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爱,就在身边—对大班儿童感恩教育的探索

来源: 海曙区教研室  0人参与

一、实施幼儿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前不久,一曲《感恩的心》唱红大江南北,唱出了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感恩之心。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线,是做一个社会人最起码的道德准则。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的古训。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如果人与人缺乏感恩之心,必然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感恩教育使孩子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别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他们从小爱别人,帮助别人。

       目前,感恩教育在中小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许多内容和方法对学生的感恩缺失起到了很好的补偿作用。然而我认为感恩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润物细无声的爱的渗透远比亡羊补牢似的情感补偿要有效得多。无数研究表明,幼儿期不仅是智力早期开发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纲要》中社会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要“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感恩教育是最基本的体现; 然而,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在富足的生活中却表现出越来越自私、越来越冷漠。也曾亲眼目睹小小年纪的孩子对爷爷奶奶当众打骂,将几元几十元买的玩具、学习用品弃之不顾,对残疾人躲避取笑。他们对现有条件不珍惜、不满足,无端向大人要求和索取,对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看做是理所当然的。这样的孩子虽然衣食无忧,但并无快乐可言,没有快乐和感动,哪有爱心和感恩?

        针对幼儿感恩缺失的现状,我班以感恩教育为突破口,整理适合幼儿的感恩教育内容,探索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的有效方法。目的是要让孩子明白获得爱与付出爱同样重要,学会关心、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心的情感,懂得感谢生活,感谢父母,感谢一切对他们有帮助的人。这对树立孩子正确的人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孩子进入大班后更加好学好问好尝试,他们的抽象思维相应发展,认知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性情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他们储备了一定的情感经验,有能力理解爱的意义,有实践感恩的愿望和行为能力。为此我们的感恩教育通过让幼儿亲身感知、体验、实践,逐步达到培养幼儿良好道德素养,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

二、对幼儿感恩缺失现象的分析
      (一)家庭因素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不图回报的。随着独身子女家庭的普及,6+1的家庭模式使孩子们享受着长辈们无尽的关爱。曾经经历困苦的家长们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好吃的留着,好玩的让着,有困难帮着,凡事都是无条件的给予。孩子们只要吃的饱、穿的暖、健康、快乐、长知识,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却从没想过要培养孩子的回报意识。有的家长会说,我们两个有劳保,将来不要小孩负担,不要她回报什么。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回报是他们长大以后的事。事实上爱就象幼苗一样需要家长从小细心呵护培养,孩子只有付出过爱,才能体会到爱,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才能感受到满足与快乐。家长们的这种爱的置后说不仅淡化了子女的回报意识教育,甚至已经剥夺了孩子将来对自己的爱。由家庭因素造成孩子的“爱心缺失”影响是非常重大的。孩子们只有对自己的父母孝顺礼貌,心存感激,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有利于未来发展。
       (二)社会现象 从现实生活中看,说人都是自私的并不为过。人们可以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找个空位,在公车上抢位子。为了图方便乱仍垃圾,而不去考虑因此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清洁工的辛苦。为了看一出好戏,不顾形象的站在凳子上、桌子上,或在拥挤的人群中推挤着。这种种的社会现象都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另外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攀比的心理也油然而生。最多的是在穿着、住行、吃喝、家里开什么车等浮华的表面。孩子们从中学到的则是更高的追求和享受,哪里还会懂得该知足、谦让、回馈呢?三)幼儿园教育幼儿园虽有品德教育,但还不全面、不到位,或是形式化,表面化。没有持之以恒。在幼儿园 德育教育中,对孩子的情感教育不够。不能使幼儿从内心深处去理解和感受其行为的真正意义,做到知之而行。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还需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在亲社会行为上,真正要给孩子做到表率、榜样的作用,还要不断努力。(四)幼儿年龄特征幼儿年龄小,许多事情没有自己的主见。很多体验与感受都来自与大人的观点态度以及对社会的模仿。好动好模仿是孩子的特性,不管是好的坏的,只要他们感兴趣就会去学去做形成固定的行为方式,因此无意中也养成了许多不好的习惯。

三、感恩教育的具体实践
     (一)内容选择感恩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从一饭一粥得来之不易,教育孩子学会感恩父母养育的艰辛和回报社会的意义;从生命的脆弱,教育孩子敬畏生命,珍惜生活,懂得知足和进取的意义;从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教育孩子欲取先予的做人道理。感恩教育按照范围的扩大依次分为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生活、感恩社会。根据学龄前儿童的身心特点,我们选择从孩子身边最亲的父母长辈入手,重点培养孩子对人与事的感恩之心,训练简单的感恩语言和行为,当孩子学会用心灵去理解和珍惜,内心充满爱与感动,相信这种对人的感恩能力将会渗透到生活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正如《纲要》中所说的“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经验和视野

