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贴近教师实际的幼儿园教研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我园自 2002 年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贯彻《纲要》行动计划”项目研究任务以来,清楚地认识到贯彻《纲要》就是要把其精神完全融入到教师教育实践中去。在如此深刻的变革中,幼儿园 教研 凸显了它自身的独特价值和重要的作用,成为教师将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一座桥梁。我们一直在努力尝试开展适合本园实际的教研,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经历这一过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幼儿园教研活动必须贴近教师的实际,教师才能成为教研的主体,真正转变教育行为,促进幼儿健康地成长。

于是,我们就瞄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教师自己发现的问题;园长发现的问题;大家共同意识到的问题。针对不同来源的问题我们又采取了不同的教研方式予以解决。下面向大家做以介绍:

一、教师自己发现的问题,采用“交流互助方式”解决

贯彻《纲要》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与教师的教育行为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她们将面临最直接最主要的压力和冲击,可以讲直接的被挑战者是我们的教师。随着教师反思意识的不断增强,她们在自身实践中也切实感受到了很多问题,但都由自己独立来解决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随时随地地提出一些具体问题并开展交流研讨在我园已经形成一种风气。针对教师自己提出的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交流互助”教研方式来解决。“交流互助”教研方式是指:教师将自己发现的问题主动讲给同伴(教师、园长、专家),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通过同伴互助,在共同商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一:

教师自己发现的问题:面对幼儿的兴趣点如何生成有价值的活动?

生成活动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它是在师幼互动过程中,通过教师对幼儿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价值判断后生成的活动。对教师的分析判断能力、随机调控能力、知识经验积累等综合素质水平要求很高。

秋天,大一班小朋友到社区的花园里捡树叶,他们发现了许多黑黑的小圆球(花落之后结下的种子),孩子们捡起来如获至宝,并好奇地纷纷议论着:“这是什么?”、“是种子。”、“种子是哪来的?”……不一会儿,有的孩子手里攥着、有的口袋里装着,在回活动室的路上他们逢人就炫耀,甚至连如厕都不肯放下手中的“宝贝”。三两一群,孩子们在数着自己捡了多少,不停地与小伙伴比一比;有的还兴奋地掰开,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还有的用餐巾纸把它小心翼翼地包起来,生怕弄丢。孩子们对这“宝贝”如此的感兴趣,(照片)深深感染了苏老师,苏老师意识到这是一个生成活动的好时机,但是生成什么样的活动最适宜呢?苏老师困惑了。于是就提出:面对幼儿的兴趣点如何生成有价值的活动这一问题。

解决问题的教研方法:

●与老师交流。苏老师利用午休时间找到了平行班的老师,一边观看孩子们在活动中的照片,一边向同伴详细描述孩子们的活动状态,并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沈老师建议:“可以搜集种子,进行分类。”徐老师说:“可以认识种子的特征。”对科学活动颇有见地的刘老师提出:“应该先了解孩子的原有经验,再开展相应的活动。”在老师们的建议下,苏老师与孩子们一起收集种子以及与其有关的信息,并开展谈话活动,了解幼儿原有经验,由此拉开了关于种子生成这一教学活动的序幕。

●向专家请教。在这个过程中苏老师还主动找到了园长和专家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并和她们一起探讨,共同分析了孩子们兴趣点中的教育价值,即:对种子感兴趣、有好奇心;愿意探究种子的秘密;爱护植物等。接下来,苏老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开展了一系列“种子探秘”的主题活动,如“我知道的种子”“种子怎么这么多样”“我们收集的种子发芽了”“种子里面有什么,芽是从哪发出来的”等。经过一学期的探究,孩子们的兴趣越来越高涨,春季又开展了“种植活动”“照料植物宝宝”“爱护植物宣传活动”等,幼儿在不断探索中获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照片、录像)

我园教师自己提出的问题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使我们改变了过去程序化的教研方式,教研活动从时间、空间、内容、形式、方法等都变得灵活多样了。在重视寻常时刻的细节研究中,大大提高了教师解决自身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的实效性。

二、园长发现的问题,采用“协同互动方式”解决

在日常工作中,园长通过转班、看活动、与老师交谈,时常会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由于旧有观念的禁锢和长期以往习惯性做法的影响,教师习以为常了,但它又的确与《纲要》精神有悖,不利于幼儿的发展,需要亟待解决。我们就主要采用“协同互动方式”来解决。“协同互动”教研方式是指:园长将发现的问题通过各种方式引进教师的心理场,让其感知到问题的存在,通过与教师群体的互动,商议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二:

园长发现的问题:教师应如何解决幼儿间发生的冲突?

