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角色游戏中“被动型”幼儿的成因及对策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在开展 角色游戏 中,我们发现总有一部分幼儿在游戏时处于这样一些状态:他们中有的经常不能如愿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每次只能在“娃娃家”当孩子、在“幼儿园”里做小朋友、在“公共汽车”上做“乘客”、在“小舞台”下当观众、在“建筑工地”里做看门人;有的被同伴任意支配,在游戏活动中处于从属地位:也有的则时常遭到同伴排斥,只能独自一个人玩或“坐冷板凳”……我们把在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中愿意参与活动.但却常常受冷落、被支配、遭排斥,不能获得充分游戏权的幼儿,称为 “被动型”幼儿 。

为了解角色游戏中“被动型”幼儿的成因并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我们以本园小、中、大各一个班。共 111 名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然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等方法,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一、研究结果及分析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被动型”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已形成了一定的独特群体现象。从不同年龄段看,小班“被动型”幼儿占幼儿总数的 44 . 28 %,中班占 35 . 11 %,大班占 23 . 66 %。这表明,虽然随着幼儿集体生活经验的日益丰富及教育干预的影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在不断提高,但“被动型”幼儿在各年龄段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造成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处于“被动型”状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幼儿自身的因素。

(1) 性格内向。调查中, 80 %的教师认为“被动型”幼儿的成因与此有关。一般来说.那些性格外向的孩子。能主动参与到同伴的活动中去,因而在角色游戏中显得较为积极主动;而那些性格内向的幼儿,由于不善于主动与人 交往 。就容易在游戏中被同伴排斥。 (2) 能力较弱。 72 . 8 %的教师认为,“被动型’’幼儿的形成与幼儿的能力强弱密切相关。比如.有的幼儿日语表达能力弱,在游戏交往时不能正确、清楚地表达意愿;有的幼儿与人合作能力差,在活动中不能与同伴友好合作,常常只能独自玩或当游戏的旁观者;还有的幼儿扮演角色的能力弱,无法和同伴融合在一起游戏等。在观察中我们还了解到,能力较弱的幼儿。往往带有自卑心理。尤其是在他们遭到同伴的拒绝与排斥后,更容易发生退缩行为。 (3) 行为不良。有 34 . 4 %的教师认为“被动型”幼儿是由这一问题造成的。一般说来.幼儿没有明确的择友标准。但他们的合群程度往往取决于这样一些因素:随和、谦让、友爱、关心同伴并乐于助人,等等。因此,具有良好个性行为的幼儿往往能在角色游戏中占据主动的优势地位,反之则容易受到同伴排斥。

2 .游戏设置的因素 。

调查显示.有 18 . 4 %的教师认为角色游戏活动安排不当,亦使一部分幼儿陷入“被动”状态。 (1) 空间。一方面.游戏项目增多,加之没有充分利用幼儿园已有的空间条件,拥挤的游戏环境容易使幼儿产生心理压抑,不利于他们自主、自由地开展活动。另一方面,一些互相干扰较大的活动被安排在一起。使幼儿不能专注于游戏活动。 (2) 材料。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应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体现层次性原则。但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由于忽略了这一原则,使一些能力较差的幼儿在游戏中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游戏材料,直接影响了他们游戏活动的开展。 (3) 内容。角色游戏活动的内容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或者长时间没有变化,常常导致那些不喜欢某些游戏内容的幼儿在活动中消极应付。

