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初步探索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有0人参与
一、追求生动有趣、富有变化的墙面布置
走进活动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活动室墙面,墙面的布置如何直接反映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技巧,也直接影响其教育功效。因此,我们改变以往墙面布置中存在的较多的重教师布置,轻幼儿参与,重美观精致,轻实际功效以及长时期内很少更换等现象,转变观念,以目标为中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师生合作共同布置,并根据主题、活动内容以及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有目的的将墙面溶入教育教学之中,作为教育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真正的让墙面说话。随着主题活动的变化及活动的生成,变“静态不变”环境为“动态发展”环境。如大班以“秋季”为题的墙面布置中,我们将秋游,到植物园、校园采集的落叶、果子,到郊区观看农民伯伯收割晚稻、拾稻穗的活动照片以及拾来的稻穗、制作的树叶拼贴、树叶标本、果子动物、果子装饰盘、水果娃娃、水果拼盘以及绘制的“我心中的秋天”画,孩子提出的对“秋天”的各种问题小纸片,一一展示在墙面上、走廊上、窗台上以及区角活动的展示台上,让孩子们充分地感受秋天的美好、丰厚,体验成功,享受成功的快乐。为了进一步让孩子们探索了解秋天与动植物及人们之间的关系,教师有意识地布置了天空、陆地、地下不同的环境。这个环境既是教具,又是一个“大操作台”,孩子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自由地在其中大胆探索交流和表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始终是积极主动的,自主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发挥。同时,家长也从这样的环境中了解到幼儿园活动开展情况、进度等,并自愿加入到 环境创设 的队伍中来,形成了师、幼、家长共同创设环境的合力,有效促进孩子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在墙面布置中,充分利用室内外墙面的现有空间,整体布局。 二、构建丰富、开放的区域活动环境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是为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探索,操作摆弄的自主活动开启的另一扇门。我们作了以下几方面的进一步探索。 首先。在区域设置上。我们将室内环境 ( 墙面、区域、集体教学区 ) 作整体布局。然后确定区域的位置,并根据各活动区域的内容和性质,分成动、静两个大区。安静的区域:如语言区、数学区、探索区、图书角等设置在离教室门及卫生间相对较远的地方,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操作性活动的区域如:美工区、生活区、建构区等设在离卫生间较近的地方,提供方便。如此的动静分割,目的在于减少不同活动在幼儿之间的影响,使他们尽可能专心做事。区域的内容要丰富,可按功能分,也可以按内容分,容量大于幼儿人数,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供幼儿自主选择。 其次,充分利用原有家具、设施功能,并根据孩子的身高比例新添了高柜。高柜即能陈列玩具、放置幼儿自己的学习用品,又能和钢琴、图书架作为区域之间的隔墙使用,挡住孩子们活动时的视线,减少注意力的分散。原来的矮柜成为区角的门面墙,使每个区域有一种“家”的感觉,温馨、安全、自由,同时又作为操作台使用。精心设计制作的小分桌,即是餐桌,又是画台,更是和区域结合起来,成为区域里必不可少的操作台,改变以往桌不离椅放中央的传统习惯,使原本不大的教室变得相对宽畅,方便了集体教学活动,又提高了安全性。一物多用的地台,再次挖掘潜力,将它变成了一分为二或一分为三的固定区域场所,减少干扰,又方便了材料的摆放。同时又不失为午睡之用。孩子们睡在分隔成区域的地台上,像睡在一个小小房间里,减少了集体睡在一起所带来的影响以及交叉感染的机会。总之,充分利用各种家具设施,使各活动区域相对独立而又开放,既保持畅通、方便义不干扰。在各区域的入口处还设置了各种标记,如脚印、挂牌、插牌等,便于孩子自我管理,发挥环境的“暗示”作用,而且也能让幼儿自觉地参与到环境管理中来。 再次。注意材料的投放,材料玩具是幼儿活动和操作的物质对象,幼儿是否对活动感兴趣。是否能顺利开展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材料的提供。因此。我们在提供材料上注意: (1) 材料即要丰富。又要有层次性。