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幼关系中幼儿教师的角色意识探析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有1人参与
[ 摘要 ] 本研究对 师幼关系 中幼儿教师的角色意识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幼儿教师认为自身之于儿童所处的角色地位依次为朋友、教育者、组织者、保育者、学习者。幼儿教师对朋友、保育者、学习者、组织者等角色行为规范的理解较为清晰、明确,扮演起来也较为容易,但对教育者角色行为规范的认识较为模糊、混乱,扮演起来存在一定难度。
[ 关键词 ] 幼儿教师;师幼关系;角色规范;角色扮演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教师观念的探讨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其中,教师的角色意识也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教师的角色意识是指教师对自身角色地位、角色行为规范及其角色扮演的觉察、认识与理解,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对角色地位的认识与理解、对角色规范的理解与把握、对角色扮演的认识与体验。教师角色意识在教师教育观念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支配教师教育行为的内在动因,是教师心理体验与感受尤其是职业满足感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也是教师形成良好职业道德的基础。因此,为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最终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我们有必要了解幼儿教师对其角色的认识与看法,分析幼儿教师对其角色的理解与观点。 幼儿教师所要承担的角色是多种多样的,在这众多角色中,幼儿教师相对于儿童所承担的角色最为重要。幼儿教师的所有工作都以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为最终目的。幼儿教师思考最多、困惑最多的也是自身在师幼关系中的角色。鉴于师幼关系中幼儿教师角色意识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我们就此对北京市 8 所不同类型的幼儿园中的共 126 位幼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其中近 40 位幼儿教师进行了深入的观察与访谈,以探讨幼儿教师在师幼关系中的角色意识。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 ) 幼儿教师对师幼关系中自身角色地位的认识 幼儿教师对师幼关系中自身角色地位的认识,指幼儿教师对自身相对于儿童来讲的定位,及幼儿教师为什么进行这样的定位。研究中,我们请幼儿教师对自身之于儿童的角色地位从高到低进行了排序,其结果见表 1 。 表 1 幼儿教师对自身在师幼关系中角色地位的排序 朋友 保育者 教育者 学习者 组织者 位于前两位的比率 67.3% 19.7% 56.5% 7.4% 47.5% 位于后两位的比率 9.8% 59.0% 21.3% 78.6% 28.7% 可见,幼儿教师认为自身在儿童面前的角色地位依次为朋友、教育者、组织者、保育者和学习者,且在教师观念中,朋友、教育者、组织者的角色地位远重于后两种角色,这与传统观念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传统观念中,幼儿教师通常认为自身与儿童是“上”对“下”的“授”与“受”关系,而现在幼儿教师逐渐认识到儿童并不是在教师教导下被动发展的。儿童有自己的权利与尊严,因此现在幼儿教师不再以“上”对“下”的方式与儿童交往,而重视与儿童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强调以朋友、合作者的身份与儿童进行互动。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过去幼儿教师通常把保育者的角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把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作为教育最重要的目标,而现在保育者角色被幼儿教师放在了不太重要的位置,这表明教师已摈弃以前只注重儿童身体健康的想法,已强烈认识到健康发展是一种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包括生理发展,也包括心理发展。 幼儿教师不仅对某些传统角色产生了新的认识与理解,还形成了一些新的角色意识,如幼儿教师认为自身相对于儿童还扮演着学习者的角色。传统观念中,教师通常认为儿童是无知、柔弱而稚嫩的,他们需要成人的悉心呵护与照顾,更需要教师“教”给知识。而现在幼儿教师认识到儿童身上也有许多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如儿童所具有的丰富想像力、积极的探索精神、奇妙的创造性,甚至儿童的知识经验,都是教师可以学习的对象。以学习者的身份与儿童互动,这是现代幼儿教师对自身角色的全新定位。 ( 二 ) 幼儿教师对师幼关系中自身角色行为规范的理解 角色行为规范是社会对特定角色的权利、义务、行为模式所作的规定与要求,它是风俗习惯、道德规范、法律规范等各种规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规范综合体。个体对角色行为规范的理解是对角色定位的丰富与深化,同时也是角色扮演的重要前提。 本研究表明,幼儿教师对朋友、保育者、学习者、组织者等角色行为规范的理解较为清晰、明确。关于朋友角色的行为规范,教师特别强调与孩子亲近,与孩子进行经常性的互动与交流,倾听孩子的声音,像孩子一样跟他们做游戏等。但教师同时也担心这种朋友关系会导致儿童的“放任”“无法无天”,所以教师理解的朋友角色具有一定的限度,即儿童不能逾越常规、纪律或是触犯教师的师道尊严。我们的调查数据也显示, 50 . 8 %的教师在强调自身作为儿童朋友的同时,仍然强调要在儿童面前树立威信。关于保育者的角色行为规范,教师普遍认识到保育的目的不仅是促进儿童身体健康,也包括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且教师认为在保育中也蕴涵着教育,教师要促使儿童掌握相关的卫生知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关于学习者的角色行为规范,教师认为要以欣喜、赞叹的眼光看待儿童,将儿童丰富的想像力、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作为自身学习的榜样,以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 关于教育者角色,其行为规范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两个方面。由于教育者角色的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研究中我们发现幼儿教师对这一角色行为规范的理解还存在诸多不明确与困惑之处。在教育内容的理解上,我们请幼儿教师按重要程度对如下教育内容进行排序,其结果见表 2 。 表 2 幼儿教师按重要程度对教育内容的排序 身体健康 行为习惯 知识技能 情绪情感 社会性 个性品质 学习方法 探索兴趣与精神 位于前三位的比率 66.4% 51.6% 5.7% 42.7% 18.1% 53.2% 23.7% 35.3% 位于后三位的比率 23.8% 19.7% 75.0% 38.7% 47.1% 13.9% 48.5% 18.9% 可见,幼儿教师虽然重视儿童各方面的发展,但最为重视的依次为身体健康、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分析幼儿教师对教育内容的这一理解,可以看出现代教师日益认识到儿童期更为重要的是养成内在品质与学习精神,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于教育方法的认识与理解,幼儿教师深受 2002 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试行 ) 》的影响。新《纲要》提倡幼儿教师应成为儿童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研究中,我们发现幼儿教师已充分认识到学习过程是主客体共同建构的过程,重视支持、引导、合作等教育方法的运用。但是关于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等角色行为规范,教师的认识却是清晰性与模糊性并存。如关于支持者角色,教师都认识到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儿童交往,支持、鼓励儿童大胆探索与表达,但对如何同时发挥儿童的主体性,教师还缺乏明确而清晰的认识。关于合作者角色,教师强调自身以学习伙伴的身份与儿童共同学习、共同探索,一起解决问题。但对如何在合作中发展儿童的主体性,教师也存在一定的困惑。关于引导者的行为规范,教师虽然认识到引导方式有语言提示、身体示范等,但都主要指向具体的操作,对更高层次问题的认识还较为模糊。例如,为何要进行引导、引导要达到怎样的效果、引导的时机、引导中教师作用发挥到何种程度、何时撤去引导等,教师的相应认识都不太明确。正是因为缺乏这些高层次的认识,使教师在引导孩子时感到难以把握方向,在与其他角色 ( 如指导者 ) 的微妙界限上摇摆不定。 ( 三 ) 幼儿教师对师幼关系中自身角色扮演的认识与体验 幼儿教师对角色扮演的认识既包括对自身角色行为适宜性的认识与判断,对角色扮演困难度的判断与感受,也包括幼儿教师对自身角色行为对儿童产生影响的认识与判断等。本研究表明,大部分幼儿教师认为在师幼关系中同时扮演多种角色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表明同时扮演多种角色对幼儿教师来讲还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关于各种具体角色的扮演,由于幼儿教师对朋友、保育者、学习者、组织者等行为规范的理解较为清晰、明确,因而实践中教师感觉其角色扮演较为容易。但是幼儿教师普遍感到要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也表现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两个方面。究其原因可能正在于教师对相应角色规范缺乏明确的认识。关于教育内容的实施,我们请幼儿教师按其实施的困难程度从高到低进行了排序,其结果见表 3 。 表 3 幼儿教师按实施的困难程度对教育内容进行的排序 身体健康 行为习惯 知识技能 情绪情感 社会性 个性品质 学习方法 探索兴趣与精神 位于前三位的比率 13.6% 41.8% 9.4% 41.2% 45.4% 76.2% 36.6% 53.0% 位于后三位的比率 80.6% 31.2% 78.3% 31.0% 24.3% 8.3% 39.7% 30.6% 可见,幼儿教师普遍认为对儿童进行个性品质、探索兴趣与精神、社会性的培养较为困难,而知识技能、身体健康的培养则较为容易。