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园的幼儿表演活动
表演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表达方式。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幼儿在表演时需要运用多种感官,调动多种经验。表演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动作表现能力、交往能力、审美和创造能力以及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我园将表演活动纳入园本课程之中。从表演内容的建构、表演空间的创设、表演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在我园的表演活动中,表演内容来自三个方面:课程中的文学作品和科学事实,幼儿在家观看的电视节目或者阅读的图书,日常生活事件。具体表演内容既可由教师预先设定,也可根据幼儿的兴趣或需要生成。
1.在特定的领域或主题中安排表演活动
教师预设的表演活动可以涉及课程的各个领域。围绕某一主题的系列表演活动一学期可开展一至两次,每次视幼儿的兴趣用一到两周的时间来完成。例如,教师认为中班语言教学活动“七只瞎老鼠”十分有趣,适合表演,于是将此内容列入教学计划。教师不仅对如何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设计台词、形成剧本、制作道具、分配角色、制作海报、完整表演等作了预设,而且预先对活动中幼儿的参与程度、教师的介入时机、可能发生的矛盾及其发展、各种问题的产生与解决方法作了思考。这样的表演活动随着教学的进程和幼儿的需要,分别落实在一日活动中的来园、自主游戏、小组活动及集体活动中。
每周两到三次集体小型表演活动主要源于五大领域中的教学内容。例如。小班的语言活动“午饭”、社会活动“我会轻轻”、音乐活动“两只小鸟”都具有表演的价值,教师就将这些教学内容预设成表演活动,安排到周计划中,除了让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获得领域知识、掌握相应技能外,还通过表演活动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增强艺术表现能力。
2.根据幼儿兴趣和需要生成表演活动
除预设的表演活动外。我们也很关注来自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即兴表演活动。此类表演活动建立在幼儿意愿的基础上,因此更能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令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下大雨时的各种声音、人物的姿态、植物的姿态以及动物的活动都能引发幼儿观察的兴趣,教师便抓住契机加以引导。形成了“雨中即景”等表演活动。又如,幼儿在家中观看动画片后,经常在幼儿园模仿动画人物的对话、表情、动作等。教师便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即兴表演。
课程中部分内容的表演价值较高,幼儿对此又比较感兴趣,教师便可与幼儿一起将此内容拓展成表演活动。例如,语言活动“像狼一样嚎叫”、科学活动“食物的旅行”等,很容易引发幼儿的表演兴趣,教师要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适当调整课程计划,给生成的表演活动提供时间和材料上的保障。
创设适宜的表演空间是顺利进行表演活动的必要条件。我园以方便实用、利于激发不同年龄幼儿的表演兴趣以及满足各类表演活动的需要为原则,创设了表演区、表演场和表演室。
1.表演区
我园每班都开设表演区,以便满足幼儿日常表演活动的需要。教师根据本班的区域设置情况,选择相对宽敞、独立、离学习区域较远的地方设立表演区。表演区的材料根据幼儿表演需要投放,分别放入通用资源库、创意材料库和工具箱。通用资源库里的材料主要有四类:一是视听材料,如音响、话筒、乐器、音带、录音机等;二是简单的背景图,如春、夏、秋、冬的背景图等;三是各种角色装饰物品,如头饰、手环、花环、领带、眼镜等;四是简单的服装,如民族服装、幼儿制作的环保时装等。创意材料库里一般有各种布、塑料纸等半成品,供幼儿随时创作自己需要的表演道具。工具箱里有双面胶、剪刀、透明胶等,供幼儿制作时使用。
我园在创设表演区时比较注意体现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比如,小班幼儿还处在平行游戏阶段,教师便提供了较多同类材料;中班幼儿想象力逐渐丰富起来,并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教师便适当增加了容易操作成型的半成品材料;大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教师便相应增加了多种类型的半成品材料及废旧物品,让幼儿根据需要进行创意制作。
2.表演场
表演区的空间较小,无法满足幼儿多种内容、形式的表演活动的需要。相对而言,表演场无论在面积上还是在材料投放上都更具规模。我园在进行整体环境设计时为每个年龄段幼儿配备了一个表演场。表演场一般设置在较为宽敞的楼梯拐角区域中,相对独立,设有道具区、化妆区、乐队区、舞台区、制作区、海报宣传区。同年龄段的班级轮流或按需使用表演场。当一个班级的表演活动相对成熟时,他们会邀请同年龄段其他班级的幼儿前来观看,促进了班级表演活动的展示交流。
3.表演室
我园利用多功能室为幼儿设置了两个表演室,并用可活动的屏风将每个表演室隔成两三个相对独立的小房间,分别布置成童话专场、生活表演专场、动画专场等,这样在一个表演室里可以根据需要同时开展两三个表演活动。表演室主要用于集体的、较为大型的表演活动,各班可以轮流或按需使用。表演室中配有化妆间、道具屋、乐队区、大舞台、观众席,除了提供可活动的立体道具(如大树、小桥、花草、蘑菇等),还设置了活动大布景。比如,在童话专场中,我们同时提供五种布景:晴天、星空、雨景、童话城堡、森林,幼儿只要轻轻一拉就可以更换画面。另外,每个表演室都配有电子白板等现代化设备,可供幼儿进行更加丰富多样的表演活动。
