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组织混龄幼儿活动,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moyan 感谢 moyan 上传 0人参与

        为有效整合农村幼教资源,各地区都根据当地地域特征进行了办园布局调整,使小园变成了大园,混合班分成了单龄班,这样使教育活动的开展更具有针对性和专一性。但是,独生子女现象使幼儿除在幼儿园能每天接触熟悉的同龄小朋友以外,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较长时间的接触比自己年长和比自己小的小朋友,这对幼儿责任感和其它一些亲社会性行为的形成与发展无疑是一种缺失。所谓亲社会性行为是指幼儿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在心理上幼儿需要与有权威的人一起成长、学习;生活中幼儿渴望与同伴交往,每个孩子都愿意同比他大的孩子玩,哪怕受点委屈,拿自己心爱的玩具去换也愿意。大小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大孩子当领导人或组织者,或表现出不耐烦,无论怎样,小孩子都乐于服从,这在与父母交流、与同龄小朋友之间交往中是很少见的,而区角活动本身固有的随意性能使幼儿充分的放松和展现自己。因此,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大中、中小、大小幼儿开展混龄区角活动,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必要的。下面我谈一些浅显的感受。

        一、 指导混龄区角活动的一些策略
        1、创设适合大小幼儿共同玩的活动区,提供互教互学的机会,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很多游戏的技能光靠教师的言传和示范有时候效果并不理想,而孩子影响孩子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同龄孩子之间的互教互学由于双方争强好胜往往难以顺利进行下去,而有年龄差异的幼儿在一起由于不同的心理需要,往往更容易达成默契。因此,教师可以提供适合大小孩子同时选择角色的区角,将表现能力强的大孩子和模仿能力强的小孩子组合到一起玩游戏,以“角色指定法”和“分配任务法”让大孩子当小老师,负责教会小孩子一项技能。例如:在娃娃家里,小的孩子可能被安排去做“宝宝”,大孩子则做爸爸妈妈等有“权威”的人士。大孩子因为受到小孩子的崇拜而特别愿意表现自己的能耐,此时的小孩子虽然处于被动状态,但却能全神关注“爸爸妈妈”的言行举止,注意到他们怎样照顾孩子,怎样做家务,怎样开展游戏等。由此丰富了自己的游戏经验。再如,可以在小班结构区安排部分中小班幼儿一起玩搭建、插接游戏,大小孩子在一起搭积木、玩插塑,小孩子会直接从大孩子那里学到一些新的方法,这样就缩短了自己探索的时间,进而转向下一个探索环节。幼儿在互教互学的过程中,满足了不同的心理需求,大幼儿展示了“高超”技能和好玩的花样,小孩子学到了新的能耐,双方都有收获都感到自豪。同时大孩子为赢得小孩子进一步的信任,会主动探索学习一些技能,维护自己的尊严,在小孩子面前有“教资”。
        2、预留矛盾冲突,让大小幼儿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学会谦让和分享
        (1)在角色冲突中学会谦让。
    不会谦让,不愿服从是独生子女现象衍生出的令许多家长都为之困惑的一种现象,物质条件的丰富和几代人养护一孩的现状,培养出了许许多多“小霸王”。同时,现在教育过多的注重幼儿“个性”之养成,在集体生活中,许多幼儿只要求别人“谦让”自己,不会去服从别人,配合别人,这对幼儿团队精神的形成显然是不利的。在大小孩子组成的混龄区角色活动中,幼儿能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可以帮助教师有目的观察幼儿,并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谦让精神和分享意识。
        实例:(大中班幼儿混合)
        在理发店里,中班幼儿当顾客,作“洗发师”,大班幼儿当“美发师”,刚开始,中班小朋友处于“绝对服从”状态,即大班幼儿要求中班幼儿怎样做,他们就怎样做,随着彼此的熟悉和游戏的深入,中班幼儿提出:“我学会理发了,我也该当美发师了。”大班幼儿:“那谁来洗头,当顾客呢?”(把自己排除在这种“卑微”地位之外),中班幼儿:“你一次顾客也没当,你还是大姐姐呢,你一次也没让我们。”大班幼儿欲言又止,最后为了维持自己的威信,她当起了顾客,但提出了各种的要求:“你该怎样喷水、洗头发、先用什么,再用什么等”,中班幼儿为了获得这个角色,一一答应了这些条件,形成了一种“交易性”的服从与谦让。
        在这个活动中,大班幼儿为了使游戏继续顺利进行,尝试着忍让、宽容,而中班幼儿在接受大班幼儿的领导时尽量服从,自愿做助手,积极配合大孩子,这对幼儿形成合作精神,协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可把解决权留给孩子,让孩子在解决纠纷的过程中寻找最恰当的方法。
        (2)在玩具分配中学会分享
        家中玩具独有,以及家长的谦让和一味满足,使幼儿的独占意识不断膨胀,表现为不愿与同伴分享玩具,不体谅别人等。
        实例:
        大班教师在探索区里投放了许多平面镜、凸透镜等,邀请了部分中班幼儿和大班幼儿一起玩,中班幼儿一进区就捂着自己喜欢的小平面镜,引起大小幼儿的“哄抢”(没有起争端,因为中班幼儿不知道凸透镜更好玩)。大班幼儿开始用凸透镜到处照,照到中班小朋友的眼睛时哈哈大笑,(这引起了中班小朋友的好奇)然后又做聚光实验。后来中班小朋友觉得自己的小镜子不如大哥哥的小“镜子”好玩,转而去硬要。大班幼儿说:“不行,刚才这是你抢剩下的。”中班幼儿说:“你都玩了一会儿了,该我玩了。”(用轮流玩来掩盖自己的过失),大班幼儿:“不行就是不行”。争执自然而起,而且很常见,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的组织类似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轮流玩”,“好的玩具大家玩”,做到不争、不抢。
        3、在多向互动合作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不少幼儿在处理问题时,认为自己是对的,自己最能干,为此,我们在大小孩子区角活动中采用了多种互动方式,让幼儿体验不同的合作伙伴,给自己带来的感受。例如:在玩搬桌子的游戏中,有大小孩子、老师和家长,幼儿可以自由结伴,方式有大孩与大人、大孩子与大孩子、小孩与小孩、大与小,结果是无论大孩还是小孩与大人合作时,都感到轻松愉快,大孩与小孩组,大孩子的感受是“他太笨了,我得用很很多劲”小孩的感受是:“桌子太重了,搬不动”。一轮游戏下来,孩子可以换合作伙伴,这样每个幼儿因为尝试过不同的合作对象,就有了不同的感受和体会,再遇到类似的事情,要求合作伙伴时,幼儿就会加入自己的判断。
        再如,在收拾玩具过程中,以大小结合的方式开展分组式比赛活动,因为大孩子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就会积极的带动小孩子快速整理角区,因为时间的限制,大孩子就会容忍小孩子的这种不“规范”行为,还会帮助小孩子做这做那,在这种积极氛围中,小孩子会体验到集体荣誉是多么重要,同时也体会到被照顾的情感,在以后类似的活动中,小孩子会更加努力,以为集体争“光”。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记录,将点子最好、最能干的事迹展示给同组的其他小朋友,让幼儿认识到他人的长处。学会依靠大家,相信集体的力量,增加对他人的信任和依恋。

