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教师反思笔记——告状的年代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幼儿教师反思笔记 ——告状的年代

抢玩具事件

骁骁今天在小区里玩,看到三楼小朋友在玩小火车,他跑过去一起玩,可是那个小朋友还没玩好,不让骁骁碰。骁骁玩不到就直接上去抢,结果那个小朋友就哭了,边哭边跟身旁的妈妈说:“妈妈,他抢我的火车。”

骂人事件

午饭时间到了,小朋友排队洗手,走在后面的大灰不小心踩到前面的桃子,桃子说:“你把我的新鞋踩脏了。”大灰说:“我又不是故意的。”然后两个人就吵了起来。桃子跑到老师那里告状。

打架事件

周末带沫沫去公园玩,他个子比较小,在排队玩秋千的时候被其他的小朋友推了一下,不晓得发生了什么事情,小朋友动手打了沫沫。沫沫不敢吱声,也不敢反抗,哭着朝妈妈跑过去了。

冲突,因为意见不合而吵架、打架的情形不只发生在成人世界,年幼的孩子一样会为了一件玩具、一点小事而跟同伴发生争执。因为学龄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还处于“自我中心”阶段,这时孩子只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也不能认同和接纳他人的意见。这样,在孩子相互交往过程中,难免出现误解,产生矛盾,发生争吵甚至打斗。其实,冲突这一外在行为恰恰是孩子内在心理活动的表现,是他们的性格特征和大脑判断、选择、决策能力的反映,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孩子人性的本质力量的某些 方面。幼儿之间的争吵和纠纷,是幼儿人际交往中产生矛盾的表现。也正是在这种争吵甚至打闹中,幼儿学会了观察和分析,有了学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并在观察学习过程中掌握与同伴相处的技巧。如果孩子之间始终和平相处,没有矛盾冲突,反而缺少了这种机会。所以,成人常常发现,有些幼儿一分钟前是“敌人”,一分钟后又成了游戏伙伴。孩子一般不会像成人那样因利益冲突而长久记恨对方。在玩耍中,孩子的最大利益追求是玩得开心、尽兴和获得成功。为了这种利益,孩子可以马上发生冲突,也可以马上和好。

那么面对孩子之间的冲突,面对哭着跑来告状的孩子,父母有什么意见呢 ?

明明妈:

当孩子间发生冲突时,我尽量不掺和。因为往往两个家长在为孩子的暂时冲突吵得不可开交时,孩子们已经跟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又和好如初了。没有大人的介入,事情往往更简单。

小潼妈:

我儿子比较软弱,通常与别的孩子发生争执后,他都会回家向我哭诉。我现在在考虑教他怎么还手,学会保护自己。

影子妈:

孩子的事情最好让孩子去解决。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如果孩子不能独立解决孩子间的冲突问题,那又如何去适应复杂的社会 ?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他学习的过程,家长一‘味地关心和干预,就会使孩子形成对大人的依赖,认为家长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可以安排好一切事情,孩子就会躺在大人的身上“成长”。

为什么孩子会吵架 ?

孩子在三岁左右逐渐具有口头表达能力,也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但因其社会性尚弱,不了解他人和自己有不一样的需要和感觉,不懂得体谅别人,通常只会考虑“我”,将“我”放在第一位,并要求立即实现,不愿等待。若双方都从自己本位出发,不肯退让或商量,在不能如愿的情况下就会发生争吵甚至打架。通常来说,有以下一些因素会导致冲突发生:

1 、玩具等物品的争夺。

2 、较狭小的游戏空间,使孩子在游戏时施展不开,会占用他人的空间,引起争执。

3 、疲惫或身体不适的状况会使孩子情绪不稳定,一不如意就比较容易激动。

4 、在有意或无意的情况下,孩子的身体被推了一下、撞了一下,或者所搭建的积木被踢倒和破坏,引起风波。

5 、大人的处理不公,常会不问谁对谁错,就强调大的应该让小的,使较大的孩子对家长的不公平处理不满,再度起纷争。

吵架是不是不好,应该立即禁止吗 ? 孩子会因此变得粗暴,甚至具有攻击性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确会给孩子传递友爱、和平的观念。但是在孩子的世界里,不管是手足还是同伴,都很容易发生冲突。但是我们也容易看到,明明十分钟前还哭着说:“我不要跟他玩了。”转眼跟同伴又说又笑,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对孩子来说,只要心中不满得以发泄即可,注意力很容易被转移,所以才会翻脸比翻书快,会哭着抱怨,一会又笑脸相迎。这也是他们开始了解他人和自己是不同的个体,各有独立的主张和感受。这样也可以利用冲突的机会,表达各自的意见,学习调整人我之间立场上的差异,并逐渐懂得和遵守社会规范。当他们成功地解决了冲突,他们也学会了掌控环境。

