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个案:一个怯懦儿童的转变
1 情况分析:
来到大三班,认识了陈静。知道了陈静有许多她这个年龄不该有的特点。她性格孤僻、懦弱、爱哭,很少与人交谈、交往,我发现班里好象根本没有她喜欢或喜欢跟她玩的人。总是一个人蜷缩在座位上,怯生生地看着周围的一切。下楼梯时,她自觉地退到最后,等别的小朋友走完后,一个人慢慢地扶着栏杆下,对于教师的主动接近,她总是显得恐慌、紧张。
通过与陈静母亲的交谈,我了解到陈静入园前这种情况不很明显。入园后,有一次看到同班的小朋友因为“犯错”被老师罚站后就变得事事恐惧。她妈妈经常这样评价陈静:“这孩子就是胆子小,什么也不敢。”她还告诉我这样一件事:陈静在家不敢开录音机。因为怕掌握不好音量放得过大,所以每次开时,都是一只手捂住耳朵,一只手去拧开关,拧一下就跑出老远。
从自己观察、家长反应及侧面了解,我认为陈静怯懦、畏缩性格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
首先是心理承受能力弱。因为看到同伴被老师不正当的体罚产生了心理压力,害怕自己也受罚,所以时时处处小心。其次家长对孩子表现出的特殊性格没有正面的积极的引导、教育,而是消极地用“她就是胆子小”、“什么也不敢”来评价孩子,使孩子自觉不自觉地形成思维定势——我不敢。另外,被家长过度娇惯、保护着的陈静来园前缺少交往体验,入园后面对集体生活中不免要发生的争执、矛盾,无力处理,就干脆逃避、退缩。日子长了,这种怯懦、畏缩的性格也就自然形成了。
转变目标:
通过家园联手,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加以引导和教育,让陈静走出封闭的自我,消除怯懦心理,融入集体,变得勇敢起来。
教育准备:
配班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要及时沟通,保持联系,达成一致的教养共识和统一的评价标准。
转变方法的尝试:
(一)给孩子加倍的爱
成人的爱可以使孩子消除自卑、肯定自己。我把陈静在一切活动中的位置前移,无论上课、做操、游戏都尽量让她在我视线直接可以找到的地方;增加与她的个别交流,尽管有时会“碰壁”,但从没有放弃努力。(建议家长多与孩子交谈、“爱”但不“溺爱。)
去年冬天的一个下午,陈静因为没来得及上厕所,小便到了裤子里。我生怕孩子穿着湿裤子会着凉,就要她把裤子换下来,可哭得眼泪汪汪的她却使劲提着裤腰,不让我靠近她。我没有再犹豫,一把把她揽在怀里,抚着她的
头安慰她:“不要怕,先把湿裤子换下来,要不会着凉的……”渐渐地,她的情绪平静了下来。当她看到我裤子上沾到的一大片尿渍后,提着裤腰的手慢慢松开了。从这以后,陈静开始跟我讲话。尽管她 说话很慢,可每次我都会耐心地听完她讲的每一个字。
(二)抓住时机,及时表扬,不漠视微小进步
每个人都有长处、优点,行为懦弱的孩子也不例外。教师要创设条件深入挖掘他们的潜能,使其体验成功,获得自尊。“今天的两级台阶没有扶栏杆,你进步了!”“陈静原来认识这么多字,你真棒。你能大声读给老师和小朋友听吗?”(建议家长改变对孩子的评价,对孩子进步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肯定、鼓励。)
为了使陈静能像其他孩子一样独立地走下楼梯,我和她约定了一个“秘密协议”:只要能不扶栏杆走下楼梯,就可以得到一颗“进步星。”有一次我看到她下最后两个台阶时,试探性地松开了手,一步一步地挪着走了下去,等她站定之后,我急忙走过去,对她竖了竖大拇指说:你可以得到“进步星”了。就是这颗小小的“进步星”让陈静迈出了不平凡的一步。
(三)选择交往伙伴,重归集体
在班里有意识地选择一两个性情温和、善交往的孩子。引导他们主动接近陈静,成为游戏伙伴。让陈静体验交往的快乐。(建议家长给陈静带一些玩具、图书来幼儿园,创设机会让陈静与他人分享、合作。)
刘瑶在班里是一个年龄稍大、做事稳重的孩子。为了给她们创造接触的机会,我就把她俩的座位调到了一块儿。开始引导她与陈静的几次接触,陈静都回避了。直到有 一次,陈静对刘瑶折出的“飞鸟”产生了兴趣,机会终于来了:看到别的小朋友都让刘瑶折飞鸟。陈静也一声不响地把手工纸几次想推到刘瑶面前,几次又抽了回来。张开的嘴巴几次又合上了。这时热心的刘瑶主动问:“我给你折一个吧!”陈静用力地点点头。当她拿到折好的飞鸟后,在游戏活动时间,没有再拒绝刘瑶的邀请,两个人走到了一起,陈静在班里开始有了她的第一个朋友。
(四)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体验“我能行”
同伴的平等对待,集体的尊重认可,是帮助怯懦儿童正确评价自己的关键。教师要给孩子提供为他人服务,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她有信心地说“我能行”、“我也会”。发现陈静总是用很向往的眼神看着值日生分碗,就请她来试一试,她却怯生生的拒绝“我不会。”“你会。来,试试看”。当她摇摇晃晃地抱着碗向我走过来时,我看见闪在她眼里的兴奋。可碗却在半路上洒落一地,她害怕地愣在了那里,脸一下子涨得通红。“没事捡起来就可以了”我用极为平静的口吻对她说,并走过去与她一起收拾。在吃饭前,我特意提到了今天的值日生是陈静,孩子们给陈静鼓起了掌,陈静的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
效果分析:
经过一年的努力与尝试,陈静的怯懦性格有了明显的转变。与陈静同行的日子里,我的脑海中保留了她许多的“第一”:第一次不扶栏杆走下了楼梯;第一次自己爬上了攀岩;第一次主动跟老师说“再见”;第一次能在离园活动中主动要求讲述……相信这一切都仅仅是开始。只要我们努力创设一切条件满足他们渴望安全、尊重、信任的需求,怯懦儿童就回早日走出阴霾,拥有自己的一片晴空。
手工材料关键词:儿童
- 儿童孤独症的小常识 2013/05/11
- 儿童歌舞:快乐星期天 2013/03/04
- 儿童歌曲:蚕姑娘 2013/03/03
- 儿童歌曲:白鸽 2013/03/03
- 儿童歌曲:吃饭靠自己 2013/03/03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