    二、组织混龄幼儿活动的几点体会
        1、要转变观念,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混龄幼儿开展区角活动。
    混龄班由于幼儿年龄上的差异,导致知识层面、能力及经验等水平的不一,而难于组织,许多教师体会深刻,不愿组织这类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采取多种方式,发展幼儿的社会技能。组织混龄活动便是渠道之一,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凡是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方法,我们都应该大胆去尝试。当然,组织这样的活动不是随意的把两个班一掺和,而是应该在认真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把握个别幼儿在亲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弱项,有的放矢的组织幼儿参加这样的活动,然后再作仔细观察,重点指导。例如:中班幼儿在玩具分配方面有争、抢的现象,教师可以针对此种现象组织幼儿和大班一起玩搭建游戏或探索游戏,大班幼儿责任心和高超的技能会给中班幼儿以积极的影响,久之,会帮助幼儿逐渐形成好的习惯。
        2、要仔细观察,进行合理有效的指导。
    不少教师组织此类活动时,一听到有幼儿告状就认为是大的欺侮小的,主观的做出决定。长此以往会助长小孩子的“歪风”,认为争的有理,但同时,也抹杀了大孩子的积极性,而不愿跟小孩子玩。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教师怕自己班孩子“吃亏”,在组织活动时,时时处处护着、让着自己班幼儿,这些行为显然是有悖于我们的活动初衷的。要克服“同情弱者”、“偏爱自己”的这种心理,紧紧围绕活动目标,正确评判,合理的介入幼儿的活动。例如:在棋类区,大中班三个小朋友(两大一小)在玩跳棋。中班幼儿不会玩,就把棋子放在一个衬衣盒里轱辘着玩,大班幼儿进行制止,中班幼儿告状“老师,xx不让我玩”。教师通过观察认为:(1)中班幼儿不会玩跳棋,又不愿当旁观者,只好找事做。(2)大班幼儿认为中班幼儿的这种玩法“太幼稚”不愿和他玩这种游戏,因此产生纠纷。通过协商以后,教师又调来一个中班幼儿,这样一个大的教一个小的,如此都有事可做,都有任务,游戏继续进行,而且大班幼儿始终“让”着,耐心教着中班幼儿。因此,细心观察是前提,合理指导最重要。
        3、要保持混龄活动的经常性与持续性。
    无论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对教育结果的影响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组织混龄班活动同样如此。因此,教师要针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一些强项与弱项,经常性的组织大中、中小、或大小班的混龄活动。有测重的经常组织幼儿玩一些“我的玩具大家玩”、“和我一起做做看”等类似活动。例如,今天大班组织混龄活动的目的是克服幼儿的“独占”意识,下一次即可尝试让幼儿学着和别的小朋友合作等,在连续活动中,逐渐提高教育目标。
        4、要积极寻求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幼儿在亲社会行为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家长们的充分关注。同时家园合作也是幼儿园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可以在组织活动时,邀请部分家长幕后观察自己孩子在“大小”合作活动中的一些行为表现,然后通过查资料、现场分析等方法,和家长一起找原因、找方法。另外,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有意识的带幼儿走出去,参加团队的活动等,有目的地增加幼儿的社交经验,这样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同时,教师在观察指导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那些交往态度好、会解决问题的现象,及时给予肯定,以发挥这些孩子的表率作用,给其它幼儿一个正确的信号,使这些好现象得以延续和发展。
        总之,现在混龄班区角活动不同于以往混合班教学,这种方式打破了以往所有孩子整天在一起的方式,每个班在自己的活动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可以针对某些现象组织小部分幼儿参与,这样即灵活又方便,同时,大小幼儿之间的一点点陌生感也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真实发展。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圣诞节音乐mp3在线听:Carol of the Bells(1)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