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对幼托园所文化建设的思考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在多年的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不少幼儿园在提出建设园本课程时, 对本园的办园目标、理念、园风等进行了梳理和提升。这实际上已经开始幼儿园文化的建设, 只是尚未明确使用“文化”这个词。       关于创建幼儿园文化的问题,笔者在《幼儿园综合教育第二个十年研究的回顾》《(幼儿教育》2002.10) 一文中提出,“课程建构向教育生态系统转化”,“建立教育生态系统, 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宏观研究: 创建幼儿园文化; 微观研究:发挥人际互动优势。”“幼儿园文化是教育生态系统的核心”,“人际互动是教育生态系统运行的能源”。对文化与人际互动之间的关系, 文章指出,“文化是发挥人际互动优势的保证, 而发挥人际互动优势则是文化创建的具体表现, 两者又在互动中促使教育生态系统的整体持续发展。”       一、园所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       1. 在探索园所文化建构的过程中, 各园所要明确园所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用以充实已经形成的办园目标、理念、园风等。指导思想原则上应遵循: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 爱国守法、名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履行的职责; (2)《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中提出的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试行)》中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提出的“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2.在操作和研讨过程中, 以相关的理论观点作为借鉴或指导: (1)借鉴企业文化观念。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新型的管理思想和方式, 是以人为本, 以确立企业价值观为核心内容, 追求创新与个性的现代管理的具体体现。(2) 引进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观念。即从“人的行为随着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而发生变化”的基本观点出发, 以建立园所文化为中心, 形成园所教育生态系统,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提高园所整体效益。       3. 教育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 (1)环境。每个园所都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开展教育,场地、园舍、设施等的创设和利用, 造成特定的物质环境, 对人们行为的变化产生影响; 建立园所文化, 创设特定的精神( 心理)环境, 对人们的行为产生陶冶作用。(2)角色。角色是人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及相应的行为。园所的角色分为三个群体: 管理保障群体——有决策指挥、管理协调、服务保障等职能; 教育保育群体——有教育、保育、保健等职能; 学习发展群体——幼儿,这是教育的主体。(3)活动。各种角色的活动都是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活动是一种进展着的行为, 本质上是有社会历史性质的实践过程, 并且与人的心理、意识、智能发展相统一。活动是有结构的, 它包括两个方面: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 两者相互嵌合; 两个层面: 外部( 社会) 活动和内部( 心理) 活动, 两者相互转化。幼儿通过活动自主地与环境互动, 与人交往, 启迪潜在智能。各个群体、各种角色在活动中交互作用, 促进群体和个体持续发展, 促进园所整体发展。(4)人际关系。一个人在一定环境中关注、参与他人的活动, 进行交往时建立关系, 具有交互性。各个群体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不同, 从事的活动不同, 从而形成多样性和协调性的人际结构。       4. 园所文化是其教育生态系统本质特征和形象的综合反映, 我们提出包括精神、制度、物质三种形态的整体文化结构, 作为各园总结有关经验的指导观点。       二、园所文化的整体观念       1. 园所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社会发展中形成的行为、思维方式及价值体系, 也是人类对生态系统的适应。园所文化是由全体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伦理道德、行为准则、习惯传统等凝聚而成的精神力量, 其形成的过程一方面受社会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本园教育和管理的实践中被创造并逐渐完善。各园从各自的实际出发, 创建本园文化的具体内涵。       2. 园所文化的结构: 借鉴一般文化的三种形态, 园所文化的构成要素大致可以分为(1) 物质形态文化: 各种直接表现为物质实体形态的人类活动创造物, 如工具、建筑、服饰等。园舍、场地以及室内外各种设施、设备等, 是园所文化的载体。(2) 制度形态文化: 以规范、价值标准为主要形式的人类创造性活动结果, 如经济制度、社会礼仪、民俗、法制等。园所实施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的各种制度、传统等,是园所文化系统运行的保障。(3)精神形态的文化: 它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观念形态: 这是以观念、理论表现形态为主的精神活动结果,如科学、哲学、艺术、宗教等。其通过符号载体外化为意识存在形态,是表层的、外显的精神形态文化。二是心理形态: 属于主观内心的精神存在, 主要通过价值取向、思维等来表现。它是埋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自我约束机制, 是深层的、内隐的精神形态文化, 或称心态。       园所的精神形态文化是园所文化的核心。外显的是办园理念、教育观、儿童观、职业道德等。当它们内化为全体员工的情感态度、行为准则等内在素质时, 就能创造一种富有凝聚力和感染力的生态环境, 从而对幼儿、员工、家长产生陶冶作用。       不同文化形态相互依存, 功能耦合( 互为因果), 构成整体, 共同发挥园所教育生态系统整合与导向的功能。       3. 园所文化的运行机制: (1)园所是个开放系统, 它们在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 一方面受社会文化的塑造, 另一方面塑造着自身的文化。园所文化是动态系统, 不停地运行着, 其动力来自教育生态系统 。 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三个群体——管理保障群体、教育保育群体、学习发展群体( 幼儿), 从事着各种不同的活动, 同时形成多层次、多视角的人际关系, 在相互作用中推动系统运行, 因此, 人际互动是园所文化运行的能源。(2) 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 和谐的园所文化通过对儿童、教师( 员工)、家长的文化陶冶促进人际关系协调、教育与管理协同, 产生整体效应。具体过程是通过以下三种相互配合的教育实现的: ①常规教育体现人与社会的关系, 这是法制教育的起点。常规教育不是对人的束缚, 而是使人自由。常规是园所协调运行、个人心情愉快的保证。②环保教育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是生态教育的起点。生态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 个人与社会协调, 个人与群体协调。和谐与协调从保护生态环境做起, 在实践中提高生态意识,养成尊重生命、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享受生态环境的和谐, 实现持续发展。③阅读教育体现人与自我发展的关系, 这是智慧发展的起点。语言(符号)是人类文化的实现载体, 是决定个体活动和意识的文化手段。优质的图书是婴幼儿珍贵的精神食粮, 亲子共读、祖孙共读、师生共读, 既能享受阅读的快乐, 又能享受亲情、友情等多种人际情谊的欢乐, 从而为婴幼儿的终身智慧发展奠定基础。(3)园所文化在运行过程中, 一方面产生陶冶作用, 另一方面促进文化自身的发展。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创造的成果。园所文化的建构和发展受所在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同时在对内部三个群体产生熏陶的过程中持续发展; 反过来又对所在社会的家庭和其他社会系统产生影响。园所文化与社会文化在统一中发展, 发展中统一, 从而促进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       三、园所文化的建构技术       以下是园所文化建构和发展流程示意图, 其内涵是:       1.社会规范是指方针、政策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有关内容。       2. 理论观点是指幼教理念及企业文化观念和人类发展生态学基本观点。       3. 从三种形态的文化转化为三种教育是一个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究反复互动, 不断落实和提炼的渐进过程。       幼托园所文化建设的探索活动还在进行中。园所文化的实施和深化, 必将推进幼托园所的持续发展, 使幼教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对幼托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爱是责任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