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鹅之死》想到的……
——浅谈幼儿园如何引导家长走上培养孩子独立性之路
在一个小岛上住着一对老夫妇,有一年冬天来临时,他们发现有一对天鹅没来得及飞往南方,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便好心的打开了自己的小屋门,并且每天给它们找食物,让天鹅在家里过了一个温暖又舒服的冬天。第二个冬天来临时,一群天鹅留在了小岛上,在老人的小屋里过冬。年复一年,这个小岛上的天鹅习惯了在老人家里过冬,习惯了老人为自己找食物,老人也以此为乐,终于,在又一个冬天来临时,老人去世了,而天鹅,却已忘记了南飞的生活习性,依然留在小岛上等待老人的照顾,结果可想而知,那一年冬天,小岛上的天鹅都死了。
在杂志上看到这篇《天鹅之死》的小文章后,我感触很深,是啊,在我们周围,有多少只“小天鹅”生活在“老人”的羽翼下,享受着由爱带来的庇护,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渐渐地使自己丧失了本该拥有的最起码的独立生活能力。
事实上,这个在中国特有国情下产生的特殊问题——孩子独立性差,已经受到许多人士的关注,尤其受到一些教育家的重视,早就开始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了。各级学校也把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提到了日程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使得幼儿园更加重视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但放眼望去,教育学家的关注和学校的重视似乎没起多大作用,我们的孩子依然:生活离不开大人,做事离不开大人,遇到困难了更离不开大人。是什么拖住了我们学校教育的后腿呢?是家庭教育。陈鹤琴先生早在1927年就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天鹅之死》应该给我们亲爱的父母带来一些警示:不要让爱剥夺了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而要把爱融于教育中。
那么,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进而去影响家长的教育观呢?
我的观点是:幼儿园是孩子走出家庭的第一步,也是家长与教育者的第一次正面接触,在孩子与家长又一个全新的起跑点上,我们也应该用全新的方式使家长有所感悟,进而和老师携起手来共同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我觉得我们老师不要只局限于家长会中生硬的说教,那只是对人人都知道的报刊杂志观点的简单复述而已,对家长没有多大说服力。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用正确的教育观去影响家长,使家长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能支持;教会孩子独立生活与独立处事的能力,用孩子的变化获取家长对孩子独立性培养的配合;加强孩子的独立意识,让孩子的拒绝彻底改变家长的教育观。
首先,幼儿园老师坚持正确的教育观很重要,这是改变家长错误教育观的前提。在对孩子独立性培养的过程中,千万不能让家长牵着鼻子走,尤其是小班的老师,可能会面临家长一时的不理解,不管是当面指责还是背后议论,都要坚持自己正确的教育方式——鼓励孩子自己动手。确实,常常能听到别班家长在私底下议论着:“我们孩子在家都是大人喂他吃饭的,幼儿园定的什么规矩,让孩子自己吃。”“塞衣服也是的,反正要帮我们重新塞过的,干吗还要孩子自己先塞呀。”家长错误的教育观不管多么的振振有辞,都不要左右到我们的思想,只要做到耐心解释,但决不妥协。
孩子从家庭走向幼儿园,从众星捧月走向繁星点点,很多家长都担心自己的孩子一个人能不能行,希望老师能接过他们的接力棒,继续帮孩子代劳生活琐事,有的家长一入园就向老师交代孩子特殊的生活习惯,“老师,我们孩子要抱着才能入睡,麻烦您到时抱抱她。”有的家长早上送孩子来园时一遍又一遍地叮咛着我们:“老师,我们孩子解小便后你给提提裤子,我怕他穿不好。”还有一些家长似在跟孩子嘱咐,其实是说给我们听的,“孩子,天热了要记得脱衣服啊!”更有甚者,只要天气一变化,我们的电话就“铃铃”作响,用谦恭的口吻请我们一会儿帮他们的孩子脱衣服,一会儿帮他们的孩子穿衣服……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孩子虽然送入了幼儿园,但家庭这把大保护伞却无时无刻不在罩着他们呀!确实,孩子还小,离不开大人的照顾,可是如果我们整天围着孩子团团转,如果我们整天帮孩子干这干那,那么孩子到哪里去学习自己照顾自己的本领,到什么时候才能独自高飞呢?面对这样的家长,我们不能图他们一时的认同,事事替孩子包办了,一定要鼓励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做不好不要紧,老师帮忙一起做。要用我们正确的教育观慢慢地去影响家长,让家长也能象我们一样努力把孩子培养成具有独立性的新一代接班人。
