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贯彻《纲要》精神,构建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几年来,我们反复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 纲要 ( 试行 ) 》精神,结合北京市“九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幼儿园课程方案实验研究”成果,构建了“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具体落实《纲要》中强调的“尊重”、“适合”、“快乐”、“发展”等重要理念。与此同时,我们提出课程的实施者——教师也应该是快乐与发展的:以快乐的心情、胜任的感觉去工作,在工作中使自身获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试图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一、课程机制

机制一词是指系统内部各个部分的性质和关系。课程机制是指课程各要素的性质、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等。“快乐与发展”强调课程要素应具有以下性质和关系。

确定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教师对幼儿发展的期待,它必须在教师充分了解幼儿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因此教师应按照以下 4 个步骤制定教育目标:观察本班幼儿的表现;概括出本班幼儿发展水平;对照《北京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试行 )> 实施细则》 ( 以下简称《细则》 ) ,找出幼儿发展现状与《细则》之间的差距;针对发展差距确定本班的教育目标。一段时间内的教育目标应涉及各个领域,不可偏废。确定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载体。教育目标明确后,教育内容的产生有两种方式: (1) 教师根据教育目标,结合本班幼儿的兴趣、生活经验,生成教育内容。生成的内容可以是主题活动式的,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其中,主题活动应在幼儿有感知、体验的基础上生成与扩展,内容应是综合性的,各主题之间的转换应尽量自然、衔接。 (2) 教师依据教育目标,结合本班幼儿的兴趣、生活经验,提供预成的教育活动。

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既可以是先有教育目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使教育目标需求化;也可以先有幼儿的活动,教师在参与幼儿活动的同时不断地向幼儿提出问题,把教育目标巧妙地渗透在问题中,利用问题引导幼儿发展。教师在把握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时,要做到“紧目标、松内容”,即对教育目标要抓得紧,目标意识要强,但是由于一个目标可以通过若干内容完成,而幼儿的行为又是比较情绪化的,因此教育内容应做到有弹性,寻找那些幼儿感兴趣的、容易引起他们共鸣的内容。

创设教育环境环境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外部条件,它既有可能引发、维持幼儿的积极活动,也有可能抑制、限制幼儿的活动。因此,为保证幼儿能够在快乐中主动、充分地发展,我们对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提出以下要求: (1) 精神氛围方面,每名教师、保育员都要放下教师、成人的架子,俯下身去了解幼儿,在班级中形成理解、接纳、关爱的氛围,不拿幼儿的年龄特点当缺点,与幼儿建立亲密、和谐的师幼关系。 (2) 物质环境方面,班级中的环境应体现教育目标,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应答性。环境创设不只是教师的任务,而应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的活动,是幼儿获得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班级中环境的呈现形式可以是目标化的墙饰、活动区及其相关材料,也可以是主题化的墙饰、活动区及其相关材料,还可以是两者的混合物。 (3) 常规制度方面,根据未来生活的真实需要和有利于幼儿主动活动的要求制定班级中的各项常规制度。 (4) 行为活动方面,教师行为是幼儿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要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行为对幼儿进行暗示和引导。教师还应为幼儿提供适宜他们感受的音乐环境、文学环境,引导他们感受、理解和表达。

选择教育途径目标化的环境以及幼儿在这个环境中所进行的自主活动和教师组织的各种活动是完成教育目标的途径。活动有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活动区活动、与墙饰互动的活动、唱歌活动、故事活动、户外活动、其他活动等。综合主题探索活动是整合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重要形式,它与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分领域活动同时存在。

实施教育过程教育过程应体现生活化、游戏化、自然化的特点,和幼儿的生活过程、游戏过程融为一体,在自然化的过程中实施教育。这个过程是幼儿积极地提出问题和经过探索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和“学”、“学”和“习”不断交替和融合的过程。选择组织形式幼儿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个别幼儿活动、小组活动、全班集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各种组织形式之间可以灵活转换。个别幼儿独自的学习活动是很有价值的活动。只要幼儿在进行有效地学习 ( 经常表现为专注地玩 ) ,教师不应任意打断。

小组活动是幼儿重要的学习组织形式。小组一般是在幼儿共同的兴趣或能力的基础上自然形成。全班集体教育活动要根据教育目标、幼儿兴趣、发展需要确定。活动的气氛活动时班级气氛应是幼儿自主、专注、自然的,允许幼儿因活动需要而走动,拿取物品,进行交谈、讨论等。教师组织的活动在保证幼儿有充分的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跟随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时间安排每天的部分时间用于幼儿的自主性活动。除此之外,每天有讲 ( 读 ) 故事、唱歌活动、集体游戏、户外活动、互相交流、回忆讨论、收拾整理的时间。

