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活动的没汁与组织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有0人参与
从教育活动研究的角度看,幼儿园 谈话活动 的设计与组织有其特别的规律。谈话活动的目的、对象、活动方式的独特性,在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以及组织要求上可得到充分反映。谈话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由以下三个步骤组成,依据这一结构去设计组织活动,可以取得良好的语言教育效果。
1 .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设计和组织谈话活动的第一步,是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教师在谈话活动的开端,通过一定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启发幼儿对话题有关经验的联想,打开言语表达编码的思路,作好谈话的准备。这是谈话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谈话情境的创设,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以实物创设情境,即教师利用活动角布置、墙饰、桌面玩具、实物摆设,甚至于一张图片,向幼儿提供与谈话主题有关的可视形象,启迪幼儿谈话兴趣与思路。例如:在谈话活动“我喜欢的糖果”开始的时候,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用糖果及有关物品布置的糖果角,就起到了这种作用。第二种方式是用语言创设情境。教师通过自己说一段话、提一些问题来唤起幼儿的记忆,调动他们的经验,以便幼儿顺利进入谈话情境。同样,在设计和组织“我喜欢的糖果”这一活动时,教师也可以采用语言创设情境的办法。教师可以这样向幼儿展示谈话的情境:“小朋友,你们一定都吃过糖果吧,你们吃过什么样的糖果呢?你们大家一定记得食品商店的糖果柜台,那里有多少糖果啊!每个人都会在那里找到自己喜欢吃的糖果……”用语言来创设谈话情境,同样可以达到引出谈话话题的作用。 在讨论谈话活动特点的时候,我们已经说明了谈话话题在谈话活动中的中心地位,以及一个有趣话题的基本条件。选择话题是谈话活动设计最先遇到的问题,但话题早已在设计谈话活动过程时确定,此时,需要考虑的重点已转为如何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在第一步骤的活动设计和组织方面,教师应当注意下列问题。 ( 1 )注意创设谈话情境的方式。 无论以实物的方式还是以语言的方式创设谈话情境,都必须以有利于幼儿谈话为前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创设谈话情境的目的在于开启幼儿谈话愿望、激发幼儿谈话的兴趣,创设什么样的谈话情境取决于幼儿谈话的需要。一般来说,对幼儿已经具备比较丰富的经验的话题或幼儿新近关注较多的话题,可以不采用实物方式创设情境,因为这些话题幼儿不需要借助于眼前可视的形象来思考和谈话。对幼儿谈话难度大的话题,则要考虑创设实在具体的谈话情境。 ( 2 )注意创设的情境与谈话话题之间的关系。 谈话情境的创设是为引出话题服务的,应避免出现两种情况:一是避免许多与谈话内容无关的摆设,要紧扣谈话的中心话题;二是避免过于热闹以致喧宾夺主的现象。谈话的情境创设应尽可能的简单明白,以便直接连接话题内容。过于花哨、复杂的情境有可能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在创设谈话情境时,必须记住情境是谈话话题的“助手”,应以达到引导谈话话题的目的为基本标准来衡量情境创设的量和度。既要充分利用谈话情境启发引导幼儿,又要尽快导人话题引发幼儿谈话。 2 .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在幼儿就谈话话题开始谈话之后,教师接下来要向幼儿提供围绕话题自由交谈的机会。这一步骤的目的在于调动幼儿个人有关对谈话中心话题的知识储备,运用已有的谈话经验交流个人见解。比如:在“我喜欢的糖果”这一谈话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或两两结伴边吃糖果边谈论糖果,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谈话、表达自己的观点。 设计和组织这一步骤的活动时,有几个基本的原则可供参考。 ( 1 )应当放手让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在幼儿分组或一对一的自由交谈时,应当允许幼儿说任何与话题有关的想法。此时,只要幼儿的谈话围绕话题进行,教师就不需要做示范,不给幼儿提示,不纠正幼儿说话时用词造句的错误,让幼儿充分运用已有谈话经验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 2 )鼓励每位幼儿积极参与谈话,真正形成双向或多向的交流。 当幼儿分成小组时,教师可让幼儿自己选择交流对象。