其次,教会孩子独立生活与独立处事的能力,用孩子的变化去争取家长对培养孩子独立性的积极配合。其实,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归根结底就是对孩子能力的怀疑,只要消除了这一顾虑,自然也就放手了。那么教会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给孩子们提供了学习独立生活技能的机会,我们要抓住机会,充分利用,让孩子能尽早地掌握独立生活的基本技能,用孩子的实际行动告诉家长:“我一个人能行”。早上喝牛奶后,请他们自己拿杯子到饮水机接水漱口,要先接冷水,再接热水,这样才不会烫到手;画好图画,小手脏了,教他们先把袖子卷高再去洗手,这样才不会把衣服弄湿;吃中饭时,告诉他们右手拿勺,左手扶碗,饭吃进去时用小碗接到嘴巴下,这样才不会把饭粒撒到桌子上;吃完饭后,要自己把桌子收拾干净,自己把碗勺叠好,再漱口擦嘴巴;该睡午觉了,提醒他们要先把小便解掉,再把脱下的鞋子放整齐,最后才能上床脱衣裤睡觉;起床时,要坐在被窝里先穿衣服,后穿裤子,这样才不会着凉;小便后,先把外套撂起来,再把内衣塞进裤子里,保护好自己的小肚脐眼……别看孩子小,他们学得可快了,老师只要稍微提供一点帮助,就能完全胜任照顾自己的工作。可见,老师对幼儿一日生活的正确指导很重要,不仅能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还能让家长看到孩子真真切切的变化,对孩子有信心了,在家也会自觉的配合幼儿园,放心地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事。
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也能让家长刮目相看,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要教会孩子自我决策的能力。做到这一点,老师要善于抓住和孩子结成同盟军的机会,常常有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向老师告状:“老师,我们孩子每天早上穿什么衣服都要由着自己来,我说什么都不听,孩子听你的话,你帮我们说说。”孩子在一旁低着头,正担心被老师批评呢!其实,孩子决策自己的着衣权有什么错,我们有什么理由批评埋怨呢!面对家长的无理要求,老师一定要站在孩子这一边,帮孩子说话:“老师觉得你这样做挺好的,多有主见啊!只是早上挑衣服太耽误时间了,以后晚上睡觉前选好就行了。”这意外的赞同会让孩子在欣喜之余感受到老师很喜欢我自己作主呢!以后遇到事情了我都要学着自己管理自己。第二、要教会孩子遇到困难时能够求助。刚入园时,孩子几乎每天都会遇到各种没有办法完成的任务,有的孩子却只能在那里“坐以待毙”,其实,教会孩子求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解决难题的方法。比如吃点心时,有个别孩子不会撕包装纸,只能呆呆地坐在那里,眼巴巴地看着别人津津有味地吃,对自己的难题根本无从下手,通常要他的小邻居发现后帮他求助:“老师,他不会撕袋子。”这时才能获得帮助。遇到这样的孩子,我一定让他自己求助了才去帮他解决,让他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寻求解决方法的习惯,哪怕是求助也行。第三、提供机会和条件,锻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园里,一天到晚,总有断不完的“官司”,孩子一遇到争执就会请老师帮忙解决,有的甚至把“状纸”带回家请父母断,很多时候,家长之间也会因为孩子间的矛盾而闹的不愉快。其实,任何一个集体,难免会发生磕磕碰碰的事,更何况是正在学习交往的孩子呢!只要我们教会孩子处理矛盾的方法,让他们自己解决,就可以让老师和家长更放心孩子的集体生活。通常我的处理方法是:只要没有严重后果,让吵架的孩子一起找起因,因为什么而吵架,再看后果,谁受到伤害了,引起事端的一方必须先道歉,受到伤害的一方可以自己要求对方的道歉方式,比如让对方说“对不起”,或者要求玩对方心爱的玩具都可以。老师只要公开处理几次纠纷,用不了多长时间,以后的争吵他们都能自行解决了。对待孩子的健忘症也一样,常常有孩子在早上入园时看到别人手里拿的需带物品,才如梦初醒般的嚷起来:“哎呀,我忘带了。”此时,我们老师定要做到不要给他们“擦屁股”,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不管何种办法,都是他们认为可行的处理方式,我们不要过多的干涉。所以,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只一味地帮着解决,而是要帮孩子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才能让孩子独立处事的能力越来越强。
