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的研究方法与量的研究方法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有0人参与
编者按:找到科学、适宜、有效的具体方法往往是课题研究的关键。本文提供了一个这方面的成功案例,它源于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对在广东省潮阳市实验幼儿园进行了第一阶段实验后的成果所作的评估。
一、背景概况 广东省潮阳市实验幼儿园创建于 1998年,是一所民办幼儿园。从1999年争取到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的智力投资开始,便进行着幼儿素质教育的实验。实验第一阶段,我们按照实验计划在全园同志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的转变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例如,引导他们知道从素质所具有的整体性、潜在性等特性出发,确立幼儿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功能,学习以研究幼儿为前提的生成性与预设性课程互补、融合的操作要点,确立以幼儿发展为目的的环境创设要点和科学的资源观,等等。 从 2001年夏季开始,课题研究进入了边实验边衡量已有成果的阶段。如何采用恰当的方法、付出创造性的劳动,以取得评估所需的资料,便成为课题组领导成员必须攻克的又一道难题。 课题组的领导者与保教人员朝夕相处,有与之相互了解、交流意见的便利条件。但是,作为课题组领导成员不仅需要与保教人员进行随机性的个别交流和观摩其常规性的班级活动,还需要通过收集情境化的原始资料,准确掌握园内各种活动现象产生的根源——全体保教人员的思维方式和教育品质等状况,有质感地体验全体保教人员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在素质教育实验第一阶段成果评估中,便尝试将质的方法与量的方法综合运用,来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 研究方法 的设计要点 本研究方法的设计是以衡量实验第一阶段的成果为核心进行思考的。 (一)确定研究的问题 素质教育实验是一个宽泛的领域,我们首先需要在这个大领域中,寻找主要而具体的焦点作为这次衡量阶段性研究成果研究中的问题。由于质的研究的目的是对研究现象进行解释性的理解,而不是为了对某些假设进行证实,因此,为了对该园进行素质教育实验三个学期之后的现象进行了解和解释,我们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精神,选择了三个问题进行探讨:一是实验开展之后,本园保教人员的儿童观有无变化,变化到什么程度?二是实验进行之后,教师的教育行为有无变化?如果有变化,其教育行为的改革反映其哪些原有的不科学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改进,改进的程度如何?三是教职工理念和行为的改进对幼儿整体素质的基础奠定起到了什么积极的作用,正效应所涉及的范围与程度如何?这三类问题我们简称之为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和幼儿的发展状况问题。 (二)确定研究对象、步骤和方法 在质的研究中,依据所要研究的问题确定研究对象、步骤和方法时,我们注意了以下几点:第一,思考通过什么人和物收集原始资料才有较高的信度;在什么时候和用什么方法收集原始资料才有较理想的效度;运用什么方式进行抽样才有能说明问题的代表性。总之,我们以回答所需研究的问题为前提,进行了资料收集的设计工作。第二,与此同时,为了使领导组成员的研究行为对保教人员研究型品质的养成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我们对研究方案的编制作了比较慎重而细致的考虑,其中最主要的是考虑如何将方案编写得适合本园教师的理解水平和操作能力,以保证全体教师都能按照研究方案取得真实的资料。