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小班幼儿手工活动中的秩序感培养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liqi 感谢 liqi 上传 0人参与

        幼儿手工制作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一种,是幼儿运用各种材料(各种自然材料和废旧物品)、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不断发现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进而创造立体的艺术表征形象以及表达自我的活动,是一种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活动。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手部肌肉尚未发育完善,手、眼、脑动作很不协调,但是对于动手的活动却很感兴趣,他们喜欢涂涂画画、折折撕撕。俗话说:“心灵手巧”,而手工活动正是培养幼儿手眼协调、手指灵活的有效途径,也是引发幼儿感受和创造美的过程。
        但是,我们经常在小班幼儿的手工活动中看到这样的情景。
        情景一:
        老师带来了剪贴画材料,小朋友们都被精美的画面吸引住了,眼睛一直盯着图画看,而忽略了老师的讲解。等拿到材料后束手无策,坐在位置上喊:“老师,我不会!”有的幼儿拿到手工材料就乱剪一气,或干脆就将失败的作品扔进纸篓。

        情景二:
        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坐着、有的站着、有的干脆爬在桌面上,桌椅地面上到处可见碎纸屑,手指蘸过浆糊后随处乱抹,作品粗制滥造,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少了那个。

        情景三:
        有的幼儿安全意识薄弱,拿着剪刀随意走动,与同伴玩闹,更有些淘气的孩子,用剪刀去剪别的小朋友的头发、衣服等,让老师胆战心惊。
        分析原因:
        为什么在小班手工活动中会出现上述问题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小班幼儿的有意注意往往侧重于色彩鲜明的教具,而对于教师的语言讲解则容易受到干扰。
        2.由于幼儿的动手能力具有个别差异,造成有的能力较弱的幼儿自信心不够,面对操作活动时往往选择退却、排斥。
        3.小班的孩子规则意识不强,做事冲动、无序,对自身行为中的危险因素预测能力也很欠缺。
        蒙特梭利认为,学前儿童对事物的秩序有强烈的需求,外在的秩序感有助于发展内在的秩序感。孩子在小时侯没有形成良好的秩序感,日后就会形成如孩子经常丢三落四,做事没头没脑等。那么,如何针对小班有幼儿的特点进行教育,从而改善手工活动中混乱、无序的情况呢?下列就是我班在这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

        一、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学习秩序
        首先,激发幼儿进行手工操作的欲望。《纲要》中指出:“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好的、美的优秀作品,能够给孩子美的享受和启迪,对美的作品欣赏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鉴赏能力,同时,幼儿通过参观别人的作品,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其次,要让幼儿明确手工活动的意图。意图顾名思义就是动机,既制作一件作品的目的是什么。意图制约着一切行为的方向和途径。在成人手工活动中,其意图是很明确的,或为观赏取乐,或为创造价值。而幼儿早期的手工制作多为自发型,就是玩耍。如幼儿拿到一张纸,把它撕成碎片,原先并没有想到要用纸做个什么东西,只是出于好奇,折纸的行为使自己看到纸本身改变了形状,看到纸的变化,使幼儿对活动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但其意图是不明确的。因此,教师应注意帮助他们逐步地将制作意图明朗化。
        有了操作的兴趣,明确了操作的目的,幼儿的手工制作就进入了构思阶段,它是指在头脑中通过想象和思考,对制作的造型、色彩、装饰、成品效果等各构成因素进行全面计划与思考的过程。由于幼儿的思维是直觉的半逻辑思维的特点,因而他们对手工制作早期很少出现“胸有成竹”的状况,大多是在行动中“迁想状物”,他们是边行动边思考边操作。所以这就需要依靠教师的讲解与示范。例如,在进行小班手工活动《可爱的小鸡》时,老师先启发幼儿思考:“小鸡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部分组成?头是什么样的?翅膀是什么形状的?小脚长在哪里?……”
        教师在分析时,还可利用儿歌、谜语等来帮助幼儿加深对表象形体的记忆,根据幼儿对生活的经验,利用熟悉的儿歌加深对小鸡的整体印象,边讲解边完善作品。那么,幼儿在接下来的操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根据头脑中形成的小鸡的整体印象来进行剪贴,从而减少遗漏、贴错的现象。

        二、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操作秩序。
        幼儿构建了理想的造型,接下来就要操作了,操作对幼儿的作品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首先,要进行工具练习。有选择地引导幼儿学习一些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是幼儿手工制作的关键。不论是进行平面手工活动还是立体手工活动,幼儿对了解和认识制作工具的特征及用途非常重要。只有充分了解了制作工具,才能学习其使用方法;才能帮助幼儿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手工制作活动中去。所以,在制作活动中,教师可让幼儿尝试各种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自己的操作,发现问题所在,然后再用确切、浅显的语言讲解制作步骤,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技能技巧。
        其次,幼儿在进行拼接、组合时,往往会丢三落四,粘了这个忘了那个,这就需要老师的及时指导与提醒。
        此外,对幼儿使用、取放操作用具做出明确的要求也是培养他们秩序感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我们班在进行第一次手工操作时,我就与孩子们一起制定了手工材料的取放要求:1、拿到手工材料首先注意观察,听清要求再做;2、剪下来的或撕下来的废纸都放入小篮子里,不随处乱扔;3、使用过浆糊后,用是抹布擦干净小手,不到处乱抹;4、操作时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不随意走动;5、操作时专心,不随意说话、打扰他人;6、操作完后及时把剪刀、浆糊等用具放回原处。有了以上明确的规则,再加上持之以恒,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套做手工时的秩序,从而避免出现混乱、无序的场面。 

        三、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安全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并且“指导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是纲要在健康教育中提出的总目标之一。这指明了安全保护在幼儿园工作中所处的地位,也就是说,儿童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儿童生命健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
         小班幼儿年龄小,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他们不仅对危险物品认识不足,而且对自身行为中的危险因素预测能力也很欠缺,因此小班幼儿在手工操作活动中也经常发生意外事故。例如,经常有小朋友在使用剪刀时剪伤手指,或拿着剪刀对着同伴,相互打闹,捏橡皮泥时将橡皮泥放进嘴巴,或将一些手工材料内的小部件塞入鼻孔、耳朵内等等。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在手工活动中的安全意识和保护自己的能力呢?
        首先,要提高对手工材料的认识。例如,在认识剪刀时,我利用故事《不能玩的大剪刀》中小点点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小朋友,剪刀只能用来剪纸,不可以剪其他的东西。在第一次玩橡皮泥时,我又创编了一只贪吃的小熊,把彩色橡皮泥捏成的糖果吃进肚子的故事,从而让孩子懂得不能把橡皮泥放进嘴巴。
        其次,要提高自己的行为的不当对自己和他人造成的伤害的认识。比如在剪纸时,剪刀不能对着其他小朋友,更不能拿着剪刀随意走动戳伤自己和同伴。
        当然,培养孩子的秩序感,更需要的是如何在预备好环境后,屏住气息去等待孩子心中的秩序感自然的萌牙,而不去做过多的介入及责难。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收益,习惯养得差,终身受累。”幼儿正处在秩序感的敏感期,只有养成良好的秩序,形成健康的自我,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准备智慧、品格、习性,这对幼儿乃至一生的成长发展都是十分重要和珍贵的。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大班散文诗欣赏教案:落叶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