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规则教育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zhangli 感谢 zhangli 上传 0人参与

        【摘 要】规则是对人们行为的规范,是协调人们之间关系和行为冲突的社会标准。“规则是游戏本质的特征”(维果茨基语),游戏具有规则性。在幼儿游戏中,如果没有幼儿的规则行为,就没有游戏可言。游戏规则是幼儿顺利进行游戏活动,实现游戏性体验的前提。《纲要》指出:教师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知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角色游戏中帮助孩子增强规则意识。
        【关键词】大班幼儿;角色游戏;规则

        一、角色游戏中,规则制定的重要性
        规则是社会意识的反应,一定的游戏规则总是反映一定的价值取向,渗透着某一特定的价值观,价值观对于一个人的整个生命历程至关重要,特别是幼儿期,它是人生发展的奠基阶段,这一阶段所学习的东西,生活经历直接影响着一个人未来的生活质量和发展的趋向。幼儿游戏中科学的规则折射着一定的科学价值观,引导着幼儿的积极发展。大班幼儿正处在规则意识萌芽期,是非观念仍很模糊,自我中心的思维特征明显,因此这一年龄段是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期。与此同时,大班幼儿也是幼儿角色游戏的黄金时期,幼儿的角色意识大大增强,游戏兴趣显著提高。但在自主选择、自主活动的角色游戏中,如果没有教师的细心管理和善意的帮助,没有规则的约束,对于还处在规则意识萌芽期和是非观念较模糊的孩子来说,就很难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游戏也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角色游戏中帮助孩子增强规则意识。

        二、把握幼儿角色游戏中两种规则
        1.适应性的规则是指在某一时段内适合相应年龄段幼儿的规则,主要涉及公德、安全、惜物、个人生、作息时间等方面的内容,主要功能是培养幼儿的良好在习惯,充分指导他们积极探索世界。如果将儿童的心理喻为一双内隐的脚,适应性的规则就是这双内隐之脚的鞋子。因此适应性规则的教育应该充分体现纲要总则中支出的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和关注个体差异这两个原则,做到可变和不变的和谐统一。
        2.临时的规则是指为了顺利地实现某一短期目标而质点的规则,大多数游戏规则属于临时规则,临时规则的教育需要体现灵活性的原则。

        三、角色游戏中引发幼儿制定规则的条件和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没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纲要中的这一精神以及关于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有助于反思我们当前角色游戏中的规则教育。
        大班幼儿对角色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班的孩子就是这样,尤其喜欢角色扮演。然而,问题和孩子间的纠纷也由此产生。为了争当小医生,三个小朋友各不相让,游戏用的玩具也因此散落一地,没有人管。面对这些,老师不是警察,简单的批评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要让孩子们了解规则的重要性。怎样让大班孩子理解并自觉遵守规则呢?我从各个区域入手,并开展了给角色游戏区定规则的一系列活动。
        1.以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确立角色游戏的规则,从而顺利地开展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意愿来进行活动,给幼儿提供的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活动环境和氛围,在不受外显规则约束的角色游戏中,幼儿之间就会产生互相干扰,游戏活动也就无法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角色游戏中实际问题,以尊重幼儿为原则,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引发幼儿进行思考讨论,确立游戏规则,从而增强规则意识。为了让孩子们充分感受规则的重要,我用摄像机将孩子们在区域里吵闹的场景录了下来。播放给大家看。当我问孩子们看完后有什么感觉时,孩子们纷纷表示很乱,很吵,听不见小朋友在说什么,也看不出他们在玩什么。于是,我又问了被录像的小朋友谈谈他们的感受。欣欣说:“我玩得不好,周围的小朋友,他们太吵了,我都听不见来看病的小朋友对我说什么。六六说;放在甜品店的东西,服务员不及时收回,勺子,筷子一碰就掉。那我们应该怎样玩呢?说话声音不能太大,太吵会影响别人的。东西掉了要及时捡起,孩子们热烈的发言,从他们的眼中,我发现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需要有一种行为规范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了。于是,我请他们想一想,由谁来定要求,有人提出有老师来定,我问:“有没有不同意见?小宝提议:“可以让小朋友自己来定。”我立刻给与了支持:“这是个好主意!”我的态度将孩子们的兴趣调动起来。
