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作品学习中巧用图标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有0人参与
幼儿园 文学作品 学习活动中使用的“图标”是指能表现相关语言内容的图形标志符号,如图像和简单的文字符号。在对图标的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图标有以下作用。
● 帮助幼儿记忆幼儿学习语言是一个储存、记忆语言信息的过程。将图标按文学作品的结构排列起来,能有效帮助幼儿记忆。如在小班儿歌《小柳树》中,我们将“小柳树”“小鸟”“小朋友”等图标按儿歌结构形式排列,幼儿虽然不认识文字,却从图标呈现的形式中了解了儿歌的结构,有助于他们记忆儿歌内容。 ● 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图标不仅是教师的教具,更是幼儿的学具。幼儿人手一份图标,可以通过自己操作熟悉文学作品,通过和别人交流满足自己想说的愿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学习诗歌《春娃娃》中,幼儿手拿图标,边操作边念诗歌,兴趣浓厚,学习轻松。幼儿在与他人共同操作和表演时,增加了交往机会,满足了交往需要。同时,我们将有关文学作品的图标融入游戏环境,使幼儿在耳濡目染中轻松学会文学作品。 ● 能记录幼儿的创造性语言用图标及时记录幼儿的创造性语言,能使幼儿看到自己的创造结果,增强想说、敢说的信心,并充满成就感。如在学习散文诗《风在哪里》时,幼儿创编了“当我的身体轻轻飘荡,那是风在吹过”的诗句,教师就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现“风”“旗帜”“风在吹过”,幼儿看到自己编的诗歌非常高兴。 ● 帮助幼儿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幼儿通过看图标理解和认识文学作品,再通过语言表达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例如:在活动中出示图标“ ? ”,幼儿首先认为这个图标只是一个问号,但是通过再次观察和思考,幼儿发现图标的真正含义是“几点了”,而不仅仅是一个问号。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经历了观察——思考——再观察——再思考的过程,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在运用图标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使用技巧。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小班幼儿的思维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认知经验不够丰富,抽象、概括水平较低。中班幼儿思维活跃,主要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常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来理解文学作品。大班幼儿记忆的有意性有了明显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喜欢参加富有创造性的活动,理解能力不断增强,表达能力明显提高。基于以上特点,教师运用图标时须注意以下几点: ● 类型不同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运用的图标类型应逐渐由形象符号向抽象符号过渡。为小班幼儿制作的图标大多具体形象、颜色鲜艳、画面大而清晰,数量不宜过多,且需要有背景图;为中班幼儿制作的图标开始向抽象性过渡,但仍需背景图,可出现简笔画,数量可略多一些;为大班幼儿制作的图标可出现简单的文字符号,如幼儿认识的一些独体字:上、下、左、右、大、小等,图标的抽象性更明显,数量也可更多些,并可让幼儿自己制作。 ● 出现时间不同 在小班,图标较宜出现在学习文学作品之前,幼儿可在对图标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后,再结合作品进行学习;在中大班,图标宜出现在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幼儿可运用图标理解作品内容。 ● 操作方法不同 在小班教师使用图标时可伴以表情、手势等,以更好地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而在中大班则不需要。 2 .对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使用图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结构清楚,有一定规律,语言琅琅上口的儿歌、散文诗、绕口令等非常适合用图标来表现。在这些作品中除了那些重复的语句,其他内容几乎完全可用图标替代。借助图标,幼儿非常容易理解、体验和朗诵作品。如在学习《小柳树》和《春娃娃》时 ( 见下图 ) ,幼儿边看图标边学习,兴趣浓厚,很快就理解并记住了作品内容。在学习散文、故事和童话等篇幅较长,前后结构并不统一的文学作品时,教师可在需要突出作品要素和关键情节时出现图标,此时图标的作用主要是提示、提醒,帮助幼儿理解、记忆. 3 .对不同的活动目标在新授活动中,教师可配合背景图、音乐出现图标,给幼儿完整的体验。在复习、创编活动中,则可选用简单、抽象的图标,并可脱离背景图使用。如在儿歌《小柳树》学习活动中,教师进行第一层次活动时图标是沿轮廓剪下的具体形象的事物图片,并配合背景图使用,此时的图标相当于教具;进行第二层次活动——复习儿歌时,教师则把图标贴在方形白板纸上,供幼儿自主学习,此时的图标相当于一种标记符号。 _uacct = UA-670247-6; urchinTracker();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在文
- 在文学活动中拓宽幼儿美术的表达方式 2011/07/03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