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在日常活动中体现幼小衔接

来源: 机关建国幼儿园 李斐   0人参与

     随着二期课改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和展开,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学习更趋灵活和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即将进入小学学习,它是幼儿生活的一个重大转折,无论是课程的设置,环境及条件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何很好地适应是首要的问题,为此在幼小衔接工作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一、改变作息制度和环境布置。
    1、适当改变孩子的作息制度。
    幼儿园和小学在作息制度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幼儿园孩子每天早晨入园时间是很宽松的,一般在7:30~8:30之间;但到了小学,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到校;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大班一次活动时间是25~30分钟左右,而到了小学每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在幼儿园一般都能保证充足的午睡时间,而到了小学可能就没有午睡时间或只有短暂的午休。上面种种差异就必然形成一个“生活规律的坡度”,怎样才能引导孩子走好这个“坡度”,我们首先在大班孩子的作息制度上适当地作出调整。
   (1)鼓励幼儿按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为了使幼儿入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在大班第二学期,我们   就对孩子的作息制度做了调整,如早晨建议孩子8点之前来园。我们结合大班孩子已认识过时钟的情况,孩子来园时老师引导他们对照教室内台钟的时间,在自己的“来园时间”记录单上记录下自己的来园时间。通过比一比“我能准时到园”的活动,让孩子逐渐的形成时间观念,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2)逐步减少睡眠时间,适应小学的生活。
    孩子在幼儿园午睡惯了,在身体里形成了“定时器”,到了十二点半孩子就有进入午睡的感觉和反应。而小学生没有午睡的时间,这让孩子一下子很难适应,于是上课时就会出现注意力分散,打瞌睡等现象,对老师传授的内容一概不知。所以我们适当采取了晚睡早起的作息减少孩子午睡的时间,并组织幼儿开展一些安静的活动。
    2、适当的变换班级环境的布置。
    在幼儿园,老师考虑到孩子的特点,能更好地与孩子互动,在组织活动时一般都孩子围坐在老师身边。小学则不然,他们有严格的课堂常规,如上课时要保持统一的坐姿,举手发言要使用规定的手,写字、画画都应有正确的姿态和方法等等。这些要求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是很高的,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到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为了拉近与小学的距离,让孩子逐渐适应起来,我们经常模拟小学生排桌椅的形式排列课桌,并设立黑板。让孩子扮演当一名小学生,对自己即将成为小学生感到自豪。我们和孩子一起来模仿小学生上课的样子,如上课时身体要坐正,胸挺直,举手发言等等,让孩子在模仿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这样孩子到小学后,看到和幼儿园类似的布置,就会产生归属感,对一些基本的课堂常规也有所了解,感觉小学也是很轻松的,从而减轻了孩子的心理压力。
    二、提高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幼儿园本身就十分注重这些能力的培养。然而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在幼儿园孩子独立生活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虽然增强了,可由于小学不同的生活模式,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了。如课间10分钟,需要孩子自己安排活动,包括喝水、上厕所、解决简单的问题等。孩子到小学后,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如身体不舒服了,或不会与新同学相处了等等。要使他们适应那里的新生活,首先要加强孩子独立生活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1、提高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曾经听一位小学老师说过关于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的事情,很多小朋友由于在幼儿园里养成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告诉老师一声,上了小学以后,他们就把这个习惯带进了学校。于是就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下课了,小朋友会走到老师跟前说:“老师,我要去小便。”“老师,我想喝水。”“老师,我能不能到操场上玩一会儿?”等等。听了这位老师的讲述,我深刻地体会入学前加强对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于是,我们首先加强幼儿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会正确使用手帕;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其次,我们坚持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正确的穿脱衣、裤、鞋(系鞋带);饮食自理(学会正确地使用筷子、吃饭时不要发出声音、饭后漱口、饭后收拾干净、自己添饭添汤、自己清理倒翻物);起居自理(折叠衣被、整理铺床);定时大小便,便后自己擦干净;能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幼儿对天气的变化有初步的感受,要学会主动增减衣物,照顾自己。如开展气象预报、观察角等活动)。懂得自我保护(爱护牙齿、防火安全演习);用眼卫生。学会正确地握笔,端正写字、看书的姿势等。并指导幼儿怎样整理书包,怎样收拾文具,怎样做值日生。在此基础上,根据大班幼儿竞赛意识强的特点,我们开展比一比,赛一赛的活动。评一评谁整理书包时速度能得第一,谁的抽屉里最整洁,谁的值日生做得最出色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强化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2、提高孩子的社会性适应能力。
    心理卫生学家卢格说过:“人类的心理适应,最重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幼儿进入小学就像进入一个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适应的能力。适应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反之,适应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据小学的老师讲,下课后许多刚入学的孩子不会主动与同学交往,有些孩子为此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甚至出现不愿上学、怕没人跟自己玩、怕受人欺负等问题。因而老师应特别注重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