     (二)方法原则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们采用晓之以理的启发引导法、动之以情的情景感染法、示之以范的榜样示范法、导之以行的行为训练法。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时遵循了以下教育原则:  

      1、充分发掘潜在的教育因素:幼儿感恩教育不仅要重视影响幼儿感恩行为的一些显性的教育因素,更要发掘潜在的教育资源,如父母、同伴等的感恩态度、感恩语言、感恩行为等

      2.协同教育的原则:感恩教育应注意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的协同性。幼儿园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幼儿在家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对家长的指导工作,及时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感恩教育的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以取得教育措施上一致,形成合力,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效。另外,要注意培养幼儿内在情感和外显行为的一致性,这样感恩行为才能持久和有意义 

      3.与游戏相结合的原则:幼儿的思维是形象直观的,通过多种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对感恩认知的情感认同,利用游戏、情景练习等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提高感恩教育的效果。

      4.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幼儿的感恩之心可能更多是从生活中的具体行为得以体现的,有些行为是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动化”,将感恩的言行成为习惯。所以,要为幼儿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与幼儿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及时抓住机会,适时的启发、诱导,培养幼儿的感恩行为。通过反复的演练,让幼儿获得情感的体验,促进价值内化

      (三)探索实践
       感恩教育作为社会领域的一个分支,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的情感世界单纯而真实,不是他们不懂得关爱,而是缺少丰富的情感体验与实践的机会。根据上述原则,我们从环境创设,感染熏陶;榜样示范,体验感悟;融于生活,渗透积累;注重实践,提升运用这四大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环境创设,感染熏陶---陈鹤琴先生认为:“凡是可以给小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物质环境是幼儿最直接、最具体、最容易感受到的。因此新学期我们同孩子们一起布置了一面心形的“感恩墙”,内容有等待长满爱心树叶的“感恩树”,神秘又特殊的“感恩任务”,光荣而具体的“感恩明星和事迹”等等,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幼儿。孩子们为了让“爱心树”枝叶茂盛,就学着用画笔画下“谢谢某某扶我起来”“谢谢某某借我玩具”“谢谢某某在我哭时给我餐巾纸”等等。为了争当感恩明星,认真完成感恩任务。爱心墙成了传递爱心和感激的使者,孩子们在相互的欣赏、讲述、学习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感恩的理解。我们让孩子回家寻找有关爱心、孝顺的画报、图片、图书、碟片等,在图书角开辟了一块“爱心画廊”专栏,供幼儿随手翻看,使幼儿在欣赏故事、图片等书籍时,受到感染。。我们在区角活动中开设了一个“爱心手工坊”,让孩子们将亲手绘制的一份份爱心礼物送给想要感谢的人。除了积极创造外界的环境外,我们还用心经营充满温馨和谐的心理氛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更多地使用眼神和语言的交流,对他们的身体接触越来越少。事实上他们同样渴望老师的抚摸和拥抱。因此我们经常会叫叫孩子的乳名、查看他们的衣着、听他们的故事,适时送上一个温暖的爱抚。这种和谐友爱的心态环境无时不在自发、广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触动孩子的爱心萌芽。

      *榜样示范,体验感悟感恩教育属于情感教育,注重感受与体验。孩子对抽象的道理不易理解,模仿是他们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生动的榜样,活动的范例,比语言的说教更容易使幼儿信服,能产生最直接、最具体的影响,并留下深刻的体验与感悟。
      1、树立幼儿喜爱的感恩榜样。孩子喜欢看动画片,崇拜哪吒、孙悟空、奥特曼这些具有鲜明特点的英雄人物。恰好中央少儿频道正在播放《中华五千年》,我们鼓励孩子在家观看我国古代忠孝故事动画片,组织幼儿进行理解与讨论。同时向家长推荐有关感恩教育的故事、幻灯片、动画片等,让孩子在讲讲、看看、玩玩等亲子活动中感受其角色的形象、语言、行为,树立学习的榜样,既使幼儿感到亲切又愿意模仿,能充分调动幼儿模仿的积极性。