评价教育工作评价是教师对自己或他人的教育工作进行反馈,并以此改进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应与教师日常工作相结合。

二、三个年龄班的主要活动方式

儿童心理研究和儿童发展的实际告诉我们,无论是教育还是保育,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需要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基于这样的理念,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及其需要是本课程的核心。本课程认为:从每个年龄段孩子的总体发展水平出发,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实际身心发展水平,是我们实施保教工作的前提。

我们必需理解儿童在什么情况下是快乐的。首先,关注和理解他们在不同年龄状态下的情感需要;其次,尊重他们的实际年龄表现,给他们自主的空间;第三,提供适宜他们实际年龄需要的活动方式;第四,做他们实际年龄水平下通过自己努力能够做的事情。所以,为了满足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孩子的实际身心发展水平,我们提出了不同年龄班的主要活动方式及课程。

小班——游戏化的一日生活:小班孩子大都处于从家庭转向社会的特殊时期,明显需要情感呵护,对成人比较依恋;小班孩子还特别喜欢模仿,拟人化心理特征明显。所以,需要教师经常与他们一起游戏,并以拟人化的活动形式理解和参与活动,满足孩子爱模仿的心理需求。根据实际活动需要确定教育形式 ( 如集体活动中的讲故事 ) ,开展“游戏化一日生活”,更适合他们。

中班——目标化的活动区活动:中班孩子们具有活泼好动,对规则感兴趣,活动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爱玩、会玩等特征。而活动区的设置既能满足活泼好动、积极主动的特征,又能帮助他们在区域活动中体验规则,满足个性化的发展与自主性游戏,满足她们爱玩、会玩的心理需求。因此,活动区不再是一个辅助的教育手段,而是成为实现中班孩子教育发展目标的良好途径。结合实际活动需要确定教育形式 ( 集体活动 ) ,以符合中班阶段孩子身心发展需求的“目标化的活动区活动”开展保教工作、实现教育目标,更适合大班——活动化的共同学习:大班孩子自控能力、合作能力增强,认知积极性和能力增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开始发展;同时,即将步入小学生活也需要他们开始适应集体教育形式。因此,与他人一起共同学习是他们能够也是需要的。又由于他们还处于幼儿期,游戏仍然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形式,所以这时的集体活动或共同学习,还应该是游戏化的、活动化的。根据实际活动需要确定教育形式 ( 区域活动、个别活动 ) ,以符合大班阶段孩子身心发展需求的“活动化的共同学习”开展保教工作、实现教育目标,更适合他们。

三、本课程需要的园内支持系统

幼儿园课程改革是一个涉及到园内方方面面工作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幼儿园的教学管理,它和课程实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想实施新的课程必须有相应的管理改变做保障,否则课程改革很难实现。

1 、调整教师备课制度,形成教育的整体。

班级中的几位教师备课时加强沟通与讨论,在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等环节上达成共识,形成整体性的教育与连续性的教育。

2 .调整对教师的计划检查制度,给教师工作更大自主空间。

业务园长对教师教学计划的检查由单一的施教前查计划,调整到施教前查计划、施教中查过程、施教后查反馈的“三结合”检查制度。检查的内容由仅检查教学计划到除检查教学计划以外,还要检查物质环境是否物化教育目标、幼儿的反映怎样等。

3 .调整教师倒班制度和保育员工作职责,增加教师与幼儿互动时间。

日托园教师由半天进班,半天备课,调整为上班时大部分时间在班上。保育员给教师配班时的工作内容由维持秩序、分发材料、收拾打扫,调整为和幼儿一起游戏、个别辅导,配合教师完成教育目标。

4 .调整幼儿部分作息制度,保证幼儿充分的活动时间。

幼儿上午、下午的活动时间内减少“齐步走”式的生活环节,打通小的时间段,变成大的时间段,给幼儿更充分的游戏、活动时间,使幼儿的活动更加有效。

总之,《纲要》反映的是世界幼儿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在看到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的同时也在思索:“教师在每天的工作中应该怎么做才能缩小这些差距 ? ”我们在 和 老师一起不懈地努力。

_uacct = UA-670247-6; urchinTracker();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盥洗室布置4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