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流行背后的误用与背离术

来源: 《学前教育研究》 李敏谊 冯 景   0人参与

                                                   ——反思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中运用多元智力理论的一些误区

[摘要]针对新一轮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对多元智力理论的误用和背离,本文首先总结了其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四个方面的表现,并通过“反说正话”“拨乱反正”,力求在反思中重建;然后针对这些误用和背离,提出我们在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中应该注意的三个问题。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改革;多元智力理论
自从1983年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美国发表《智力的结构》(Frames of Mind)以来,多元智力理论在美国教育界引发了一场“地震”,其“余波”已经波及到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中国的情况也不例外。加德纳说:“当我在十多年前写《智力的结构》一书的时候,我完全没有意料到它会引起如此广泛的争论,更不用说预料到它会在教育改革运动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
进入21世纪,多元智力理论“风靡九州”,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在这片拥有5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土地上得到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的拥护和支持,各种各样的教育实验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幼儿教育领域也“不甘人后”甚至“勇居人前”:面对如何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这个急迫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大家正在“束手无策”之际,多元智力理论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一时间,全国幼教界出现了“言必称多元智力”的状况。经过几年眼花缭乱的“理论发展泡沫”和“实践的虚假繁荣”之后,似乎多元智力理论并没有真正解除我们的理论困惑并解决我们的实践难题。我们是不是又要开始寻找一个“外国的新理论”来帮助我们继续幼儿教育改革呢?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80年代中期以来的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先后走过了学习和借鉴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蒙台梭利教育法、瑞吉欧方案教育法、多元智力理论的道路,为什么我们总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求索后,似乎都不可避免地回到“狗熊掰棒子”的老路?
公正地说,20多年来我国幼儿教育改革成就巨大,这背后就有我们学习国外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蒙台梭利教育法、瑞吉欧方案教育法、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的幼儿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西方幼儿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而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西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又存在着诸多问题。就学习和借鉴多元智力理论来说,我们既要重视其对我们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又要看到多元智力理论本身存在的问题,不能过分地把多元智力理论吹捧为“教育圣经”,当然也不能把多元智力理论当作“挂出去的羊头”。应该说,面对新理论,“求知若渴”的态度无疑是值得肯定的,而急切地运用新理论来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也是令人感动的,但是对新理论的不求甚解、人云亦云甚至囫囵吞枣则是我们应该避免的。面对多元智力理论在我们幼教界的流行及其流行背后的误用和背离,我们必须作出反思,并进一步讨论我们在自己的教育改革实践中学习和借鉴西方教育理论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流行的误用和背离
泰勒(RWTyler)曾经在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课程应该包括四个核心问题:(1)学习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正在被实现。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这四个课程的核心问题出发进行分析,我们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对多元智力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在这四个方面都存在误区。
()把培养幼儿的多元智力等同于教育目标
很多把多元智力理论奉若“神明”的幼儿园大张旗鼓地表示,我们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多元智力。实际上这就混淆了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应用之间的区别,在本质上没有清楚地意识到,多元智力理论不过是一种认知理论而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应用之间本来就存在鸿沟。那是因为心理学研究的是“实然”,而教育目标更多是表达“应然”的状态,也就是一种与某种社会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价值观体系。加德纳本人也表示:“多元智力理论绝对不是一副能治‘百病’的‘教育处方’。……在有关教育的讨论中,我一直主张,教育者是最有资格决定应该如何及在哪些方面运用多元智力理论的人。”