把握社会性领域幼儿的学习特点是教师解决幼儿间冲突的关键点,需要教师支持幼儿的主动体验与经验内化。

一次,侯老师在组织幼儿开展“娃娃家”游戏,当扮演爷爷和奶奶的两位小朋友到“银行取款机”前去取款时,由于都想先取就争抢起来,此时,侯老师走过来说:“小朋友要互相谦让,爷爷应该让着奶奶。”扮演爷爷的小朋友就不抢了,他们相继取款后就去购物了。(录像)

解决问题的教研方法:

●交换意见。活动后,园长就“小朋友要互相谦让,爷爷应该让着奶奶。”这句指导语与老师交换意见。开始侯老师就说:“当时问题不是解决了吗?我认为指导还是比较适宜的。”园长反问道:“那你了解孩子是怎么想的吗?问题是真正解决了吗?”侯老师若有所思“哦……”,她好像意识到了什么,园长接着说:“这个问题你先思考思考,我们再交流。”

●组织研讨。教研活动中,园长回放了侯老师指导幼儿解决冲突的录像片段。(照片)老师们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有的说:“孩子起了冲突,就应该这样解决,这么多年我们都是这样做的。”有的说:“我感觉侯老师有点说教了,孩子们不争抢了只是表面现象。”还有的说:“让孩子真正学会谦让,侯老师应该给他们创造体验的机会。”……大家通过辨析一致达成共识: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首先要研究不同领域教与学的特点,幼儿社会性领域的学习单靠教师说教是不行的,应让幼儿充分去体验。侯老师感慨地说:“有时好像很明白,一做起来就又回到老路上去了。通过教研活动让我更清醒了,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案例三:

园长发现的问题:教师在幼儿进餐环节应关注什么?

生活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作为教师应重视在进餐等活动中照顾到幼儿的个体差异。

孩子们在吃早饭,园长看到张老师一边巡视,一边随口催促着:“快点吃,别吃凉了!”“吃得快的小朋友,可选区活动”……。吃饭过程中听到最多的是老师对孩子的催促声。连续几天,园长又对其他班进行了观察,发现这一现象带有普遍性。

在教研活动中,园长提出了:“教师在幼儿进餐环节应关注什么?”的问题,激起教师和保育员一起分析、思考,大家认识到催促幼儿进餐的弊端是:吃得快的幼儿吃得更快,吃得慢的幼儿越发着急,甚至有的幼儿为了快点吃完而减少进食量,还会造成幼儿在紧张、不愉快的氛围中进餐,影响幼儿健康发展。并深刻理解了:在进餐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针对幼儿的不同差异,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研究,老师们总结出:“少盛多添法”“优先选取法”“均衡搭配法”“同伴影响法”等照顾幼儿进餐的有效方法。(照片)

作为园长经常深入到教师的教育实践中,敏锐觉察并善于帮助一线教师发现问题,在教研活动中通过与教师有效的互动来解决,这也是贴近教师实际的幼儿园教研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加速了教师教育行为的转变。

三、大家共同意识到的问题,采用“合作互磋方式”解决

教师在将《纲要》的精神转化为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时候,大家会遇到同样的困惑,这些问题是大家共同意识到并提出的。因此,我园非常重视定期通过调查问卷、恳谈等方式搜集和了解教师遇到的各种问题,尤其关注在共同组织的活动中教师所提出的焦点问题,及时归纳和梳理出大家共同意识到的问题,主要采用“合作互磋方式”解决。“合作互磋”教研方式是指:将大家共同意识到的问题升华为研究专题,通过教师群体合作、切磋等方式,共同谋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资源、经验的共享。

案例四:

大家共同意识到的问题:活动区材料的投放如何体现层次性?

《纲要》明确的提出:要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教师也认识到只有关注到每一个幼儿并促进他们的发展,才能称之为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实践中老师们共同意识到:这一理念说来容易做来难。如:开展活动区活动时,对于材料投放如何体现层次性,才能适合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老师感到困难。

一次全园开展活动区创设展示活动,大家在相互观摩后进行了研讨,小班的马老师提出:“我给孩子提供材料时,总想通过一种材料的投放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但做起来总是没有思路。这次观摩中到各班我都注意看,很想向大家学习。”马老师的一番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有的老师说:“材料是应该分层次,分几层,为什么这么分,感到很模糊。”有的老师说:“材料分层难度怎么把握?”……在这次研讨中,“活动区材料的投放如何体现层次性”成为了大家共同意识到的难点问题,我们将其作为园级教研专题开展研究。

解决问题的教研方法:

●共同解决。在研究过程中,每次都由一位老师提供本班的材料,大家针对具体材料进行具体分析,共同商讨材料的层次。(录像)经过多次这样的研讨,针对“提供有层次材料的依据是什么,应如何分层?”等大家基本取得了共识,集体的智慧使她们形成了认同的观点:

◆提供有层次材料的依据是:近期教育目标、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水平等。

◆应在两个方面分层:材料的难易程度和材料的不同维度。

我们的研究仍在继续。

●实践反思。在学习理论和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大家分头在实践中进行验证、自我反思和逐步调整;然后在教研活动中再进行交流,集体反思,相互碰撞,分享彼此的经验,从中发现的新问题,成为下一次研究的重点。(录像)

大家共同意识到的问题,是更贴近大多数教师实际的问题,因此,更适合老师们在一起集体协商、共同实践、合作反思、再集体协商……经历这样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都得到了提高,逐步实现了自我建构。

总之,伴随贯彻《纲要》实践研究的深入开展,我园的教研方式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教师逐渐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充满活动。再一次证明了贴近教师实际的教研活动是贯彻《纲要》的需要;是教师 专业成长 的需要;是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需要。这一变革使我园的教研文化水准又一次获得了提升。

贯彻《纲要》的路还很长,幼儿园教研所面临的挑战时刻存在,我们还将再接再厉,进一步完善以园为本的教研制度,创造高质量幼儿教育。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冻冰花(科学、艺术)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