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间断性混龄: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学前教育组织形式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幼儿园都采用同龄编班的教育组织形式, 严格依据年龄(一般是1岁以内的年龄差)把幼儿划分成小班、中班和大班。这种同龄编班的形式便于实施集体教学, 与我国长期以来大一统的学校课程体系一致。然而同龄编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 因较少考虑儿童的个别差异而导致“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又如, 我国绝大多数幼儿因缺乏兄弟姐妹而导致异龄交往不足或缺失, 而同龄编班不能弥补这种不足或缺失。       人类学家梅尔文·科恩特指出, 幼儿有一种天生的与非同龄人交往的倾向。而我们的教育实践却往往由于过分强调年龄差别而使幼儿的这种先天倾向受到抑制,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儿童与异龄同伴交往的机会, 这是有悖于儿童的天性的。       应该说, 同龄交往和异龄交往对儿童的成长都是不可或缺的。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 因而没有相互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的经历, 这不利于发展儿童的集体意识, 而会导致儿童个人主义的蔓延。”我们应该鼓励不同年龄的幼儿进行交往, 并让他们从中受益。作为同龄教育的一种有益补充,混龄教育可以为幼儿提供与异龄同伴交往的机会。同时, 在幼儿园实际的教育组织中, 同龄交往和异龄交往也应该是共生共存的, 两者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年龄混合的情况下, 与自己年长或年幼者的友谊并不会取代同龄人间的友谊, 反而是以一种有益的方式补充同龄人间的交往。”因此, 当我国独生子女社会化问题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时, 部分幼儿园开始了各种形式的混龄教育的尝试, 如“部分混龄”和“完全混龄”,“间断性混龄”和“连续性混龄”等。       “间断性混龄”是混龄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 它和“连续性混龄”相对, 是按照混龄教育组织的时间维度来划分的。目前, 我国很多尝试混龄教育的幼儿园大多采用分时间段混龄, 即每天有一个固定的时间段或每周有一至两个固定的时间段, 让不同年龄(一般相差12个月以上)的儿童在一起活动。活动内容因时间长短而不同: 时间短的可能只进行部分混龄教育活动( 如游戏), 而时间长的则在生活、游戏、运动和学习等领域全部实行混龄教育活动。当然也有少数幼儿园在尝试“连续性混龄”, 即每天都进行混龄教育活动。“间断性混龄”与“连续性混龄”的主要区别在于, 从时间上, 前者是非连续的、间隔的, 后者是连续的、每日的。实践表明, 两种不同的混龄教育组织形式各有特点, 对于幼儿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指出的是, 我们要论述的“间断性混龄”教育主要是指幼儿园每周有一至两个固定的时间段( 如上午), 将几个年龄段幼儿的游戏、学习、运动和生活等贯穿于其中的一种混龄教育组织形式。其特点是: 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固定的幼儿编班、固定的带班教师以及灵活而有计划的活动内容。我们认为“间断性混龄”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学前教育组织形式。       首先, 实施“间断性混龄”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儿童通常喜欢选择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伙伴一起玩, 即使在邻里之间, 儿童间半数以上的交往也发生在年龄差距不超过1岁的伙伴之间, 尤其是在游戏中。日常观察也表明, 同龄伙伴之间有着更多的相似性和共同点, 从而成为幼儿交往的主要对象。同时, 幼儿也非常渴望有异龄玩伴, 而喜欢与年长儿童交往胜于与年幼儿童交往, 这在男孩身上尤为明显。我们通过对102名幼儿的调查发现, 当问及“你喜欢和小哥哥、小姐姐( 或小弟弟、小妹妹) 玩吗”这个问题时, 分别有90.6%和90.3%的幼儿回答“喜欢”; 在回答“如果把你和小哥哥、小姐姐, 还有小弟弟、小妹妹编在一个班里一起活动, 你高兴吗”这个问题时, 88.2%的幼儿表示“高兴”。大年龄儿童说:“弟弟妹妹不会的, 我可以帮他们。”“弟弟妹妹和我玩, 我很开心。” “他们很乖巧, 但是我知道得比他们多。” “小弟弟喜欢我。”而小年龄儿童则说:“可以学很多本领。”“很开心。”“因为哥哥姐姐和我好。” “因为他们不打人。”由此可见, 在成长过程中,幼儿的交往特点是以同龄伙伴为主要交往对象, 但又表现出对异龄玩伴的渴望。研究表明,“儿童与年长、年幼或同龄同伴交往的偏好受交往目的的影响。当问及谁是自己最好的伙伴时, 儿童更愿意选择同龄同伴。如果儿童需要得到帮助或保护时, 则他们更愿意选择年长儿童。如果情境要求他们表达同情, 或者是教给其他儿童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时, 他们会选择年幼的儿童。”       “间断性混龄”在保证幼儿和同龄伙伴充分交往的同时, 又提供他们与异龄伙伴交往的机会,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与不同年龄玩伴交往的需要。       其次, 实施“间断性混龄”符合幼儿家长的要求       幼儿园能否顺利进行混龄教育, 家长的支持非常重要。我们对上海一所普通幼儿园的215位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家长(53.5%) 认为自己的孩子缺乏不同年龄的玩伴, 而59.2%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 他们认为孩子能“从不同年龄的孩子那里学到他们的长处”,“结交不同年龄的小伙伴有利于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学会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交往”,“与稍大的孩子玩可以提高待人接物、思考问题的能力, 与稍小的孩子玩可以帮助他学会关注和帮助更弱小的人”等。可见, 大部分幼儿家长已经意识到不同年龄的玩伴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 当被问及“如果幼儿园要进行混龄编班, 每周活动一至两次, 您同意自己的孩子参加吗”这个问题时, 84.5%的幼儿家长表示“完全同意”, 只有0.9%的幼儿家长表示“不同意”, 其余家长则持“无所谓”态度。可见, 幼儿家长对这种“间断性混龄”形式非常认同, 支持率很高。       第三, 实施“间断性混龄”使教师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小       由于“混龄教育使教师面临着多元目标的挑战”,“迫使教师提高环境创设的能力”, 并“对教师的教育机智提出更多要求”, 所以在实行“连续性混龄”的幼儿园中, 表示愿意尝试带混龄班的教师只占26.7%, 而73.3%的教师则不愿意带混龄班。而在“间断性混龄”中, 由于一周只进行一至两次的混龄教育活动, 教师有相对充分的时间做准备, 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小, 因而很多教师都比较愿意尝试带混龄班。据我们对一所幼儿园18位教师进行的调查, 85%的教师“能够接受”带混龄班的任务。当然,“间断性混龄”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很高的, 要胜任这一任务, 教师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第四, 实施“间断性混龄”不会对幼小衔接造成不利影响       大班幼儿要为上小学做准备, 很多家长都会为孩子能否顺利进入小学、适应小学学习生活而担心。如果在幼儿园实行“连续性混龄”教育, 家长会更担心。而采取“间断性混龄”教育, 家长则不会太担心: 一方面, 一周一至两次的混龄教育活动占用的时间不是太多, 同时又可以为幼儿提供与异龄伙伴交往的机会,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幼儿异龄交往的不足; 另一方面, 这种混龄主要还是以同龄交往为主, 不会影响正常教学活动。据我们调查, 虽然大班幼儿家长支持幼儿园实施“间断性混龄”的比率不如小班(87.1%) 和中班(82.8%)高,但仍有80.0%的大班幼儿家长表示“完全同意”。       第五, 实施“间断性混龄”符合当前学前教育改革新理念       以往, 幼儿园为了追求所谓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不仅按年龄将幼儿严格分班, 而且大部分时间把幼儿限制在活动室里, 即使平行班的幼儿也较少往来, 更不用说和异龄班幼儿往来了。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 这种情况将会逐渐得到改善。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难点是过程和结果的矛盾。要“注重过程, 而不要过于追求结果”, 这不仅是幼儿教育的特征, 也是使幼儿成为发展主体的保证。“间断性混龄”就是要求教师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和实际的发展过程, 关注每个幼儿实实在在的发展。同时, 在这种非常自然的教育生态环境中, 不同年龄儿童之间的交往和社会建构是复杂而多向的, 每个儿童都能在其间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空间, 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从而不断超越原有的水平,向着自己力所能及的最高水平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 应该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基于这种理念, 我们认为,“间断性混龄”教育既可以为幼儿提供与异龄同伴交往的机会, 扩大他们的交往范围, 又可以较充分地整合利用幼儿园的人际资源, 进行差异性互补, 从而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间断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儿童听书MP3:易经43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