如:美工区练习剪的技能,提供了厚薄不同 ( 报纸、绉纸、硬纸、树叶 ) 、大小不同、长短不同的纸,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 (2) 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提供相应的成品、半成品、原材料。托班、小班成品多一些,中、大班半成品、原材料多一些。 (3) 提倡废物利用,一物多用。设计“废品收购站”、“纸箱娃娃最爱吃什么 ? ”等。鼓励幼儿和家长参与收集废物。 (4) 定期更换材料并考虑其新颖、有趣,吸引幼儿,因为幼儿是天生探索者,有自我发展的潜力。单调、枯燥、一成不变的材料会使幼儿失去兴趣。新的事物的不断出现,会激起幼儿不断探索的欲望,认识也随之不断地发展提高。 (5) 材料按类别摆放,并且有相应的固定位置,便于幼儿自主选择、取放。便于管理。 三、注重和谐宽松的心理环境创设 环境不仅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充满关爱、尊重和支持的心理环境,能使幼儿获得充分的安全感,被尊重感和受接纳感,有利于情感、态度、行为和个性等得到充分发展。 1 、优美整洁、开放的物质环境是良好心理环境创设的基础。优美整洁、充满情趣、富有生机的校舍环境及愉快温馨、自由开放的活动区域,使孩子们感到入园如到家。自由、自在、自信。 2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心理环境创设的保证。因此,在创设良好心理环境中,我们十分注意建立平等宽松的师生关系。在原有基础上,从观念到行为,努力使自己“蹲下来,以关怀、接纳,尊重、信任等态度与幼儿平等交往。根据不同孩子年龄段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如对托班的孩子,除耐心细致以外,模仿家人称呼孩子的小名,经常与孩子进行个别的情感交流,对孩子的不同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予以暂时保留,引导孩子逐渐改变。对孩子离开家长而引起的哭闹以充分理解,并通过各种活动和方法转移注意力。对孩子大小便的解出,首先给予安慰以消除孩子紧张害怕的心理,然后再是细致地、自然地做好擦洗换衣工作。另外对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发现给予鼓励和表扬,对问题、困难、需要及时给予帮助指导,还经常采用非语言行为,如微笑、点头、抚摸、拥抱、亲拍,使眼神等传递赞美、接纳、安慰等信息,使孩子感到亲切、愉快安全,逐渐摆脱对家人的依恋,适应集体生活,喜欢老师和小朋友,喜欢幼儿园。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 3 、幼儿同伴及其交往是儿童重要的学习资源和重要环境。儿童在同伴群体中互相观察、教导、模仿、讨论、协商、合作,学习和锻炼着各种社交技能、社会行为,发展适宜的情感、态度、自制力多样的问题解决能力。冈此,我们十分注意促进孩子之间积极的互动和交往,有意识地设计了利于孩子交往、合作、协商等活动。如“大带小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大孩子的责任、主动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的良好品质,而且也能使小班孩子感受到关爱,增强自信,乐意交往并提高与他人交往的技能、行为,提升经验。在大班毕业系列活动中,有一个“给弟弟妹妹留下点什么”的活动,大班孩子会主动将心爱的玩具、图书或自制玩具、绘画作品等送给弟弟妹妹,并嘱咐他们好好保管。还特意准备了童话剧,表演给弟弟妹妹看,使弟弟妹妹得到了艺术享受,自己又得到锻炼,体验成功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在平时,积极地引导孩子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对于交往能力较弱的孩子给予支持和鼓励,增强交往的自信,提高交往技能。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开展双休日郊外“亲子活动”,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孩子们自由、欢快,充分的与自然、同伴及成人发生互动,促进了情感交流,增进了友谊,提高了自我认识。因此,促进同伴间的积极交往,在儿童中建立一种积极、良好的互动关系,有利于形成学习和发展的良好心理氛围。良好的心理环境创设还应与家庭、社会保持一致的态度与方法,保证孩子行为的统一与人格的完整性。 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孩子可持续发展地前提和保证。我们愿和同行一起.为孩子的明天创设一个更为理想的环境努力、奋进 !编辑:grace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幼儿
- 幼儿园里真好玩 2024/09/29
- 幼儿园科学活动《趣玩扑克牌》教案 2021/01/28
- 幼儿教育中儿童民间游戏的价值 2020/07/01
- 幼儿园开展暑假假期安全教育活动 2020/07/01
- 幼儿园卫生保健检查小报道 2020/07/01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