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关注有效教学 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来源: 06abc.com 作者: susan 感谢 susan 上传 0人参与

温五幼  周玲晓
         
    【摘要】教师的发展与教育的发展是形影相随的,对教师进行新的定位,并且将新理念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育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才更能体现其时代的价值。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凭经验办事,还能有自己的专业判断标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能否调动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教师在教学反思的时候,能根据课堂教学状况,及时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因此,本论文从课堂教学为出发点应该是一种弥合理论与实践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当下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随着教师专业的不断发展,教师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的重点、社会的共识,同时业内人士也在探讨着。在现实背景下,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判断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重点不仅仅在于探讨教师集体专业地位提升的“专业化”,不仅仅在于讨论教师个体专业素质包括哪些方面,而应该聚焦到教学层面上来。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在当今教学实践中,教师既拥有具体的、丰富的经验,也不缺先进的、时髦的理论,但问题在于: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教师中不具备成熟的课堂教学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一、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兴趣与需要
    1、在教育活动中应注重趣味性、真实性与挑战性相结合。
    教师设计一节好的课,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有更好的获得与发展。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及发展方向来选择设计适合的资料,能使活动开展的更、生动、灵活。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大多幼儿对环节中的某个点特别感兴趣,那老师可以考虑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将幼儿的兴趣点融入到活动中。但光有兴趣没有价值也还没有意义的,老师需要从幼儿的兴趣挖掘更有意义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在兴趣中有所收获。如:在小班的常识教学活动《认识肥皂》中,孩子们观看各种各样造型的肥皂时,有的孩子在观看的过程中产生设计肥皂造型的想法,及时引出了设计香皂的美术活动。   
    2、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身临其境” 的趣味活动情境。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幼儿特别喜欢动画片,因为在动画中有大量有生动、
    直观、形象,可感触,富于变化的情境理更易吸引幼儿。我们可以让幼儿喜爱的动画与教学活动结合。提高幼儿运动的兴趣。在充满动感活力的“喜羊羊与灰太郎”音乐中,“羊宝宝”在“羊妈妈”的带动下随着音乐兴高采烈地做热身活动。他们跳过小河,越过小坎,去找青草吃,本领可大了。啊,灰太狼来了,“羊宝宝”在“羊妈妈”的保护下积极躲闪……这是今年温五幼评教师优质课时小班李老师组织的一个户外体育游戏。科学设计户外体育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锻炼。从孩子们专注投入的游戏中就能看出这大大提高了幼儿运动的兴趣。社会在飞快的进步,幼儿思维方式也有很大不同,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在注重活动趣味兴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材料的真实性,更多的让幼儿体验真实的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3、设置悬念是探究活动的催化剂。
    课堂教学中的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而不应该简单呆板、一成不变。更多的造成悬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如果一项活动能让幼儿探究各种问题和现象让幼儿有机会解除一个又一个悬念,那么幼儿便会觉得此项活动“其乐无穷”。例如在提问中产生悬念。故事《难过的弗洛格》中,教师提问弗洛格为什么难过了?小老鼠的办法能使弗洛格开起来吗?如果你是弗洛格的好朋友你有什么办法让他快乐起来?在实验或操作中产生悬念。请幼儿回忆难过时候的心情,什么事情可以使你变的开心。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幼儿的好奇、疑问产生的前提。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用孩子好奇、积极探究的精神去打开智慧之厅的钥匙。这样才能够让幼儿在兴趣中乐于学习,在兴趣中乐于探究,进而能够更加充分地调动幼儿学习的内在潜能。
    二、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发展。
关于教学作用于儿童发展的途径,怎样区分幼儿有没有获得发展,表现为儿童是否能够独立解决智力任务。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却能够解决这些任务。儿童今天在合作中会做到,到明天就会独立地做出来。 “跳一跳、摘果子”的优秀教学经验每个人都知道,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指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它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他举例说明:有两个儿童,智力测验判定的智龄都是7岁,如果把这些孩子的解答测验往前推进一步,他们之间便出现很大差异。其中一人借助于启发性的问题(例题、示范等)很容易地解答了9岁组的题目,另一人却只能通过7岁半的测验题。说明这两个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不一致,前者比后者有更大的潜能,“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维果茨基认为,重要的不是今天为止已经完结了的发展过程,而是那些现在仍处于形成状态的、刚刚在发展的过程。关键在于“判明儿童发展的动力状态”。因此他指出,“弄清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将给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整个学说带来了一场大的变革” 。