幼儿的表演活动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创造性等,这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支持策略,引领幼儿开展表演活动,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1.尊重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创编表演活动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表演活动内容的确定应以幼儿的兴趣为主要导向。在确定表演活动内容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并加以拓展,引导幼儿协商形成表演方案。例如,电视广告的语言简单生动,演员的动作夸张易于模仿,很受幼儿欢迎,他们常常会模仿其中的一些片断。大班幼儿有一段时间十分喜欢表演“蓝天六必治”的广告,这时,教师便适时介入,组织幼儿讨论,将简单的广告模仿游戏变成内容丰富的广告剧表演活动,如旺仔牛奶、娃哈哈、香飘飘奶茶、百事可乐等。更重要的是,在模仿表演的基础上,幼儿开始关注身边的事物,并据此创编表演活动内容。他们发现游戏区“欢乐小吃店”生意清淡,决定为它做广告。在教师的组织下,经过集体讨论,幼儿自己创编了广告词(姐姐来、妹妹来、哥哥来、弟弟来;高高兴兴一起来,欢欢乐乐吃小吃),并且自己进行表演动作的设计、道具的准备、角色的选择等。在讨论中,教师采用开放式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创编,并适时地记录,使幼儿逐步了解内容、情节、角色对话等,这样广告表演的框架就清晰起来了。又如,在根据绘本《妈妈,我要去旅行》讨论表演剧本时,小班幼儿认为让故事中的孩子回到妈妈身边的结尾不是他们所期望的,于是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改编,把结尾变成了孩子和妈妈一起去旅行。只有建立在幼儿兴趣之上的表演内容才是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才是真正对幼儿有价值的表演。
2.根据幼儿的特点。引导幼儿选择表演任务
在讨论好表演内容、角色、道具等后,教师一般通过自我推荐、集体投票、才艺展示等形式,让幼儿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并且力所能及的任务。在分配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能力差异。例如,有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几乎能将动画片、故事中的对话全部背出来,这样的幼儿可以担任台词较多的角色;有些角色需要丰富的肢体语言,可以让动作能力较强的幼儿担任;有的幼儿交往能力较强,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承担宣传任务,到各个班级甚至居民小区邀请他人来观看表演;有的幼儿美术能力较强,可以承担制作道具的任务,等等。总之,教师要在幼儿自愿选择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调节,使每个幼儿都能发挥优势,获得成功的体验。
表演活动涉及的领域广泛,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教师要灵活调整任务的分配,建议幼儿去完成一些对自己有挑战性的任务。以提高能力。例如,有的幼儿胆怯,教师要鼓励他们扮演某个角色,从幕后走到台前;有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教师要鼓励他们扮演有台词的角色,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的幼儿不善于交往,教师要鼓励他们进入海报宣传小组,提高交往能力,等等。
3.适时引导,帮助幼儿提高表现的能力
在表演活动中,幼儿表现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细心观察、耐心引导的。教师必须按照表演活动发展的一般规律(从一般性表现发展到生动性表现),给幼儿自主游戏、协商磨合的时间和空间,允许幼儿探索、讨论,尊重他们的理解与表现,不进行过多的约束与干预,否则会使幼儿的表演失去趣味性。因此,教师一定要耐心等待幼儿的表演从一般走向生动,从粗糙走向精致。
在表演过程中,教师是观察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教师要抓住契机适宜引导,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在活动中,教师需要做到两个“不”:一是不以表演得像与不像作为评价幼儿的标准,而是将“让每个幼儿在表演中获得成长”作为表演活动的最终目标,让每个幼儿体验表演的快乐,享受表演的成功;二是不要关注表演的结果,而要关注幼儿的表演过程,重引导,不代替,重扶持,不指挥,让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自然而然获得感悟,切切实实得到提高。例如,在表演“七只瞎老鼠”时,幼儿刚开始对“瞎”的概念是模糊的,于是,教师创设情境,首先让幼儿做蒙眼游戏,体验“瞎”的感觉,在此基础上要求幼儿通过摸索来猜测物品名称,使幼儿对“摸索”这个动作有了感性认识,从而丰富了有关“瞎老鼠”的表演内容和形式,大大提高了表演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手工材料
关键词:表演
- 表演游戏与主题活动的整合 2013/02/26
- 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 培养小班幼儿在表演唱中的表演能力 2013/02/02
- 幼儿园表演游戏特点与指导策略 2012/12/21
- 浅谈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 2012/12/11
- 愉快而有意义的表演游戏之旅 2012/10/27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