    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我们从幼儿身边的小事做起。例如: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与他人友好和睦地相处,包括学会谦虚、有礼貌,能与小朋友分享玩具等等;学会关心和参与集体的活动,包括学会与人商量,会向同伴说出自己的想法,共同决定大家要做的事,在别人需要帮助是,愿意给人于帮助。在集体活动中多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让幼儿学会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如植树节一起认养幼儿园的树朋友、世界水日来一场关于水的积分赛,爱鸟周一起收集资料布置展览会);在运动中我们开展班与班之间的竞赛,激发幼儿的集体荣誉感。每一环节的有意识引导,使我班孩子在获得这些能力的同时,真的有了一份长大的感觉。增强了孩子们的社会性适应能力。
    3、提高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现在小学的课间休息时间已经调整为12分钟,但我们的新小学生常常不知道在这段时间内干什么。为了让孩子知道小学生上课时应遵守的规则和注意的事项,加强孩子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我们组织孩子进行讨论,解释一下什么是课间休息,应该怎么合理的安排这12分钟。列出几样可以做的事情,帮孩子理清头绪。在认识时钟的基础上运用定时器模拟课间休息10分钟,提醒孩子,课间休息时要注意安全,不要进行激烈、激动的活动,以免影响下一节课。可以做一些安静的游戏,在教室里外走动一下,或眺望远处,让眼睛得到休息。并通过参观小学使孩子知道了小学生是怎样来合理安排自己的课间活动的,培养了孩子的时间观念,增强了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孩子学会自理、自立,逐渐脱离成人的直接照顾。
    三、加强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
    责任心是一个人从事任何工作必备的态度和品质,尤其是在幼儿阶段更为重要。幼儿心理学中讲到,“4~5岁的幼儿已经具备了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让幼儿完成适当的工作,有利于提高幼儿的任务意识。我们通过有意识的布置各类适合幼儿的任务,养成幼儿认真对待并完成任务的好习惯。包括:认识到对决定了的事是必须完成的。 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 学习一些执行任务的技能。 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做事有信心、有毅力。平时,提醒幼儿整理自己的床铺、帮助老师修补图书、整理玩具柜、当称职的值日生(值日生交接、值日生日记)、每周整理自己的抽屉、定期参加环保劳动等。还结合幼儿园的主题活动让幼儿进行家庭小调查(三八妇女节、母亲节),或请孩子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件环保小制作等等,让孩子养成完成任务的好习惯,体会成功感,由此增强了孩子的任务意识。
    四、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1、培养阅读的兴趣。
首先,在环境布置上,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空间、为幼儿创设最佳环境,使他们每天都能接触一些汉字潜移默化地得到知识,培养幼儿对文字的兴趣。
    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加强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一些活动中通过引导幼儿听故事、儿歌,使幼儿喜爱文学作品。同时,引导孩子对这些文学作品大胆提出质疑,激发幼儿积极动脑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开展早期阅读活动,增加阅读兴趣和阅读的能力。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经常组织幼儿互相交流和倾听同伴所见所闻,如开展形式多样的表演会、故事会、“小小看新闻”新闻发布会等类似的活动,既可以让幼儿清楚地表达所见所闻与所想,又可以引导幼儿认真听同伴讲,鼓励他们大胆踊跃参加表演。并建议家长与幼儿一起关注现在社会的热点新闻,作成简报,并带来幼儿园与同伴分享。同时,提高幼儿写的能力,如写一些有关联的词语或独体字,如爸爸,妈妈,幼儿自己的姓名,住址等,这样可以训练幼儿写的能力。让幼儿多参加民间游戏“跳房子”,充分了解田字格的结构,为前书写做好充分准备。
    2、关于计算兴趣的培养
    平时,利用生活中的可供资源,吸引幼儿一起数数,并练习趣味编题和列计算题,同时,结合主题活动,自编教材增加一定量的计算内容,如:户外活动时捡树叶、逛街时数高楼、制作纪念册时破译老师和同伴的电话号码等活动。根据不同层次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孩子根据能力需要逐渐的对计算感兴趣,使孩子为学所用。
    五、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愿望。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只有儿童自己具体参与的活动,才能获得真知,才能形成自己的假设并给予证实或否定。”要培养幼儿渴望学习、愿意上学的情感,首先要让幼儿对小学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他们逐渐接受,并产生好感。
    1、参观观摩,激发入学的愿望。
    大班的孩子即将进入小学学习,为了激发孩子入小学的愿望,让孩子顺利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减小心理压力,降低精神负担,幼儿园大班的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如一只只快乐的小鸟飞出了幼儿园,参观了建襄小学,近距离了解了小学的学习、生活环境,看他们兴奋写在脸上,好奇挂在嘴上,就知道孩子们对小学生活充满了无限向往。
    期间我们组织孩子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活泼的参观和观摩活动,如参观小学的校园,参加少先队活动、观看升旗仪式、看小学生上课,看小学生做作业,和小学生对话等等,在整个活动中,幼儿都是积极的、主动的,他们所接收到的信息都是实实在在的,这比书本的图画、老师的讲解生动多了,也让幼儿容易接受多了。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较好、较全面地了解了小学、了解了小学生学习等情况,使幼儿在思想上、情感上作好了入学准备,激发了他们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2、模仿、学习,萌发当小学生的积极情感。
    为了让孩子对小学生活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萌发当小学生的积极情感,在组织参观、观摩的同时,我们还开展了“背上小书包”“学做小学生”的活动,帮助孩子真正理解了入学求知的目的,形成了正确的入学态度和情感。
    六、切实作好家长工作。
    *每月一次家长开放
    本学期,我们坚持每月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点滴进步,指导家长“如何看孩子”“如何教孩子” 。
    *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
    这学期也是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最后一个学期,孩子和老师、家长之间都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们利用一切机会读,尽可能多地开展亲子形式的活动,“庆六一亲子运动会”“金山海滨亲子游”“大班毕业典礼”,增进了彼此的交流,给大家留下了美好而快乐的记忆。
    *轻松便捷的沟通方式
    每周我们都通过“本周热点”“开心一刻” “友情提示”
等栏目,向家长反馈集体中孩子们发生的事情,近阶段开展的主题活动及指导家长共同参与。在幼儿园网站开通之后,我们经常将“本班新闻”公布其上,让家长及时了解班级的动向,受到家长的欢迎。
    这些活动都促进了我们家园共育工作,使为培幼小衔接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小学和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学期来对幼儿幼小衔接的培养,为其能顺利的进入小学打下一定的基础,相信,通过以后的不断的努力和实践肯定会不断的完善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小班语言活动:逃家小兔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