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关于椒江中心幼儿园办学体制改革的思考

来源: 浙江台州市椒江区中心幼儿园 管培红  0人参与



摘  要:本文从改制的目的、前提、保障、措施和评价等几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并结合幼儿园实际对教育股份制下的幼儿园如何运行作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  体制改革

      学前教育是我国学制的第一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担负为人才培养奠基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关键环节之一。多年的实践证明,哪个地方学前教育发展得好,哪个地方的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就高,哪个地方的社会文明程度就高,哪个地方的人口素质就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傅国亮)。美国心理学家B·S布鲁姆从1000多人的实验中得出结论:如果把人17岁的智力用100%来表示,那么其中50%是在4岁前获得的,5~8岁完成30%,另外20%在8~17岁完成。可以说,人才形成的关键期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发早期教育可以使人才的培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一项投资少、收益大、多快好省地培养人才的道路,因此,西方国家和日本、韩国等东方国家都非常重视这项人才工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在我国,过去人们一贯认为“幼儿教育为父母的工作解除后顾之忧,为入小学作准备”,直至1996年6月,国家教委发布《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一次明确了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才真正有了实质性的确认和支持,并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把“办好示范性幼儿园”作为教育部门主管幼儿教育的职责之一。广大群众对幼儿教育的热情亦不断高涨。政府的导向和群众的支持为幼儿园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需要对幼儿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前提之一是必须有足够的经费投入。教育的投资是现实的、付出的,而教育的报酬则是未来的、不确定的。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的成果不及其他教育那么与经济可以直接挂钩,那么具有显效性,因而它不容易被放到各级政府及社会各阶层所共同认同的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投入方面不能满足幼儿园发展的需要。故,时代的重托带来的不仅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幼儿园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必须深入改革,特别是示范性幼儿园,从观念到能力都必须深刻变化,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自身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保教质量,才能顺利迎接21世纪的挑战。

       本文试从本园实际情况出发,从改制的目的、前提、保障、措施和评价五方面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想法。具体如下:

一、办园概况:

       椒江区中心幼儿园的前身为街道办海门和平幼儿园,始创于1958年,最早的工作人员只有两名阿姨,后来逐步增加,至1980年,才分进第一个浙江幼师毕业生。1981年,成为椒江市中心幼儿园,之后,师资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有9个班,教职员工38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已发展为师资阵容整齐、保教质量一流、硬件设施上档次的浙江省示范性幼儿园,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特别是自1995年以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适当收取新生助园费,采取一次性赞助或教育储备金由幼儿家长自由选择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育经费的不足。近几年来,园领导严把师资质量关,在注重自身素质提高的同时,重视全体教师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水平,大专以上学历教师已达50%,并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切实提高办学质量。管理上努力探索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营造“平和、民主、融治”的精神氛围,创造条件,使大家身体好、合作好、业务好、学习好。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使我园在各方面起示范作用,朝着幼儿教育的正确方向前进。

二、改制的目的――发展与提高

        改制绝不是为改制而改制。

       教育体制改革必须体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强调的“有利于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有利于调动全社会和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有利于促进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幼儿园则应着眼于幼教事业的发展与提高。

       由于国家穷,教育投入少,加上经济体制变化所引发的教育资源分散,幼儿园要发展与提高,必须引入市场机制,主动适应经济大潮的冲击。笔者认为,在社会前进的洪流中被淘汰的可以是某个或某一部分幼儿教师,被冲垮的可以是哪个或哪些幼儿园,但整个学前教育事业绝不能下岗。学前教育虽非义务教育,但它的意义重大(如前所述,不再赘叙),不能因教育投入不足而把它当成包袱甩掉。政府自1979年就提出了幼儿教育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后又提出了“动员和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在椒江,目前公立幼儿园仅三所(我园是其中之一),其他均为私立幼儿园,或社会团体办,或挂靠办事处处人承办,或私人办,这些幼儿园在办学中明显存在着绕不开的投机性和营利性,虽然不一定出于办学者的初衷,但市场机制、生存法则使他们不得不就范,教育行政人员的检查和督促作用相当有限,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基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要求非平衡性的发展方式(如多层次多模式多类型办学)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学前教育亦不例外,应办好不同层次不同模式各种类型的幼儿园,给不同层次需要的人们留有选择余地。

        示范性幼儿园作为区域学肖教育的榜样,必须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模范执行《幼儿园工作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担负着教育科研、为未来幼教师资提供实习基地的任务,重视在办学方向上体现政府的意图,因而在投入上比非示范性幼儿园的要求更高。有人说,有多大的支持就有多大的控制。政府控制私立幼儿园的力度明显疲软固然与立法有关,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投入。而相对来说,要控制示范性幼儿园,政府就必须对其保持一定的投入。从我园看,几年来政府已投资近400万,并且已取得明显效益,为保持其先进性,在引入市场机制的同时,政府投资不能取消,但可以缩小。当然,政府投资的形式是可以探讨的,不一定是计划性的拨款,可以是奖励基金、专项基金等。总而言之,保持示范性幼儿园的先进性有利于整个区域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提高。

三、改制的前提――保持稳定

        教师需要稳定,那是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人的安全的需要排在第二位。在中国,古人云“安居乐业”。只有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人们才可能积极投入到生产劳动中去,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

