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学中对幼儿弹唱能力的培养
【摘 要】音乐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至关重要,不但能够给儿童的成长带来很大的乐趣,更能够帮助儿童培养爱好,陶冶情操。在幼儿阶段培养弹唱能力和技巧成为现代家长的一种主流选择。怎样激发儿童的弹唱兴趣,提高儿童的弹唱能力,也是幼儿教师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教师在进行儿童弹唱能力的培养教育时不但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声情并茂,还要结合儿童自身的特点,适时适量、循序渐进的进行。本文主要针对幼儿教师培养儿童弹唱能力的主要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幼儿教学 弹唱能力 教学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艺术欣赏能力逐渐提高,音乐也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儿童时期培养儿童的音乐素养和能力,成为很多家长的选择,也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一项技能。但是由于幼儿生理和心理不成熟、自控能力相对较差等方面的因素,对幼儿进行弹唱能力的教育和培养要侧重激发幼儿的兴趣、掌握适当的方式,还要在教学模式上不断的优化创新,才能做到在不强迫幼儿的情况下,将音乐弹唱能力轻松的传授给儿童。
一、掌握技巧,准确弹奏
掌握乐器的基本弹奏技能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幼儿教师只有将这项技能过硬的掌握好,才能在课堂上轻松自如的运用起来,才能将音乐的魅力充分的展现出来,感动幼儿,使之具有学习的兴趣和冲动,方便技能培养的进一步进行。
1.教师示范演奏
通常乐曲的演奏最能激发幼儿对音乐和音乐技能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的范奏,指的是教师对口琴、电子琴等乐器的范奏能力,这种课堂范奏的方式较之录音更加直接,能够为幼儿提供直观的现场感受。幼儿在教师的示范中,可以体验到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还能够感受到不同乐器的性能和音色。此外,教师演奏时的表情、动作、风格、气质同样能够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模仿源,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乐感。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的了解音乐知识和熟练得掌握乐器演奏的技能。
2.师生互动合作
教师培养幼儿弹奏能力中的师生互动环节主要指的是课堂教学的伴奏。伴奏主要包括幼儿演唱伴奏和教师范唱伴奏。其中教师的自弹自唱在课堂教学中十分常用,这种方式不但能够较好的将作品精髓诠释出来,更有助于对儿童错误的及时纠正,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儿童更加直接、更加贴切的认识歌曲和掌握弹奏技巧。教师选择伴奏音型要根据歌曲特点进行,如果旋律之间的变化不大,就可采用带旋律伴奏,如果曲调和节奏具有较大的变化,就要采用无旋律伴奏。儿童演奏时要多采用带旋律伴奏,方便儿童找到节奏的分界点,将歌曲完整表现出来。
二、生动演唱
在儿童音乐教学课堂中,演唱歌曲占有重大比重,教师掌握演唱的技巧和技能对于儿童学习音乐具有毋庸置疑的影响。不但能够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够帮助儿童理解歌曲,欣赏歌曲。
1.准确演唱
教师对歌曲音调、节奏、节拍、力度、速度、调性等的把握和演唱是在直接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准确的范唱可以更好的将歌曲反应的内容揭示出来,使之更具感染力,也能够充分的调动幼儿的情感,帮助儿童更加准确地认识歌曲内在的蕴意。教师在为儿童范唱时要充分把握好音调、音准和旋律等,同时也不能轻视吐字、咬字的正确,以及发声、口型、姿势的到位,方便儿童模仿,避免儿童对发音产生误解。
2.时量适度
培养儿童弹唱能力的主体是幼儿,教师在这个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组织和引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切记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比如在学习发声练习时,教师的范唱是对儿童初学的一个指导,但是在训练的过程中不能反复范唱频率过多,要鼓励幼儿自己独立练习和领悟,以免产生对教师范唱的依赖。对于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音调或节奏,教师多次范唱后,仍需鼓励幼儿自我练习,在学生出错的地方予以及时的纠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要把握好训练和休息的时间,避免过度训练使儿童产生排斥心理。
3.感情饱满
音乐的不同节奏、音调中诠释着不同的格调和情感色彩,可以说每一首歌就是一个故事。所以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的范唱环节要尽量运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表现出音乐中蕴藏的情感,将音乐的灵魂外化,把音乐情感传递给幼儿,感动幼儿,引起幼儿思考,调动幼儿的情感,激发学习的热情。在教幼儿演唱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幼儿设计相应的舞蹈动作和表情。比如在演唱《粉刷匠》的时候,开始应该是欢快、忙碌的样子,适宜挥舞手臂,面带微笑。但是唱到“哎呦我的小鼻子”的时候,可以撅嘴,手指自己鼻子,将弄脏鼻子一时不快的情感外化出来,同时又能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
结语:儿童学习音乐技能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尤其是艺术教育中的主流,其中弹唱能力是最基本的技能,需要教师对幼儿做好正确的引导和鼓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模式,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正确的训练技能。在弹奏能力的培训时,要做好范奏和伴奏工作,在演唱能力培训中,要起好模范作用,并且充分的运用情感和掌握教学节奏。
手工材料
关键词:弹唱能力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