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游戏理论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youxi lilun   游戏理论 (play theory) 近年来,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和重要的学习方式,对于儿童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游戏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生活现象,其历史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悠久。然而人们把儿童的游戏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对它进行理论上研究的历史至今才不过一百多年。   历史背景 把儿童游戏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从 19 世纪下半叶开始的。这一研究的出现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即细胞、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以及生物进化论,改变了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和思维方式。在此之前,人们还很少可以想像到人类历史会有超出几千年的可能性,“创世说”禁锢着人们的头脑。然而,达尔文( C.R.Darwin )的生物进化论思想的问世以及它在思想领域中的胜利,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在他的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开始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来探讨人的各种行为的起源问题。在哲学研究领域,人们在探讨艺术的起源问题;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人们在探讨动物心理与人类心理之间的关系问题。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最早的游戏理论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思想的直接影响下出现了。   发展阶段 ① 19 世纪下半叶至 20 世纪 30 年代左右。这一时期是儿童游戏研究的初兴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出现了最早的一批游戏理论和对儿童游戏最初的系统观察。   人们对于儿童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不再把儿童看做微型的成人,开始注意到人类所具有的幼年期的意义以及这种幼年期所具有的独特的可塑性。儿童的游戏,开始作为童年期所特有的现象而受到关注。人们不仅仅从儿童的游戏中探讨艺术的起源,而且也开始探讨游戏本身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在英国,斯宾塞 (H . Spenser) 提出了游戏的“剩余精力说”;在德国,格鲁斯 (K . Groos) 提出了“生活预备” ( 或能力练习说 ) ;在美国,霍尔( G . S . Hall) 提出了“复演说”。这些游戏理论,在人类的思想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出现的原因与意义,被人们称为经典的游戏理论。它们对后人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着儿童游戏研究的进展。但是,由于这些游戏理论是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下产生的,所以它们还都带着浓厚的生物学色彩,同时,它们主要是主观思辨的产物,缺乏可靠的实验依据。   在经典游戏理论的影响下,从 20 世纪 20-30 年代,人们开始尝试在自然条件下客观地观察、描述托儿学校环境中儿童游戏的特征,并对结果作简单分类,以求建立儿童游戏发展的常模。帕顿 (M . B . Parten) 在 1932 年关于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可以看做这一时期游戏理论研究的代表作。   ②从 20 世纪 40 年代到 50-60 年代。这一时期是儿童游戏研究的缓慢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弗洛伊德 (S.Freud) 的分析理论在儿童游戏的研究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精神分析学派对于儿童游戏的研究,使游戏理论逐渐摆脱了美学的影响 , 成为以发展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新的游戏理论。儿童游戏理论与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这—时期,人们普遍重视游戏对于儿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价值,并把游戏看做是与童年的快乐、未来健康的成年生活有关的活动。在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础上 , 还发展起了一种游戏治疗的技术。人们试图用游戏治疗来帮助儿童克服情绪上的障碍。   ③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这一时期是儿童游戏研究发展的飞跃阶段。由于 20 世纪 60-70 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手工劳动逐渐被大机器生产所取代。科技革命在改变生产过程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在人们的生活中,一方面由于工作时间的减少,闲暇时间逐渐增多 , 一个大众化的游戏娱乐时代正在到来 , 清教徒游戏罪恶论的影响正在消除。另一方面技术进步、知识“爆炸”,生产过程对人的智力活动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向学校教育的两端扩展,早期教育成为人们热衷的话题,儿童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面临挑战。  在上述社会大背景下,这一阶段的儿童游戏研究领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 . 过去一向被人们轻视的游戏,引起了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等不同学科专业人员的浓厚兴趣。他们的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于儿童游戏的认识,使儿童游戏方面的研究资料的数量成倍增长。这一时期的研究者们非常重视实验研究,对条件的控制比较严格,采用了观察法记录儿童的游戏,对结果进行测量并作统计分析,从而加强了儿童游戏研究的科学性。在这一阶段之初,以皮亚杰 (J.Piaget) 、维果茨基 (JI . C . Bbirotckhh) 等为代表的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在游戏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研究的深入,游戏理论逐渐突破了认知理论的框架,出现了一些初具规模的新的理论模式,如以伯莱因 (D.E.Berlyne) 为代表的游戏“内驱力”理论 , 贝特森 (G . Bateson) 的“元交际”理论等。这些理论,不仅深化了人们对于儿童游戏的认识,而且拓宽了游戏的研究领域。   值得提及的是,这一时期呈现出两个非常明显的倾向:第一种倾向来源于皮亚杰理论和维果茨基理论的影响,就是十分重视游戏对于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作用的研究。人们把游戏看做是认知和言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和中介,并把游戏作为衡量幼儿象征性功能是否成熟的一个基本标志。另一种理论倾向来源于新弗洛伊德学派的理论,强调想像游戏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早期的精神分析理论是把想像看做一种宜泄作用,而新弗洛伊德学派则是把想像游戏看做是一种有助于认知发展和情绪掌握的有效的认知技能。   演变趋势 综观上述儿童游戏理论研究的发展演变过程,我们可以概括出以下两点趋势:   ①由纯思辨的性质向实证的性质转变。早期的一些游戏理论都是主观思辨的产物,缺乏实验依据。从 20 世纪开始,研究者们逐渐开始重视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假说,进而形成理论体系。这种变化在埃里克森 (E.Erikson) 等精神分析学家的工作中已初见端倪,到皮亚杰那里逐渐明显,到伯莱因、贝特森等人的研究中更为明朗。   ②对游戏的发展价值的认识由思辨的、不全面的或有所侧重的,发展到确切的、全面的认识。如果说 20 世纪 50 年代左右受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比较注重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 70 年代受皮亚杰等认知学派的影响,比较注重游戏的认知发展价值,那么 80 年代,人们则开始注意游戏对于儿童身心各个方面的发展价值。   由此可见,游戏理论的发展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以直觉经验解释游戏到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解释游戏的发展过程,并且实证性研究逐渐增多。如果说早期游戏理论解释了儿童“为什么游戏”,那么现代游戏理论则解释了“游戏的发展价值”,并且从游戏的个体发展价值扩展到游戏的文化发展价值。

_uacct = UA-670247-6; urchinTracker();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大班健康活动:地震了怎么办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