3 .教师的因素。

调查还显示.有 10 . 4 %的教师认为“被动型”幼儿是由于教师自己的原因造成的。 (1) 认识上的偏差。在调查访谈中我们发现,有 62 . 4 %的教师认为对游戏中的幼儿无需特别关注和干预,甚至在幼儿游戏时出现了听之任之的局面,缺乏有效的参与、观察和指导。 (2) 指导技能的缺乏。我们发现,为数不少的幼儿教师缺乏游戏指导的技能。有些教师在幼儿游戏时.心中无目标,眼中无孩子,像一个“局外人”或“闲逛者”,根本不可能对幼儿游戏有所指导;而有些教师则像个“赶场子”的人,匆匆忙忙应付于各活动点之间,看上去很忙、很投入,其实根本没有时间去了解幼儿真正的游戏面貌,有目的指导也无从谈起。 (3) 评价简单而消极。~在交谈中,一位中班小朋友在被问及是否喜欢和同伴小敏 (“ 被动型”儿童 ) 一起玩时,这孩子干脆地回答“不喜欢”,原因是:“老师说她画画很差的。”这表明,幼儿对同伴的评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评价与态度.而这种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

4 。家庭因素。

在本次调查中,大部分教师认为“被动型”儿童与其家庭教育和环境有关。比如。有些家长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不鼓励孩子探索环境和游戏.很少同孩子进行交流或鼓励孩子与他人交往,等等。在如此封闭式的管理下,孩子的胆子变小了,也不知如何与伙伴交往,于是在游戏中常被同伴“冷落”,处于“被动型”状态中。有些家长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但只是把希望寄托于老师,希望老师在组织游戏时多关注这些“被动型”孩子。

二、教育对策及建议

( 一 ) 加强对“被动型”儿童的个性培养是基础

1 .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如.对“被动型”幼儿,教师通过有意识地分配他们担任游戏中的“主角”,做“小班长”。等等,来引起同伴的注意,让同伴在活动中了解他们、喜欢他们。这不仅可以增强“被动型”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游戏中逐步提高自己的主动性,而且也有助于逐步养成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2. 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较弱是形成游戏中“被动型”幼儿的重要成因。为此,教师要帮助幼儿.尤其是“被动型”幼儿逐步树立在角色游戏中共享、交换、轮流与平等等意识。学会请求与协商,促进其人际关系能力的提高。

3 .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从幼儿的交往心理看,他们一般没有明确的择友标准,但他们对同伴的喜欢程度又往往取决于对方是否具有良好的个性行为。因此,对那些因不良行为问题造成“被动”的幼儿,教师一方面要加强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为他们提供充分展示自己优点的机会,让同伴从中发现他们的长处.逐步喜欢和他们一起做游戏。

( 二 ) 营造“关怀型”的游戏活动环境是关键

1 .开展适宜的游戏活动。 (1) 时问与场地。“被动型”幼儿往往比别的幼儿需要更多的游戏机会和时间,以便在活动中观察、模仿同伴游戏,熟悉、了解游戏活动。所以,从关怀他们的角度出发,教师应保证他们游戏的机会和时间。另外。在场地安排上,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幼儿园室内外场地,合理安排各个区域。以生动有趣、方便自然的活动空间吸引幼儿,特别是“被动型”幼儿积极主动、轻松自如地参加到游戏活动中去。 (2) 材料。“被动型”幼儿由于能力一般较弱,在游戏中相对于同伴来说,更需要借助一些直观形象的材料表现生活内容和现象。为此,教师要注意为他们多提供丰富、形象生动、富于童趣的材料。便于活动的开展。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引导他们使用替代物或参与自制材料,使他们获得适宜的发展。 (3) 内容。不少“被动型”幼儿由于在能力发展上与同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造成他们正感兴趣的角色和游戏内容,往往是那些大部分幼儿已经不想玩的游戏。这时,教师要注意为他们保留这些游戏主题,满足他们的游戏愿望,并在适当的时机,引导他们参与新的、要求更高的游戏。