怎样对待孩子之间的中突

首先,明确应该在什么时候不插手。——般的打打闹闹、推推搡操不会引起伤害,也不需要大人的干涉。不必要的插手只会剥夺孩子获取宝贵社交经验的机会。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孩子打架,家长应是旁观者而并非仲裁者。在这种无害的推搡中,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人际关系是怎么回事、怎样才能和平相处、出现问题时都会发生什么情况。如果孩子之间有矛盾,你可以给他们示范如何协商和谦让。比如,如果两个人争夺一个洋娃娃,你可以再拿一个来,让两个人都高兴。如果两个人争夺唯一的玩具,你可以建议“轮流玩”。要是孩子们拒绝退让,你可以施加规则:“要是你们不轮流玩,我就把这个玩具拿走。”然后再建议另外一种在成年人监视下的有趣活动。孩子在交往中打架,是他们在群体交往中协调、解决矛盾的一种手段,孩子们就是通过这种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学会怎样坚持独立的见解,学会怎样竞争又怎样协调,学会适度地表现自己,培养忍耐能力,不断增长与其他孩子交往的知识。因此,如果孩子的打架行为发生在正常交往中而且并不十分厉害,家长就不应过多十涉,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好了。这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协调性和社会交往能力。

其次,明确应该在什么时候介入。如果矛盾升级到暴力 ( 打、咬、掐等等 ) ,明显有人会受到伤害,家长应该立刻介入并制止。不要马上呵斥进攻者,而是先救出并日安慰受伤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是攻击者,先把被攻击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走,而后把你的孩子带到一边。平静地、毫无怒气地、简单地解释他的行为是不被接受的,“你踢了东东,他疼了。”你可以警告他再次攻击他人的后果:“要是你再这样,我们就回家了。”发出这样的警告后,一定要说话算数。

最后,不要偏袒任何一方。有些家长会在冲突中偏袒自己的孩子,有些则为对方小朋友说话,还有一些家长要追究到底足谁先动的手。虽然可能出于好心,这些举动却不恰当。袒护任何—方都是不公平的,也没有必要追究谁先动的手。介入孩子矛盾中时,家长应该是和解使者,而不是法官或者陪审团。谁先动的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制止这场冲突。

有些想法是误区

不还手就是“窝囊”

—般来说,两个孩子发生争吵、纠纷,必然有一方吃亏。孩子吃了亏,有的家长怒火中烧,“御驾亲征”,拉着孩子去“算账”,甚至教育孩子“打要还手,骂要还口”。绝大多数孩子都有过“被欺负”的经历,既然大家都吃过亏,为什么有的孩子后来变得大大方方、处变刁;惊,而有的孩子后来却变得胆小退缩,甚至有点“窝囊”呢 ? 这就看家长采取什么样的教养方式了,孩子会跟随你的教养方式逐渐定型自己的为人处事风格。最忌讳家长劈头盖脸地训斥、抱怨和辱骂,这会真正导致孩子“窝囊”。家长有时直截了当地发出这些责备,有时通过言谈举止对孩子传达了这样的态度,因此,孩子往往很自卑。为了维护尊严,他们宁肯独自忍受身心所受的伤害。这种“受害者受责备”现象将导致孩子受了委屈憋在肚子里不敢向大人倾诉,然后以消极的情绪和沉闷的心理为代价,人人还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反而从其他方面指责孩子。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形成封闭、内缩、胆怯的消极性格。

大孩子要让小孩子

什么都要有原则,而不是一味地让大孩子作让步。随着孩子心智的发展,社会交往的增强,孩子的思维中逐渐有了他人的概念。但是要孩子学会从对方的角度思考是一件挺难的事情,需要让孩子们能够明白其他小朋友像他一样也非常渴望玩这个玩具。三四岁的孩子已经有这种认知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就会变得越来越大方了。这是因为他们与人分享的时候看到其他小朋友很高兴,他们心里也就会感觉很良好,而且他们也会意识到如果他把自己的玩具与朋友分享,他就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玩具交换,双方满意。

打人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事实上,打架在儿童心理发展上,具有相当大的意义。当孩子在使用头脑找寻妥协点的同时,他们的协调性和社会性就慢慢地在孕育了。打架是孩子交流的一种方式,当然,孩子出现冲突后,家长的处理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环节。受到伤害的一方家 K 如果过于容忍,可能会造成孩子对家长的不满,也可能会让孩子养成逆来顺受的习惯;而如果家长过于强硬,对孩子形成“宽容”的性格也不利。教给孩子正确的自卫行为和自我保护意识是十分必要的。但在教育的过程中,知道孩子所处的心理年龄阶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学会交往。

_uacct = UA-670247-6; urchinTracker();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小班语言课件PPT:小蛋壳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