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潜能? 展示自我(参加奥尔夫音乐培训的感想)
来源: 杭州大关中学 周向阳来稿 有0人参与
奥尔夫音乐教学理论是世界著名音乐教育理论之一,它倡导音乐学习的原本性:即音乐学习“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音乐学习过程在中,人人可以亲自参与、创造表现真正属于自己的音乐。我有幸在2002年时自费完成了三个阶段的完整学习,现将学习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想与大家分享。?
在体验中提升自我
第一阶段的学习主要是
1、节奏训练(包括声势、卡农、奥尔夫打击乐器演奏技法等)
2、音乐游戏、舞蹈、音乐剧的学习。奥地利萨尔茨堡奥尔夫学院教授曼努艾拉授课。
哈特曼先生上课的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 很少说话,一般都用手势。他后来解释说并不因为他是外教,而是不希望通过理论讲解来学习音乐,他希望我们更多地参与每一项内容的学习。另外,老师请两位同 学(自愿)在上课记笔记,其他学员必须参与每一环节的活动,课后,他请记笔记的同学回忆上课的每一个环节,然后大家共同讨论每个环节中的一些问题和想法。 记笔记的同学是自由轮换的,没有特别规定,每人都必须至少为大家服务一次。这 与我们以前的学习方式不同,每当老师讲课,我们就会看见下面“埋头苦干”的情景。如果拿别人的笔记复印,可能会被认为是偷懒,而哈特曼先生认为,尽可能在 活动中去体验音乐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并思索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对一个音乐教师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音乐必须通过体验才会真正习得;经过讨论,一方面 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每个人都经过思考得到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内容,从而有效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因为我们与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分在一组,他们的节奏感、反应能力和协调性特别好,我们其他学员都感到压力很大。刚开始老怕出错,但老有错。但老师并没批评我们,而是注重在过程中培养我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信心,渐渐地我们就融入到学习中了。这 与国内的教学观点有很大不同。人们通常认为,老师讲解后学生都搞懂了,教学任务和目的都达到了,这是一堂成功的课。对于如何是成功的课有很多成因,我们在 此不做具体讨论,关键是如何面对没学会的学生。哈特曼先生认为:如果老师设计安排的内容,学生马上就学会,并不能完全体现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如果有个别学 生不懂,则意味着你不能按常人所接受的方式去教,这促使你要更多地考虑如何转变自己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这很有挑战意义的。“教会别人比自己搞懂要难多 了”。教师在不同的情景中积极解决不同的困难,自身的专业水平才会不断成长和提高。当然,在德国都是小班化教学(一般20—30人左右),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去等待学生,辅导同学,直至他们弄懂。而中国的情况要复杂多了,虽不能照般,我个人认为关于教学的思维方式,还是值得大家借鉴的。
1、节奏训练(包括声势、卡农、奥尔夫打击乐器演奏技法等)
2、音乐游戏、舞蹈、音乐剧的学习。奥地利萨尔茨堡奥尔夫学院教授曼努艾拉授课。
哈特曼先生上课的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 很少说话,一般都用手势。他后来解释说并不因为他是外教,而是不希望通过理论讲解来学习音乐,他希望我们更多地参与每一项内容的学习。另外,老师请两位同 学(自愿)在上课记笔记,其他学员必须参与每一环节的活动,课后,他请记笔记的同学回忆上课的每一个环节,然后大家共同讨论每个环节中的一些问题和想法。 记笔记的同学是自由轮换的,没有特别规定,每人都必须至少为大家服务一次。这 与我们以前的学习方式不同,每当老师讲课,我们就会看见下面“埋头苦干”的情景。如果拿别人的笔记复印,可能会被认为是偷懒,而哈特曼先生认为,尽可能在 活动中去体验音乐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并思索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对一个音乐教师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音乐必须通过体验才会真正习得;经过讨论,一方面 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每个人都经过思考得到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内容,从而有效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因为我们与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分在一组,他们的节奏感、反应能力和协调性特别好,我们其他学员都感到压力很大。刚开始老怕出错,但老有错。但老师并没批评我们,而是注重在过程中培养我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信心,渐渐地我们就融入到学习中了。这 与国内的教学观点有很大不同。人们通常认为,老师讲解后学生都搞懂了,教学任务和目的都达到了,这是一堂成功的课。对于如何是成功的课有很多成因,我们在 此不做具体讨论,关键是如何面对没学会的学生。哈特曼先生认为:如果老师设计安排的内容,学生马上就学会,并不能完全体现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如果有个别学 生不懂,则意味着你不能按常人所接受的方式去教,这促使你要更多地考虑如何转变自己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这很有挑战意义的。“教会别人比自己搞懂要难多 了”。教师在不同的情景中积极解决不同的困难,自身的专业水平才会不断成长和提高。当然,在德国都是小班化教学(一般20—30人左右),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去等待学生,辅导同学,直至他们弄懂。而中国的情况要复杂多了,虽不能照般,我个人认为关于教学的思维方式,还是值得大家借鉴的。