2 .塑造“关怀型’’的游戏指导者形象。 (1) 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教师要想成为一名“关怀型”的游戏指导者,必须深刻学习和领会《纲要》精神,真正从“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出发,用自己的行为实践“对幼儿权利的尊重、对每个幼儿个性、能力结构与学习特点的尊重,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尊重,对教育规律及其教育过程,特别是对教育过程中人的因素的尊重”,努力实现教师教育观念与行为的转变,提高自身素质。 (2) 走进游戏,走近幼儿。目前,不少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常常扮演着类似于“消防员”‘跑龙套”“视察员”之类的角色 + 难以深入了解幼儿游戏的真实面貌,更不要说对幼儿实施个别指导了。为此,教师要想成为“关怀型”的游戏指导者。必须努力改变自己现有的观察指导角色游戏的方式,走进游戏,走近幼儿,真正了解幼儿游戏的水平与现状。 (3) 潜心研究.适时指导。我们应当努力做到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幼儿,充分发掘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采取积极的“关怀型”指导方法,促成幼儿的主动游戏。

赞赏法:教师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关注“被动型”幼儿,并在同伴面前夸奖他们的长处。研究发现,在当天的角色游戏活动中,被夸奖过的“被动型”幼儿会受到同伴更多的关注和更多的“关怀”,游戏的成功感和满足感会大大增强。结伴法:可以是教师直接与“被动型”幼儿结伴游戏,也可以有意识地安排班里能力较强的幼儿与“被动型”幼儿结伴游戏,这样会使“被动型”幼儿在结伴玩的过程中受到更多的关照。并在学习、模仿老师或同伴的游戏行为的过程中,提高自己游戏的水平。

练习法:可以从帮助“被动型”幼儿丰富生活经验人手,通过练习,提高其角色游戏的水平。如可以引导他们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身份;熟悉所要从事的“工作”内容;观察与游戏有关的成人活动;模仿同伴的游戏情节;丰富他们的游戏假想行为及角色表情等。并在每一次的游戏活动中有意识、有重点地引导幼儿练习,使他们在玩中能真正学习到游戏的方法.逐步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人。

( 三 ) 争取家长的协同培养是保障

1 .“开放式”家庭交往。教师要积极加强与“被动型”幼儿家长的联系,同步实施针对性的培养和教育。如对因为“交往技能”不足而造成的“被动型”幼儿.教师可以直率地指出问题的症结。争取他们的配合,共同商讨营造“开放式”家庭交往氛围的方法:家长应有意识地带孩子多出去玩;带孩子“串门”或找亲戚家的同伴玩,等等;也可以在班里为孩子找个能力较强的好朋友,通过教师和家长的联络,让他们不但在园内能一起玩,还能有在家一同游戏的机会,以帮助“被动型”幼儿在模仿、学习对方的过程中逐渐变弱为强。

2 .“亲子式”共同游戏。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吸引幼儿,尤其是小班幼儿的家长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让家长在活动中亲自了解自己的孩子,亲自教育自己的孩子。比如,可以在家长开放日时,有意开放幼儿的角色游戏活动,让家长观察了解自己孩子的游戏情况,或者让家长直接参加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带孩子一同游戏。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还可以指导家长在家庭中给孩子创设角色游戏的环境,和孩子一起游戏。通过这样的“亲子式”共同游戏,争取并吸引家长对“被动型’’幼儿的协同培养。

3 .“同步式”家园共育。我们通过填写“家园同步游戏交流册”的形式进行。如,在“交流册”中分别设计由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家长填写的内容,双方及时反映有关该幼儿游戏方面的情况,使教师了解每个幼儿最近的生活经验、兴趣点等,从而帮助幼儿生成并开展符合他们实际的、深受他们喜欢的游戏活动;使家长了解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活动的内容和自己孩子在园的游戏状况等,以便及时帮助孩子丰富经验,适应集体活动的需求。实践证明,这种“同步式”教育方法能有效减少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被动现象.增强家园协同培养的合力。

总之,让“被动型”幼儿也能获得充分的游戏权和发展权.才能让每一位孩子都成为游戏的主角,从而真正促进每一个孩子在其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贤桢,孙逊等.幼儿教育学【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

2 .高玉祥.个性心理学【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3 .朱慕菊.贯彻《幼儿圆教育指导纲要 ( 试行 ) 》深化幼儿教育改革 【 j 】幼儿教育, 2001 , (9) .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浅谈对创设托班区域活动的思考和措施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