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教研实例五则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教研实例五则

一、幼儿的兴趣点在哪里?

在小班“旺仔宝宝会唱歌”活动中.教师围绕“尝试以对应的方式让‘旺仔宝宝’发出声音”的预定目标,要求幼儿把红豆、黄豆、绿豆分别放进红、黄、绿的旺仔易拉罐中,使其发出声音。在操作过程中,一男孩把红豆放进黄色的旺仔易拉罐中.理由是“我喜欢这种豆 ( 红豆 ) ,那种豆 ( 黄豆 ) 不好看”,其他孩子也有类似情况。但教师对此视而不见,继续围绕预定目标教学。

针对这一情境,我首先肯定了教师在活动设计中体现出的初步的“整合”意识 ( 把颜色的一一对应整合到使物体发出声音的活动中 ) ,然后提出问题“在幼儿的操作活动中,你觉得幼儿的兴趣点在哪里 ? ”引导教师关注教育情境中的幼儿行为.即多数幼儿只对“让旺仔宝宝发出声音”感兴趣,而对“对应的方式”不感兴趣。接着我们一起分析幼儿行为产生的原因:一是在易拉罐中放入任何一种豆。都可以使易拉罐发出声音。与豆的颜色没有关系;二是易拉罐不透明,幼儿看不清楚里面放的是哪一种颜色的豆.不便对应;三是“以对应的方式让‘旺仔宝宝’发出声音”这一活动目标对小班幼儿来说是不适宜的。最后,我们共同探讨出 指导策略 :一是教师应进一步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 》的精神,深刻理解“整合”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整合”更重要的是“理念的整合”,充分认识到整合的“适宜性”和“自然渗透性”,即在适宜的活动时机把不同的内容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二是教师应时刻关注教育情境中的幼儿行为并进行反思,及时调整 教育目标 和教育行为,使活动的开展符合小班幼儿的发展需要。

二、幼儿是怎样学习的?

在小班数学活动中,教师借助幼儿喜爱的“糖葫芦”形象让幼儿学习手口一致点数。教师提供不同颜色的橡皮泥让幼儿制作糖葫芦并把制作的糖葫芦送到教师事先布置的“家” f 教师制作的标示 1 ~ 4 数字的四座纸盒房子 ) 中。在帮糖葫芦找“家”的过程中.有的幼儿采用比长短 ( 是否一样长 ) 的方法,有的采用比颜色(颜色是否一样)的方法;有的采用手指与糖葫芦一一对应的方法……但教师并没有关注幼儿的这些方法,只是一直要求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

针对这一情境。我引导教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活动中幼儿是怎样学习的 ? ”引导教师关注活动中幼儿各不相同的学习方式并进行分析.从而使教师认识到小班幼儿的思维容易受颜色、大小等的影响。他们往往以自己的方式来学习并在学习上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接着我们共同探讨出指导策略:教师应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点提供材料,并充分考虑如何排除干扰因素,同时应尊重幼儿在学习上的差异,了解幼儿的不同水平和需求,并据此进行指导。

三、提供什么样的材料是适宜的?

在中班“蛋宝宝站起来了”活动中.教师提供了沙、沙包、塑料圈、瓶盖、纸筒、橡皮泥、积木、泡沫、铁丝等辅助材料,让幼儿深索使蛋宝宝站起来的不同方法。但在探索活动中,幼儿用的最多的是泡沫,用的最少的是铁丝,对于沙、沙包、塑料圈、瓶盖、纸筒、橡皮泥等也未表现出较高的兴趣。针对这一情境.我向教师提出了“提供什么样的材料是适宜的 ? ”问题,使教师意只到在一个活动内容与目标确定之后.应茸重考虑所提供材料的适宜性。如上述活动目标是“探索使蛋宝宝站起来的不同方法”,所提供的材料就应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能够让幼儿进行加工组合,通过“艰苦”的探索获得成功。基于这一点,一些具有结构特点的材料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如积木、积塑、小木棒等。在幼儿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可逐步增加材料的难度,如提供铁丝或纸张等。同时。活动中教师应随时关注幼儿的探索需要,及时扩展和增加材料,使材料能有效地支持幼儿的探索活动.不断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小班数学课件:复习6以内的数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