出于上述思考,三类问题的资料收集工作动用了访谈、观察、小组会议、叙事分析和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资料也来源于教师、保育员、幼儿、幼儿的家长等多个方面。 (三)研究方案的编制 不同的问题有着不同的方案编制思想和内容。现对三种不同的问题类别简要分述如下: 第一类:保教人员的儿童观类 1. 目的:了解本园保教人员儿童观转变的现状。 2.方法设计:我们注意了尽可能避免走进为方法而方法的误区,尽可能地设想课题组领导与教师间已有的情感关系使获得的材料掺有杂质的可能性,设想杂质有可能从哪些方面出现,还尽可能消除“希望教师有较明显进步,从而证明实验取得了好的结果”的主观期望。就方法我们针对以下内容进行具体思考,即:“研究现场应该是怎样的才自然、合理?”“采用什么方式使对方比较容易了解我们需掌握的资料内容?用什么方法才能打消对方的猜忌和顾虑?”“我们应该怎样开始资料收集工作?收集资料过程中如果我们没有听清或想进一步了解对方的观点,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结果?”等等。 最后,我们认为,科学的现代的儿童观是人所皆知的,从理论上阐述现代的儿童观必定以概念式为主,不足以评析本园教师儿童观改变的状况。因之,决定采用一种从情感上了解教师改革儿童观的现有程度的方法,其具体特点如下: 第一,采用开放式口述来进行,而且,研究人员的提问注意了两个原则,其一是减低研究对象对调查的敏感性,换言之,不使主试了解“儿童观”的目的轻易地被对方察觉,以增强所获材料的真实性;其二是从情感上了解教师的“儿童观”,不使对方的理性认识掩盖了感,陛认识,以进一步保证对方口述材料的可信度。 第二,各班教师和保育员均同时参加座谈会。座谈的内容有二,一是:“参与‘素质教育’研究项目以来,你思想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行动最大的变革是什么?请具体谈谈体会。”二是: “我们知道,大家都很爱班上每一个孩子,但是,如果是我,我心中对孩子的特点,其喜欢程度还是会有所区别的。请列举你最喜爱的孩子6名,介绍你之所以最喜欢他们的原因,如果有可能,还可以谈谈你的进一步培养设想。这是因人施教的问题,而不是所谓偏爱的问题。”这种有名有姓的指认式的回顾,预计可促使教师从情感人手思考问题,其叙述内容也可以比较具体,我们从对方具体叙述中归纳的观点,便有可能是多个角度的、真实的。此外,保教人员均参加座谈,还可以加强促进保教结合的作用。再加之先谈参与研究的收获之后才谈对某些儿童特点尤为喜爱的原因,转折比较自然,也便更能减少被试的顾虑,从而增加材料的真实性。 这种叙述分班集体进行了 16个小时,若有书面补充需在座谈会后两天之内交齐。这样,材料获取时间前后未超过三天,可以减少因主观认识改变而造成材料不准确的影响。 第二类:教师的教育行为和理念改革类 1.目的:了解本园教师教育观的改革现状,为教师行为合乎素质教育的要求提供从理念到行为的进一步提高的改革依据。 2.方法:幼儿园教师教育观涉及幼儿园素质教育观和幼儿园课程价值观及对课程内容、课程形式、课程组织的认识等多种因素。对其进行考察,既要以《规程》、《纲要》等国家文件为依据,又要根据广东省指导文件和幼儿园所在地的实情予以全面的考虑,还要因时因人而予以具体的对待。此外,儿童的不同年龄、课程体现的各种状态、儿童群体和个体的需求、时空现状等都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故此,在设计本研究方法时,我们在使用排除法的基础上作出了最后的选择。我们的思路如下:若用个别访谈法收集资料,难以使对全体研究对象的访谈内容不因访谈时间的差异而受到不公平的影响;若以现场观察法收集资料,各班观察时间和内容必定各不相同,很难作群体性的比较分析;若采用组织一群人的团体访谈形式收集资料,难免因发言时间的先与后而产生某些假象。