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园科学游戏实践的研究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内容摘要:

本研究报告为北京市学前教育学会、丰台区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十五”课题“幼儿园游戏环境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影响研究”课题的阶段成果。

研究者与 12 所课题实验园的教师在研究了幼儿园总体游戏环境的基础上,按照课题实验方案,从去年起对六大类游戏(科学游戏、角色游戏、建构游戏、美劳游戏、运动游戏、表演游戏)开展深入研究。本研究报告既是对科学游戏研究的阶段成果。

研究采用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的方法,从社会需要、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与儿童本身的发展特点出发,将幼儿科学教育定位于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态度、科学探究能力和基本探究技能。从科学玩具材料的制作、科学游戏内容入手努力探索幼儿园 科学教育实践 过程中儿童科学探索行为特点与教师指导策略。使科学教育成为支持、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主动发现主动建构的过程。

关键词:幼儿 科学探索行为 特点 教师指导 策略

本课题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200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开始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计划》的目标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100 周年之际,( 2049 年),使 18 岁以上的全体公民达到预期的科学素质。《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均对幼儿科学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目标。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科学教育的普及,向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已经为幼教工作者和家长们所接受。知识经济时代的大环境,社会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视,学前教育改革的迅猛发展以及人类对科学本身的认识、对人的自身发展的认识的提高都对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科学教育的认识有了发展,从重视科学知识本身到认为“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1. 近年来国内外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1) 美国科学教育:美国科学教育的一般目标是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良好的个人品德表现以及拓宽的职业意识与性别角色。 由于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因此没有统一的幼儿科学教育的课程方案。在不同的课程方案中,目标也不完全相同。美国科学促进会和科学教育委员会提出的科学课程方案中,目标是 1 、激发好奇心; 2 、刺激思考; 3 、增进儿童学科学的技能和智力。在SCIS这一方案中,制定的课程目标是: 1 、给予幼儿关于自然现象的第一手经验; 2 、建构和理解基本概念; 3 、发展自由探索和好问的态度。从这些方案中可以清晰地感觉到,美国没有把让幼儿掌握现成的知识作为课程目标来强调。在他们看来,科学探索过程的技能和态度的培养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

2) 英国的科学教育:在英国“全国学校课程”中,科学和数学并列为三大核心课程,所有 5 —— 16 岁的儿童都必须接受法定的科学教育。在目标中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索、调查科学世界的能力,发展对科学现象、解释这些现象的理论性质及进行科学调查过程的理解。例如:在生命与生命过程目标中,要求学生知道人类与其它动物所共有的生命过程,知道人类活动有可能改变环境,从而影响动植物的生存,知道绿色植物需要光来维持生命,保持强壮。要求学生亲身经历一些物理过程并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

3) 澳大利亚的科学教育:澳大利亚幼儿园科技课程与中小学一、二年级是连在一起的,共同构成科技教育的一个阶段。大纲包括知识与理解、技能、价值观与态度三大方面。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要扩展对调查研究过程的了解和理解、对设计过程的了解和理解、了解和理解技术如何对他人、对环境和将来产生影响。强调学生要经历一些学习体验,逐渐形成积极的、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形成正确的对待自我的价值观和态度;对待他人的价值观和态度;对待科学技术的价值观和态度。

4) 法国“做中学”( HANDS ON )项目: 1996 年开始再法国 4000 多所幼儿园推广。强调面向每一名儿童,为儿童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重视儿童的探究过程,让儿童作为研究者,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支持者。 2001 年,我国与法国达成“北京协议”,准备在全国推广此项目。

近年来,发达国家对科学教育的有了新认识,重视早期科学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是注重儿童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重视让儿童亲身经历科学发现过程。但我们只是看到了很宽泛的观点与概括性教强的目标,没有具体做法指导的材料供参考。

2 、国内科学教育研究

90 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对科学教育开展系统研究。

1) 王月媛老师(原崇文区幼教研室教研员)总结 30 多年的教育经验,从过去的常识教育实践中摸索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研究了幼儿科学教育应追求的目标。认为科学教育应突出启蒙性、时代感、让儿童广泛接触科学,强调知识结构,兴趣、能力态度比知识更重要。让幼儿去探索发现,教师要做引导者、鼓动者、支持者、解释者。

