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让教研成为亲子教师的加油站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_uacct = UA-670247-6; urchinTracker(); 编者按: 《亲子园与社区教育资源有效互动》课题组提供的研究工作报告中,谦虚地提及,该项研究产生的两项副产品之一,就是提高 亲子教师 专业素质的途径。从参与课题研究的北京市亚运村第二幼儿园的实践中,我们看到 教研 在切实提高着亲子教师的早教实践能力和与家长沟通能力,提升着亲子教师的专业精神和对自身角色的认识。

随着早期教育的不断发展,有的亲子园越做越大,有的亲子园却在慢慢萎缩。我认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亲子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能否跟上,因为这直接影响着亲子园的可持续性发展。 2002 年,我园有幸参与了北师大张燕教授有关亲子园教育的课题。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组织亲子教师建立了亲子园教研活动制度。几年来,我们一直本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行动研究法则,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过惊喜,有过收获,也有过困惑和问题。

一、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能力

在针对 3 ~ 6 岁年龄段幼儿的幼儿园教学中,家长不直接参加教学活动。而亲子教育却要求家长直接参加教学活动。这使教师的观察对象由孩子转向了孩子和家长,这个转变对教师来说很困难。家长的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等差别,也给刚刚接手亲子园的老师们带来很大的压力。比如,面对活动中经常中途“逃走”的家长,教师应该怎么办;老人们认为跟老师一起做活动太累,教师应如何转变老人的这种状态;当与家长教育观念不一致时,教师应如何应对 ? 这一系列的问题常常萦绕在每一位教师心中。翻书、查阅资料,没有相似的案例可参考;求教同行,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在干头万绪的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刚开始很多教师面对家长常常无话可说,连起码的沟通都没有,又如何指导家长。

于是,我们开设了家长聊天室——从字面上看,只是家长之间沟通的一个场所。但实际上由于教师在主持,客观上增加了家长与教师对话的机会。考虑到大部分家长是老人,我们首先开设了祖辈聊天室,让教师与老人一起谈生活,谈教育,谈孩子。我们要求亲子教师从中了解老一辈的教育观,同时适时提醒老人注意孩子身上独具的时代性,建议其应该施以怎样的教育。经过一次次看似不经意的聊天,中途离去的家长几乎没有了,更多的在跟老师一起活动。随后,我们确定了每周亲子活动的主题,开设了更多类似祖辈聊天室的活动。比如,每月第一周为祖辈聊天室;第二周为家长学校开放日活动,主要是教家长做自制玩具,家长若有自制玩具也可拿来分享;第三周为教师听取家长的意见及建议;第四周为父亲参与育儿论坛等。同时,有计划地开展每个季度的活动。其间,遵循着行动研究的步骤,体现了计划、实施、评价的不断循环,密切实践行动与研究反思的联系。

伴随着教研的深入,我们根据亲子活动的特点逐渐建构起一套具有家园共育特色的开放式的亲子课程。首先,亲子教师需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拟定自己的教学计划,要在亲子班开班两周后写出《亲子班情况分析与教育措施》,明确因人而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同时,规范教案和教学计划,分别从幼儿和家长两个层面确立课程目标,使教师明确该课程中需要指导什么、发现什么和解决什么。

开放性课程的实施密切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在轻松愉快的聊天和谈话中,教师发现了家长实施家庭教育中的闪光点,同时也了解了家庭教育中的问题以及家长的困惑、教育方法。各种活动的开展也使教师掌握了大量有关家庭教育的素材和资料,为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和指导水平提供了广泛的机会。随着教师与家长在交流中增进了理解,教师指导的力度和家长接受的程度也不一样了。当孩子自理能力差时,教师会主动去寻找家庭的原因,使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家长甚至会模仿教师在课程中的指导语,去和孩子交往。我们看到家长逐渐由被动接受课程转变为主动参与课程。从家长的转变中,我们也感受到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学写教育日记,把困惑和问题拿到教研中讨论

写教育日记是幼儿教师的例行工作。在初期的实践中,亲子教师的教育日记也存在着走形式、敷衍了事的现象,或是凑合着记一些流水帐,再有就是写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理”。由于没有用心做记录,所以不能带来实际帮助,失去了记录的意义。记录应该是就发现什么、领悟什么、解决什么以及困惑是什么等问题的真实反映,同时也是案例素材的积累过程。

于是,在教研会上,我向教师提出观察教育细节的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师们逐渐明白了写什么、怎样写,并且体验到了写教育日记是自身专业成长的必要途径。后来经教师们的主动提议,每隔四周讨论一次教育日记。每到此时,教师们都会把自己的教育日记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这时,就有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同时也营造出一种竞争的氛围,促使每位教师都想有所表现,愿意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不断发现别人的长处,采纳他人的观点,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共同成长机制。教师在教育日记的写作中锻炼了自己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当然,更直接的效果是亲子活动的质量得到了提高。从老师们一步步的成长中,我逐步坚信写教育日记是亲子教师提高自我反思能力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三、让教研从“一言堂”到“群言堂”

四年来,我们一直坚持着每周一次教研活动的制度。刚开始时,只有我一人发言,教研会议成了“一言堂”。我把一星期内看到的问题摆出来,而教师们等待着我的批评和建议。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解决问题,教师从来不向我主动问起。教研变成了“救火式”的教学管理,哪里有问题就扑向哪里。我们就像一群消防队员,整日忙着扑灭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大火”。尤其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参与教研之后,教师们变得更紧张。

这时,我才意识到问题,开始带头讲一些轻松愉快的教育小故事,逐渐给教师们提供宽松愉悦的教研氛围。同时,一方面请两位研究人员介绍一些浅显的理论知识,一方面带头向她们询问如何解决实践中的困惑。慢慢地,教师们感到教研时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无论有什么样的问题或困惑都会毫无保留地提出来。从三言两语的简单谈话,到学会归纳、概括、推理、总结,教师们在渐渐变化。而学习主持家长聊天室、写教育日记的过程,也让教师对于亲子活动中的细节开始留意、反思,教研话题的专业性不断提高,教研活动成了亲子教师的加油站。

高层次的教研管理应该把教师引入到对事业的自觉追求的积极轨道上去,形成自我发现、自我醒悟、自我完善的机制;引导教师在自我完善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发现自己的智慧和潜能,这样才能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被人检查走向检查自我,教研活动自然会由“一言堂”成为“群言堂”。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教研活动已经走过了四年时光。有一次在讨论指导家长的具体做法时,王伟老师说到:“在亲子活动中除了要对家长讲明活动目标外,还须注意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比如我让家长向孩子交待胶棒的使用,而不是我自己直接跟孩子讲。这样教师设置了家长指导的空间,可以让家长在指导孩子时不会完全模仿教师,自由发挥,从而发挥他们的优势。这样,家长才能逐步由接受转变为参与。”短短几句话,我却分明感到了教师们用心做事、注重细节的探究精神。这正是行动研究在教育实践中所产生的实际意义。有效的教研能够提升亲子教师的实践和研究水平,但前提是必须给教师充分议论、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要让教师们感觉到,教研绝不是挨批评的例会,而是专业上的加油站。

(文/北京市亚运村第二幼儿园 杨多奇 整理/北京师范大学 贾卫云)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巧妙提问,开发宝宝的潜能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