在对上述方法一一进行排除后,我们认为,“实物收集”法可以避免时间差异、内容差异、形式差异对群体进行分析带来的难以统一指标的问题。最后,我们找到了一种实物,确定了一个统一的时间,收集了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这种实物是:教师在上学期第一周的周计划和该周内的第一天的计划。之所以做这样的决定,是因为其具有下列可以保证达到研究目的的特点: 第一,“计划”具有实物的“合同”性质,可以体现该园特定环境中的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以及入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第二,“计划”具有“实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现实性特性,它既产生于人对教育理念的理解和应用水平,又可以用其形象性的特点召唤研究者的种种联想,如研究者面对“计划”,可以想像计划制订者目前倾向于何种课程模式,在对全部课程模式的类别进行量的分析后,便可以得知全园教师采用课程模式的倾向性和自由度,从而也可反映出教师对课程的应用水平以及园长的素质教育课程观等等。 如果分析资料者不是同一个人,彼此间也可以交换意见,取得对资料的较客观的分析;如果对“计划”某一部分的含义不甚了解,还可以通过询问计划制定者 比较确切的回答,使分析不失其真实性。 第三,由于我们收集的计划都是同一周和该周同一天的,我们对每位老师的分析便是在同一时间背景下进行的,计划制订的质量便主要是受制订者的教育理念所制约的,据此所进行的量的分析便可减少其他的杂质掺入,使所获得的资料真实地反映全园教师教育观的现有水平。研究的对象是全园从小班至大班的每一位教师,研究素材上交的时间前后不超过三天。 第三类:儿童发展状况类 这类资料的收集涉及的方面、因素和有关技术很多,比如,涉及教师、儿童、家长等人物;涉及体现儿童发展水平的各种因素;涉及抽样、语言提示等技术……因此,如何编制该方案是课题领导组思考的重中之重。其中的关键是尽量保证各种环节都在同一客观条件下进行。为了说明问题,特将该方案完整地附于文后。 (四)对资料分析的主要思考 1. 目的:了解本园保教人员儿童观转变的现状。 2.方法设计:我们注意了尽可能避免走进为方法而方法的误区,尽可能地设想课题组领导与教师间已有的情感关系使获得的材料掺有杂质的可能性,设想杂质有可能从哪些方面出现,还尽可能消除“希望教师有较明显进步,从而证明实验取得了好的结果”的主观期望。就方法我钉1针对以下内容进行具体思考,即:“研究现场应该是怎样的才自然、合理?”‘‘采用什么方式使对方比较容易了解我们需掌握的资料内容?用什么方法才能打消对方的猜忌和颐虑?”“我 最后,我们认为,科学的现代的儿童观是人所皆知的,从理论上阐述现代的儿童观必定以概念式为主,不足以淬听本园教师儿童观改变的状况。因之,决定采用一种从情感上了解教师改革儿童观的现有程度的方法,其具体特点如下: 第一,采用开放式口述来进行,而且,研究人员的提问注意了两个原则,其一是减低研究对象对调查的敏感性,换言之,不使主试了解“儿童观”的目的轻易地被对方察觉,以增强所获材料的真实性;其二是从情感上了解教师的“儿童观”,不使对方的理性认识掩盖了感性认识,以进一步保证对方口述材料的可信度。 第二,各班教师和保育员均同时参加座谈会。座谈的内容有二,一是:“参与‘素质教育’研究项目以来,你思想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行动最大的变革是什么?请具体谈谈体会。”二是: “我们知道,大家都很爱班上每一个孩子,但是,如果是我,我心中对孩子的特点,其喜欢程度还是会有所区别的。请列举你最喜爱的孩子 6名,介绍你之所以最喜欢他们的原因,如果有可能,还可以谈谈你的进一步培养设想。这是因人施教的问题,而不是所谓偏爱的问题。”这种有名有姓的指认式的回顾,预计可促使教师从情感人手思考问题,其叙述内容也可以比较具体,我们从对方具体叙述中归纳的观点,便有可能是多个角度的、真实的。此外,保教人员均参加座谈,还可以加强促进保教结合的作用。