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记录在幼儿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记录 在幼儿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试行 ) 》 ( 以下简称《纲要》 ) 的实施,记录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幼儿探究性的活动中,教师指导幼儿将自己的发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等信息,用图表、绘画或各种符号的形式记录下来,以辅助幼儿对实际探究活动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记录活动是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表现,我们要灵活运用记录,用好记录,让幼儿学会比较,学会记录,掌握认识事物的方法。有效的记录不仅能促使幼儿认真观察、思考,帮助幼儿自我建构知识和经验,还能激发幼儿在积累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尊重事实、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并养成主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良好习惯。

一、科学设计记录——不是为了记录而记录

为什么要设计记录,在什么时候使用记录 ? 使用什么样的记录 ? 这就涉及记录表的设计。我们在使用记录时,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学习特点及活动的性质。

( 一 ) 注重合理性

不是所有的活动都需要记录。幼儿园的活动是多样的,记录主要用于结构性较强的探究式活动之中。记录的合理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记录要针对幼儿身心特点合理设计,不生搬硬套,不死板教条,不简单划一,要始终围绕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和活动的目标来策划。幼儿的小肌肉群发育不完善,肌肉易疲劳,因此我们在设计幼儿记录表时,要尽量使记录操作方便、形象生动。另一方面,记录的合理性体现在幼儿的主体参与中,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记录方法或思路强行灌输给幼儿,应引导幼儿就讨论的问题,思考该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幼儿逐渐学习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勤于记录。

( 二 ) 注重可操作性

直观形象是幼儿阶段的认知特点和表征特点,因此,记录方式要尽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具备可操作性。小班幼儿的记录方式应该更加生动、直观和具体,甚至可以使用实物作为记录材料。中、大班的幼儿可以逐渐使用概括性程度较高的记录方式,如简单明了的符号记录、事物与符号有机结合进行记录等,以加强幼儿对事物与符号的理解。由此看来,集体呈现的、具体形象化的记录更适合小班幼儿;集体引领与个人相结合的记录更易于中班幼儿的参与;以自主创作记录为主的小组合作记录更能满足大班幼儿的成长需要。需要注意的是,小、中、大班幼儿侧重的记录方法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它需要教师在活动中灵活应用,具体情况具体调整,使之更好地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二、记录过程互动——一不是单一的记录

记录过程并非是幼儿单向的活动,其问包含着幼儿与材料、同伴、教师不断互动探究的学习心理历程。

( 一 ) 记录中幼儿与材料的互动

提供的材料影响着幼儿的记录。如在大班“谁能穿过弯管”区域游戏中,我提供了弯管和一只百宝箱,箱内有一些小玩具,让幼儿记录能穿过弯管的东西。幼儿在活动中感觉弯管很有趣,但却不知道如何记录穿过弯管的东西,更不能很系统地分析和探究。于是,我从百宝箱中取出一些颇有代表性的材料,如毛线、螺帽、电筒、打气简等,让幼儿带着指向性较强的任务尝试探究。这样,在记录过程中,幼儿也会主动地收集各种材料来满足自己进一步探究的需要。因此,教师应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选择并投放开放性、多层面的材料,以吸引幼儿主动发现并探索科学的奥秘。

( 二 ) 记录中幼儿与同伴的互动

大多数记录活动都是幼儿分散性的活动或小组活动。活动中,幼儿之间一边交流一边记录,很容易产生互动,这有助于幼儿合作学习的产生,也有利于记录能力的提高。如在大班“食品的包装”活动中,教师让幼儿自行发现食品包装上的符号与标记,并详细做记录。他们一边观察一边交流,在互相学习中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相互传递。如一个幼儿知道绿色食品标志,其他幼儿立即围过来,好奇地认一认这个标记,并马上去找自己的食品包装上有没有。幼儿与同伴自发交流着,相互分享经验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为其后的生成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三 ) 记录中幼儿与教师的互动

首先,教师应给幼儿营造和谐的记录氛围,多表扬、鼓励幼儿,引导幼。儿不怕失败。其次,教师应摆正心态,充分尊重幼儿,注意提问的开放性,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成为幼儿记录的支持者、合作者。幼儿容易受兴趣的支配,教师应根据活动特点,多方位引导幼儿去观察、感知与体验。如在大班“神奇的碘酒”活动中,幼儿尝试把碘酒涂在萝卜、土豆、山芋、藕等蔬菜上,幼儿刚开始发现蔬菜“没什么变化”,不一会儿,有的幼儿发现有些蔬菜变颜色了,非常好奇。此时,教师并没有提醒幼儿做记录,而是先让幼儿讨论“为什么没有变颜色 ? ”“变颜色的蔬菜和没变颜色的蔬菜有什么不一样呢 ? ”等问题,让幼儿充分观察得出答案,然后再让幼儿运用碘酒去辨别哪些蔬菜含有淀粉,遇到碘酒变了什么颜色,并进行记录。

三、结果分析——不仅仅只是记录

记录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幼儿进行交流,一是对记录内容做整理,以便呈现记录过程,探索发现新问题,以事实为依据总结、发现科学规律;二是发现幼儿学习和记录方式的一些特点,及时调整活动设计,为以后的记录和活动的完善开展做好铺垫。首先,我们因势利导让幼儿把感知的内容表达出来,引导幼儿说说“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记录了什么”。如在大班“给种子排队”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用黄豆和蚕豆 ( 大小差不多 ) 一个挨一个排,分别排 5 颗,比比谁排的队伍长。接着,让幼儿用蚕豆和黄豆分别一个挨一个排列一样长的队伍,统计分别用了多少粒黄豆和蚕豆,比一比用的黄豆多还是蚕豆多。操作完后立即组织幼儿进行观察,幼儿很快发现“蚕豆大,蚕豆排的队伍长”“排一样长的队伍,蚕豆大,用的蚕豆少”。

其次,在对记录活动结果的分析中,我们及时调整活动策略,为活动有效开展提供服务。如大班“水不见了”活动中,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组织活动,让幼儿将能变魔术 ( 即容易吸水 ) 的物品用“√”来表示;将不能变魔术 ( 即不容易吸水 ) 的物品用“×”来表示。幼儿的表达方式是很直接的,在操作中看到“有水倒回来”,第一反应是“有水”即表示“√”;看到“水不见了”,立即画“×”,幼儿的记录表达与教师预设刚好相反。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幼儿相信真真切切摆在面前的实物,他们还不能将自己看到的事实与教师的提问联系在一起。因此,教师应考虑到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不可逆转性,以幼儿的视角组织活动。

总之,记录在幼儿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有效培养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锻炼幼儿进行独立操作,养成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我们应科学运用记录,以发挥记录在幼儿活动中的最大效应,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让幼儿在记录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从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大班音乐教学设计:夏天里来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