      2、树立同伴中的感恩明星。孩子们生活在同一个班集体中,同伴中的态度和行为成为他们最容易、最直接的模仿对象。自从我们在感恩墙上设立了“感恩明星和事迹”,孩子们为了能登上明星榜,而积极寻找机会做一些帮助别人、孝敬长辈的好事。这时他们仅仅为做好事而做好事,但是孩子们渐渐地从同伴感激的语言、老师的欣赏的眼神、家长由衷的赞叹中开始得到了成功和快乐的积极体验,这种体验的积累则是感恩教育的关键所在。在同伴们的相互模仿、积极评选中,孩子们从外在动力的驱使下逐渐转变成内心主动自愿的行为。

      3、树立成人的感恩辐射。孩子的言行就象一面镜子,反映着成人和社会现实的精神,成人的日常言行对培养孩子的人格有最强的说服力。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教师在孩子的心目中具有很大的威信。因此家长和教师必须协同一致,共同作好孩子的感恩榜样。首先,家长应以身示范,长辈间互敬互爱,尊老爱幼,让幼儿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使孩子的心灵得到健康的情感熏陶,逐渐养成良好的情感。其次,教师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态度,接受别人的帮助后表示感谢,与同事、家长、孩子说话态度谦逊,以乐观的态度看待事物,处处为幼儿做出榜样。

      *融于生活,渗透积累幼儿年龄小,情感还处不稳定状态,凡事缺乏坚持性,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为使感恩教育成为一种自觉和行为,我们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幼儿的谈话、游戏、活动、突发事件等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注意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坚持常规要求贯彻始终,让孩子的生活充满温馨、和谐与关爱。每周二的晨间谈话成为孩子们学说文明礼貌用语的时间,从最简单的单词“请”“谢谢”“对不起”说起,渐渐地扩大为安慰、鼓励、自信的句子。孩子们从鹦鹉学舌渐渐到有意识的使用,逐渐体会到了这些语言带给他们的好处。在小小新闻台中,孩子们在收集新闻资料的同时,对地质灾害、道德伦理进行讨论,在与贫困或战争地区孩子的对比与体验中,更加深了他们珍惜生活、帮助弱者的意愿。在幼儿园20年园庆之际,我班的三名幼儿和家长代表参加了《感恩的心》的节目排练,孩子们在班级中练习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于是我们生成《感恩的心》教学活动,我向大家解释了歌词的意思,告诉孩子们手语的意义,并让这三个小演员教全班小朋友学习手语《感恩的心》,孩子们学习积极性很高,他们表示出对有困难的人要帮助的决心,对帮助自己的人心存感谢。大班孩子不爱睡觉,于是我们在每日的午睡前增加了“睡前故事”,内容围绕关爱、孝顺、感恩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一则则优美感人的故事中,孩子们进入甜美的梦乡,睡前故事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在“三八”妇女节时,孩子们自己动手为妈妈制作了一串精美的手链,并帮妈妈做了一件家务。正如英国的罗斯金说的“教育的真正目的不仅是让所有人都做好事,同时让他们在那里发现快乐。” 

       *注重实践,提升运用幼儿理解能力差,抽象的理论和空洞的说教对他们来说,教育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因此,在感受体验的同时,布置适当的任务让他们去做,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让他们练习,使他们在实践中体会乐趣,加深印象,为此我们适时地布置了一系列感恩的实践任务。在“我要谢谢你”的任务中,孩子们除了对老师、同伴的帮助说“谢谢”外,还学会了对父母长辈的帮助说“谢谢”。在“为爸爸妈妈挤牙膏”、“为大人倒一杯水”、“我来帮你捶捶背”这些任务中,孩子学会了用自己的爱回报他人。我们的感恩任务没有强制性,但是在上榜的“感恩明星和事迹”中,在爸爸妈妈的感叹下,在老师的集体表扬中,孩子们从提醒到有意识地做,再到主动开心地做,他们把关爱身边最亲的父母开始,渐渐地把关爱投向了朝夕相处的老师、同伴。许多父母也为孩子的进步感到由衷地欣慰。就在毕业来临之际,我们的付出也迎来了家长与孩子们的爱心回报。数着毕业的日子,家长代表发起并策划了毕业最后一次家庭活动——洋沙山两日游,共有户家庭参加了本次活动。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在海边玩沙、嬉海,还举行了拔河比赛和篝火晚会,精彩活动一浪高过一浪,孩子、家长、老师都沉醉其中,感念浓浓的师生情、朋友谊。在与孩子进行“你想为幼儿园做些什么”的谈话中,孩子们表现很强的主人翁意识,他们想到许多能够为幼儿园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最后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确定了“让幼儿园更干净”的劳动活动。孩子们用稚嫩的双手拿起抹布、水桶为幼儿园的栏杆、滑梯、扶梯等进行了清洁。虽然他们的劳动成果没有成人做的干净,但是从这次活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劳动的喜悦及回报母校的感恩之情。在临近毕业的日子里,孩子们表现出作为幼儿园最大的哥哥姐姐的主人翁态度,他们很想为弟弟妹妹留下些什么。书画作品不容易保存,玩具每个班里都有,于是我们想到了每个班里最受弟弟妹妹欢迎,但又是损坏最多的东西——图书。与其把以前看过的图书丢在家里,不如拿出来给更多的弟弟妹妹看。于是在我们的倡议下,全班孩子都积极参与了旧书捐赠活动,孩子们有的把自己喜欢的画册拿了出来,有的收集了每期的婴幼儿画册整整齐齐地包扎起来。短短的一周,孩子们少的四五本,多的三四十本,共收到图画书四百多本。在毕业典礼上,我们将这一份满载着对弟弟妹妹深情厚意的图书送给了园长。 幼儿期是健康情感的奠定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感恩教育作为情感教育的一部分更加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影响。因此,我们的感恩教育总是努力争取家长的参与,积极沟通与互动,争取“三做到”。