2) 刘占兰老师就幼儿科学教育的概念与特性、价值取向与目标构成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探讨,在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幼儿科学教育策略问题,试图在新的理论框架下勾画出幼儿科学教育的实际状态。提出了一种新的幼儿科学教育框架。探讨了幼儿科学教育的概念和特性,提出了具有可持续性的幼儿科学家的目标体系。提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成为引发、支持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

3) 台湾大学教授周淑惠研究了幼儿学科学的特点、自然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提出了自然科学学习的目标。

国内外的研究有着共同的方向。均将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科学素质作为最基本的目标,都重视幼儿的探索发现过程,但国内外的资料更多的是观念认识层面上的东西,关于教育目标、原则方面的内容较多,即使涉及到具体做法的也是举个别例子,真正研究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游戏设计、材料制作投放与教师具体指导策略的尚属空白。而学前儿童学科学是通过和物质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操作过程进行的。无论是集体的正规性科学活动,还是儿童自由选择的非正规性科学活动,无论是科学探索和发现活动,还是科技制作活动,都离不开物质材料的提供。这一点却是一线教育实践工作者最为迫切需要的,也是影响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实施的症结所在。因此,本研究有其独特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本研究旨在针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问题,结合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特点,探索幼儿科学游戏活动的设计;科学游戏材料的制作、投放方式与指导策略,提高幼儿园的科学游戏活动质量,提高幼儿科学素养。

(一)、研究方法:课题负责人组织成立课题实验小组。课题组成员的选择采取双向选择方式,要求幼儿园领导班子支持课题研究,有研究愿望与一定研究能力,每个幼儿园业务领导担任课题组成员,要求有一线实践经验,职称为一级以上教师(含一级),有过课题研究成果。每园分别选择大、中、小各一个班为实验班,实验班教师相对稳定,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各园与教研室签定协议,做到人员支持、时间保证、经费保障。每个幼儿园分别有自己的子专题。

参与研究的幼儿园包括市立幼儿园(教育部门所属)、机关幼儿园、部队幼儿园、工厂幼儿园、街道幼儿园,既有十几个班的大幼儿园,也有五、六个班的中小幼儿园,在本区有一定代表性,使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

本研究是一个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观察法的形成性研究。丰台分院学前教研室与 12 所幼儿园领导与教师一起组成团队进行合作研究。研究小组定期开展研究活动,并在每一次活动前后交流讨论,反思总结活动中有规律性的经验,为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在实践中不断修改、调整和发展原来的研究构想。

研究对象为课题组 12 所幼儿园 36 个教学班大中小班 1080 名幼儿。研究者运用时间取样观察法,对幼儿科学探索行为进行观察记录。观察和记录按照预先制定的幼儿科学能力水平评价表进行分析。考虑到观察记录的客观性、科学性,研究者在自然状态下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观察者为本班教师,观察时间为幼儿园正常游戏活动时间,不影响幼儿的活动,观察者经过课题组培训,信度符合要求。

(二)、研究步骤:

1 、调查、分析幼儿园游戏科学游戏现状

实验组成员采用观察法观察、记录 12 所实验幼儿园 10 个教学班的游戏环境创设,课题负责人抽样观察 5 所一级一类幼儿园、 5 所一级二类幼儿园的 10 个年龄班的区域游戏活动作为课题研究对照的常模,填写幼儿科学游戏现状调查表(附录 1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幼儿科学能力调查表(见附录 2 )。观察分析上述幼儿园 300 名幼儿的科学游戏行为,分析实验班与常模对照班的观察数据,分析现状,提出假设,找出问题,制定研究计划。

2 、通过实践观摩研讨、录象分析,观察分析幼儿游戏行为,实践探索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科学小游戏与科学游戏材料,幼儿园科学总结出科学环境设置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并在实践中检验。研究材料投放的适宜方法,制作操作性较强的科学玩具材料,及时总结经验。

3 、撰写研究报告;整理《幼儿园科学玩具材料制作图集》集纳《幼儿园科学小游戏集锦》。

4 、研究成果辐射:召开丰台区科学教育研讨会,展示研究成果,提高本区科学教育的质量

l 研究结论: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本课题研究在开题前期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幼儿的科学玩具材料奇缺。幼儿的操作材料多为购置的,只是被动观看现成结果,可探索性不强。

2) 能让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活动过少。幼儿科学教育的最重要的方法是让儿童亲自去探索,去体验、去挖掘答案。但许多教师的教学仍偏重讲解演示为主。集体同时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多,适合个人或小组探索的科学活动极少。