在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定位上,要强调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批判意识和探究意识,使他们从小懂得知识是永远进步的,没有哪一种知识是不需要质疑和发展的,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永远是值得关注和学习的。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仅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价值观念和学习方法,而且要注意让教师在课堂里拥有创设的主动权,能充分根据自己的个性、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发展自己的教学个性,这正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达到的目的。
    有效教学是建立在幼儿主体性基础上,并以幼儿的主动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努力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审视、批判传统的教学活动,并加以改进,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加针对性、实效性,从而构建出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的幼儿教学活动。
    三、教学反思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要加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养成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的习惯,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进而完善教师教学艺术。
    (一)课前反思
    活动前对幼儿现在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条件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进行反思,从而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教训和现在教育理念、教学条件反思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幼儿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幼儿理解的教学方案”,“幼儿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二)在教学过程中反思。
    一是反思学习内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还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对话和合作是否充分。课堂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有的教师设计活动一个接一个,幼儿积极踊跃地参加,课堂上热闹非凡,一派繁荣景象,但要问每个活动景象的用意,每个活动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时,有的教师竟说不出个所以然,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因此,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
    二是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幼儿,是否还有幼儿不适应,怎么引起学生参与教学。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思维活跃,教师应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幼儿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
    三是反思自己对知识的准备和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特别在导入新课时,要设法由幼儿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幼儿的思考引向深入。幼儿只有经过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
    同时,教师也应清楚地认识到提倡教学民主不等于不要教学秩序。有时,在课堂上幼儿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个个争先恐后发言,课堂秩序较为混乱,教师怕挫伤幼儿的积极性,不敢进行有效管理,课堂的有效时间被白白地浪费掉了。因此,教师在激发幼儿学习热情时,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教”和孩子的“学”,要引导幼儿学会倾听,并加强学生合理表达自己观点的训练。
    (三)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
    教师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的概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幼儿的表现及教学的成败进行梳理,教学的结果如何?应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实践活动课究竟还存在哪些问题,针对现存的问题我们应该作出怎样的选择与应对。
    如我园在一次对语言活动《收集东,收集西》“同课异构”的探讨,第二阶段与姐妹园研讨过程中,姐妹园王苗老师将诗歌的最后一句提到开始部分,让幼儿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爱,以情感引题,最后巧妙地利用“收集盒” 进行创编,整个活动完整、流畅,从情感引题、学习诗歌、创编诗歌、朗诵诗歌的每一个环节都细致的落实到位,她将活动的重难点定位在诗歌的创编,并妙用“收集盒”既可以独立编成一首新的《收集东收集西》,又可以与其他三个“收集盒”在不同组合下变成新的诗歌,将重难点处理得非常透彻。但是,王苗老师的活动设计过于注重创编,幼儿始终停留在诗歌的学习上,而没有升华诗歌的主题,使得整个活动凸现不出来,没能让人能有一个亮点的呈现,十分可惜。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拥有丰富经验的同时,也掌握了前沿的教学理论。问题在于,教师们所拥有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素养,并不是相互支撑的关系,而是互不相关的个体。理论只有用于指导实践,才是真正的理论。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是有效的实践,所以我们迫切需要有沟通的“桥梁”,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方柄林.普通教学法[M].中国台北:三民书局.1992.2
[2]曾荣光.教师专业组织、国家权利与科层权威:香港教师专业化录象的剖析.[J]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报.1990年
[3]陈新文.我国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2
[4]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1999..(6)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教论文:加减教学初探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