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从《邀舞》、《魔弹射手》到《玫瑰精》
1819年,德国作曲家韦伯(1786—1826)写了一首回旋曲形式的华丽圆舞曲《邀舞》,献给他的妻子卡洛丽内。他详细解释了作品的具体内容:
第1—5小节:邀舞者初次出现。
第5—9小节:女子婉词谢绝。
第9—13小节:男子坚决请求。
第13—16小节:她同意了。
第17—19小节:他开始和她交谈。
第19—21小节:她回答。
第21—23小节:谈得热络起来。
第23—25小节:互相非常投机。
第25—27小节:他请她跳舞。
第27—29小节:她答应了。
第29—31小节:各就各位。
第31—35小节:等待音乐开始时起舞。
跳舞结束,男子道谢,女子回答,各自离去。
此作原是一首钢琴曲,1821年6月25日,韦伯在柏林的一次音乐会上亲自演奏了这个曲子。柏林的施雷津革乐谱出版社就出版了谱子,标题页上印着“作曲家在柏林的音乐会上演奏此曲”。
韦伯去世15年以后的1841年,他的歌剧《魔弹射手》在巴黎演出为了迎合巴黎观众的欣赏习惯,歌剧中插进了芭蕾舞,就用《邀舞》作为芭蕾音乐,请柏辽兹配器。从此《邀舞》成为具有辉煌的管弦乐色彩的乐队曲,流传更为广泛。
到了二十世纪,《邀舞》在芭蕾舞台上获得了新的生命。1911年,俄国佳吉列夫芭蕾舞团的编导福金(1880—1942)采用《邀舞》作为芭蕾音乐,根据法国诗人戈蒂埃(1811—1872)的一首诗,编成了舞剧《玫瑰精》。舞剧的场景是在一个少女的卧室里。少女披着白斗篷、戴着镶有缎带的软帽,从第一次参加的舞会回到家里。她把手里拿着的玫瑰花放到嘴唇边,脱下斗篷和软帽,朦胧入睡。花落在脚下。伴随着飞瀑溅落般地下行音阶,玫瑰精从窗户里跳了进来,他穿着紧身衣,玫瑰色的衣服上装饰着玫瑰花瓣。最初,他没精打采地在房里独舞。接着,站到少女的椅子后面,把她扶起来,随着圆舞曲悠扬的曲调,和她一同翩翩起舞。她还是闭着眼睛,象梦游一般 。跳了一回,玫瑰精把她轻轻扶回到椅子里,给她最后一吻,然后跟着快板音乐的最后一小节,纵身跳出了窗户。尾声从缓慢的大提琴独奏开始,少女从梦中醒来,她以手抚额,想起了梦中的情景,环顾四周,不见了玫瑰精。玫瑰花依然躺在她的脚下——她把它拾起来,陷入了沉思。……
韦伯无疑是一位介于古典派和浪漫派之间的承前启后的人物,但总的来说,他的作品风格依然明显偏向古典主义。前苏联著名音乐评论家鲍里斯·阿萨菲耶夫认为:“韦伯的创作中,属七和弦显然过多,这种和弦适应一切的能力,使韦伯那充满诗意的浪漫主义宝贵种子的萌发受到了抑制。”
手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