再加之先谈参与研究的收获之后才谈对某些儿童特点尤为喜爱的原因,转折比较自然,也便更能减少被试的顾虑,从而增加材料的真实性。 这种叙述分班集体进行了 16个小时,若有书面补充需在座谈会后两天之内交齐。这样,材料获取时间前后未超过三天,可以减少因主观认识改变而造成材料不准确的影响。 第二类:教师的教育行为和理念改革类 1.目的:了解本园教师教育观的改革现状,为教师行为合乎素质教育的要求提供从理念到行为的进一步提高的改革依据。 2.方法:幼儿园教师教育观涉及幼儿园素质教育观和幼儿园课程价值观及对课程内容、课程形式、课程组织的认识等多种因素。对其进行考察,既要以《规程》、《纲要》等国家文件为依据,又要根据广东省指导文件和幼儿园所在地的实情予以全面的考虑,还要因时因人而予以具体的对待。此外,儿童的不同年龄、课程体现的各种状态、儿童群体和个体的需求、时空现状等都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故此,在设计本研究方法时,我们在使用捌滁法的基础上作出了最后的选择。我们的思路如下:若用个别访谈法收集资料,难以使对全体研究对象的访谈内容不因访谈时间的差异而受到不公平的影响;若以现场观察法收集资料,各班观察时间和内容必定各不相同,很难作群体性的比较分析;若采用组织一群人的团体访谈形式收集资料,难免因发言时间的先与后而产生某些假象。在对上述方法一一进行排除后,我们认为,“实物收集”法可以避免时间差异、内容差异、形式差异对群体进行分析带来的难以统一指标的问题。最后,我们找到了一种实物,确定了一个统一的时间,收集了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这种实物是:教师在上学期第一周的周计划和该周内的第一天的计划。之所以做这样的决定,是因为其具有下列可以保证达到研究目的的特点: 第一,“计划”具有实物的“合同”性质,可以体现该园特定环境中的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以及入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第二,“计划”具有“实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现实性特性,它既产生于人对教育理念的理解和应用水平,又可以用其形象性的特点召唤研究者的种种联想,如研究者面对“计划”,可以想像计划制订者目前倾向于何种课程模式,在对全部课程模式的类别进行量的分析后,便可以得知全园教师采用课程模式的倾向性和自由度,从而也可反映出教师对课程的应用水平以及园长的素质教育课程观等等。 如果分析资料者不是同一个人,彼此间也可以交换意见,取得对资料的较客观的分析;如果对“计划”某一部分的含义不甚了解,还可以通过询问计划制定者衙, j比较确切的回答,使分析不失其真实性。 第三,由于我们收集的计划都是同一周和该周同一天的,我们对每位老师的分析便是在同一时间背景下进行的,计划制订的质量便主要是受制订者的教育理念所制约的,据此所进行的量的分析便可减少其他的杂质掺入,使所获得的资料真实地反映全园教师教育观的现有水平。 研究的对象是全园从小班至大班的每一位教师,研究素材上交的时间前后不超过三天。 第三类:儿童发展状况类 这类资料的收集涉及的方面、因素和有关技术很多,比如,涉及教师、儿童、家长等人物;涉及体现儿童发展水平的各种因素;涉及抽样、语言提示等技术……因此,如何编制该方案是课题领导组思考的重中之重。其中的关键是尽量保证各种环节都在同一客观条件下进行。为了说明问题,特将该方案完整地附于文后。 (四)对资料分析的主要思考 分析资料的第一步是整理原始资料,第二步才是对整理后的资料进行分析。 我们所采用的三类资料的收集方法都是开放式的,又具有强烈的个别特性,因此要作出以园的群体为单位的分析,需要经过多重处理关口,还需要建立由质至量再至质的整理分析层 次。在资料分析前我们主要注意了以下几点: L在整理资料阶段,我们首先强调的是阅读原始资料的态度必须认真细致,不漏掉可供我们分析情况的任何信息。同时,注意用边阅读边思考的方法,为问题的分类获取初步信息。 2.在阅读资料过程中,我们强调根据所研究问题的类别来进行评估前的准备。