当孩子不再缠着你叫“妈妈,你喂我吃饭呀!”“妈妈,你帮我穿衣服呀!”当孩子有头有绪的完成自己的事情甚至振振有辞地告诉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时,你在惊讶孩子变化的同时是否会认为:孩子没有想象的那么小,没有想象的那么弱,只要家园好好配合,他们会更快地独自展翅高飞。
再者,要加强孩子的独立意识,让孩子的拒绝彻底改变家长的教育观。有些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很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但一回到家,又事事依赖大人了。因此,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在思想上彻底摆脱对大人的依赖,成为一个真正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做到这一点,必须“以情感化”、“以规制约”双管齐下。
所谓“以情感化”就是利用孩子的荣誉感和爱心使他们体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处:不仅能给自己带来成就感,还能给别人带来快乐。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拒绝大人的包办。这就要求老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善于鼓励孩子的积极性,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孩子们不喜欢自己塞衣服,嫌麻烦,每天塞衣服的队伍排得老长老长,一些会塞的人也排在里面等老师帮忙。我不动声色地一边给孩子塞一边仔细搜索,找到几个榜样后我就说开了:“你们看,某某小朋友真能干,他会自己塞衣服呢!快过来,老师给你贴上小星星。”有一些孩子撤出了队伍,自己动手塞起了衣服,我接着说道:“ 老师每天要给这么多小朋友塞衣服,手都酸得抬不起来了!现在可好了,有这么多小朋友都能自己塞了,老师可真得谢谢他们啊!”又有一些孩子撤出了队伍,剩下的是确实需要帮忙的孩子了。如果每件小事我们都能这么认真地对待,长此以往,孩子不仅会养成喜欢自己做事的习惯,而且还会明白由于自己的能干,给大人带来方便与快乐。回到家,当妈妈要为他收拾玩具时,他自然会用拒绝来表达爱心:妈妈,你上班辛苦了,我自己来收吧!
所谓“以规制约”就是要设立专门的规章制度,用来监督孩子在家的独立性表现。孩子自觉性较差,一走出教室门,就忘了老师对他的要求,运用适当的监督手段也是很有必要的。我采用书面调查的方式来督促孩子。晨间谈话时,和孩子一起商讨出在家里需要自己独立完成的事,然后制成表格的形式,每天通过抽签的方式选出几位孩子,让他们把表格带回家请父母评定,凡是自己完成的事旁可打上一个五角星,第二天根据反馈的信息,独立指数达到五星以上的在红花栏里奖励一个笑脸,独立指数不到五星的则贴上一个哭脸。因为孩子不知道哪天会测到自己,因此每天都坚持自己的事自己处理。一些家长常常会高兴地向老师汇报:“以前每天起床都让我帮他穿衣服,现在我想帮都不让帮呢!”
当孩子一次又一次地拒绝家长的包办后,家长在发现孩子变能干的同时是否会感悟到:孩子是可塑的,关键是我们该抱怎样的教育观,我们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在新《纲要》整合教育资源的倡导下,家园配合定会更积极、更和谐,我们的“小天鹅”也定会更茁壮,更勇敢,早早地走出父母的羽翼,飞向蓝天,自由翱翔。
参考资料:
陈鹤琴:《家庭教育》,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年版,第273页
理论依据:1、既要高度重视和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1页
2、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7页
手工材料
关键词:由
- 由“木桶效应”说反思幼儿园班级管理 2013/02/21
- 由一节美术活动方案看幼儿美术的创新教育 2013/02/15
- 由儿子的兴趣小组而想到的 2013/01/26
- 由幼儿园英语教育所想到的 2013/01/17
- 由幼儿向小学生角色转变的问题初探 2013/01/04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