就教育目标而言,我国一直以来都坚持“三个面向”,倡导培养“四有新人”,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然而,加德纳关注的仍然是那些他定义为智力的人类潜能领域以及这些智力的不同形式和组合。尽管他已经开始在他的著作中考虑品格、道德问题和精神问题,但这些问题都不是多元智力理论的一部分,因为这些问题并不符合智力的判断标准。按照《纲要》的要求,“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教育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而且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学生的多元智力有助于我们实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这一教育目标,但是培养学生的多元智力绝对不能取代我们的教育目标,否则就是本末倒置。再进一步地说,学生多元智力的发达,并不能保证他她就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果缺乏道德和人格培养,就可能从社会的“优质产品”变成“危险品”。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多元智力仅仅是我们教育目标的一个部分而已。
()把多元智力等同于教育内容中的各个学科或学习领域
很多幼儿园在学习多元智力理论的时候,很容易对这个理论做一个最省力气的理解,即按照8种智力,设置8个学习领域或者区角。例如语言智力区、数学一逻辑智力区、身体一动觉智力区、人际交流区等等,不一而足。其实智力和领域是两个互相关联又截然不同的概念。按照加德纳的定义,智力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出特定文化及社会所珍视的产品的能力。它是一种潜在的生物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它还是文化和教育所形成的。而领域是在一种文化氛围下的知识体系,如数学、艺术、篮球或药物等。在某一领域的表现需要多种智力,例如儿童在音乐领域使用自制的乐器进行表演,需要音乐一节奏智力和身体一动觉智力等。同理,一种智力可以在多个领域运用,例如,光谱方案中儿童可以运用空间智力指出怎样利用杠杆去移动一个物体(机械和建陶领域),也可以利用绳子设计图案(视觉艺术领域)
总的来说,在教育内容上应用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可以有三条思路。第一,在一个教学内容中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这个方面的杰出案例就是“光谱方案”;第二,如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发展某一特定的智能,这个方面的杰出案例就是美国第一所多元智力学校——重点学习社区(Key Leaning Community);第三,也就是加德纳本人最为推崇的,利用多元智能来促进儿童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或理解。
()认为只有一种教育方法可以把多元智力理论付诸实践
有不少幼儿园在应用多元智力理论进行课程改革时,尽管也意识到要利用多元智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大多局限于把多元智力作为一种教学策略,一种教育方法。那么到底有多少种方法可以把多元智力付诸实践呢?在加德纳看来,我们可以通过至少7种切人点把多元智力作为教学工具:(1)讲述的切人点——该切人点吸引那些喜欢通过故事来研究话题的学生;(2)数量/数字的切人点——弓舌用于那些对数字和他们自己绘制图形、可行性运送以及洞察大小、比率和变化等着迷的学生;(3)逻辑的切入点——可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推理能力;(4)基本的存在的切入点——吸引那些对基本性问题感兴趣的学生;(5)审美的切人点;(6)动手操作的切入点;(7)社会的切人点——有些学生在群体中学习效率更高。
设置这么多的切人点本质上就是为了适应不同儿童的个别差异,真正实现个别化教育。正如多元智力理论研究专家陈杰琦教授所说:“我们可以将多元智能理论看作是一个框架。这个框架的中心是认识、尊重和充分利用个体智能差异。个体差异是人的基本特征之一。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智力潜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个人特点,就是因材施教,就能努力做到人尽其才。”
()用传统的纸笔测验同化多元智力的教育评价
有不少幼儿园特别关注多元智力的教育评价.但是却幻想通过类似传统智力测验式的纸笔测验或者简单的问答题就可以评估儿童的发展。实际上,多元智力的教育评价本质是一种真实的评价(authentic assessment).强调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评价儿童的表现。从评价的目的看,多元智力理论不再像其他以发现儿童的缺陷为导向的评价方法,而是立足于首先发现儿童的强项,并主张为促成儿童积极的变化提供基础.强调在儿童的强项和弱项之间建立联系.最终促成儿童的全面发展。同时它还强调评价应该在真实情景中进行,是发展性的,要与课程紧密相关,促进课程的发展,以真实反映儿童发展程度和发展方向,并以促进发展为其宗旨。从评价的内容看,多元智力理论要求评价涉及语言、数学、运动、音乐、科学、社会理解力和视觉艺术等多个领域,突破原有评价只重视认知方面的狭窄性,强调认知和非认知的方面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从评价的手段看,多元智力理论认为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因为儿童不是以一种方式来学习的。从评价的主体看,多元智力理论认为评价应该纳入教师、儿童、父母、社区专业人士等一切参与儿童教育的个体,平等参与,协商评价。总而言之,以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而开展的课程开发与课程评价一体化的实践以其发展性、真实性、多元性、动态性、过程性、操作性强等特点很好地实现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发展性课程评价一体化的理想,并有助于最终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Whole Child)和个别化发展(Personalized Development)