3) 幼儿园科学教育过分偏重知识性内容。幼儿的科学程序能力培养被忽视幼儿科学教育应认知、情感、技能的目标并重,但许多老师的教学仍然偏重认知目标,忽略幼儿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

4) 教师缺乏指导科学探索活动的教育策略。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方法

(一)、提供直接经验——引发探索兴趣

幼儿天生好奇好问,喜欢用各种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因此最重要的是提供大量直接经验,满足其好奇心,亲身去体验、挖掘答案。

1 、随机性活动:直接观察与从房檐上落下;平台上的出气孔;下雨前小动物的变化;立交桥是怎样长长的;下水道的水哪里去了。。。。

2 、生成性活动:尽量在现象发生的现场进行。如:某幼儿园的幼儿发现教室里有一个光环,教师和幼儿一起找光环从哪里来的,原来是教师手表的反光,从而引出一个系列活动“光与影儿”

3 、预成性活动: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刻意计划的活动。例如:种子发芽、磁铁的吸引力、水中的沉浮、我们的小脚丫、各种各样的工具等。

(二)、善用随机经验——形成探索助力

科学是幼儿每日经验的一部分,每天发生的随机经验对幼儿而言是最自然、最有意义、最具体、最容易了解的,也是最不容易忘怀的。但如果不加以引导,也是会成为过眼烟云,不会产生任何学习效果。例如:春天来了,幼儿发现空中飞着许多柳絮,教师和大家一起玩捉柳絮的游戏,游戏过后引导幼儿思考“柳絮从那里来的?它到底是什么东西?有那些好处?有什么不好?怎样避免让它破坏环境,你能给政府出个主意吗?

还有很多可以作为随机经验的内容:“垃圾到哪里去了?”“什么东西在冒烟?”“小区里的养狗人和小狗的粪便”等等。教师要抓住机会,运用一些问题让幼儿推理、思考。关注周围世界。

(三)、制作游戏玩具——满足探索需要

物质材料也是儿童学科学的环境要素之一。它指的是由教师设计和提供给儿童的操作材料和制作材料。

学前儿童学科学是通过和物质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操作过程进行的。无论是集体的正规性科学活动,还是儿童自由选择的非正规性科学活动,无论是科学探索和发现活动,还是科技制作活动,都离不开物质材料的提供。儿童科学经验的获得,有赖于物质材料的提供。如果没有可供儿童直接操作的物质材料,只是单纯地听教师的讲解或演示,儿童就不可能获取相关的科学经验,而只会在头脑中留下一些模糊的记忆。如果提供的物质材料很少、很简单,儿童也不可能获得丰富的科学经验。比如,我们要让儿童感知树叶的多种多样,就要带领儿童采集、感知、观察各种各样的树叶:各种颜色、各种形状、各种大小、各种气味……儿童在感知这些树叶的过程中,就能获取丰富而具体的科学经验。这是看树叶的图画或听教师讲所不能比拟的。

儿童对操作物质材料的兴趣,如果引导得当,就能转化为学科学的兴趣。因为在操作物质材料的活动中,儿童不仅满足了动手的欲望,还能够有所发现,或者得到一个成功的结果,这些更强化了他们对于科学活动的兴趣,成为激发他们学科学的动力。(见附件三“儿童科学游戏材料制作与指导”)

(四)、强化程序能力——培养学习方法

培养幼儿的程序能力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包括观察、推理、预测 / 实验、沟通。

观察是用感官获取信息的直接方法,也是最基本的科学程序能力。鼓励幼儿用多种感官去尝试,视幼儿的情况提出焦点问题,如:小猫的眼睛与别的动物有什么不一样?脚趾一样长吗?青蛙的皮肤与蚯蚓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等等。观察的过程可能会涉及分类、排序、比较、测量、空间关系等问题,教师要尽量让幼儿运用这些能力。教师要注意鼓励幼儿对将要发生的事情进行预测,对目前现象提出形成之原因,预想未来的状态,根据观察的现象试着提出合理的解释,这样可以将幼儿的科学经验整合起来,帮助幼儿超越从“发生了什么事”——到“这是怎么来的”这一思维进展过程。

在幼儿探索过程中沟通是最容易被忽视有最为重要的科学能力。科学家以口头、书面、肢体、文字、图表、公式来沟通他们的研究成果,教师也应鼓励幼儿用各种方法沟通。口头、肢体、文字、图画、图表、美劳制作都是良好的沟通方式,能够锻炼幼儿的综合能力。

(五)适当提出挑战——激发探索动机

教师在必要的时候以提问的方式间接的引导幼儿,敏锐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注意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探索。发散性问题与聚合性问题并重。

1. 发散性问题鼓励幼儿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探索。能引出不同答案,而这些答案都是可以接受的。例如:教师准备一堆锁与钥匙。并随着幼儿的探索进程提出不同问题:

1) 启发发现与探索:锁和钥匙共有多少?有什么特征?

