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怎样建立良好的母子依恋关系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婴儿出生后,母亲要给孩子喂奶、换洗尿布、洗澡,要与孩子一起游戏,给孩子讲故事,逗孩子高兴,教孩子认识周围事物和社会常识等。因此,可以说与婴儿交往最多的是母亲。母亲在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起着独特的重要作用。婴儿在与母亲交往过程中,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会了与人分享、谦让、合作、团结、友爱、关心别人、有礼貌等等良好社会行为以及最初的社交技能。在母子交往中,母子依恋的形成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母子依恋是指婴儿与母亲间的感情联结。表现为婴儿努力寻求并企图保持与母亲的密切的身体联系。具体表现为婴儿注视、追踪母亲,对着母亲微笑、哭叫,要母亲拥抱等行为;与母亲在一起,接近母亲就会感到愉快、舒适,同母亲分离就感到痛苦;遇到陌生人或到一个陌生环境就产生恐惧、焦虑,一旦母亲出现就能使他得到安慰。

母子依恋一旦建立,婴儿就时常表现出情绪欢快、活跃,喜欢操作物体,好探索,尝试接近新事物。所以母子依恋有助于婴儿形成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养成自信、勇敢、好奇、探索的良好性格,并促进婴儿智力发展,培养婴儿乐于与人相处、信任人的基本交往态度。

母子依恋不是遗传决定的,它是婴儿在母亲较长时间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依恋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期(出生~3个月)。这个时期婴儿不能区分母亲和别人,他们对所有人的反应都一样,只要看到人的脸,听到有人说话就高兴,手舞足蹈;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这时期婴儿对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对母亲的脸更为偏爱,在母亲面前表现出更多的微笑、咿呀学语、依偎、接近,而在其他熟悉的人面前这些反应就少一些,对陌生人反应更少;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

这个阶段的婴儿出现了明显的对母亲的依恋。与母亲在一起特别高兴,当母亲离开时则哭闹不停,别人无法让其安静,而当母亲一回来,他就马上停止哭泣并转为高兴。母亲在身边,就能安心游戏,母亲一离开则紧张、哭泣、大喊大叫或边哭边追随,对陌生人则有怯生反应;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这个阶段的婴儿把母亲作为一个交往的伙伴,并认识到他有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交往时双方都应考虑对方的需要,并适当调整自己的目标。这时婴儿与母亲的空间上的临近性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比如母亲要离开一会儿时,只要给孩子解释清楚,孩子就不会强求母亲留下,自己可以呆在一旁玩。虽然母子依恋关系形成于6个月至2岁这个时期,但6个月以前是母子依恋形成的铺垫期,所以不能忽视6个月前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

由于母亲与孩子的交往态度和行为方式不同,因此母子关系也有不同类型。心理学家经过研究把母子依恋分为三种类型:安全性依恋、回避性依恋和反抗性依恋。

安全性依恋的婴儿与母亲建立了稳定的感情联结。母亲在场使婴儿感到足够的安全,他们能安静地玩玩具,偶尔靠近或接触母亲,不时用眼睛看看母亲,与母亲有距离地交谈,而且能够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操作,对陌生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当母亲离开时,其操作、探索行为会受到影响,婴儿明显地表现出苦恼、不安,想寻找母亲回来。当母亲回来时,婴儿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并很容易宽慰、安静下来,继续去做游戏。

回避性依恋的婴儿对母亲并无特别密切的感情联络。这类婴儿对母亲在不在场都无所谓。母亲离开时他们并不会哭闹,继续玩自己的;当母亲回来时,也往往不予理睬。有时也会欢迎母亲回来,但只是短暂的,接近一下又走开。

反抗性依恋的婴儿被称为“矛盾性依恋”。具体表现为当母亲要离开时婴儿显得很警惕,甚至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当母亲回来时,他紧紧盯着母亲,希望得到母亲安慰。但是当母亲亲近他时会生气地拒绝、推开。

以上三种类型中,安全性依恋是良好、积极的反应,回避性和反抗性依恋是不良的、消极的反应。安全性依恋有利于儿童认知、创造性的发展,有助于儿童稳定、愉快情绪的形成,对儿童成长为适应社会的人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母亲们要注意母子良好依恋关系的建立。那么,怎样建立良好的母子依恋关系呢?

首先,母亲要给予婴儿积极的反应。人们往往认为只要多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充分满足孩子生理需要就能建立起良好的母子依恋。而有关研究表明,母子依恋不是建立在婴儿与母亲交往时间以及婴儿生理需求满足基础之上,而是取决于母子交往中母亲对婴儿所发出信号的敏感性和对婴儿是否关怀。研究人员(克拉克斯特瓦特)从反应性、积极的情绪表达、社会性刺激三个方面考察了母亲与婴儿交往时的行为,结果显示安全依恋性婴儿的母亲在这三个方面得分最高,而回避性和反抗性婴儿的母亲在这三个方面的得分都低。因此母亲在抚养孩子过程中,对婴儿发出的信号要作出积极的反应。具体措施是:

(1)学会辨别孩子不同信号的含义。如:根据孩子哭声的长短、高低就能判断婴儿的需要;根据婴儿面部表情和四肢动作知道他们的情绪状态。正确辨别孩子的信号是母亲对婴儿积极反应的前提条件。如果母亲经常对孩子的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为所有儿童的发展谋福利——美国通过学龄前教育新法案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