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我园 “课程三级管理” 改革的构想与实践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一、我园构想“课程三级管理”的基本理念     上海市幼儿园二期课改提出的“以幼儿发展为本”教育新理念,让我园坚定了“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尊重每个幼儿的差异和个性”的教育理念。我园尝试着通过课程管理的改革,实施以“幼儿为本”“班级个性”与“量身定制”为特点的课程,畅通课程管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互动”的实践渠道,营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家园互动”的全方位课程管理,充分地挖掘多种课程资源。因此,我园构想与实践了“课程三级管理”的模式,使幼儿园课程管理呈现出新的生命力。具体来说,“课程三级管理”是指在园级、年级和班级三个层面进行课程管理:    园级层面的课程管理,其核心是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把重点从“行政审视”与“制度框架”的约束方面转变到“我与课改共同成长”的鼓励与关怀上,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健全具有人文特点的管理机制,为“二期课改”的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提供行政保障。     年级组是教师进行课程实施、策略研究和资源分享的共同体,是引导教师将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的平台。这个层面的课程管理,主要是对课程实施中一些共性化问题的互动式探讨,使教师在质疑、交流和碰撞中形成新思想和新经验,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班级层面的课程管理,更多地体现在根据每个班级幼儿发展的特点与实际需求,教师自主地、创造性地管理课程。教师从既定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反思者与批判者。课程管理下放到班级的实施过程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遵循课程方案的过程,也是突显教师和幼儿的个性化与创造力的生动过程。       二、 我园开展“课程三级管理”的探索实践     实施“课程三级管理”之前,我们首先明确了各个层面在课程管理上的责任和任务。园级层面,负责引领课程理念,拓展教育资源,营造过程管理氛围;年级层面,主要是开展案例研究,进行课程开发,并及时建立信息分享机制;班级层面,要求进行幼儿行为观察、生成活动的探索、教育适效性的调控和活动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在课程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赋予年级与班级层面与之相适应的职权,年级层面还具有一部份评价和分配权。     (一)园级层面的课程管理实践     由园长、保教助理、教研组长等人员组成课程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订、实施、反馈、调整和评价等,负责课程框架的构建、内容的拓展、实施的研究和师资的培训等,更重要的是调整和完善课程管理的各类机制。     1.“全程管理”的互动机制     “全程管理”的互动机制主要包括:研究上的互动,如运用既成性的理论研究成果,探讨教师生成的具有共性研究价值的问题,在互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制度上的互动,不断调整、完善与课改相适应的制度,如听课制度、带教制度、课题申报管理制度等,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确保和教师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使硬性的制度充满着人文关怀;教师自主发展上的互动,搭建“开放、共享、创新”的互动平台,如邀请非本单位的教育资源来激活园内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或创造性劳动,开拓教师的视野,展示一个完整的教育新世界,也可以让园内一些有经验、有成效、有创意的教师参与或设计各级各类示范、讲座、带教等活动,以这些来激活院内教师、员工的创造性思维或创造性劳动,可以让教师员工感到身边有榜样,克服畏难情绪及思维惰性;多方资源的互动,幼儿园参与社区文明的签约,参加社区的环保、健康、尊老敬老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形成社区、基地、家庭、幼儿园为一体的资源互动,使多方资源达到高度的融合。     2.“全员参与”的考核奖励机制     为了使教师考评的内容和考核标准体现出课程改革的精神,充分反映出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性质,我们尝试着把教师的教育环境创设、教学的互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及师生关系都列入考评范畴,作为考核的内容,并将考察和评价置于开放的系统中。每学期考评包含四个方面:学期述职、组室评价、家长反馈和考评组综合评定。另一方面,在考核机制上,我们对传统的考评制度进行改革,把原来对教师考核以惩罚居多、以减法为主的条文改成“对在工作中敢于创新有特色的教师、对全园课改有启示的教师,在考核中进行奖励”的加法制度,以鼓励教师创造能力的发挥。     3.“因需配置”的保障机制     我们的保障机制主要针对人员和物资上的保障,如为了保障信息化的资源配置保障,我们为每个年级组都配置了摄像机,为每位教师购置了笔记本电脑,每个班级都有数码相机、实物投影仪,让教师可以随时捕捉孩子瞬间的活动,并每班配备电话,便于家园沟通。     (二)年级组层面的课程管理实践     1.“以问题为导向”的教研     年级组的教研活动是进行课程管理的良好平台,应避免过去“领导一人说”的研讨模式。教研活动以解决教师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为导向,鼓励教师开展多元性的思维,以自己的方式去解决教学与教育的问题。每次教研活动,都让教师畅谈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将这些矛盾与困惑与教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各类问题以自由选择和自由结对的形式攻关解决;普遍问题如果上升为专题,借助组内集体智慧共同研讨来解决;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推向大组,组织全园教师开展正反方式的辩论;对一些有争议的观点再分组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研讨。     2.多种形式的观摩研讨     观摩活动注重关注幼儿与教师、同伴、材料的互动情况,幼儿在活动中的表征方式等,在观摩活动中获得信息可以作为开展研讨的素材,以客观的视角判断和反思教师教育行为的适宜与否。年级组在组织观摩活动时,要尊重教师的个体需求,提倡不同层面的观摩研讨,促进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3.主题资料的积累。     年级组是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利用的共同体,因此,在课程实施中,年级组要抓住有价值的主题,进行资料积累,包括主题网络、活动设计、信息资料和制作的区域材料等。     (三)班级层面的课程管理实践     教师是班级课程管理的主体,教师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课程的管理者,肩负参与幼儿园课程全程管理的职责。教师在课程上的自主管理体现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1. 师生互动     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平等、和谐、家庭式的生活与学习氛围,倾听和观察每个幼儿,分析与回应幼儿的疑问与需求,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引导、支持、启发幼儿进行有意义的探索活动,教师要成为幼儿的合作伙伴,这就形成了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     2. 主题构建的互动     在年级组共同研讨基础上,促进教师根据班级实际、遵循幼儿经验的平衡性,选择性地组合和运用教材,自主地调整课程内容,构建出不同的主题。班级主题的构建要充分体现个性化。     3. 教育策略的互动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开始关注和重视孩子经验的自主积累,注重自主建构课程,在孩子们的生成课程中,在多变的活动过程中作出决策,对教材进行梳理、调整、补充、完善的基础上,制定活动方案,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新方法,使教学手段从单一转向多元。     4. 资源利用的共享     教师能自觉地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充分挖掘社区、家庭、家长以及媒体等多种课程资源,综合多种教育因素,灵活地创造性地加以选择,作为班级课程的基本资源。     5 .家长参与的互动     教师在班级课程实施中,及时向家长传达班级课程的各类信息,帮助家长树立课改新理念,多途径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家长自主地融入到班级课程的建设中。     6 .课程活动后的反思     教师在课程活动后,要及时反思,敢于对孩子有价值的即时热点、学习进行有策略性回应,在活动后能做到与自己对话,进行自我质疑,进行自我解惑,在不断地梳理自我教育行为和反思的过程中,调整课程,提升自己教育行为的质量。       三、我园“课程三级管理”的效果与反思     我园构建的“课程三级管理”,在园级层面协调了课程实施中人、物与课程的关系,加强了管理层对课程实施的宏观把握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园课程管理的水平,奠定了“二期课改”在我园扎实开展的良好基础;年级组层面最大限度地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提供了条件和保障,激发了教师参与课程管理、开发课程的热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班级层面的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充分开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创设有利于面向每个幼儿和谐发展的学习生活情景,大大增强了课程对幼儿个体经验的适应性,使每个孩子获得有差异的发展。     探索有特色、有实效的课程管理是一项长期又艰苦的工作,在 “课程三级管理”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感到在课程管理的评价方面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还需做大量细致的研究与探讨,如评价的方法如何趋向多元,如何从重视评价结果转向评价过程等。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大班打击乐:抬花轿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