         第一,做到家园对感恩教育达成共识。在一次家长会中,一位家长曾经提议进行有关感恩教育的建议,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与共鸣,可以说该课题的灵感就来自于家长。在制定课题方案阶段,我们就感恩教育的相关问题向家长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家长们对该课题持肯定态度,他们还通过具体的方式支持我们的研究,通过笔头形式、口头交谈、网站联系给我们提供了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做到家园对感恩教育沟通互补。教师通过网站、家长园地、感恩墙等方式及时想家长告知感恩教育的实施情况。同时也向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以外的情感趋向,如是非辨别能力,自控能力,行为能力等。并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与完善。

         第三,做到家长对感恩教育的家庭实践。把每周感恩教育对幼儿和家长的具体要求印发给家长,如根据要求创设与之适应的家庭环境、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传达家长对孩子的爱的行动等等,使孩子得到有效的情感体验,引导并帮助孩子完成感恩任务。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得到有效提高。其实我们的孩子并不缺少爱,缺少的只是发现它的双眼。爱,就是我们的身边。四、感恩教育的效果1、幼儿发展的变化1)促进了幼儿“尊老爱幼”行为习惯的养成。懂得尊敬爷爷奶奶、孝敬爸爸妈妈、关心弟弟妹妹,知道体验别人的情感,学习用语言、行动等方式来表达、回馈自己对他人的感激之情。(2)形成了自信、乐观的良好个性。他们开始观察身边的环境,知道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环境,创造环境,通过比较了解事物的来之不易,感受到知足长乐的快乐体验。(3)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通过幼儿对家长的感恩行为促进了相互的亲情交流,师生间的感恩行为促进了彼此的沟通与信任,孩子间的感恩行为促进了同伴间的宽容与体谅,家园间的感恩行为使得相互支持与理解。2、教师素质的提高 通过感恩课题的研究,教师们对科研认识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增强。在实践中摸索总结经验,教师撰写总结能力、表达能力、组织应变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3、家长的变化 本课题研究同时又赢得另一大收获,即家长家教能力的提高。感恩教育使家长树立了正确的爱的教育观,掌握了许多情感教育的方法知识。感恩教育也改变了家长的行为,提高了家长的自身素质。家庭中注重创设良好环境氛围为孩子起好榜样作用,提供多种实践机会,形成良好礼仪行为使之辐射社会。

         五、建议 1、因材施教。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应以培养自信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应以培养宽容和谐的个性为主;对待冷漠的幼儿应以培养热心善良的品质为主等等。根据不同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要求家长和教师必须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循序渐进,养成幼儿的爱心和感恩。2、持之以恒。教育的任务是复杂艰巨的。幼儿的感恩态度和行为,会根据不同的环境、情绪、突发事件等的变化而反复,需要经过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才能收到一定的效果,让幼儿多体验、多感悟、多积累是最好的方法。 3、走向社会。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是多内容、多方法、多渠道的。除了爱的教育、自尊与尊重的教育、生命的教育外,还有珍惜生活和环境、做心之所喜的事情、参加公益活动等等。这些单靠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还需与家庭、社区的教育形成合力,共同教育来增强幼儿园情感教育的效率。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优质课:魔术笔(画鱼)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