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语言障碍及其矫治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幼儿 语言障碍 及其 矫治 (young childrens language disorder and language therapy) 幼儿语言障碍是指儿童在早期语言获得和学习过出现了发展性的异常现象。语言矫治是师和专业人员有针对性地采用一些干预措施,帮助有语言障碍的幼儿克服障碍的一系列过程。幼儿语言障碍和语言矫治的问题,越来越得到学前教育及特殊教育界的重视。抓住学前阶段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对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原因造成语言发展障碍的儿童进行有效的干预和特殊的教育,能卓有成效地改变这部分儿童原有的语言发展条件,为他们创设良好的适应其发展需要的语言学习环境。这一点正逐步成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家长的共识。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存在下面几种类型的语言障碍现象:构音障碍、语言流畅障碍、情感性交往障碍、听觉障碍。   构音障碍及其矫治 构音障碍是一种较常见的语言障碍现象,即使在智力发展正常,生理成长条件较好的学前儿童中,也经常会发生构音障碍的问题。   构音障碍是指儿童出现明显不符合该年龄水平的语音错误,主要有丢音、换音、错音等几种。丢音指在说话过程中不能发出一个词的全部音,丢失若干音的现象,如“东西掉了”发音时变成“ dong I diao ia, 丢掉了“ x ”“ l ”这两个音;换音是指不能使用正确的语音,而是用其他的音替代原有的语音的现象,如“妈妈烧青菜”发音时变成了“ mama xiao xin shai( 应当说,大部分儿童在 4 岁之后便不再出现语音替代现象,如果 4 岁以上的儿童还在说话时频频发生换音,需要考虑是语音的构音障碍 ) ;错音则是表示语音发生时发声位置基本正确,但未完全到位的现象。   构音障碍主要是由感知运动发展迟缓以及生活环境中缺乏必要的语音刺激和强化等原因造成的。儿童在感知运动发展期内的神经性损伤、舌头及嘴唇等器官调节能力差、口腔感觉能力弱等都可能导致言语障碍。有关社会心理因素造成儿童构音障碍的理论,来自于美国语言学家西瑞布格 (Shriberg) 的研究成果。他的统计数据表明,大多数构音障碍儿童来自社会经济背景较差的家庭。对此他解释为:部分儿童在学习环境中没有得到足够有效的言语表达的刺激和强化。   对构音障碍进行矫治,首先要分析、了解构音障碍儿童究竟哪些语音发不准确,是声母还是韵母,属于丢音、换音还是错音。同时还必须了解这些儿童产生构音障碍的原因,包括出生、疾病和家庭情况,以便制定准确的矫治方案,征得家庭等方面的支持。   为构音障碍儿童制定的语音矫治方案,应包括问题分析、矫治目标、矫治方法,以及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内容。特别要保证有固定的时间用于语音矫治。   语音矫治主要采用个别教育方式,大部分时间要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应给予构音障碍儿童以充分的注意,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游戏式的活动方式,让幼儿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学会准确的发音。   构音障碍儿童的语音矫治要按照正常儿童语音习得的顺序进行。一般而言,首先教构音障碍儿童掌握单个音的发音,如 p 或 t ;其次教他们发出音位相似的音,如 b 、 d 、 g 等。   在进行语音矫治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语音经验,其原则是:选择那些对儿童最最重要的语音进行训练,如幼儿的名字,父母的名字、工作单位等;选择可视性强的语音进行训练,如 m 、 f 、 p 等口形易于模仿的音;选择孩子发错但容易矫正发准的音进行训练,这样有利于幼儿在不断获得成功的经验中快速进步。   根据每个构音障碍儿童的具体情况,应有计划地进行提高他们智慧性言语感知能力的语音矫治。