在运动中创造自我
第二阶段学习增加了动作练习。教师是来自萨尔茨堡奥尔夫学院的舞蹈专家安吉拉。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曾经梦想自己拥有优美的舞姿,但因为缺乏训练和自信, 上课时,经常会往后躲;当然也有特别“忘我”的同学,他们的动作常常是夸张的,引得旁听学员大笑。无论怎样,老师从来没有评价过我们的姿势,谁漂亮,谁不 标准;也没有让我们模仿她的动作。通常她总是不断地给我们语言暗示,在音乐的伴奏下,让我们自己寻找动作的感觉,如在空间感练习中:让我们想象“自己是软 壳蛋中的一只小鸡,想钻出来,慢慢地你钻出来了,你生长,你要占有这一块空间……”随着她的暗示,学员们不知不觉地开始手舞足蹈……一点心理负担也没有。当时,只觉得是件很容易、有趣的事。事后回忆,老师的教学似是无意,其实很有艺术性。
印象中国内的老师很唯美,总在想把学生训练成一个“舞蹈家”,怎样的姿势是好的,这当然无可厚非。但当你面对一个从来不会跳舞的学生,什么是更重要的呢?恐怕你对优美舞姿的要求会让他/她 更没有信心学习了,因为他们认为这是高不可攀的。从放松学生的紧张心理,从开发学生的肢体运动感觉开始学习舞蹈,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学习舞蹈,更重要的是在 无意中,让学生充满兴趣、自然自信地进入舞蹈世界,慢慢体会在公众面前坦然地展示自己的快乐和满足,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就在此时此刻得以实现了?这也是奥尔 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真正体现……始于人们自己的,自然的;属于你自己的,可以亲自参与并创作的。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同学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在做动作,千姿百态……“教学不是告诉他到目的地,而是帮助他如何更快更好地到达目的地。”这又是令人深思的一种教学思维方式:我们往往忽视学生的学习起点,太多地从主观上去考虑他应该要达到什么目标的,而很少去观察学生他已经能做什么?需要的是什么?他离目标还有多远?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地达到目标?是学生苯?还是……?
在合作中寻找自我
第三阶段的学习任务是排练音乐剧, 将我们自己创编的音乐剧作为师资培训的成果向全体学员汇报。音 乐剧的排练,不可否认,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童趣逐渐被所谓的成熟取代,工作压力大——命令、服从,人们失去了自我,交往和沟通变得困难了。如何在一个 陌生的环境中,尽快地找到自己位置,并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协作关系。通过音乐剧的排练,不仅让我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思想有了新的认识,并对上述问题的答案 有了自己的想法:老 师给我们一个故事的文字资料(不是剧本),她让我们根据这个故事编排一个音乐剧,剧情可以根据需要略加修改。首先,老师和我们一起讨论这个故事的主要角 色、所需音乐的类型、动作和舞蹈。然后让我们自己分组排练,没有指定谁该干什么,自由组合。开始,我们很纳闷,认为应该有个导演帮我们分工啊,谁演主角 啊?谁跳舞啊?于是,有些人玩着乐器,有些人跳舞,还有些没事干的就干脆坐着聊天;奏乐的说:“你们舞蹈怎么跳啊,你们不排好,我们无法配乐!”跳舞的同 学说:“我们的舞蹈要有音乐才能跳啊” ……大家互相扯皮,排音乐剧似乎有些不可能了。下 午,老师让每个组将已经排好的内容汇报给她看,我们只有将上午胡乱玩的一些内容展示出来,她没有评价,只是说:“那我们现在按照故事的发展,配合在一起 吧,看哪里要协调”。奇怪的是,上午还在互相扯皮,当配合在一起时,有一个奏乐的同学突然来了灵感,他即兴创作了一支非常优美的旋律,这是舞者也就趁势跳 了起来,一段剧情完成了,阶段性的成功让大家开始兴奋起来…..。当 讨论到某个角色的情绪,老师说:“灯塔工在大海边和海浪一起快乐地嬉戏,怎样表演才能体现这样的场景?”大家开始七嘴巴舌,“有一天,他觉得自己很孤单 了,想找朋友,你们认为他的情绪怎样变化呢?”于是,主角(大家推选的)即兴谈了自己的感想:“灯塔工可以牵着海浪的手,一起跳舞;当他孤独时,他可以不 理海浪,独自离去。”老师说“可以啊,试试吧”,其他同学也不断进行补充,在大家帮助下,人物形象就渐渐丰满起来。有 趣的是,一开始觉得没事干的同学,不知不觉中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如:我不擅长舞蹈,乐器演奏又有足够多的人,因此我属于“无聊”者之一。这时,老师说需 要一个旁白,且要用即兴的宣叙调唱出故事的引子。有同学尝试了,但效果不是很好。我想:总得有些事做吧!自己唱歌还可以,为何不试?没想到获得老师、同学 的一致好评,我感到了从未有过成功感。演出时,老师提醒我们,该做什么就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好一切准备。如演奏乐器的应放好乐器的位置,剧中人物的道具要落实,思想集中,随剧情发展按时出场。演出时,大家非常投入,都认真做好了自己的份内事,最后演出非常成功。才排练了一天半,真是不可思议!
音乐剧演得好坏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在过程中每个人都主动参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将音乐、舞蹈、语言、戏剧等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联想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 习惯先明确任务、分工,然后再行动,而现在老师给我们时间和空间,在排练过程中学着寻找自己的位置,施展自己的长处;同时学会互相帮助、友好交流,和平相 处。
回忆整个学习的过程,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教学的方法,更多是一种有效思维的方式,一条发现自我的途径,一份释放自我的快乐。音乐学习这样,其他学科不是这样吗?学习是这样,难道工作、生活不是这样?这就是奥尔夫给我的一切。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