2) 促进推理与思考:怎样快速配对打开?

3) 引发预测:按大小分开怎么样?

4) 重新唤起兴趣:这里还有一些钥匙也能开这些锁怎样快速配对?(比相同)

5) 鼓励创造思考:如果生活中没有锁和钥匙会怎样?你能发明什么样的锁?

6) 引导幼儿抒发感想,体验探索的快乐:今天的实验你开心吗?为什么?

2 、聚合性问题:只能向一个方向思考,它与开放性问题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还以上一例为例。

1. 引起注意力:锁一样大吗?钥匙呢?

2. 帮助幼儿条理:你先做了什么?结果呢?又做了什么?为什么要改变做法?

3. 帮幼儿理解事物全貌:你与别人的方法一样吗?可以有几种方法?

教师的问题对于培养幼儿的科学能力很重要,同时也提供给幼儿良好的示范——对任何想象提出疑问。

(六)、设计统合活动——拓展探索深度

幼儿是一个完整的人,是全方位发展的。教师要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设计适合幼儿需要的各类科学游戏活动。

1. 以科学为中心的主题活动,渗透各领域教育目标。例如:各种各样的弹性、有趣的磁铁、洗涤用品、比较污水和自来水、滑轮的作用等。

2. 设计以其它领域为中心的活动,渗透科学教育内容。例如:昆虫王国、不同国家的人、吃下去的东西哪里去了、房屋的装修等。

这些活动既有集体的又有适合个人探究与小组探究的,还要有幼儿和家长共同探究的。(见附件 4 《幼儿科学小游戏》)

幼儿园科学教育注意的问题

1 、预定内容与随机内容相结合。科学教育要最大限度地贴近自然,围绕幼儿的现实生活。

2 、幼儿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3 、科学知识点的培养与培养幼儿认知能力相结合

4 、儿童自主探索与教师适时指导相结合

5 、科学概念的客观性与幼儿实际心理发展水平相结合。例如:幼儿认识鱼的构造,但对亲自解剖鱼难于接受。

本课题研究的局限

科学教育的实施包括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按照课题实施计划,目前只幼儿园科学游戏的研究,但在研究中实验园教师真切地幼儿探索活动无时不在,每个儿童都是天生的科学家,本课题还将在家园、社区配合教育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样原因,本研究涉及了科学游戏材料的制作与投放方式,但儿童科学教育心理环境的创设虽在实践中有所注意但未做系统研究。课题组也将进一步研究。

儿童天生的好奇、好动、爱探索,而幼儿年龄阶段是儿童科学素养初步养成的阶段。幼儿园要根据幼儿的需要创设适宜的探索环境,制作投放能满足幼儿需要的游戏材料,设计有趣的科学游戏,让儿童有机会接触科学现象、亲身经历科学探索过程。要树立大课程观,充分考虑科学教育与其他各学科教育的联系,全面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充分发挥科学启蒙教育的作用。

Ø 本课题组近期研究成果:

1 、研究报告:幼儿园科学游戏实践的研究

2 、幼儿园科学游戏自制玩具( 840 件)区级展示

3 、幼儿园科学游戏自制玩具与指导(整理完毕,本年度 12 月出版)

4 、光盘:“幼儿园游戏游戏环境集锦”(已完成)

5 、幼儿园科学教育课件(见软盘)

1) 幼儿园科学游戏实践

2) 幼儿园科学游戏玩具

Ø 参阅的主要文献目录

《活动中的幼儿》 1995 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356 页)

(美)霍曼 伯纳德 班纳特

戴维 P 韦卡尔 编著

郝和平 周欣 翻译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论》 2001 年北师大出版社出版( 237 页)

袁爱玲著

《幼儿自然科学经验教材教法》心理出版社出版(台湾)( 294 页)

周淑惠著

《幼儿科学教育》 2000 年北师大出版社出版( 288 页)

刘占兰主编

_uacct = UA-670247-6; urchinTracker();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儿童歌曲FLASH:小蚂蚁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