       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教师的“危机感”是必要的,有利于激发工作积极性,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工作效率。当这种稳定受到威胁时,人与人之间的宽容荡然无存,容易在小事上斤斤计较,焦虑、不满、猜忌、患得患失、精神高度紧张。如果这样,只能降低工作效率,这样的改革不能算是成功的改革。保持稳定前提下的改革,才有利于幼教事业的发展。或者说,保持稳定才能保证质量。

      从我园看,教师们最不愿意失去的,也许就是“国有”、 即使“民营”了,“国有”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

四、改制的保障――政策与经费

      幼教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与经费。政策具有导向作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政府对什么重视了,什么就会蓬勃发展。我国自80年代以来。直到1996年《幼儿教育规程》和《幼儿教育条例》的颁布实行,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再如韩国,60年代以前,学前教育处于自由放任状态,故没有什么进步,而之后的全面整顿,则大大促进了韩国幼儿教育的发展。经费是改革顺利的保证。我国教育法律法规规定的举办幼儿园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必须有必备的办园资金和稳定的经济来源”。办园资金和稳定的经济来源,是幼儿园进行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保障,是物质基础。

      从目前情况看,改制后的幼儿园要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必须多方面筹集资金,使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形成混合投资体制。应该强调的是必须维持政府原来对幼儿园的拨款制度(形式不限)。幼儿教育是基础工程,是学校教育制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不仅受益于群众,最终受益的是国家,更何况我们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另外,幼儿园为家长安心参加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便利,因此于国于民都十分重要,国家应给予扶持。坚持国家对幼儿教育的拨款制度,就是表明了国家对儿童的关心,也是实践国家对儿童的承诺的具体体现,对此国家是责无旁贷的。

五、改制面临的问题与可能的解决方案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现象,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育提出的一系列新的要求,对幼儿园内部管理和外部制度进行根本的变革和创新,彻底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在改制过程中将会出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主要问题有二:一是教职工心理上的失衡,从公办到民办,可能会有一种失落感,影响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二是经费问题,从我园办学情况分析,光靠现行标准的保育费和有限的赞助强中为能维持生计的。况且还有第三期工程尚未动手,有关设备的更新与添置已迫在眉睫,资金将明显不足。

可能的解决方案:

      1.政府行为力量――改善外部条件。第一,应提供目标和依据,让幼儿园按成本收费,并给以提供收费导向和决策依据,使幼儿园基本达到收支平衡。第二,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混合投资体制,同时确立政府投资主体和民间投资主体,国家、个人、社会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第三,完善督导检查制度,并与立法执法机构联合行动,奖罚分明,对办学效益好的幼儿园进行奖励,对不合格幼儿园坚决予以取缔,对违规办园者处以罚款,并追究刑事责任(如香港对经营非法的幼儿园经营者处以罚款一万五、且判刑两年)。

     2.转变办园体制――纳入教育股份制。第一,以教育股份公司为中介,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转制前幼儿家长交纳的教育储备金在不影响如期归还的前提下,可由教育股份公司操作运行。第二,适度扩大幼儿园办学自主权,如①教育、教学管理与幼儿园设施使用与管理的自主权;②财政自主权,能自主确定教师与工作人员的奖金;③人事权,自主确定中层领导,按需招聘、调动、解雇教职工;④有一定限制的招生与收费的自主权;⑤基建自主权;⑥进行教改实验的自主权等。第三,工作人员编制保持原来的性质,政府拨款可逐步缩小,但不取消,以尽量维持教师心理平衡。

     3.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保教质量。保教质量是幼儿园生存竞争的核心所在,教育股份制下办园更必须把它放在首要位置。第一,重视管理人员及教职工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树立为幼儿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意识。第二,努力做到经验管理与科学管理、情感管理与制度管理、系统管理与层次管理、终结管理与过程管理的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发挥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绩效。第三,完善幼儿园的硬件建设,配置现代化教学设施,尽量保持示范性幼儿园的先进性。

六、改制的评价――办学效益的提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制成败与否,评价的标准是看看是否提高了幼儿园的办学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否拉动了整个椒江乃至台州幼教事业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义务教育的顺利进行,促进了全民素质的提高。

     总之,教育改革有其自身的规律,而又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可循,“不要过早地套用一种模式或设计制定出一套严格的规范来束缚人们的手脚。”(李铁映《在国家教委1990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幼儿园体制改革的任务是艰苦的,过程也是比较漫长的,我们要三思而后行。
 

参考文献

1)翁亦涛  《论学前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迈向21世纪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优秀论文集》,南京师范大学生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P319-323

2)马芹娣  《关于幼儿教育事业管理社会化的思考》,《学前教育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1月出版,P9-11

3)李守福  《学校能否“国有民办”》,《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杂志社,1996年12月出版,P23-28

4)王彦才  《上海·广东·温州:民办教学的三种模式》,《上海教育科研》,1999年第9期,P10-12

5)潘  宁  《浅论早期教育观与未来的经济》,《幼儿教育》,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1998年7月出版,P13-14

6)“深化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课题组:《深化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中小学管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1999年4月14日出版。P5-14

7)《全国幼儿教育事业“九五”发展目标实施意见》

8)张  燕  《我国近年幼教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幼儿教育》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1998年12月出版,P3-4

9)孙葆森  刘惠容  王悦群  《幼儿教育法规与政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提10月出版

10)冯夏婷  《对幼儿教育观念的理论和现实思考》,《学前教学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期,P1-4

11)张建国  《幼儿教育应引入市场机制》,《幼儿教育》,浙江教育报社,1995年4月出版,P5-7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名人故事FLASH:司马迁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