这些三三两两自由结合的小组,或是一对一的小组,更有利于发挥每位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交谈,也可保证谈话的气氛更加宽松、融洽。 ( 3 )在自由交谈的活动过程中,适当增加幼儿“动作”的机会。 谈话是口头语言操作,也是动脑的操作。但根据幼儿活动的特点,在谈话活动中适当增加一些其他方式的操作活动因素,将更有利于调动幼儿的兴趣,增进他们说话的积极性。例如:在“我喜欢的糖果”活动中,教师在“幼儿自由交谈”这一步骤设计了让幼儿边吃糖果边谈论糖果的内容。这样的安排使幼儿的谈话更加饶有趣味。因此,在各种谈话活动中,均可根据话题内容,适当增加幼儿“动作”的机会。 当幼儿进入围绕话题的自由交谈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不能将幼儿自由交谈视为一种“放羊”的时机,让幼儿随便谈话而自己去做与谈话无关的事情。在这个活动阶段,教师的职责和任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必须在场。 当幼儿看到教师在场时,即使教师并未说话,幼儿也能够感觉到自己说的话的价值,增进说话的积极性。可以说,教师在场意味着活动的正常进展,能够对幼儿产生潜在的影响。 二是教师参与谈话。 教师可以采取轮番巡视的方式参与各组的谈话,到每一组都听一听幼儿的谈话,用微笑、点头、拍手等体态语言给幼儿以鼓励,也可用皱眉、凝视、抚肩等体态暗示那些未能很好进入谈话的幼儿。教师还可以简单发表个人见解,或是对幼儿说话给予一定应答,或用自己的语言对各组幼儿谈话作出反馈,这样能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三是教师要观察幼儿谈话情况, 了解他们运用原有谈话经验进行交谈的状态,明了幼儿谈话的水平差异,为下一阶段活动的指导作进一步准备。 3 .教师引导幼儿逐步拓展谈话范围 经过让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的活动阶段之后,教师要集中引导幼儿逐步拓展谈话范围。在此阶段,教师通过逐层深入的谈话,向幼儿展示并帮助他们学习运用新的谈话经验,使幼儿的谈话水平进一步提高。 仍然以“我喜欢的糖果”为例,在活动的第三阶段,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在集体范围内谈话。教师提出了三个要求: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带来的糖果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请幼儿谈一谈自己最喜欢哪种糖果,为什么?请幼儿谈一谈自己觉得哪种糖果最有趣,为什么?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教师都组织幼儿围绕这个问题谈论。于是,我们发现,教师的提问和引导,是沿着“我喜欢的糖果”这个话题,逐层开拓、发展着幼儿的谈话内容,给幼儿提供了学习运用新的谈话经验的机会。 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所谓新的谈话经验,是谈话活动目标在谈话活动中的具体化,是幼儿要学习的谈话思路和谈话方式的总和。教师在设计组织谈话活动时,要防止那种机械呆板理解“谈话经验”的问题。注意不要把一种句式或几个词汇的学习与新的谈话经验学习等同起来。每一次设计谈话活动时,都应当重视根据语言教育的要求和谈话活动的特点,寻找本次活动目标与新的语言经验点,力图从大的方面帮助幼儿整理谈话思路,掌握一定的谈话规则,获得一些适用于谈话的交往方式。具体而言,每一个谈话活动向幼儿提供的新的语言经验,必须注意两点。 一是每个年龄班幼儿的谈话水平,应在幼儿原有谈话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他们经验范畴。例如:培养幼儿倾听谈话的意识、情感和能力,在小班、中班和大班都应有不同的要求,落实到每一次活动中,应逐步加入新的倾听经验要求。 二是各个谈话活动设计的新语言经验可能有所侧重。这次谈话活动可重点帮助幼儿学习围绕中心话题谈话,下次可能是重点学习围绕中心话题深入拓展小话题,再之后的谈话活动中还可能学习幼儿自己提出话题谈话,等等。另外,还应该明确一点,教师在此阶段向幼儿展示的新的说话经验,不是用示范、指示的方法说给幼儿听的,而是通过深入拓展的谈话范围将这种经验逐步传递给幼儿。教师用提问、平行谈话的方法,将新的谈话经验引入,让幼儿在谈话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沿着新的思路去说,潜移默化地应用新的谈话经验,最终学会这种新的谈话经验。 总之,教师在组织第三步骤谈话活动时,应当特别注意思考自己“说什么”和“怎么说”,因为此时教师说话的内容和方式,直接关系到幼儿有关新的谈话经验的学习。在这一阶段谈话过程中,倘若教师准备不够充分,出现信口开河、随便说话或干巴呆板、无话可说的局面,都将直接影响这次谈话活动的教育质量。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谈话
- 幼儿园谈话活动的有效性策略 2012/12/18
- 运用晨间谈话,做好幼小衔接 2012/02/21
- 谈话活动 2011/05/21
- 四种让孩子反感的谈话方式 2009/06/11
- 谈话活动——好吃的早餐 2009/02/24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