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是身体健康与知识技能一直是备受重视的教育内容。教师在这些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这方面工作自然得心应手一些。而探索兴趣与精神、社会性等却是现代教育倡导的新内容,教师在此方面经验不足,对于如何设计相应的教育活动、如何实施活动、如何判断儿童的发展情况等,教师感到缺乏相关的知识与能力。从而在实践时感到有一定难度。二是各教育内容的性质有所不同。相对于个体发展而言,身体属于个体较外在的系统,知识技能属于中间系统,品质、精神等则是内部核心系统。愈是靠近内部核心系统,其内容越是模糊而难以测量,对其进行观察、分析与判断也就更为困难,其培养难度较之外在系统与中间系统,必然更大一些。此外,幼儿教师不仅在实施某些具体教育内容时感到有困难,而且对于如何整体地实施教育内容,如何在各教育内容之间进行取舍,如何既突出教育重点又保证其全面性与整体性,也感到很有难度。 对新倡导的某些教育方法,幼儿教师同样觉得运用起来较为困难。本研究的调查数据显示,虽然幼儿教师十分赞同自己应扮演支持者、引导者、启发者的角色,但 53 . 3 %的教师对这些新角色的扮演缺乏信心,难以准确运用支持、合作、引导、启发等教育方法。运用这些教育方法的共同难度在于:第一,缺乏相关实践经验与能力。对于支持、引导、启发等教育方法,虽然幼儿教师学习并掌握了相关理论认识,但对这些理论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多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难以真正指导教师的实践行为。同时,幼儿教师也缺乏相关实践操作的经验和能力。这就使教师在实施这些教育方法时较为茫然,不知该从何处人手。第二,难以处理好如下两对关系。一是幼儿教师往往难以处理好现代教育理念与某些传统教育方法的关系。合作、支持、启发等教育方法蕴涵并体现着新的教育思想与理念,但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却易受传统教育方法与意识的影响,这就使某些先进教育方法的施行遇到一定的阻碍。二是幼儿教师往往难以适度把握教师指导与发挥儿童主体性之间的关系。支持、合作等教育方法往往对师生关系进行了新的界定,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的指导不能压抑、阻碍儿童主体性的发挥,而让教师感到难以把握的正是自身指导与发挥儿童主体性之间的界限。教师普遍认为两者之间存在一种极为模糊、微妙的“度”,对这种“度”的准确区分与适度把握较为困难,从而使教师在实践中常常踌躇不决、难以决定。而这种模糊认识、迷茫心境与不确定的教育行为,又必然会使幼儿教师难以实现发挥儿童主体性的初衷,儿童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幼儿教师对上述三个方面的认识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幼儿教师对自身在师幼关系中角色的定位与角色行为规范的认识会影响其角色扮演及相关体验。如果教师对自身在儿童面前的地位与身份的认识较为正确,同时对相应角色行为规范的理解也较为准确,那么教师在师幼互动时就易于表现出适宜的角色行为,角色扮演所遇困难也会较少;如果教师对自身角色进行了错误定位,或对角色行为规范的理解存在不当之处,教师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就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与儿童的互动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对自身在师幼互动中角色扮演的认识与体验也会影响教师在师幼关系中的角色定位,影响教师对相应角色行为规范的理解。如果教师认为自身角色扮演较为成功,与儿童的互动和谐融洽,那么教师就会坚持自身的角色定位,肯定自身对角色行为规范的理解与认识,并倾向于将这些理解与认识稳固下来;如果教师感到在师幼互动中自身角色扮演失败,与儿童的关系较为疏远甚至对抗,那么教师就会反思自身在师幼关系中的角色定位是否正确,对相应角色行为规范的理解是否适宜,并对之进行调整与修正。总之,幼儿教师角色意识这三方面的内容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作用于教师的教育行为。 (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 2003 级博士生 ) _uacct = UA-670247-6; urchinTracker();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师幼
- 师幼互动:如何建立幼儿对教师的信任 2014/07/10
- 师幼互动中的“三少”和“四多” 2013/03/03
- 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特征分析与思考 2013/02/18
- 怎样在幼儿角色游戏中做好师幼互动 2013/02/15
- 师幼关系对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2013/01/29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