总而言之,声称自己正在运用多元智力理论进行课程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只能表明我们确实和最新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与时俱进”,但是在教育领域进行课程改革是一项艰苦卓越的综合工程,我们要创造能够产生根本性变化的教育实践,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探索、反思以及重建的历程。这需要勇气、智慧,更需要坚持和反思的精神。
二、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面对这样一个艰苦探索的教育改革历程,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坚持从问题出发而不是从主义出发
我们讨论和应用多元智力理论为的是从我们自己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看看这些主义可以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解题思路。面对我国新一轮幼儿园课程改革,我们认为最大的问题可能就在于缺乏一个落实《纲要》的桥梁。面对多元智力理论,我们是不是可以有这样一个研究思路:多元智力理论可以怎样帮助我们落实《纲要》?多元智力理论如何与我们已有的幼儿园教育实践相结合?通过思考这些问题以及在实践中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对多元智力理论的应用应该能够多几分理性的色彩。
()促进多元智力理论与其他理论的整合
多元智力理论从根本上说是一个理论框架,而不是一部需要亦步亦趋的“教育圣经”,它与其他理论具有非常好的相容性。例如我们幼教界熟悉的光谱方案,就是多元智力理论和非普遍性理论的“结晶”。多元智力理论还可以和我们大家所熟悉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实现整合。美国一位小学教师就曾经尝试整合教育目标分类学和多元智力理论,她认为多元智力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人们可以设计出能与人的认知差异相适应的教育来。
纳尔森(Kristen NicholsonNelson)首先利用教育目标分类学给每种智力制定了6个维度的课程开发与评价的“动词”,如言语一语言智力在“知识水平”上的“动词”有“下定义、记忆、记录和罗列”;“数理一逻辑智力在-理解水平”上的“动词”有“描述、命名和归类”等等:然后.在敖室中建立8种智力学习站。在各个学科中,只要运用适当的形式都可以进行多种智力的教学设计,例如科学中关于珍稀动物的学习,可以在言语一语言智力学习站让学生创造故事,假设自己是某种珍稀动物,给同学进行一次关于“我怎么样变成了珍稀动物”的演讲;在数理一逻辑智力学习站,可以让学生收集珍稀动物,并对它们进行分类,解释区别,然后给这些珍稀动物排序,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在自然观察者智力学习站,可以让学生设计研究某种珍稀动物生态系统的野外考察……我们可以根据这个设计思路建立一个多元智力理论一学习领域一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三维模型。
另外,对于我们幼儿教育界来说,多元智力理论还可以实现和蒙台梭利教育法、瑞吉欧教育、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教育的整合。当然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实现多元智力理论在中国文化中的“本土化”
针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幼儿教育的美国化,陈鹤琴先生说过:“现在中国所有的幼稚园,差不多都是美国式的……这并不是说美国化的东西是不应当用的,而是因为两国国情上的不同。有的是不应当完全模仿的,尽管在他们美国是很好的教材和教法,但是在我国采用起来到底有许多不妥当的地方。要晓得我们的小孩子不是美国的小孩子,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环境均与美国不同,我们的国情与美国的国情又不是一律,所以他们视为好的东西,在我们用起来未必都是优良的。”同这对于我们应用多元智力理论是非常具有启示意义的,如果我们要让多元智力理论在古老的中国焕发新的生命力,我们必须实现多元智力理论在中国文化中的“本土化”。至于如何实现本土化,也许我们可以借鉴霍力岩教授针对中国国情提出的、学习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以我为主,他为我用”和“以他为主,他我结合”两条思路。
其实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美国,蒙台梭利教育法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开始复兴,经过30多年的本土化实践之后,美国蒙台梭利协会创始人南希·兰布什(Nancy Rambush)旗帜鲜明地表示:“当一种理念或者概念在与某种文化的互相交流中被转化,那么这种理念或者概念本来的定义就会发生错位或者置换。舍恩(DASchon)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概念的置换’。美国蒙台梭利协会已经被证明是这种现象的一个有效案例,我们致力于促进‘蒙台梭利教育’变成‘美国式的蒙台梭利教育’。美国蒙台梭利协会从一开始就支持这种概念的转换”。对我们来说,当务之急并不是在中国建立多元智力的教室或者帮助加德纳开设多元智力理论在中国的“分店”,而是要经过我们的理论再创造以及实践总结,打造“中国式的多元智力的教育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幼儿教育界在反思苏联模式的基础上,大量引进了西方先进教育经验,经历了20多年的变革与发展,中国幼儿教育目前正在努力超越“生搬硬套”的时代,进入到自主发展性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吸取借鉴各国先进经验,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的“新拿来主义”成为学习特征。以史为鉴,可知得失。我们应吸取历史成功的经验,在“新拿来主义”的实施中,坚持实践是桥梁,适合国情是通行证。进入21世纪,全球化浪潮滚滚而来。“从全球着眼,从本地着手”(thinking globallyacting locally)是全球化时代西方十分流行的警句,它说明了无论全球化进程有多快,普及程度有多高,我们都必须从一个基本的事实出发,那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流行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小班优秀早期阅读教案:乐乐熊的小花伞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