例如,在阅读儿童观类的座谈记录时,主要围绕以下几点思考:教师爱孩手的哪些特点?爱孩子的哪些表现?所谈的要领有没有用以佐证的实例?有没有尊重孩子的个性?班上三位保教人员所爱的孩子有没有相同的对象?等等。 阅读教师的周计划和日计划时,强调注意以下内容:计划的背景特点,课程的模式特点,怎样表述目标,物质环境的准备与目标要求是否吻合,怎样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教师教育过程中的启发有无做事前准备,群体和个别教育的方法是否均有所考虑,等等。 3.阅读资料,应注意事先只进行内容类别的粗线条安排,然后在阅读过程中再予以扩展或细化。 4.按前二次阅读后的印象,在再次阅读时增加登记工序,在登记过程中对已有的分类加以调整。 5.对全部记录予以量化分析。 6.得出概念,并提出疑问,然后领导成员相互研讨。 总之,要抱着在资料中寻找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意义的态度去认真读,细致读。 以儿童观类的评析为例,我们在上述思想指导下,获得了保教人员特别喜爱幼儿的原因,这些原因可分为 7大类、86小类,例如: 1.态度类——工作态度好(如劳动主动,做事认真)、学习态度好(如学习主动,学习努力)、坚持性强等。 2.情感类——对人关心、爱小动物、喜爱某种活动(如操作、看书)等。 3.能力类——组织管理能力、体育活动能力、生活能力等都比较强。 4.文明行为类——有礼貌、尊师长、讲卫生等。 5.个性类——开心、天真、活泼、热情、大胆、自尊心强、有竞争性、听话等。 6.发展类——全面发展、某方面发展好。 7. 外表类——漂亮、乖巧等。 对按照类别进行登记后的材料以量化,便使我们的分析有了确凿的依据。 根据对资料进行分析的结果,我们形成了三个类别的独立研究报告,我们眼前呈现出对素质教育继续进行和改进的质化的阶梯,今后的教育领导工作也有了明确的方向。 教师研究素质的形成,需要一种环境氛围,营造这种氛围的主动权既在每个教 0币自己的手中,更在园领导手中。园领导应有意识地建立课题,并使课题研究过程不断规范化和不断产 生现实指导意义。 附:幼儿发展情况调查方案 (潮阳市实验幼儿园,2002年) 一、目的 了解本园 3、4、5、6岁儿童观察、表达、想像、创造、文明行为等素质目前发展情况和特点,为进一步改进本园素质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准备工作 (一)园长和有关同志事先参观汕头农业科技馆,了解情况,发现问题,为组织样本幼儿参观做准备。 (二)抽样。 L由王宁江、易慧娟两位园长负责本次调查工作,各班抽两名教师协助进行。 2.随机抽样,每班样本儿童6名。 3.抽样工作于参观前两天进行,抽样步骤与方法为: (1)按全班儿童总数制作纸阄,其中有6张纸阄上画有一个小圆圈,将纸阄对折两次。 (2)将纸阄放在一小盒中(按班分别放)由园长拿到班上。到某班时,该班幼儿坐在桌旁,园长走到某幼儿面前,该幼儿即取出一张纸阄,打开,放在桌上,园长将取到有圆圈的纸阄的幼儿姓名记在本子上。进行完毕后,园长对小朋友说:“谢谢 (三)参观活动的准备工作。 1.各班明确2位老师带领本班幼儿在统一领导下进行参观。 2.园长准备好车辆、饮用水、“好贴”、清凉油、扇子、卫生纸等必需品。 3.每位老师准备小本一个,圆珠笔一支。 4.参观活动当天上车前,将全部样本JL童分成两个组(为便于教硼顾和记录,按班分组,如甲组由小一、小二、中一、中二、大一、大二等组成,乙组由小三、小四、中三、中四、大三、大四等组成),参观时,两大组交叉进行,即:甲组参观某馆(如动物馆)时,乙组参观另一馆(如树木馆);30分钟后,两组对换参观。上车前,由一名教师对集中在操场上的样本幼儿说:“今天,我们大、中、小班小朋友要一同去参观‘农业科技馆’(说两遍)。小朋友要跟随着本班老师参观。参观时,要仔细看,用心看,看看有什么东西和我们平时见到的不大一样,你最喜欢什么东西,你发现了什么。现在,请大家告诉我们:‘我竹Ⅷ在要去参观什么地方?’(齐声回答)好!我再说一遍,我们要去汕头市农业科技馆,小班小朋友,请你们告诉我,‘你现在要去参观什么地方呀!’