促使幼儿改变错误认知,形成较为稳定的亲社会行为。合作性游戏活动也可以促进幼儿产生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 
        3.教导幼儿学习交往技能和交往策略。包括用正确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和想法,学习协商、等待、轮流、放弃、谦让、遵守规则等。交往技能和交往策略运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冲突解决结果。在教学中,幼儿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能力,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反复练习掌握。情景训练和角色扮演是直观而有效的训练方法。重现生活中发生的冲突情景,可让幼儿讨论冲突过程、冲突解决方法以了解不同的处理方法及其带来的不同结果。角色扮演是幼儿乐于参加的游戏活动,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幼儿既可体验不同角色,学习换位思考,在愉快的游戏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行为,又可将其习得的技能与行为迁移到其他生活场景。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幼儿冲突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童话故事MP3在线听:桃太郎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论证启新程,共“研”途繁华开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2024年度课题开题论证会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