专家建议,①如果儿童同时存在丢音、换音和错音等障碍现象,应先矫治丢音,其次是换音,再次是错音,因为这里存在着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影响的先后次序;②如果儿童发音的声母和韵母都有问题,应先矫治声母,后矫治韵母;③矫治儿童说话中常用的语音,因为这些语音对他们发音清晰度的影响超过那些较少使用的语音。   当构音障碍儿童能够模仿正确发音或开始出现某个音发音基本到位情况时,口音节归类的方法进行强化。例如,一构音障碍儿童声母 j 发不准,当他模仿 j 音后,教师可将 j 声母所有音节集中起来,选择相应的词来设计活动,进行强化矫治。儿童不断地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学习正确发音,于是他的正确发声方法得到了固定,最终能清楚地发准这一系列音节。   构音障碍是学前儿童常见的语音早期发现和早期矫治十分重要,应该引起教师和家长的注意,以免错过矫治关键期,造成儿童语音发展的终身问题。   言语流畅度障碍及其矫治言语口障碍即“口吃”或“结巴”是指儿童在言语流畅性、速度和节奏等方面出现的异常现象。根据美国语音矫治专家威廉姆斯 . 帕金斯的研究,言语流畅度障碍可分为重拖音型、迟疑型和插语型 4 种,可从言语声音、音节、词、词组、句子几个角度割断。当说话出现重复、拖音等现象时,如是单音重复,可考虑为言语障碍,而词复、拖音则为正常现象 ( 此结论仅根据对英语儿童的研究得出 ) 。   不同的理论流派对言语流畅度障碍因有不同的解释。以美国的强生为代表人物的学习行为派认为言语流畅问题是学习的原因形成的。首先,可能是儿童生活中重要的成人,如父母等,对孩子说话的流利性设置了过高的标准要求,并且对他们的不流利表现出否定的态度;其次,儿童的言语恰恰充满了不流畅的现象,事实上这种不流畅的言语是听者能够予以反应的。心理动力派的基本观点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了某种心理的障碍,导致以口吃的方式得以表现;该理论相信,通过心理治疗口吃现象便可消失。以布洛斯汀为代表的语言学派认为,出现言语流畅度障碍是患者的言语编码过程出了问题造成的。   早期言语流畅度障碍有别于成年期的口吃,其矫治对策与方法如下:①注意区别言语流畅度障碍与一般言语不流利的表现,防止给学前儿童随便戴上“口吃”的帽子。②减轻言语流畅度障碍儿童的交往压力,为他们创设适宜的言语学习环境,为他们树立好的言语模仿榜样。教师和家长应注意将自身说话的语速放慢,语调平稳,吐宇清晰有节奏创造出一种安全、平和的言语模仿状态。③注意采用恰当的强化技术,帮助言语流畅度障碍儿童逐步改变口吃行为。在口吃行为矫治方面,强化技术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这种技术的基本要点是:根据孩子言语流畅度障碍的具体实际,提出矫治的目标,从最低的要求开始,不断对接近目标的行为予以强化。强化的方式可以有物质奖励、口头表扬、微笑点头、拍手等鼓励手段,逐步将言语流畅的行为固定下来。④注意让孩子休息好,保证他们身体健康。这与活泼开朗的个性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孩子心情愉快,有助于消除紧张感和退缩感,从而减轻口吃现象。   情感性交往障碍及其矫治情感性交往障碍是因儿童个体缺乏主动与外界环境交互作用动力而在语言内容、形式及运用方面出现发展性异常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自闭和一般性情感交往障碍两种类型。   ① 自闭性情感交往障碍又称自闭症、孤独症。有这种障碍的儿童大约自 1 岁半起便出现病态的“自我封闭”症状,并且孤独程度极高。他们的行为特征有:人际关系损伤,即社会性退缩行为,常常对他人视而不见,忽视别人跟他们交往的行为;语言损伤,经常沉默寡言,或具有回声式特点,语言中携带极少信息量,掌握语法和语言运用能力方面存在特别的困难;恋物癖和机械活动倾向;感觉接受的异常现象。   ② 一般性情感交往障碍,又称情感障碍性行为问题。这部分儿童成长过程中因各种情感的困扰,产生了非正常的交往模式,在行为上也有异常的表现。探讨造成情感性交往障碍的原因,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应归结于情感匮乏而产生的心理原因;另一观点是将其解释为儿童本身的心理原因造成的。   情感性交往障碍的矫治有多种方法,如游戏治疗、行为治疗、“拥抱”治疗和非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等。   ①游戏治疗。提供良好的游戏的条件,以有效地激发情感性交往障碍儿童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帮助他们打破自我封闭的坚壳,建立新的情感交往的模式。   用游戏治疗的方法对情感性交往障碍儿童进行矫治,教师和家长首先需要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其中包括准备有趣而充足的玩具、布置有利于孩子游戏的游戏场所,并保证足够的让孩子玩的时间。在进行游戏治疗之前,教师或家长应根据两个要求制定活动计划:其一是考虑孩子的游戏水平,尽量保证每一次游戏都能帮助孩子得到提高;其二要注意增加孩子对人际交往兴趣、愿望和能力诸因素,逐步提高这方面的要求。比如玩球,最初让孩子独自玩球,然后考虑与孩子对滚球,之后再要求孩子滚球时注视对方的眼睛,再下一个要求是边滚球边说“滚球”,“把球滚给我”等等。同样,在玩建构游戏、角色游戏时也应在逐步开展过程中逐步提高要求。   ②行为治疗。行为矫正主要通过社会性行为和语言习惯的建立辅之以鼓励、惩罚等方式,来塑造和促进情感性交往障碍儿童的正确交往模式。   在运用行为矫正方法时,教师要观察孩子的现有行为水平,提出切合实际的具体矫治目标,然后在活动中通过刺激促使孩子产生不断接近目标或达到目标要求的行为反应,从而给予强化。   ③“拥抱”治疗。通过身体的接触来帮助情感交往障碍儿童体验人际关系,使他们感受温情,产生接受和表达感情的需要,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发展人际交往关系。   “拥抱”治疗实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身体的动作来表示的交往;二是用语言加强效果的交往。前者主要是父母或班主任教师,即孩子主要的依恋对象,用拥抱的方式抱住孩子,不让他溜走或跑开。后者则是在拥抱的同时,成人不断地对孩子说直接表达感情的话,如“我们爱你,我们喜欢你”。   这样的拥抱治疗每次持续若干分钟,每天坚持做 1 次以上,可以逐渐改变情感性交往障碍儿童冷漠、拒绝与人交往的状况,对这部分儿童有唤醒感情、增进人际关系敏感性的作用。   ④非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大部分情感性交往障碍儿童面部表情呆板,也不注意别人的表情和动作,他们在活动中不仅几乎没有言语,而且缺乏体态语言。教师和家长需要用自己的表情、动作来激发他们,帮助他们学会用表情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愿望、要求。   通过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情感性交往障碍儿童可以逐步建立起另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提高对人际关系的敏感程度。当这种能力与其他方面的能力同步发展时,他们就渐渐地开始了正常的人际交往。   听觉障碍及其矫治听觉障碍又称听力损伤,是由于听觉器官构成与功能缺陷等生理原因影响儿童正常接受和产生语言的异常现象,有轻重不同程度之分,最严重的是深度听力损伤。听力损伤按障碍产生的部位的不同可区分为两类:传导性听力损伤发生于外耳和中耳的传导系统,感音性听力损伤发生于内耳或听觉神经。   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矫治,主要对象是听力损伤程度在 90 分贝以下的学前儿童。因为这部分儿童具有相当的残余听力,又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通过残余听力建立起一套以口语为主的符号系统,对他们的发展将产生特别的意义,同时又具备相当的可行性。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矫治在策略和方法上应着重培养倾听能力,创设强化的口语学习环境,增加全面交流的手段等。

_uacct = UA-670247-6; urchinTracker(); _uacct = UA-670247-6; urchinTracker();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小班大脑思维训练FLASH:一只可爱的小狗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