(小班幼儿齐声回答)我们今天这么多人去参观,有小班、中班小朋友,还有大班小朋友。在车上,在科技馆里,我们要表现得像潮阳实验幼儿园的小朋友那样,大家想想该怎样做,我们相信小朋友都知道。” 三、参观进行时的注意事项 (一)按计划分两大组交叉进行。 (二)教师要密切注意孩子的脸色,注意恰当地补给饮用水,注意安全。 (三)教师要认真记录本班孩子参观时的表现(事先分工,专人负责,如张老师记录叶、王、张小朋友的表现,王老师记录黄、冯、康小朋友的表现)。 “表现”的内容为: 1.行为类:是否有秩序地观察?挤推情况如{可?喊叫情况如何?2.交流类:小朋友参观时的自发言语及相互交谈的话语,小朋友和老师交流的话语。3.情感类:小朋友参观时有无惊讶、好奇、高兴等表情和语言,离馆时有无留恋的表情。4.其他。 (四)每个组在一个馆内参观的时间~X30分钟为限。(小班只参观20分钟,然后在馆外休息,等中、大班出来后,再与之一同参观第二个馆。) (五)教师应回答幼儿的提问,但不要主动提出让其观察什么、注意什么。 (六)参观完毕上车前,各班老师要注意清点幼儿人数,要带领他们上厕所,上车后,要提醒他们喝水。 (七)上车回园路上,教师对幼儿谈论的有关于参观的内容,要作记录。 记录格式为: D D D (名字):“ D D D D D D D D ” (幼儿谈话)“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 (幼儿肢体语言或其他表情) 四、测量工作 (一)幼儿表达类 1周画表达:(1)由各年龄组的组长主持,按年龄组组织进行,即:大班各班在一起同时进行,中、小班同此。(2)在四楼多功能厅进行,孩子座位不要靠得太紧,以不能相互交流(观看、谈话)为准。(3)参观后的第二天上午进行。(4)提示语:“我们昨天参观了农业科技馆。大家都很高兴,今天请大家把你最高兴的事画出来,怎么画都行,题目是‘我喜欢农业科技馆’。 要让别人看到画就知道你到了农业科技馆,知道你喜欢农业科技馆的什么,你为什么喜欢。” (5)时间:小班25分钟,中班30分钟,大班35分钟,到时间即停。如有小朋友还想画,请他第二天再画(所画作品一样收集)。 2.语言表达:(1)请样本幼儿讲述他的图画。(教师记录,讲述时间最多各10分钟;自由讲述,自由停止,教师记录讲述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如: D 时 D 分 D 秒开始, D 时 D 分 D 秒结束。 )(2)请样本幼儿在参观后三天之内用下午活动时间对全班幼儿讲:“我参观了农业科技馆。”教U币记录全部样本儿童的讲述。此后,全班幼儿对样本儿童的讲述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事先在活动前提示:“我秆被有几个小朋友参观了农业科技馆,他看到了什么?他最喜欢什么?我们大家认真听,一会儿要请大家讲讲‘我认为谁讲得最好,我为什么认为他讲得好。”’ 注意: (1)每次活动不超过40分钟,参与评议的幼儿不超过3名;(2)教师的记录最好先用录音,再据录音整理成文字材料。 3.其他类表达:(1)教师在活动区投放一些书和图片(鸟类、植物类),提供泥工原料、彩纸、水彩等材料,记录在参观后三天内有无样本幼儿用上述材料表达观察所见的事物。(2)参观后 三天内请家长注意将孩子在家的图画、泥工等作品带到幼儿园。 (二)家长观念反馈类 1.样本幼儿将各自的图画带回家请家长看,并且讲述图画以及其他感想。注意:此活动需在儿童在园讲述结束后统一带回家进行。活动后需将图画带回幼儿园。 2.家长写对孩子发展的意见,不作限制,随家长自由表达,于第二天带至幼儿园。 五、分析测量结果 (一)全体老师参与评析。 (二)实验组负责人分类评析。 (三)实验组负责人和园长、年龄组的组长共同评价。 (四)领导小组写成调查报告。 _uacct = UA-670247-6; urchinTracker();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质的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