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让孩子反感的谈话方式
沟通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有它的技巧。与人交流思想,或者想要说服一个人,让他接受你的教导,都需要一种方法。你知道哪些谈话方式最让孩子们反感吗?
1、“唠叨”型: 对于某个道理,孩子明明已经知道,可家长絮叨个没完,孩子会觉得把他看“低”了。 从心理学上来讲,这种唠叨是一种重复刺激,会在大脑皮层上产生保护抑制,结果是:你越说,他越听不进。
家长对待孩子,要像对待成人一样,不要有一点错就总是板着脸指责他,而是应该委婉地指出来,尽量避免伤害他的自尊心。
有的家长可能会这么认为:把孩子当一个成人,委婉地给他指出缺点?他能改吗?若有这份觉悟,他还叫什么孩子!
其实相反,家长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会越自尊,越是自尊,他就会越会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更加赢得别人的尊重。因此,委婉地指出孩子的缺点反而会比赤裸裸的训斥效果好得多。
2、“迁移”型: 把别人身上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坏事,“迁移”到自己孩子身上,想当然地左叮咛、右嘱咐。这就把孩子看“坏”了。从而把孩子的感情推向对立面。他们会对你的说教充耳不闻,甚至反唇相讥。
有时候你提的很好的建议小孩不接受,一般的家长就会大发雷霆。其实,你应该考虑一下你的建议对于小孩来说是否合适。
不妨换一个角度,从小孩的角度去想一想。一般的母亲都喜欢逛商场,但小孩子不一定喜欢,为什么?
3、“提审”型: 刚发现一些苗头性的现象,便大惊小怪地把孩子喊到别处“单独审问”,这样做就把孩子看“死”了。他们会因为你言过其实和忘加推测而大为恼火,以致拂袖而去。
身为父母,总免不了有时候会责备孩子。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将事情本身与做事情的人分开——这样,你的孩子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
4、“揭丑”型: 对于确有过错的孩子,有些家长喜欢在吃饭时进行“训话”,或当着同学、亲友的面大加数落,以“泄”心火。这种做法就将孩子看“扁”了。结果是严重挫伤了孩子希求保密、谅解和宽恕的心情,从而大大伤害了其自尊心。时间一长,孩子很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而走向反面,进而我行我素,无所顾忌。
手工材料
关键词:谈话
- 幼儿园谈话活动的有效性策略 2012/12/18
- 运用晨间谈话,做好幼小衔接 2012/02/21
- 谈话活动 2011/05/21
- 谈话活动——好吃的早餐 2009/02/24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