        游戏结束后,我组织孩子们一起讨论:先请成成说说今天游戏时发生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再请大家说说玩的不开心的原因是什么?大家一致认为是到银行取钱不排队使大家不开心。最后请孩子们讨论有什么办法让大家买东西时能自己排队?有的说用绳子围成长方形的路,大家就知道排队了;有的说在地上贴个脚印,就知道排队了等等。当再问如果还是有人不排队怎么办?孩子们都说不排队就不卖东西给他。在后来的游戏中孩子们在“中国银行”取钱时排起了队,当有的孩子不排队时,就不能把钱取给他。角色游戏中,大班幼儿比较关注角色行为的“规则性”。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感知生活中各种人的社会活动,并在大脑中抽象、概括各种人活动的规则,以此来“规范”游戏中角色的活动。如通过玩甜品店角色游戏,幼儿认识到游戏“甜品店”中的“服务员”是不能吃“甜品店”的东西的;通过美容美发角色扮演的游戏,美发店的工作人员是不能擅自离开自己的岗位的。通过对银行角色扮演,幼儿认识到“中国银行”的工作人员是不能随便拿银行的钱的等等。在这些游戏中,一旦某个幼儿在游戏中的活动违犯了这些“规则”,就会受到游戏同伴的纠正和督促。通过这些游戏,幼儿开始认识人们的活动与其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并逐步地理解、把握各种职业社会成员的“工作职责”和“职业道德规范”,开始理解游戏规则“隐喻”,并试图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
        通过讨论,大家一致找出了问题发生的原因,同时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由于规则是幼儿自己想办法确立的,游戏中他们能主动遵守规则,并互相监督。幼儿自己解决问题来确立的规则比教师一遍遍强调规则的效果要明显得多。
        2.以角色需求引导幼儿生成角色游戏的规则,让游戏更有序
        角色游戏中经常会出现角色争抢这一现象,而幼儿的游戏水平有限,如果在游戏中没有老师的引导势必影响游戏情节发展和整个游戏的开展。因此,教师根据游戏中出现的角色争抢现象,以尊重幼儿游戏意愿为原则,以满足幼儿角色需求为目的,引导幼儿生成新的游戏规则。
        如,“照相馆”游戏中,孩子们都喜欢当“摄影师”。游戏刚开始,帅宝、青青、华华挤在“照相馆”里,都争着要做“摄影师”,争抢着“摄影师的衣服”和照相机。当看到我走过去时,他们都抢着说:“是我先来的”。我问他们:“照相馆里,有室内的摄影师,有没有外景拍摄摄影师呢?”他们都说:“有”。我又说:“那你们谁愿意当外景拍摄的摄影师呢?”可是他们为了谁先当“摄影师”,又争执起来。在我的提醒下,他们用猜拳的方法来决定谁先给顾客拍照。最后,帅宝和青青给顾客在室内拍照,华华和琳琳先当摄影助理。过了一段时间后,他们互相交换了角色。游戏结束后,请他们把好办法介绍给大家,他们都显得非常高兴。在后来的游戏中,不管是“医院”的“医生”还是“理发店”的“理发师”,他们都用轮换着“上班”的方法来满足对游戏意愿和需求。
        幼儿“自我中心”的思维特征决定了他们的行为表现,在角色游戏中常会发生争抢角色等现象,而他们又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当孩子由于经验缺乏,无法满足游戏意愿时,教师应及时介入到游戏中,根据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给予引导和帮助,引导孩子想办法满足自己和同伴的游戏意愿,在产生好办法的过程中生成新的游戏规则。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既满足了各自的角色需求,又体会到了新的游戏规则给他们带来的游戏快乐。由于游戏规则是孩子想办法产生的,他们会在游戏自觉遵守并迁移、推广,也帮助了其他孩子在游戏中树立了规则意识,满足了游戏欲望。
        3.以生活经验牵引幼儿丰富提升角色游戏规则
        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的有意性行为增强了,他们能按成人的指令,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角色游戏时能将所玩物品归原处,但由于受年龄、经验的限制,往往只是简单的收拢放置,不能进行有序的归类摆放。因此,教师应随着孩子的发展变化原有的角色游戏规则,可将其在其他活动中获得的已有经验牵引到角色游戏中,丰富并提升原有游戏规则,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进一步发展。
