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儿童语言习得的发展认知神经科学依据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已成为儿童发展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一个热门领域。专家们预测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将成为未来几十年里研究 儿童语言 发展与大脑关系的一个崭新而充满挑战的领域。

尽管有关儿童语言习得的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还存在着许多难点,但随着脑成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功能磁共振成像和高密度的脑电、脑磁等方法的运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就儿童语言习得的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最新进展与儿童语言教育的关系作一介绍。

一、儿童早期如何习得语言

语言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但幼儿语言教育一直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儿童发展心理学只是从行为层面为幼儿语言教育提供了相关证据,而未能从神经发育层面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为幼儿语言教育提供了初步的科学依据。

1 .儿童在什么时期对语言最为敏感

语言发展有赖于大脑神经生理方面的变化。婴儿大脑具有相当程度的可塑性,这是儿童语言学习敏感期的神经生理基础。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表明,语言学习的敏感期为 0 — 5 岁。 1 岁以内婴儿会辨认口语中的单词和其他较小的语言单位,并对母语的韵律产生敏感; 6~9 个月的婴儿能对语言输入的特征进行处理; 9 个月的婴儿能关注音位顺序; 12 个月左右的婴儿可说出最初的词汇。此后,婴儿的词汇量以平均每月 1 — 3 个词的速度缓慢增长;到了 2 岁左右 ( 尤其在 18~24 个月 ) 婴儿能理解和表达的词汇量猛增,语言学习迅速而有效。维拉 (Valian) 在研究中发现,到 2 岁半时,儿童已会造句,句子中的形容词、名词及名词短语、介词及介词短语等都能以与成人相类似的结构形式出现。因此,家长和学前教育工作者如能根据幼儿语言神经发育的进程,适时地给予语音、词汇和语法刺激,可以在此敏感期内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

2 .为什么对婴儿说话要用妈妈语

妈妈语是指抚养者对婴幼儿说话的方式,其特点是语速缓慢而清晰,语调夸张,音高,用词简单,句子简短等。妈妈语是帮助婴幼儿理解成人语言的桥梁。任何语种的父母不用学习都会使用妈妈语跟婴幼儿对话。研究表明,成人在跟婴幼儿说话时,不自觉地运用妈妈语,有助于婴幼儿区分不同的元音。随着婴幼儿听觉神经发育成熟,其元音分辨力逐渐增强,妈妈语就慢慢淡出。

3 .儿童什么时候学习普通话好

普通话是现代汉语发展的一种高级形式,与方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我国的汉语方言差异很大,不同地区幼儿习得的方言语音特色往往会根深蒂固地伴随终身。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家利用事件相关电位 (ERP) 技术揭示了方言语音差异形成的时间,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有关音素的神经痕迹可能出现在出生后 6 — 12 个月内。 1 岁以前形成的对母语 ( 或方言 ) 语音单位的区分能力,是婴儿在自己的语言经验中获得的,并成为婴儿快速和省力地学习语言的基础。所以,若期望孩子能够有标准的普通话发音,成人可能要在婴儿 1 岁以前就给予标准普通话而非方言的刺激。

二、幼儿该不该学外语

目前,很多幼儿园兴起了一股所谓的“双语教学”热。许多孩子手捧英语课本,死记硬背英语单词,这给孩子增加了许多负担。其实,严格来说,“双语教学”是指同时使用两种语言的教学,它应渗透在课堂教学、日常生活、师生交往等所有教育活动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现阶段绝大多数幼儿园并不具备进行 502 语教学”的人文背景和师资、环境等种种条件,因此绝大多数幼儿园进行的只是第二语言教学,而非真正的 502 语教学”。关于第二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方式,神经科学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首先,第二语言学习不宜过早地在婴儿期开始。如库尔 (Kuhl) 所述,婴儿在 1 岁以内已形成了特定的语言图式,其价值是强化母语中重要的音素,弱化那些不重要的音素,以增强其母语学习的能力。因此,如果在婴儿形成母语的语言图式之前,过早地给予第二语言的干扰,可能会影响其对母语音素的辨别能力,造成母语语言能力的下降。

其次,第二语言学习也具有一定的敏感期。朗 (Long) 总结多人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儿童在 6 岁前学习第二语言,发音准确性较高; 12 岁以后开始学习第二语言,学习速度和效率都会较 6 岁前降低,发音准确性也较低; 6 叫 2 岁之间开始学习第二语言,有的发音较准,有的则不准。对已迁入美国的不同年龄的中国成人和朝鲜成人的相关研究也发现,在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过去之后,第二语言的学习变得困难起来。以上研究表明:早期的第二语言学习,对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发展主要在语音和语法方面。虽然成人也能学习第二语言,但儿童时期也许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因为儿童期的大脑处于高度可塑性状态,大量的神经突触有待联结和修剪以形成高效的神经网络,来实现语言等高级认知功能的发展。

第三,第二语言的教学方法要符合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规律,不宜从死记硬背单词开始。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语言的语法和词汇学习可能具有不同的敏感期。第二语言的词汇学习基本不受年龄的限制,而语法学习可能随着年龄增加而难度增大。所以,对幼儿第二语言学习而言,最紧要的并非词汇记忆,而对一门语言的语感、语韵和语法的掌握,更多是通过浸润于该语言环境中习得的;神经科学研究也证实听觉通路是早期语言习得的主要通路。传统的重死记硬背的外语教学模式已经造成了中国学生虽然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外语,却不能开口说的恶果。学前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反省这种教育模式,在儿童语言发展敏感期内更多地通过听觉刺激,为其创设良好的第二语言环境,以促进儿童第二语言语感的建立和语法的熟悉。然而,第二语言教学不能盲目跟风,更不应仅为经济利益驱动而随意开设,因为幼儿期习得的不准确发音往往很难改变。合格的师资力量是幼儿第二语言学习的根本保证,目前许多在幼儿园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并未经过专门的英语专业学习,而英语专业教师又往往不懂幼儿教育,因此需要培养专业人才来承担幼儿的英语教学工作。

三、孩子出现语言困难怎么办

有些学前儿童虽然并不存在听力障碍或社会隔离现象,但在语言习得上存在极大的困难。大多数情况下,儿童语言障碍并不能归因于智力发育迟滞、精神疾病 ( 如儿童精神分裂症、自闭症等 ) 或神经生理因素 ( 如局部脑损伤、癫痫等 ) 。语言学习障碍又称特殊语言障碍 (SLI) 。进入学龄期时, SLI 儿童往往表现出与诵读困难儿童类似的学习障碍。研究表明, SLI 儿童和诵读困难儿童的神经记忆痕迹与其对语音快速变化所产生的差异的认知不符,致使他们出现语言理解障碍。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家利用脑磁图记录,发现诵读困难儿童的听觉皮层功能性构成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相关研究则发现, 5 — 10 岁的 SLI 儿童对快速变化语音处理能力的障碍,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显著改善。例如,根据幼儿神经可塑性特点和 SLI 儿童对快速变化语音处理能力存在障碍的情况,莫山尼奇 (Merzenich) 和塔拉尔 (TaUal) 设计了一个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的训练程序,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妈妈语对 SLI 儿童进行高强度和长时间的训练 (100 分钟/天, 5 天/周, 4 周以上 )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有相当多的证据显示,这种语言能力的改善还伴随着儿童皮层功能的结构重整。为此,一旦发现 5 — 10 岁儿童存在非器质性病变的 SLI 现象,应及早对其进行训练干预,以及时矫冶儿童的语言发展障碍。

更多精彩内容在资源共享

_uacct = UA-670247-6; urchinTracker();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三十六计故事MP3在线听:34苦肉计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