        如,班内在开展“我爱我家”这一主题下的活动“如一坊豆捞”时,活动前请家长配合,让孩子在火锅店观察了解火锅店的用具摆放;活动中有意将厨房中碗筷等厨具的摆放牵引到游戏中的“火锅店”,请孩子们观察比较自己观察到的餐具摆放摆放和“如一坊豆捞”的餐具摆放有什么不同,他们发现了“如一坊”的餐具和菜品摆放不整齐以及没有归类摆放等问题,在讨论规则时,很多孩子都表示:这些规则我们以前都知道,一玩起来都忘了。于是我启发他们:“用什么办法提醒一下我们小朋友呢?”孩子们七嘴八舌,最后全体通过了子静的意见:“把我们提到的要求用标签都画到“如一坊火锅店”就行了。
        接下来,我按孩子自己的意愿,将他们分成小组,把自己的想法、提出的要求,用笔画下来。孩子们表现很积极,坐在桌前仔细描画,我在一边用文字帮忙记录。不一会儿,餐厅游戏区的各种规则便五花八门的展现在纸上,于是,我们将并及时的请他们进行归类整理摆放,体验归类整理摆放的好处。活动后将归类整理摆放的要求渗透在角色游戏中,每次游戏时孩子们都能将碗筷等厨具归类整理摆放,在整理摆放中能力强的孩子带动着能力弱的孩子,并且将“如一坊豆捞”的经验迁移延伸到“冰雪皇后”等其他游戏中,提升了原有的游戏规则。
        将孩子在其他活动中获得的经验牵引到角色游戏中,以讨论、操作的方式和孩子们共同丰富提升原有游戏规则。由于游戏规则是孩子们共同丰富提升的,在游戏中孩子们乐意遵循,而且他们将其运用到其他游戏区,将规则从点延伸到面,使规则完全融入到整个游戏之中。游戏中即增强了孩子们整理能力,也培养了孩子们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角色游戏中规则的制定应注意的问题: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类之所以能成为现今社会中的主宰者,主要归功于其智商与情商并重、齐驱发展的结果。情商、智商并重,说明了人类有修养、有文化、有高尚的情操,同时也说明了人类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规范。正是有了这种亲情、友情、法律、道德、公德的制约,才能让人类发挥聪明才智,推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说明社会规范教育在人类社会前进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更应该看清楚规范的启蒙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活动区虽小,但他就是幼儿的一个小社会,在区角活动中建立和实施规则的意义不仅仅是使活动得以开展了,更重要的应该是进行规范教育的启蒙。
        1.要正确认识规则游戏的发展和教育价值
        角色游戏中的规则不只是教学的工具、手段,是幼儿发展到一定的年龄阶段才会出现的,反应幼儿的发展水平。在指导幼儿游戏时,一方面,必须依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来选择游戏的类型;另一方面,应注重恰当地开发、提倡、应用规则在橘色游戏中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发展。
        2.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让幼儿获得充分的自由、充分被尊重的感觉,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幼儿自己制定、理解游戏规则,才能更容易为他们所理解和超越,让角色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生活、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
        总之,以解决问题、满足需求、迁移经验来确立、生成和提升了角色游戏中的规则,增强了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的规则意识,使得孩子们在遵守角色游戏规则时学会了调节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行为的不稳定性和随意性,发展了他们自身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制力,也发展了孩子们在游戏中的协商、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幼儿规则意识并非一朝一夕能培养的,这需要我们老师不仅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里需求,运用多种方式加以引导幼儿制定适合他们自己能力和兴趣特点的游戏规则,还要在游戏中持之以恒地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不随意破坏规则,这样才能增强幼儿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教育探索:花样点名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论证启新程,共“研”途繁华开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2024年度课题开题论证会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